#紫外線

忘防曬 清明掃墓帶回兩片肝斑

忘防曬 清明掃墓帶回兩片肝斑#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忘了防曬,清明掃墓竟帶回2片肝斑 !日前一名年過50的婦人,掃完墓後感覺到臉上變得比較乾,隔天兩邊臉頰出現一大片肝班。醫師提醒,今日就是清明節,掃墓時別忘了也要記得防曬,尤其是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因為體內荷爾蒙的的變化,加上太陽的紫外線,很容易臉上帶著「2塊黑豬肝」回家!更年期女性容易形成黑褐色塊狀的黑斑開業診所醫師黃雍宗表示,紫外線是皮膚的最大殺手,除了會讓人曬黑、曬傷外,當它在皮膚累積到一定量時便會形成深淺不一的斑點,對於更年期前後2年的婦女更是助長黑斑的夢魘。更年期女性因為荷爾蒙起伏變化大,容易形成黑褐色塊狀的黑斑,以兩頰最常見。由於色斑形狀與顏色正好與豬肝相似,因此又被稱為肝斑。臨床上發現,90%的肝斑患者是女性。 額頭、太陽穴與額頭交接處容易好發黑斑黃雍宗醫師表示,對於臉部很在意的人,當看到斑點出現時盡早處理效果愈好。女性肝斑的好發期通常在40歲到60歲。除了兩頰外,額頭、太陽穴與額頭交接處等,也常是黑斑的好發部位。預防黑斑,最重要的是防曬。另外,除了預防曬黑,避免因曬傷而導致皮膚發炎,造成色素沉澱。目前市售防曬品可分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黃雍宗認為,一般情況下使用防曬系數SPF30以下的防曬產品,每半小時到1小時補擦一次,只要大陽曬到的方法都需要防曬。防曬系數愈高,對皮膚的負擔愈重,皮膚的毛細孔被遮住,無法呼吸,容易長粉刺,因此高防曬系數的產品到海邊玩水或游泳時才需要使用。 皮膚曬傷 別急著擦含美白成分的產品黃雍宗醫師提醒,當發現皮膚曬傷時,回到家裡最好讓皮膚獲得休養,可以給予保濕或具有修護作用的產品,千萬不要急著往臉上的搽含有美白成分的產品,以免讓受傷的肌膚再次因過度刺激而傷得更嚴重,曬黑的部位大約一周就可改善。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候,而這時間正好也是國人認為一天之中陽氣最旺、最適合掃墓祭祖的時間。因此無論是否出大太陽,出門前一定要記得防曬,避免造成皮膚的威脅,導致臉上、四肢的斑點愈來愈多。 

強光不護眼 高雄白內障比達15%

強光不護眼 高雄白內障比達15%#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1歲醫事人員,因本身為高度近視者,加上生活中無法避免的3C使用而出現視網膜剝離與早發性白內障,幸好於視力出現異狀時便及早就診,立即接受治療,在醫師鼓勵之下及自身積極配合治療後,目前已漸漸恢復穩定視力。陽光強、紫外線數值高 眼睛加速老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民國101年~103年高雄眼疾患者中,患有白內障人口比率平均高達15%,勝過台南13%以及台中12%,居中南部3都之首,根據開業眼科診所院長潘志勤觀察,高雄陽光強,紫外線數值高,卻僅少數民眾採取防紫外線措施,水晶體大量吸收紫外線將造成眼睛加速老化,可能導致白內障提早報到。6成南部銀髮族 喜歡光線微弱使用3C除了環境促成疾病發展外,錯誤3C使用行為亦是白內障推手,根據護眼趨勢調查,近6成南部銀髮族喜歡在光線微弱時使用3C,稱冠北中南3地區,調查亦指出3成5南部銀髮族習慣躺臥或側臥等不良姿勢使用行動螢幕裝置,姿勢不正確、距離裝置過近,或在燈光不足的環境下使用3C,都是造成白內障比例居高不下主因。暗處使用3C 使瞳孔放大、增加光線量潘志勤院長補充,在暗處使用3C,會使瞳孔放大、增加光線進入量,大量強光近距離進入水晶體,就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建議應在使用電腦、手機時,每隔30分鐘眼睛要休息,幫助眼睛肌肉放鬆,且姿勢要端正坐好,於光線充足下保持30公分以上距離。並記得定期做視力檢查,及早發現與治療。

紫外線忽強忽弱 乾癬症狀恐加劇

紫外線忽強忽弱 乾癬症狀恐加劇#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烈陽高照,一般乾癬患者在陽光照射下,症狀可得到改善,但若是戶外紫外線忽強忽弱時,反而可能造成乾癬發作,亞東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淑惠醫師說,紫外線與人體的情緒壓力反應接近,一旦壓力過大,抗壓性低的患者就會導致症狀加劇,輕忽不得。中重度乾癬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高 不可不慎 乾癬屬於全身性的慢性發炎疾病,臨床認為與後天環境、壓力有關,症狀多以紅斑、發癢、表皮增厚及脫屑為主。研究顯示,中重度乾癬患者出現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兩倍之多。王淑惠醫師解釋,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的乾癬患者,其症狀也較嚴重,這是因脂肪組織會分泌包括腫瘤壞子因子與介白素等激素,吸引白血球附著在血管內皮,進而破壞血管組織,促使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增高,導致高血脂;另一方面也會增加胰島素抗性,產生高血糖,王淑惠醫師表示這些都是動脈硬化的前驅反應,容易出現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需長期治療。乾癬治療選擇多 副作用少成為用藥關鍵目前乾癬治療藥物主要包括MTX、環孢黴素及維生素A酸等,並搭配照光治療。然而,MTX具肝毒性,有造成骨髓抑制的風險,而長期使用環孢黴素可能產生具腎毒性,維生素A酸則可能影響血脂或肝功能、令黏膜皮膚乾燥,且值生育期婦女不建議使用。王淑惠醫師表示,如今市面上也有腫瘤壞子因子(TNF-α)抗體研發而成的生物製劑,作用於阻斷造成乾癬發炎的腫瘤壞死因子與介白素,對肝腎負擔較小,透過兩週一次的治療,來改善皮膚乾癬症狀。門診間就有女性患者,因額頭長滿乾癬,需以瀏海蓋住額頭才能示人,治療時因要準備懷孕無法使用A酸,且在使用MTX及環孢黴素加上照光三個月後,仍不見改善;後來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半年後,額頭的乾癬漸漸退去,如今只需遵循日常生活醫囑,與使用外用藥物搭配控制。乾癬長期治療目標 首要學會與疾病和平相處王淑惠醫師建議,乾癬患者平日應注重日常保養,如適度紓壓、悶熱的天氣,最好穿著寬鬆棉質的衣物,不可亂投藥,以免讓病情更嚴重。中重度乾癬患者,應與醫師討論長期的治療目標,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機率,才可與乾癬和平共處。

紫外線過量 15分鐘恐曬傷

紫外線過量 15分鐘恐曬傷#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近日全台紫外線指數皆在過量級以上,北部、東部地區更達危險級,如果在紫外線過量級地區曝曬超過20分鐘,在危險級地區在外曝曬15分鐘,就有可能會曬傷,陽光中的紫外線是皮膚無形殺手,會造成立即性的表皮曬傷、皮膚變黑,慢性膠原纖維變性等,出門時應做好防曬措施。UVB能量強 使皮膚曬傷、發紅紫外線依照波長又細分成A光(UVA)、B光(UVB)、C光(UVC), UVB能量強,會使皮膚曬傷、發紅、腫痛,而UVA波長較長,可深達真皮層,導致膠原纖維變性,加速老化,增加皮膚癌發生機率,要阻擋紫外光的方式,要減少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在戶外機會,戴寬邊帽子,穿長袖衣物,戴太陽眼鏡以及使用防曬乳。防曬商品大多有標示SPF與PA,SPF是sun protection factor縮寫,表示延長曬傷倍數,也就是假若原本10分鐘就會被曬傷的皮膚,擦了SPF30防曬乳,會變成300分鐘才曬傷,而PA是日本提出的標示法(歐洲以PFA標示),PA+可以延長2-4倍曬黑時間,PA++是4-8倍,最多標示到PA+++。要達到商品標示防曬效果,是需要抹足夠份量的,至於要多少的量才是足夠的呢?在科學上的計算是2mg/cm2體表面積,以一位身高160公分,體重55公斤的成年女性來看,僅臉部防曬就需要1.5公克防曬乳,所以一罐30公克商品,應該不到一個月就會用完。曬傷時應立即避免日曬、冰敷如果不小心曬傷的話,首先避免繼續日曬,才不會讓曬傷情形惡化,接著實施冰敷,時間大約30分鐘,不要直接將冰塊敷在皮膚上,以免凍傷,可以用濕毛巾包著冰塊使用,如果肢體有腫脹,可以採抬高處理,並且多補充一些水分,因為曬傷可能會產生脫水現象,如果有產生水泡的現象,不要將水泡弄破,以免造成傷口感染,但如果水泡已經破裂,就要用優碘消毒傷口,預防感染。

劣質太陽眼鏡 恐越戴越傷眼

劣質太陽眼鏡 恐越戴越傷眼#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夏季太陽毒辣,不僅傷害皮膚,也會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許多人挑選太陽眼鏡來阻絕紫外線,偏偏市售太陽眼鏡品質參差不齊,民眾可別貪小便宜,免得買到不合格的太陽眼鏡,反而更傷眼。UV-A及UV-B  恐導致眼睛病變開業醫眼科醫師鐘珮禎表示,紫外線依波長可分為UV-A(320至400nm),UV-B(280至320nm)和UV-C(100至280nm)。一般而言,波長越短能量就越高,傷害性也越大,能量最強的UV-C在大氣層就會被隔離掉,主要最造成眼睛問題的紫外線為UV-A及UV-B,UV-A是導致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主因,也會造成皮膚老化、變黑,UV-B波長較短相對能量比UV-A強,易造成眼翳及光角膜炎。挑選UV400鏡片  保護眼睛有保障太陽眼鏡另一個主要功能,是降低可見光強度,讓人不會覺得光線太亮,看東西對比度也會比較好,以免視網膜被刺激過久,造成眼睛疲勞。鐘珮禎醫師說,若能到光學眼鏡行,或購入較大廠牌的太陽眼鏡,會比較有保障,最重要的是挑選UV400抗紫外線鏡片,隔絕波長400奈米以下光線。場合不同  太陽眼鏡就不同鐘珮禎醫師指出,在一般室內環境、開車、或是在城市內走路散步,選擇可以濾掉50%~60%可見光的太陽眼鏡就足夠,大型廠牌會標明光學太陽眼鏡濾鏡程度,約選第二級至第三級即可,若無數據標示,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戴上太陽眼鏡後,對著鏡子大約可以看到眼睛輪廓。若要前往海邊、登山、或滑雪,因為這些地方紫外線較強,建議選擇可以濾掉80%~90%可見光的太陽眼鏡,也就是濾鏡程度第三級到第四級這個區間,這個級別的太陽眼鏡戴上去之後,是看不清楚眼睛細部輪廓。別戴劣質太陽眼鏡鐘珮禎醫師提醒民眾,品質較差的不合格染色鏡片,只能濾掉可見光,並無法阻隔紫外線的傷害,戴上這樣劣質的太陽眼鏡,反而比不戴更傷害眼睛,因為在正常光線下,瞳孔會有保護機制,瞳孔會縮小,讓可見光及紫外線進入眼睛比例降低,劣質鏡片只濾掉可見光,瞳孔會以為現在光線沒有那麼強,此時瞳孔放大,反而讓紫外線長驅直入視網膜及水晶體。

光防紫外線不夠 紅外線也是老化推手

光防紫外線不夠 紅外線也是老化推手#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艷陽高照,一般人聽到紫外線三個字,很自然的會將它視為皮膚的頭號敵人,因為紫外線會造成皮膚老化、黑斑甚至皮膚癌。但多數民眾卻不知陽光中佔50%的紅外線,對肌膚的傷害更甚於紫外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張宜菁表示,要做到全面防曬,除了注意紫外線之外,更不能忽略紅外線,因為能穿透表皮和真皮層,直至最底層的皮下組織,傷害皮膚與加快皮膚老化。沒防曬老化快10倍 「抗UVB、UVA、IRA」缺一不可張宜菁表示,陽光是造成「皮膚外因性老化」的重要因素,陽光會加速皮膚老化速度五至十倍,而陽光中佔5成的紅外線IRA的穿透力比紫外線更深層,能穿透至皮下組織,減少膠原蛋白的合成,導致皮膚屏障力大減,更大幅提升罹患皮膚癌的機率。底妝取代、室內不用擦 防曬迷思多張宜菁指出,一般民眾雖了解防曬的重要,卻仍對正確防曬知識一知半解。最常見的防曬謬誤包括以標榜防曬功效的底妝取代防曬品,或是擦了防曬品但疏於補擦,導致防曬不足;也有民眾以為陰天或在室內活動就不需擦防曬。

別小看冬天紫外線!當心一不留神就曬黑

別小看冬天紫外線!當心一不留神就曬黑#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些人稍微外出一下時不會特地塗抹防曬乳。紫外線會破壞膠原蛋白,讓體內生鏽,形成皺紋。假如在紫外線最強的盛夏白晝,每天暴露在紫外線下三分鐘,肌膚損傷就會殘留下來,促進老化。所以,即使外出幾分鐘倒個垃圾,最好也要塗抹防曬油。另外,有些人只有在盛夏的7~8月才塗防曬油。但這樣其實也不妥。即使隆冬的11、12、1和2月紫外線稀少,但其實紫外線當中的UVA受季節的影響也很小。哪怕是冬天,照射量也大約是盛夏的一半。就連受季節影響很大的UVB,冬季照射量也大約是盛夏的20%。當冬天過去,到了3月之際,UVB照射量就已經將近於盛夏的50%了。UVA照射量在4月時幾乎和盛夏一樣,到了4月和5月,就會與不規則增加的UVB交互作用,而在7月和8月的盛夏時,UVA和UVB雙方加起來的紫外線量則會迎向高峰。再者,陰天的紫外線照射量也大約是晴天的60%,雨天的紫外線照射量也大約是晴天的30%。就連天氣晴朗到太陽從雲朵縫隙冒出來的日子裡,紫外線照射量也比從雲朵散射光線的晴天時還要多。紫外線造成的傷害取決於照射過的紫外線總量。換句話說:紫外線造成的傷害=紫外線量×暴露的時間因此,要是在紫外線量約60%的陰天時照射兩倍的時間,傷害反而有可能會變大。再者,黑斑和皺紋的數量,有7成取決於這個人一整年照射過的紫外線總量。所以無論是夏季或冬季,晴天或陰天,365天都必須防紫外線。(本文摘自/臉部鍛鍊法:消除法令紋,這樣做就對了!/健行文化出版)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

冬天冷吱吱 乾癢、脫皮接踵而來#紫外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氣候雖然四季如春,但是一遇到冷氣團的侵襲也是令人凍得受不了,大多人走在寒冷的街頭上,全身上下都有衣物圍巾可以保暖,但是臉部肌膚卻毫無遮掩,常造成入冬後因皮膚乾癢、脫屑、起疹等症狀的人數大增,這時候該如何照護肌膚呢? 台大醫院朱家緯醫師表示氣候溫度降低肌膚變的容易脫皮、落屑、敏感、發癢等現象,感受這種變化就是肌膚的警訊,因保護屏障變差,除了流失水份,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也會降低,也容易產生不適症狀,大多民眾在寒風中用口罩與圍巾來保護臉部,若是接觸皮膚的材質不夠柔軟,摩擦刺激也可能讓臉部肌膚變得敏感並伴隨搔癢或是紅腫,所以挑選接觸肌膚的產品還是盡量以「棉質」為主。冬夏保養大不同 防曬、補水皆需做足 朱醫師同樣建議,保養肌膚的流程也要伴隨著季節轉換,冬天跟夏天的肌膚保養方法不同,冬天油脂的分泌不像夏天那樣旺盛,加上冬季天氣寒冷乾皮膚容易流失水分,因此在臉部清潔用品上需選擇溫和且保濕的成分,並加上滋潤保護的面霜或乳液,外出時應該適時補充臉部保濕,此外,冬天也盡量避免舔嘴唇,因為這動作會讓嘴唇更缺水而乾裂,使用滋潤的護唇膏來做保養可減緩唇紋的發生;而即使再冷的天氣,也切勿用熱水洗臉,這樣不只會容易讓臉部皮脂保護流失,更會使皮膚變得乾燥。另外,不管冬天或夏天的紫外線,都會對肌膚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應注意做防曬及適時的補充體內水分,一天至少2000cc的水,在冬天洗澡、泡澡或泡溫泉水溫皆勿過高,時間勿超過10分鐘,浴後盡速塗抹乳液保濕,且不宜過度清潔及去角質,避免過度刺激皮膚,若感覺到出現搔癢症狀時,切記勿用手搔抓患部來止癢,可先嘗試使用低敏感度的乳液來舒緩,若是狀況沒有改善還是盡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免得肌膚狀況更加惡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