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香港腳的足癬,一到悶熱夏天就造成許多人困擾,甚至不少人不小心就加入「菌男黴女」行列。悶熱天氣還整天在外工作,張先生兩腳底又悶、又濕,更糟的是癢到脫下鞋襪猛抓還是無法止癢,嚴重時除了脫皮和奇癢,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甚至還出現小水泡,找醫師看診拿外用藥擦,好了一陣子就又復發,人生超無奈。
俗稱香港腳的足癬,一到悶熱夏天就造成許多人困擾,甚至不少人不小心就加入「菌男黴女」行列。悶熱天氣還整天在外工作,張先生兩腳底又悶、又濕,更糟的是癢到脫下鞋襪猛抓還是無法止癢,嚴重時除了脫皮和奇癢,腳趾縫或腳底、腳掌邊緣乾裂甚至還出現小水泡,找醫師看診拿外用藥擦,好了一陣子就又復發,人生超無奈。
不痛不癢的灰指甲,很容易被忽略,尤其絕大多數發生在有包鞋「遮羞」的腳趾上,雖然說最糟糕的後果也可能引起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導致不良於行甚至死亡,然而那畢竟是少之又少的個案,許多灰指甲患者動輒忍上10幾20年,「頂多只是不好看而已!」。《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皮膚科醫師提醒,灰指甲會傳染,應避開這些日常壞習慣。
在台灣,每年5~9月,可說是香港腳的流行期,根據估計,全台約有11.3%以上的男性朋友深受香港腳之苦,其中最令人困擾的則是香港腳不易根治,且復發率高、傳染 力又強,再加上台灣地處低緯度的高溫濕熱氣候,只要長期穿著不透氣的鞋襪,或者本身腳部容易出汗的人,就容易反覆受到感染。
強烈颱風康芮來襲!颱風過境外圍環流影響,下雨天外出時鞋子也被淋濕,讓人好無奈!小心鞋子濕濕讓腳泡水一整天,不僅會引發腳臭、香港腳等疾病,還可能造成皮膚感染。《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醫師提醒,腳臭原因以潮濕密閉最常見,提供挑鞋最佳方式,以及7招「除腳臭秘方」,讓民眾不用再因腳上異味而感到難為情。
高溫潮濕的夏季,容易導致股癬反覆發作,一名患者親屬為90歲父親向中醫師諮詢,除了中藥,是否有外用藥膏能治療父親的股癬症狀。醫師進一步詢問發現患者另外還患有香港腳,一樣都是黴菌感染的疾病,當患者因搔癢而到處抓撓,黴菌就會隨之到處繁衍,全身都可能成為黴菌的棲息地。
每到夏天梅雨季又濕又熱,手跟腳上就會開始狂冒各種皮疹子癢得要命,容易跟香港腳搞混的「汗皰疹」就是最常見的一種,一顆一顆的小水泡常會在手指、腳趾和腳掌兩側,治療好又容易復發。到底要怎麼防止又癢又腫的汗皰疹?《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汗皰疹懶人包」,讓您快速了解成因、舒緩方法、如何預防及治療。
近日台灣進入梅雨季節,出門後容易弄濕鞋子、襪子,然而在潮濕、悶熱下容易滋生黴菌,也成為香港腳好發的季節。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洪崧壬指出,香港腳成因就是黴菌感染,黴菌喜歡在悶濕、悶熱的環境生長,民眾本身若有香港腳問題就會在這個季節更嚴重,所以保持乾爽就很重要,大家每天上班時穿的鞋子、襪子就多備2到3雙。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我又來住院了,醫生!」一名七十餘歲,患有糖尿病的伯伯,近兩年來第三度因為左腳紅、腫、熱、痛影響生活作息到急診求診。檢查發現,伯伯白血球及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加上左腳局部發炎徵兆,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伯伯合併有香港腳、糖尿病,雙腳時不時有細小的傷口,難怪發炎始終好不了。其實只要注意雙腳的保養,便可以大大降低罹病機率。為什麼沒有皮膚病,也會得蜂窩性組織炎?台北榮總感染科醫師陳夙容指出,皮膚是身上最大的器官,負責屏障有害物質、細菌及外來異物進入人體危害健康。當皮膚受損導致屏障出現漏洞,病原菌入侵在皮下組織產生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即是蜂窩性組織炎。感染蜂窩性組織炎,最大的風險因子來自於破裂的傷口或受損的皮膚,例如割傷、燙傷、動物咬傷所產生的傷口;皮膚疾病如蕁麻疹、帶狀皰疹或乾癬導致表皮不完整,細菌就能大舉入侵造成傷口感染。有些人會納悶,「我明明沒有皮膚病,也沒有受傷,為什麼會得蜂窩性組織炎?」其實不一定要有肉眼可見的傷口,只要皮膚狀況不佳,如香港腳導致脫皮、皮膚乾燥龜裂等狀況就有可能讓皮膚屏障出現漏洞、讓細菌有機可趁。此外,體內的白血球、淋巴球及其他免疫物質會隨血液循環到發炎部位進行殺菌作用,老人家身上多少帶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若未用藥好好控制就會造成血管脆化、老化、肢端血液循環變差,進而導致反覆發生蜂窩性組織炎。若惡化為骨髓炎、敗血症,嚴重時需清創或截肢蜂窩性組織炎是隨時可能惡化的疾病,嚴重可能會進展至骨髓炎、甚至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嚴重需要外科手術清創或截肢,因此,即使在疾病初期只有局部發紅症狀,仍不可輕忽,發現身上不尋常的紅熱腫痛,應盡早就醫。陳夙容提醒,家中長輩如果有反覆感染發炎困擾的話,不妨注意以下幾點:1.控制代謝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避免循環變差,增進抵抗力。2.穿著鞋襪保護腳趾避免受傷,注意腳趾甲修剪避免甲溝炎發生。3.使用乳液保濕,避免皮膚龜裂;若有皮膚疾病應按指示定期抹藥保養。4.當有蚊蟲咬傷或割傷時,應正確清潔傷口、包紮、定期換藥。5.如果有慢性傷口,定期消毒,做好傷口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