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

灰指甲易居家感染!7類族群要當心

灰指甲易居家感染!7類族群要當心#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歲的林姓婦人因腳趾甲變形變厚,無法修剪長達10餘公分,險釀蜂窩性組織炎。經過就醫配合治療,終於擺脫長年灰指甲的噩夢。1/3灰指甲患者皆為居家感染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家醫科醫師林昀嬃表示,我國灰指甲盛行率約8%、共170萬人,當中約33%患者為「居家感染」。灰指甲,台語俗稱「臭甲」,指甲的黴菌感染,醫學稱作甲癬。灰指甲經常發生在得香港腳的人身上,原因是黴菌感染足部後,又伺機感染腳趾甲,且手部也可能發生灰指甲。灰指甲不痛不癢,治療時間略長,初期病症大多是外觀不美觀,如指甲顏色改變、指甲變厚、周邊脫屑、指甲變形等,然而長期忽略卻容易造成嚴重後果。已患香港腳、老人等 7個灰指甲危險因子不分性別都有可能得到灰指甲,男生機率略高於女性。以下幾種類別的人,特別容易得到灰指甲:(1)已有香港腳(足癬)的人、(2)老年人、(3)經常赤腳行走在潮濕地面(例如游泳池、公用淋浴間等)、(4)足部有小傷口、(5)糖尿病患、(6)其他免疫缺失患者、(7)共同居住的人已有灰指甲。根據統計顯示,居家環境是造成灰指甲傳染的主要地點,但民眾普遍缺乏警覺性。有些患者認為灰指甲外觀改變外,並沒有感受到什麼不舒適。然而林昀嬃醫師提醒,指甲長期受到黴菌感染的情況下,除了甲床不健康,容易造成感染,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嚴重的甚至會進展為敗血症。早期治療,可避免疾病惡化導致的更多問題。灰指甲治療貴在持續 若中斷易失敗林昀嬃醫師說明,目前市面上的藥物和治療方式,主要分為口服藥物及外用藥物。口服藥物證實有效且治療效果最佳,是目前治療灰指甲的首選。不過若沒有遵照醫囑治療整個療程而中斷(約6-12週不等),容易治療失敗。此外口服抗黴菌藥物易影響肝功能,需要定期追蹤。外用藥物通常是大部份患者最容易接觸到的藥品,外用藥的滲透力通常無法深入甲床,適合使用在黴菌還沒有感染到根部、或不適用口服藥物的患者身上。另一種外用藥加強劑型,比起傳統外用藥物使用更方便,指甲附著能力較好,不易被沖掉,可以一週使用一次即可。除了藥物使用外,還有輔助療法,例如去除指甲或雷射。林昀嬃醫師提醒,無論是使用口服藥、外用藥、甚至加上輔助療法,經由醫師評估、一起討論決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並且耐心地配合治療過程,醫病共同努力,擺脫惱人的灰指甲不再是難題!

講座/香港腳用藥

講座/香港腳用藥#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腳是全身最容易感染黴菌的部位,若感染黴菌未接受治療,可能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例如:胯下、身體、臉、頭皮,嚴重還可能併發蜂窩性組織炎,一旦感染香港腳應積極治療,以免傳染。雙和醫院將於8/28(二)舉辦用藥安全講座,邀請黃柏榕藥師主講「香港腳」。歡迎受香港腳之苦及關心皮膚護理用藥知識的民眾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香港腳時間:107年8月28日(二)下午14:30- 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香港腳等4族群 當心蜂窩性組織炎!

香港腳等4族群 當心蜂窩性組織炎!#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李先生(化名)1週前因車禍左足背擦傷,工作不注意泡到汙水,幾天後傷口紅、腫、熱、痛,且有化膿、發黑情形,傷口持續惡化,就醫已是嚴重蜂窩性組織炎,再延誤就醫,恐面臨截肢命運!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經歷2次清瘡手術後,傷口感染情形有效控制且改善,李先生(化名)於半個月後成功行植皮手術,順利返家休養。蜂窩性組織炎原因 抵抗力差時傷口受到感染桃園醫院徐婉馨護理師說明,人體皮下脂肪層由類似蜂窩狀的組織組成,當皮下組織受細菌入侵、增生,引起皮下組織發炎、腫脹,皮膚外觀呈現紅、腫、熱、痛的炎性反應,稱為蜂窩性組織炎。蜂窩性組織炎主要發生原因是傷口受到細菌感染,當人抵抗力較差時,皮下組織受到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就有可能形成蜂窩性組織炎;另一部分的蜂窩組織炎皮膚外觀無明顯傷口,致病菌經過血流至皮下組織,引起局部感染肥胖、糖尿病患等4族群 免疫力低為高危險群徐婉馨護理師表示,臨床照護發現,蜂窩性組織炎病患多是起因忽略小傷口,如蚊蟲咬傷、小擦傷、小割傷或是香港腳的皮膚龜裂,更因為無良好的衛生習慣,細菌由傷口侵犯。正確的處理傷口,可減少蜂窩性組織炎發生機會。文獻研究指出,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的高危險群包括:1)肥胖者/體型壯碩的人大多血液循環較差,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微弱,容易受到細菌侵擾。2)糖尿病患/由於體內糖份過高,此環境適合細菌溫床生長,較容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3)香港腳病患/患部傷口容易感染細菌,容易發生蜂窩性組織炎。4)老年人/年紀稍長的人對於細菌的抵抗力較弱。傷口保持乾燥、定期消毒、換藥蜂窩性組織炎雖然是局部的感染,但若輕忽此疾病或延誤治療,細菌侵犯至淋巴組織,就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生活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均衡飲食;多運動,生活作息正常、勿熬夜、抽菸及酗酒,以防免疫力降低。徐婉馨護理師提醒,若不慎出現傷口,須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碰到水造成感染,每日以優碘消毒,如傷口有分泌物須馬上換藥,若處理後紅、腫、熱、痛情形未改善,最好儘快就醫,避免因為小小傷口造成重大感染!

腳長小水泡 「汗皰疹」別當香港腳

腳長小水泡 「汗皰疹」別當香港腳#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手指皮膚怎麼長出許多小水泡?而且非常癢,不知道會不會傳染?其實是很常見的皮膚問題叫「汗皰疹」,特徵其癢無比,如果長在足部,常常被誤認為是香港腳。「汗皰疹」為濕疹 易發生於多汗症患者手、腳新營醫院中醫科主任何裕鈞表示,「汗皰疹」易發生於有手腳汗症的多汗症患者的濕疹,但並非是汗管阻塞造成。容易在春、夏季節反覆發作。汗皰疹與香港腳症狀相似,都有癢感,且患部常出現在手、腳。但汗皰疹屬於體質性濕疹,並不會造成接觸性傳染。汗皰疹兩側腳掌底部及側面都會出現許多小水泡,但趾縫卻相當乾淨;香港腳則是因為黴菌感染,趾縫也有小水泡,卻具有傳染性。汗皰疹的確切病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以中醫觀點,汗皰疹屬於濕疹的一種,與「濕邪」息息相關,如果因為過食生冷,造成脾胃消化功能不佳加上遇到春夏多濕氣候,容易使食物殘渣在腸內積久發酵,產生的熱氣與濕氣無法代謝排出,久而久之形成濕熱體質,反應在皮膚上就容易長出濕疹、汗皰疹。多吃四神湯、避免生食、辛辣一名孩童小病人因鼻過敏至中醫就診,同時有手足汗皰疹問題,擦過多種藥膏卻仍反覆發作,經過一段時間調養濕熱體質,加上使用青珠膏早晚塗抹於患部後,不僅緩解鼻過敏症狀,也改善汗皰疹。何裕鈞主任提醒,平時可多吃四神湯(茯苓、山藥、芡實、蓮子),健脾利濕來強化脾胃功能、去除多餘濕氣,可改善過濕體質。避免生冷冰涼、辛辣厚味食物,加強環境除濕也是不可缺的保健方式。

腳癢用手抓 恐感染香港手!

腳癢用手抓 恐感染香港手!#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8歲余姓老翁,感染灰指甲多年,指間也時常會有白色屑屑,長期自行塗藥,灰指甲反而越來越厚,患部越來越嚴重,有時會有搔癢情形,天熱時去抓還會有反紅現象,有時候也會有流出汁液,老翁聽說雙腳通風能減緩細菌孳生,因此在家只穿襪子不穿鞋子,沒想到情形卻越來越嚴重。細菌滋生 指甲增厚、變黃夏天氣候炎熱,黴菌容易滋生,若穿著不透風的鞋子,足部容易流汗,一整天悶在鞋子裡,容易導致細菌感染,若細菌孳生在腳指,會造成指甲增厚、變灰黃、甲床崩離的灰指甲,若細菌滋生在指間及腳底,則會形成易脫屑、腳臭、紅腫的香港腳。白屑脫落、紅腫、癢香港腳可分為乾性、濕性,若患有乾性香港腳,指間及腳底會有白屑脫落、腳跟也會有龜裂現象,若患有濕性香港腳,犯癢時去抓有可能造成傷口破皮,汁液流出,紅腫、發癢症狀加劇。擦藥、足部通風 9成能好香港腳發作時若用手抓,極有可能讓手部也感染到黴菌,形成香港手,如若無法控制,就會造成惡性循環,目前香港腳及灰指甲都有口服及外用藥,只要依照醫師指示,定期擦藥並讓足部通風,有9成機率能夠痊癒,若早期不去理會,等到嚴重之後,很有可能要手術拔掉指甲,重新生長後才能痊癒。預防黴菌感染 舊鞋襪不再穿余姓老翁因擔心反覆感染而只穿襪子,卻忽略舊鞋襪當中的細菌,因此造成黴菌反覆感染,香港腳、灰指甲永遠好不了,想要預防香港腳及灰指甲,在痊癒後不再穿著舊鞋襪,家人之間也不共用拖鞋,另外,少到游泳池、SPA場所也是預防感染黴菌很重要的因素。

夏天黴菌易孳生 當心汗斑、香港腳來報到

夏天黴菌易孳生 當心汗斑、香港腳來報到#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正當氣溫日益升高,就可得知夏天的腳步即將到來,但只要一想到高溫潮溼是皮膚病猖獗大好時機,就令人高興不起來了,醫師表示,黴菌感染是夏天常見皮膚病,全身各處都可能會孳生,只是,隨著部位的不同,名字也會有所不一而已,如香港腳、灰指甲。夏季環境潮溼悶熱 為黴菌孳生的最佳溫床安南醫院皮膚科廖怡貞醫師表示,由於台灣夏季環境潮溼悶熱,所以,成為了助長黴菌孳生的最佳溫床,且黴菌在全身各處都可能孳生,只是孳生的部位與菌種不同,因此皮膚病症名稱也不一樣罷了,例如:孳生在腳板的香港腳、在指甲上的灰指甲、在鼠蹊部/臀部的股癬、在軀幹上的汗斑等,都是因黴菌感染而起。其中,俗稱香港腳的「足癬」更是許多人的夢靨,且有多數人都以為在夏天才會好發,但其實不是!只要是在悶熱潮溼的環境都容易誘發香港腳,因此醫師建議,足部必須長時間待在悶熱環境下的工作者,如廚工需穿雨鞋、男性上班族需穿皮鞋等,可以穿著五趾襪,讓每根腳趾頭可以分開,保持腳趾乾爽。流汗、悶熱 恐使慢性皮膚症狀更嚴重夏季除了要擔心黴菌孳生外,還有慢性皮膚病者搔癢症狀會加劇,以及痤瘡惡化兩種問題也容易找上門,第一慢性皮膚病者,例如:因過敏性體質所產生的異位性皮膚炎,不管哪個季節都可能會發作,尤其是溫差大的時候症狀會更為加重,所以,有這種體質的人,建議待在溫溼度恆定、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以免因悶熱、流汗,在皮膚皺折處產生紅腫及搔癢進而惡化。第二痤瘡也就是俗稱的青春痘,夏天時因油脂分泌旺盛,造成毛孔阻塞而容易導致挫瘡惡化,所以,此時生活作息更應正常,除了要避免刺激性與油炸類食物外,個人居家護理也很重要,隨時保持肌膚的清潔與乾爽更是不容忽視,這樣才能真正杜絕黴菌的孳生與感染。謹記預防五撇步 拒絕皮膚病上門 最後,廖怡貞醫師也提供了五點預防皮膚病的居家小撇步,幫助民眾在夏天裡,拒絕皮膚病找上門:1)不穿太過貼身的衣物,如太過緊身的內衣褲、不透氣的牛仔褲等。2)運動或流汗過後儘量能沖個澡,並立即擦乾且換上乾淨衣物以保持身體乾爽。3)女性上班族若情況許可,能穿涼鞋能減少足部悶熱的機會;男性則盡可能穿五趾襪以保持足部乾爽。4)穿包鞋的時間不宜過久,洗完澡後務必用毛巾將足部擦乾、避免指縫潮溼,可預防香港腳。5)黴菌感染有很強的傳染性,若本身有皮膚症狀或疾病的人,衣物應該與家人分開洗、拖鞋分開穿,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颱風過後黴菌發威 香港腳求診患者增

颱風過後黴菌發威 香港腳求診患者增#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颱風過後,大量降雨加上夏日高溫,最容易出現皮膚上的不適;其中香港腳求診患者常會大量激增。因為連日豪雨除造成環境潮濕外,鞋子因為下雨一整天都濕濕的,或因處理積水,穿雨靴悶濕;這些因素都讓皮膚長期處在潮濕環境中,自然就成為黴菌最好的溫床!身處炎熱或潮濕的環境,是台灣人香港腳容易復發的主因。黴菌喜歡潮濕的環境,平時足部易被黴菌寄生,原因大多是:洗澡或游泳完,忘了把腳擦乾,尤其是趾縫一旦有水,夾在縫中不容易蒸發,也不會被襪子吸走。長時間穿著密不透風的襪子和鞋子,會阻止汗水的蒸發。症狀消除就可停藥?當心黴菌悄悄復發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皮膚科康錦華醫師表示, 香港腳的病原是黴菌,黴菌菌絲會穿透到角質層的深部,許多人在治療腳癬時,總以為症狀消除就可停藥;但事實上,這時候黴菌菌絲常常還沒有徹底被殺死,因此建議香港腳即使治療好,症狀消失了,要再持續使用藥物2個星期以上。另外如有灰趾甲也要合併治療,趾甲常會形成黴菌的大本營,即使皮膚上的黴菌已經治癒,趾甲中的黴菌可以再散佈出來,形成反覆的感染。慢性病、血液循環差 易受感染颱風帶來的大雨會增加足部長時間受潮的機會,讓黴菌大量增生,使香港腳有機可乘。康錦華醫師提醒從潮濕的外面回到家中時,要記得先將腳底跟腳縫擦乾。選擇比較通風的鞋子,不要穿合成皮材質或是塑膠成分的運動鞋。天氣潮濕,衣服一定要想辦法烘乾,可以利用吹風機吹乾。慢性病或是血液循環較差的人,因為末端神經較不敏銳,若幫忙處理積水更容易遭到感染,且因為抵抗力不佳,受到感染的情形會比一般人嚴重,建議有慢性病或是血液循環較差者,不要自行處理積水。

2歲孩童屁股癢不停 竟是阿公香港腳傳染

2歲孩童屁股癢不停 竟是阿公香港腳傳染#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小孩也會有香港腳?日前一名2歲孩童,因肛門周圍及胯下反覆紅疹1個多月,一直不見好轉,就醫後才發現原來小朋友得了黴菌感染的股癬,疑似是家中爺爺多年未治療的香港腳及灰指甲,傳染給寶貝金孫。對此,醫師呼籲,台灣氣候潮濕和習慣穿包鞋,感染香港腳(足癬)的比例高達4成,罹患難治癒灰指甲的比例也達2成,更嚴重的是,黴菌透過家人互相傳染的病例也相當常見,提醒不應輕忽治療。書田診所皮膚科徐嘉琪醫師表示,黴菌主要是由接觸傳染,因此家中若有人感染香港腳或灰指甲,最好一併接受檢查治療;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儘量避免光腳踩在地面,特別是潮濕的地面,以免相互傳染;平時多穿透氣、通風材質的鞋子,且留意不要每天都穿同一雙鞋。多穿透氣通風的鞋子 襪子要殺菌 遠離香港腳此外,清潔工作亦要確實,清洗襪子時,可用高溫水浸泡、去除黴菌(建議45度的水,浸泡10分鐘,能殺死約9成的皮癬菌);治癒後,徐嘉琪醫師建議,將舊鞋丟棄或鞋底定期噴灑防黴劑,以防環境中的黴菌再次附著;外出至公共場合,如泡溫泉、游泳池,也建議穿著個人脫鞋,避免感染。最後,徐嘉琪醫師說,腳是最容易感染黴菌的部位,若感染黴菌、而未接受治療,可能會因而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胯下、身體、甚至臉或頭皮,嚴重還可能會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因此提醒民眾,萬一感染香港腳或灰指甲,即使不痛不癢,也不該置之不理、應該積極治療,以免傳染全家,同時也要調整生活習慣、環境,才能減低復發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