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

媽祖遶境完 香港腳惡化患者爆增

媽祖遶境完 香港腳惡化患者爆增#香港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大甲媽遶境活動將於3月24日凌晨展開9天8夜行程,將吸引上萬的信徒隨行。童綜合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李俊諒表示,每年媽祖遶境活動結束後,門診出現很多民眾因腳趾間糜爛、傷口來就醫,大人及小孩都有,檢查發現多為香港腳復發導致潰爛,經治療後大為改善。該院,有一名63歲的林姓婦女本來就有香港腳,只會癢不會痛,後來覺得不舒服,才脫下鞋襪仔細的看,發現腳有傷口且腫脹,才趕快就醫,此時患者的腳已經細菌感染,形成「蜂窩性組織炎」,給予抗生素治療才改善她的狀況。李俊諒醫師說,患者為何香港腳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因一直走路,穿鞋子長時間悶住,到了定點可能無法好好的清潔,並且適時的讓腳休息,容易讓香港腳惡化,加上走路會摩擦,容易產生傷口,傷口遭受感染後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因此,信徒患有香港腳要隨身帶香港腳的藥,並注重個人衛生,記得天天換襪子及多準備一雙鞋,隨行應適時的休息時,可以的話換上輕便的拖鞋適時讓腳透氣會比較輕爽。醫師李俊諒提醒民眾,照護的首則除了要衡量自身體力外,若是慢性病患者一定要攜帶藥物並按時服藥外,穿著透氣棉質衣服與鞋襪,每天更換襪子並多準備一雙鞋,以免感染香港腳或是香港腳復發導致潰爛,稍一不慎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選擇舒適的鞋子,避免傷口的產生。

夏季濕疹冬天發作!靴子不透氣惹禍

夏季濕疹冬天發作!靴子不透氣惹禍#香港腳

寒冷的冬天,戶外氣溫直線下降,時下愛美的年輕人,不分男女,紛紛套上時尚又保暖的靴子走上街頭,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邱健群醫師發現,原本應該好發在夏季的足部濕疹,竟有患者陸續在寒冬上門求診。經詳細詢問後,原來多數的民眾連日穿著不透氣的靴子,無論是雪靴、皮靴、雨靴,剝奪了腳的呼吸空間,更有人只穿絲襪甚至不穿襪就直接套上靴子。(圖:灰指甲以及指甲外翻)邱健群醫師提醒,民眾愛美要從頭到腳,尤其是皮膚容易過敏的民眾,鞋子材質的選擇上應更加謹慎,同時注意別讓靴子與皮膚直接接觸,引起過敏性皮膚炎。另外,連日來的細雨,容易讓不透氣的靴子潮濕、滋長黴菌,即使是冬季,鞋子和雙足都要「定期保養」,以免香港腳爬上身。一般而言,冬天可見的足部皮膚問題包含濕疹及缺脂性皮膚炎。邱健群醫師解釋,冬天的靴子多為皮革材質,皮膚若屬較為敏感的民眾,接觸到皮革殘留的染料、皮革軟化劑等化學物質,一開始皮膚會以濕疹的型態呈現,紅、腫、脫屑且皮膚會產生搔癢感,民眾如用手搔抓,皮膚可能因此受傷破皮、造成細菌感染。另外,為了保暖,冬天靴子較不透氣,穿了一整天之後,若沒有做好靴子的透氣及保養工作,很容易孳生黴菌。邱健群醫師建議,冬季盡量不要天天穿靴子,穿靴子時亦應套上襪子作為皮膚與皮革之間的隔絕。晚上休息時,民眾不妨在腳上塗抹具修復及滋潤效果的乳液,脫下來的靴子記得一定要做好通風、除濕的工作,以免黴菌滋生。如果不幸足部皮膚炎已經發生,應到門診求助專業醫師,選對治療藥膏才能對症下藥,避免情況惡化。

用增高鞋墊壓迫、不透氣 當心「壓瘡」、香港腳

用增高鞋墊壓迫、不透氣 當心「壓瘡」、香港腳#香港腳

有些個子不高的男性,常利用增高鞋墊充場面,讓自己可以看起來更高挑、覺得有自信。但常用增高鞋墊的人可要注意,免得得了面子、但傷了身體;署立台東醫院復健科主任潘盈達表示,增高鞋墊因為是放置在鞋裡,所以可能會因此讓腳步活動空間受到限制,因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如果腳部長期受壓迫,還會造成「壓瘡」。而如果腳部長期不透氣加上流汗,也可能引發香港腳。潘盈達醫師指出,民眾用的增高鞋墊如果所佔面積較大,會影響腳的活動與伸展空間,長久下來會影響血液循環,腿與腳會感到痠痛,甚至會導致壓瘡。長庚醫院衛教中心指出,壓瘡是指皮膚受到持續性壓力(或是壓迫)、摩擦力,所導致肌肉受傷的情形,而出現傷口。壢新醫院復健科醫師林頌凱說,增高鞋墊最好不要超過5公分,如果民眾因穿增高鞋墊造成血液循環不良、腳疼痛的情形,就不要再使用增高鞋墊,必須先讓腳得到充分休息,並以熱敷舒緩不適,或由醫師進行專業物理治療。此外,常用增高鞋墊可能導致因腳長期悶著,易誘發皮膚疾病。台中林新醫院皮膚科主任曹克昌表示,如果腳部長期不透氣,加上流汗以及濕熱環境,很容易孳生黴菌,導致香港腳,也可能讓皮膚產生過敏而罹患濕疹。曹克昌主任指出,因為台灣氣候較濕熱,如果腳部常悶住不透氣,會因為腳汗加上潮濕而滋生黴菌,容易引發香港腳。他說,尤其是已經有香港腳的民眾,更要注意讓腳通風,不要長期悶著,以免香港腳越來越嚴重。曹克昌主任說,濕疹就是皮膚過敏的現象,因為皮膚癢搔抓而導致感染,建議有腳部濕疹的民眾,一定要保持腳部乾爽,襪子可穿易吸汗的棉質襪,盡量不要抓搔癢處,並求助醫師治療。

糖尿病又染香港腳 惡化潰爛成「糖尿病足潰瘍」

糖尿病又染香港腳 惡化潰爛成「糖尿病足潰瘍」#香港腳

炎炎夏日雙腳悶在鞋子裡面,濕氣加上流汗很容易助長黴菌滋生,感染上惱人的香港腳。皮膚科醫師廖利亨先前接受優活健康網訪問指出,感染香港腳會出現腳部發癢、起水泡、脫皮、腳趾裂、厚皮增生等症狀,嚴重更會引發細菌感染,下肢紅腫痛而且容易傳染給他人。正因如此,內地搜狐網報導,有糖尿病患者因為感染香港腳又疏於照顧,腳上的傷口被細菌感染而演變成「糖尿病足潰瘍」,腳部逐漸發黑壞死,並散發出陣陣的惡臭,差點需要截肢。

天氣又濕又熱 惱人的香港腳難根治

天氣又濕又熱 惱人的香港腳難根治#香港腳

夏季高溫又濕熱,尤其是近日豪雨不斷,許多民眾雙腳悶在濕濕的鞋裡,小心可能助長黴菌滋生,不但會產生腳臭,更容易讓足癬(香港腳)找上你。醫師也表示,最近因香港腳到診所求診病患增加2成左右。

用「冰醋酸」滴香港腳造成灼傷 醫師:無法殺死黴菌

用「冰醋酸」滴香港腳造成灼傷 醫師:無法殺死黴菌#香港腳

夏天的炎熱氣候讓人汗如雨下,有香港腳的人更是要注意衛生習慣,避免聚會時那一陣一陣的異味讓朋友們都敬而遠之。日前台中有一名42歲廚師,為擺脫香港腳之苦,誤信民間流傳專治香港腳的特效藥—冰醋酸,直接用冰醋酸滴在趾縫,結果造成腳趾灼傷,傷口沾黏造成兩趾併作一趾。醫師表示,常有腳掌潰爛病患前往就醫,多是誤信偏方使用冰醋酸,但大多民眾都不知道冰醋酸屬強酸,只要浸泡時間略長,皮膚便會嚴重脫水,更甚者腳掌會呈現糜爛狀且極易引發細菌感染,不少患者也因此引起蜂窩型組織炎。醫師表示,市售的部份香港腳藥水帶有冰醋酸成份,但冰醋酸只能殺菌並無法殺死黴菌,因此若民眾誤用冰醋酸,對香港腳是有害無益,應及早就醫才是正確做法。一般治療香港腳的正確方法是以抗黴菌藥膏塗抹便可達到良好的效果,不過需耐心地不間斷擦拭至少2至4週,才可達到最佳的殺菌效果,否則過早停藥又碰上台灣夏日的濕熱狀況,很容易重覆感染黴菌。對於少數外用抗黴菌用藥療效不佳的病人,可考慮以口服藥加強療效或以外用水楊酸、尿素等角質溶解劑幫助抗黴菌藥物的吸收。而香港腳病患在治療前後應注意避免穿緊密不通風的鞋襪或衣物沐浴,碰水後腳底應盡量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不管在家裡或公共場所盡量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家裡感染者的鞋襪除了避免共用外,也應分開清洗,以防傳染給家人。˙香港腳,不見得癢又癢!˙不抽菸香港腳比較容易治好?!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

「癬」不下來的皮膚病 應耐心治療#香港腳

「醫生,我長癬了嗎?」很多皮膚科患者一進診間就會問醫師這句話。到底什麼是癬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麗容解釋,所謂的癬是指皮膚受到黴菌感染,統稱為癬,由感染部位不同,又可分為頭癬、體癬、股癬、手癬、足癬等。李麗容說,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悶熱潮濕,是黴菌孳生的絕佳環境,因此各種奇癢難耐的「癬」,常成為最惱人的皮膚病。她進一步說明如下:足癬:俗稱香港腳,又稱腳氣,是因為黴菌在皮膚角質層寄生所引起,香港腳有許多不同的臨床表現:糜爛型:是最常見的,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的搔癢和灼熱感。水泡型: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角化型:整個足底角化脫皮,這類型的足癬通常不會有搔癢症狀,所以有些患者會認為自己的足底只是乾燥脫皮而已,忽略了可能患有香港腳,這類型足癬冬季常因過度角化皸裂而疼痛。李麗容表示,香港腳如果不做適當治療,常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也就是細菌從糜爛的足趾間、破掉的水泡、皸裂傷口侵入皮膚,造成足背、小腿紅、腫、熱、痛,甚至合併發燒,這時就必須以抗生素治療。香港腳另一個常見合併症就是甲癬,俗稱灰趾甲,也就是趾甲受到黴菌感染,呈現黃色混濁、增厚變化或變得易粉碎。手癬:通常只侵犯一手,常因抓香港腳又不洗手而引起,可於手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脫屑,或於手背出現邊緣稍明顯的紅斑。股癬、體癬:如同足癬一般亦由皮膚黴菌引起,只是發生部位不同。股癬臨床症狀是位於鼠蹊部、大腿內側或臀部,有隆起性、脫屑性紅斑,界線清楚,伴隨搔癢;體癬是位於軀幹的癢性脫屑性環狀紅斑,氣候悶熱、潮濕時,體癬容易蔓延擴散,常被誤診為溼疹而使用類固醇藥膏,造成體癬、股癬惡化。汗斑:亦由皮膚黴菌所引起。在氣候悶熱、潮濕時,以年輕人、流汗較多者較常罹患,故俗稱汗斑。主要分佈於胸背部,呈分散性棕色、白色混雜的橢圓型斑,所以又稱為花斑癬,因為患處顏色會改變,所以也稱為變色性糠疹,表面有輕度屑狀,大都不覺得癢,有時併有癢感。甲癬:俗稱灰指甲,也就是指趾甲受到黴菌感染。症狀:通常是自指甲游離端開始有白或黃褐色或黑色小班,病變向指甲下緣延伸,甲身逐漸變混濁、變厚。治療方法:外用:可用水劑或膏狀抗黴菌劑點或塗抹患部。內服:口服抗黴菌劑,需肝腎功能正常者才可服用。口服抗黴菌劑所需之治療時間,手指甲需6週,足趾甲需12周。預防:甲癬會逐漸傳染蔓延,剪指甲時,好的指甲用一把指甲刀,壞的指甲用另一把指甲刀,避免傳染。甲癬大都合併手癬、足癬。手癬、足癬的黴菌侵犯指甲就變成灰指甲。要避免灰指甲,先要把手癬、足癬治療好。許多人認為癬不容易治療,事實上是治療及預防措施不當,才會有這種錯誤的觀念產生。李麗容提出以下幾點必須注意的事項供大家參考:盡量保持身體通風及乾燥。衣物避免穿緊身不透氣的穿著。鞋子最好穿涼鞋,長筒密封的皮鞋最不適宜。準備二、三雙鞋子,可每天輪流更換。穿純綿、吸汗的襪子,每天勤換洗。李麗容強調,治療黴菌感染一定要有耐心,要遵照醫師指示擦藥,醫師會依不同情況給予不同塗擦劑,遇到頑固病情還需給予口服藥,她特別提醒大家,大部分病人至病情好轉就不再治療,事實上,皮膚表面仍有黴菌寄生,完整而徹底的治療應該是皮膚疹子完全消退後再繼續治療二、三週,以免黴菌沒有完全殺滅,很快又再度復發。

天氣濕熱、黴菌生 皮鞋悶出香港腳

天氣濕熱、黴菌生 皮鞋悶出香港腳#香港腳

家住沙鹿的何小姐(化名)本身是私人公司的OL,由於公司規定上班必須穿皮鞋,因此每到炎炎夏日,容易出汗的何小姐就覺得雙腳既悶且熱,加上最近天氣時晴時雨,一遇到下雨天,走路上班的何小姐就必須整天忍著雙腳悶濕的不適感。一週前,她發現自己腳掌竟然開始長出一顆顆小水泡,又癢又痛實在受不了,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香港腳已纏上身。醫師提醒,台灣夏季潮濕悶熱的氣候最容易造成黴菌的滋長,民眾尤需提防香港腳的發生。香港腳的臨床上症狀不一,有的只有脫屑或產生腳底角化的龜裂症狀,但有的會出現水泡或趾間糜爛且劇癢難耐,嚴重者甚至合併細菌感染而引發蜂窩組織炎。香港腳並非無法根治,只是需要多些耐心,治療期間千萬不要放棄或三分鐘熱度,即使症狀消失後,也要再持續治療三~四個月,才能確保造成感染的真菌確實消失。皮膚科廖利亨醫師表示,黴菌喜好生長在潮濕溫暖的環境,若生長在頭部則為「頭癬」,在身體軀幹部則為「體癬」,在腳上則為「足癬」,即是香港腳,一般而言,並非每人遭到黴菌感染都會發病,若本身有抵抗力、個人衛生習慣良好,則會使黴菌發病情況降低。廖利亨醫師指出,門診中常發現民眾處理香港腳的方式是自行至藥房購買藥物或是聽信坊間偏方,由於此類藥膏多為複方並含有類固醇成份,剛開始塗抹時效果往往不錯,但是幾天後,病灶卻不僅不見得好轉還有惡化的趨勢。醫師特別呼籲,最好經過皮膚科專科醫師診斷再治療較安全。再者,預防香港腳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足部皮膚乾爽,平時少穿不透氣的鞋類,如果工作需要穿,也建議偶爾找機會脫下鞋子讓雙腳透透氣,平時可在辦公室準備替換的鞋襪,遇到下雨或流汗時才不會讓雙腳浸在水中。為了避免相互傳染,鞋子及襪子都應避免與他人共用、避免光腳走路,也不要用手抓病灶處,以免傳染於手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