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8歲少女在便利商店上班,下班騎機車回家時因為太累了發生自摔車禍,左腳整個扭曲變形,躺在地上不能動彈,甚至痛到快要休克。後續,路人急忙叫救護車將她送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的急診室搶救,急診醫師安排X光發現患者的左腳跟發生了「粉碎性骨折」⋯⋯
一名18歲少女在便利商店上班,下班騎機車回家時因為太累了發生自摔車禍,左腳整個扭曲變形,躺在地上不能動彈,甚至痛到快要休克。後續,路人急忙叫救護車將她送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的急診室搶救,急診醫師安排X光發現患者的左腳跟發生了「粉碎性骨折」⋯⋯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低骨密度是造成國人慢性病的最大元兇,其中骨密度過低最容易被忽略,可能進而造成骨質疏鬆症、骨折的發生,嚴重恐造成失能危機。骨科醫師表示,若觀察家中長輩的身形變化,出現「駝、矮、痛」情形,如身高縮水、嚴重駝背、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建議盡早帶長輩就醫治療。
33歲歲斐先生是工廠機台操作員,1年多前工作時下背感到不舒服,左腳大腿及小腿後側有麻痛感,本以為工作勞累,但休息幾日不見好轉,疼痛及麻痺反而加劇,連日常走路,上下樓梯都感到疼痛,睡覺也無法平躺,持續忍耐到工作與生活大受影響後,才來台中慈濟醫院就醫。
40歲張先生前一陣子與朋友揪團參加綠島潛水活動,由於行程匆忙,從水中上浮時速度太快,上岸之後不久就出現頭痛、倦怠、關節痛和皮膚紅疹及發癢等症狀,以為可能是趕行程太勞累而導致身體不舒服。張先生回到台中後趕緊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竟罹患「潛水夫病」⋯
50歲王先生身體健壯,平時有運動習慣,偶爾還會參加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然而最近幾個月時常左膝疼痛。一開始膝蓋在稍微活動後容易腫脹積水,休息後便改善,不過症狀越來越嚴重,膝蓋在活動時會有彈響聲且會有卡住的狀況;後續至醫院求診,診斷為膝蓋外側「半月板桶柄状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
89歲莊老太太身體很硬朗,有一天在家要彎腰去撿書本,突然聽到「啪」的一聲,原以為只是閃到腰,沒想到一動就劇痛,不僅在床上沒辦法自己翻身,連起身坐起來都痛不欲生。後續,經X光檢查發現第1節腰椎的椎體產生壓迫性骨折,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骨頭中有一個空洞,診斷為「骨質疏鬆性壓迫性骨折」。
每年3月「粉紅超跑」白沙屯媽祖遶境起駕,許多民眾跟隨媽祖,橫跨全台9天、3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然而不少人即使走到鐵腿、腳痛,還是想靠意志力撐完全程,該如何有效舒緩?骨科醫師提醒,除了行前充分做好暖身之外,當腳底和小腿出現疼痛、水腫時,也應適時地伸展與放鬆,並提供以下「遶境小撇步」保護雙腳,才能走得更長遠。
65歲的林女士本身慣用右手,因工作常需搬抬重物,且患有糖尿病多年,目前正接受藥物控制中。近幾個月右肩越來越疼痛,經過數星期休養及復健後仍未改善,活動度受限,手臂向後轉時也碰不到背部,造成穿脫貼身衣物極不方便。此外,肩膀的不舒服在夜晚特別明顯,睡覺時無法面朝右邊側睡,半夜更被痛醒,就醫後確診為右肩「旋轉肌袖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