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睡覺驚遇「鬼壓床」別嚇自己!醫療解釋揭「真相」5招可改善

睡覺驚遇「鬼壓床」別嚇自己!醫療解釋揭「真相」5招可改善#睡眠障礙

正值農曆7月,人們喜歡談論著真假難分的民間傳說,其中「鬼壓床」可能不少人親身經歷過,意思是睡眠時突然發現自己意識清醒,身體卻動彈不得。但其實很多醫療專業者都澄清過,這在醫學上被視為「睡眠麻痺症」或稱「睡眠癱瘓症」(Sleep Paralysis),跟生活習慣影響睡眠品質相關,不需要自己嚇自己。

長輩睡著突然拳打腳踢?留意是「巴金森氏症」前兆

長輩睡著突然拳打腳踢?留意是「巴金森氏症」前兆#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若家中長輩出現動作緩慢、走路小碎步、身體靜止時出現顫抖、臉部表情僵硬等動作症狀,可能需留意是否患有巴金森氏症!台中榮總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郭怡真表示,巴金森氏症分為典型、非典型及次發性巴金森氏症,這三大類皆因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方式也有所差別。因此,早期診斷病因很重要,才能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治療。 嗅覺異常、焦慮或睡眠障礙  可能是神經退化前兆!其中,典型的巴金森氏症是因腦內黑質腦細胞快速退化,導致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所引起的疾病,腦內缺乏多巴胺就會產生前述的動作症狀。郭怡真補充,其實在病人出現動作症狀之前,會先出現指標性非動作症狀,像是嗅覺異常、易焦慮或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疾病(如睡覺時突然拳打腳踢、大吼大叫等),這些都是神經逐漸退化的表現。 然而,許多中老年人會以為出現這些症狀只是年紀老了退化,因而延誤診斷時間。其實,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出現動作症狀後,腦內的多巴胺已經死亡約50~80%以上,因此,若發現家中長輩有疑似非動作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 根據病人需求調整藥物  搭配積極運動有效延緩病程談到巴金森氏症治療,目前能以藥物與手術治療,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根據病人年紀、病程及症狀來調整合適的藥物治療組合。若本身年紀較大,服用中藥物也多,就會建議搭配複方藥物,減少病人服藥的顆數,減輕服多顆藥的心理壓力。 此外,研究也證實,積極運動對延緩病程相當有幫助。郭怡真表示,不管在哪個階段的病人,「運動和復健」都需要持續執行,延緩神經的退化。若長期藥物治療,有些病人會因藥效吸收不穩定而無法有效控制症狀,就可考慮手術治療緩解症狀,維持正常生活。 鼓勵病友積極面對  一同對抗巴金森氏症!郭怡真常鼓勵病人和家屬,巴金森氏症雖然現在無法治癒,但目前有很多治療武器可以幫助病情獲得控制,維持及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她補充,病人在每次回診時,都會與個管師一同協助衛教及解釋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讓病人及家屬遇到副作用時都能放心,也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此外,她建議病人在服用藥物時盡量避免蛋白質食物的攝取,可搭配維生素C泡水一同服用,增加藥物的吸收。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科技新貴淺眠3點就醒 睡眠中樞老化

科技新貴淺眠3點就醒 睡眠中樞老化#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科技業主管來看診,他5、6年來深受睡眠品質不佳所苦,晚上睡不著,如果睡著也是很早就醒,吃安眠藥改善有限,白天又昏昏沉沉,剛開始是工作忙碌時會這樣,近幾年越來越嚴重,感覺壓力越大越明顯,時常覺得身體發熱、心悸、疲累,「身心科醫師說,這是因為長期壓力大,導致睡眠中樞老化所造成的睡眠障礙,但身心科的藥物吃了又會讓腦子鈍鈍的,白天沒辦法工作……」睡眠相位改變 提早3、4小時愛睏也惱人我們的大腦有一套調控睡眠和清醒的系統,這個調控晝夜節律系統中樞,會受到光線直接影響進而調節相關的功能,晝夜節律系統在正常老化的過程中,隨著年紀增長會伴隨著其他腦區域和外周組織中的變化導致生理時鐘活動改變,這就是睡眠中樞老化。睡眠老化除了常見的睡眠品質不好、難入睡以及淺眠外,也還有睡眠相位(Sleep Phase)改變的問題,比如原本是晚間11點至12點左右想睡覺,後來提早變成8點至9點,如果以原本睡眠時間為6小時計算,那就會造成凌晨3點就醒來,這也是很困惱人的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這些問題,都是歸屬在中醫的「不寐」範疇中,《黃帝內經》稱「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難經》始稱「不寐」。在《黃帝內經.靈樞》提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這種陰陽盛衰主導睡眠和覺醒的機制,是由人體陽氣出入運動來決定。隨著生理機能老化、或是因為緊張壓力、作息紊亂,睡眠老化的問題漸出現。明朝《證治要訣.虛損門》提出「年高人陽衰不寐」之論,到了清代醫書《馮氏錦囊》進一步認為「壯年人腎陰強盛,則睡沉熟而長,老年人陽氣衰弱,則睡輕微易知」,提供了清楚的論述。中醫補不足、瀉有餘、調虛實 用藥不會出現依賴性在中醫治療方面,《類證治裁.不寐》提到「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點出了主要就是陽不交陰,當陰陽的升降平衡失常,則發為不寤。而陰陽不交的情形,又可分為下列三大類:一、陽不入陰:表現為入睡困難,伴隨心煩不安,煩躁易怒,躁擾不寧,五心煩熱,自汗盜汗等。入夜時,陰漸長、陽漸消,如果陽偏亢,陽不能正常下潛入於陰,則發為失眠。常見的證型心火偏亢,肝鬱化火,心腎不交,陰虛火旺等。主要是因為腎水不足,無力下潛心肝偏盛之火,心肝相火旺盛,熱擾心神,導致入睡困難。二、陽擾於陰:表現為入睡容易,但是多夢、易醒、夢多。主要與三焦、肝、膽、胃氣機失調有關,氣機郁滯,致陰陽升降出入失常,容易伴隨多夢、易醒,常伴隨腹脹滿、噯氣、頭暈眼花、遇事易驚、眩悸嘔噁等症。三、陽早出於陰:表現為入睡並不困難,但睡眠持續時間不長、醒後不能再入睡、早醒。主要與三焦、膽、心、腎虛衰有關,多為老年人或抑鬱症患者,多為陰虛陽郁型、肝鬱氣滯、心脾兩虛、心腎陽虛等。中醫治療會根據臨床的辯證分型、睡眠障礙的分型、個人體質的分型,加以綜合調理,補不足、瀉有餘、調虛實,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臟腑的功能得以恢復正常,所以不會出現依賴性、有吃有效沒吃沒效的情形,更不會出現晚上睡不好,白天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的問題。如果您正為睡眠問題所苦,除了西藥鎮靜安眠藥之外,您也可以試試看中醫調理,讓您睡得安穩,白天精神百倍喔!(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熟女睡不好愛賴床 改善睡眠障礙有解

熟女睡不好愛賴床 改善睡眠障礙有解#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常常睡不好嗎?一名64歲的劉姓婦人,自從更年期過後便飽受睡眠障礙之苦,常常半夜翻來覆去、睡睡醒醒,夜間無法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導致日間精神不佳,常常賴床睡到快中午才起來,不僅無法專心做事,更常常覺得自己很累,永遠都睡不飽形成惡性循環。為血液進行日光浴 增進神經修復速度台中烏日林新醫院家庭醫學科古育瑄主任表示,由於劉姓婦人對於服用睡眠藥物有所顧慮,來到健康管理中心安排靜脈雷射治療,在治療進行到第三次時,劉姓婦人明顯精神變好、活動力增加。患者自述,早上開始可以早起與家人到公園運動,白天也更能集中精神做家事,身邊親友看到都覺得改善不少,劉姓婦人完成一個療程的10次照射後,失眠的問題也改善許多。許多人一開始聽到「ILIB低能量靜脈雷射」,常常滿臉狐疑地問:「那是什麼?」古育瑄主任分享,可以想像成是在幫血液進行一場日光浴,利用光纖將低能量紅色雷射光導入靜脈血管中,使紅血球、血小板及血管壁等細胞吸收能量,清除有害自由基,增進神經修復速度,進而改善一些常見疾病,像是失眠、眩暈、腦血管病變(如中風等)、手腳麻、脊髓損傷等其他神經系統病變。靜脈雷射為輔助療法 不能取代正統治療古育瑄主任強調,針對頭痛與失眠一般可在一至二個療程內獲得幫助,由於每一種疾病所需要的療程次數不一,建議可以先至家庭醫學科或健康管理中心諮詢及評估。針對裝有心臟節律器患者、懷孕、癲癇、甲狀腺疾病患者、發燒感冒等族群,則不建議接受靜脈雷射治療。此外,靜脈雷射為輔助療法,並不能取代正統療法,務必要搭配其他正規治療。

羅霈穎床頭藥物意妥明 過量恐痙攣

羅霈穎床頭藥物意妥明 過量恐痙攣#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藝人羅霈穎日前猝死在工作室,目前遺體已結束相驗,真正死因待釐清,但檢警在她的床頭櫃上發現醫師開立的「意妥明」,將另行送驗。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該藥物本身並無致死風險,通常是睡眠障礙較嚴重者才會服用,很少直接用於失眠患者。主要治療思覺失調症 睡眠障礙嚴重才服用據了解,羅霈穎近年因失眠困擾就醫,醫師開立意妥明助其入睡。楊聰財醫師指出,意妥明為第一代精神安定藥,可用來治療出現幻覺或思覺失調症的患者,若因失眠而服用此藥,通常是睡眠障礙較嚴重,且服用一般安眠藥物仍睡不著的病患。衛福部藥品查詢平台顯示,意妥明可治療焦慮恐慌、緊張失眠及急慢性思覺失調等症狀,但服用過量會出現嗜睡、心律不整的副作用,嚴重可能產生痙攣或昏迷。配酒精服用 造成呼吸抑制恐致死耕心療癒診所院長林耕新在臉書發文指出驚人關鍵,稱「南迴搞軌案是意妥明,羅霈穎猝死也是意妥明。」原來曾震驚全台的南迴搞軌案,死者陳氏紅琛的二次鑑定報告中指出,她的死因是服用過量的意妥明和酒精,導致交換作用中毒死亡。林耕新表示,意妥明基本上是安全的,比較擔心的是混合用藥、過量使用或配酒精服用,造成呼吸抑制,恰巧旁邊又沒人可以呼救,就容易發生意外。

喝酒助眠反傷身失眠靠正確治療是關鍵

喝酒助眠反傷身失眠靠正確治療是關鍵#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雅茹/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睡不著、睡不好成為許多人的夢魘。根據統計,全台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有慢性失眠問題。然而,民眾常忽略睡眠問題需要詳細的評估,到藥局自行購買聲稱不含安眠藥的「助眠劑」、看感冒或慢性病順便拿安眠藥的,大有人在;擔心服用安眠藥會上癮的民眾,嘗試以喝酒來協助入睡,更四處可聞。可見不少民眾對於睡眠問題仍有眾多迷思,需用正確的知識和態度來面對和解決失眠問題。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張志誠醫師表示,擔心服用安眠藥物而造成上癮的確是許多民眾常見的憂慮。然而,長年失眠的問題僅靠幾天的安眠藥物治療是不太可能完全解決的。第一天吃藥有睡,第二天沒吃藥就睡不著,就以為是吃安眠藥上癮,乃是自己嚇自己。就像是我們不會說沒服用高血壓藥物,血壓就高,就說是吃高血壓藥物上癮一樣。民眾迷思多 喝酒助眠、亂服成藥恐無效又傷身不吃安眠藥就睡不著,得重新檢視造成失眠問題的原因是否還存在--不良的睡眠習慣,如每天上床睡覺時間不固定、睡前滑手機、玩手遊,是否已經調整?健康的生活作息,如定時運動、少喝茶喝咖啡,是否已養成?張志誠醫師指出,由於害怕安眠藥上癮,有些人轉而以喝酒來幫助入眠,殊不知酒精對健康的傷害更為嚴重,包括消化道癌症、乳癌、肝硬化、胰臟炎、失智、成癮等疾病。即使針對睡眠本身,酒精對於整體睡眠的影響亦是負面的,包括造成淺眠、多夢、早醒、片斷睡眠等。另外,有些民眾自行到藥局購買不含苯二氮平類安眠藥成份的成藥來助眠,這類成藥多數含抗組織胺成份,長期服用易有認知功能受損的疑慮。正確態度加專業醫師完整評估,有效改善慢性失眠此外,亦有不少病人只關注其睡眠問題,卻忽略失眠背後的成因,例如焦慮症、憂鬱症。只單單服用安眠藥處理失眠,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必須連同造成失眠的病因、環境問題、生活習慣一起處理,方可能有效解決睡眠困擾,這有賴於詳盡的評估與完善的治療。建議有睡眠障礙的民眾,應主動尋求精神科門診治療,由精神科醫師來評估睡眠、身體及用藥問題,並做進一步的治療或檢查。慢性失眠的成因通常不只單一因素,常伴隨不良的睡眠習慣及相關的認知扭曲,除了針對身體疾病或疼痛治療外,也需重塑對睡眠的正確知識,並養成固定運動習慣,練習放鬆,重新調整生活,讓睡眠漸漸步上正軌,回歸真正的健康 !

夜班、輪班睡眠混亂?醫師教你健康睡

夜班、輪班睡眠混亂?醫師教你健康睡#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輪班工作已經成為製造業、倉儲通訊業、運輸業、醫療保健服務業(包含長期照護產業)、保全業、便利商店等事業經營的常態,甚至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勞動部調查,全臺灣非固定白天班的勞工比例從2001年的16%,至2013年已上升至22%,受輪班作息影響的勞工數目漸增,不少人因個人的生理時鐘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深為睡不著、睡不飽、睡不夠所苦,上班時容易感到疲憊和想睡覺,因此警覺性降低,也較容易造成意外事故,進而影響工作的生產力和生活品質。認識「輪班工作障礙」成大醫院職業醫學部研究醫師,同時也是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委託成功大學辦理的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醫師魏玉亭指出,罹患輪班工作障礙比率最高的是從事夜班工作者,達14至32%,其次是換班式輪班的8至26%。因為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的勞工,即使躺在床上有7至8小時的足夠時間,仍出現工作時間想睡覺,或該睡覺時卻睡不著、睡得淺、睡眠片段的情況。從排班制度改善「輪班工作障礙」這些有輪班工作障礙的病人,除了較常出現十二指腸潰瘍、肥胖症與心血管疾病外,還會有較差的記憶力、較高比例的憂鬱症和其他情緒障礙。魏玉亭醫師表示,要改善輪班工作障礙最好的方法就是換回正常白班,相關症狀就會緩解;但如果無法不輪班,建議:1) 暫時不要輪夜班。2) 調慢換班的速度:1個月後再換另一種班別。3) 從逆時針方向換班模式:從清早班換成夜班,夜班換中班,中班換清早班,調整為順時針方向:從清早班換成中班,中班換夜班,夜班換清早班。就生理時鐘而言,魏玉亭醫師也提醒,排班應考量員工的年齡和個人偏好,如:習慣早睡早起者較能適應清早班,習慣晚睡晚起者較能適應夜班。如果可行,最好可以讓員工選擇適合自己的輪班時間。輪班勞工如何健康睡至於輪班勞工要如何好好睡覺?魏玉亭醫師建議以下提供幾個小技巧,以加速適應輪班的型態:1) 想把生理時鐘往後延/傍晚到深夜的前半夜,可使用光照治療,而光照治療經常使用的光照強度為2500燭光,大約為早晨陽光的強度,讓光線訊息可以影響下視丘,調整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達到生理時鐘的調整;或早晨下班返家後戴上墨鏡、臥室拉上窗簾等方式,藉以減少白天陽光的照射。2) 輪夜班休假時,應盡量維持晚睡,如凌晨3、4點,收假後才能繼續適應夜班的作息。「失眠」的問題,則需要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方式包括:1) 須白天入睡/建議應使用眼罩、耳塞,拉上窗簾,緊閉隔音窗,室內溫度維持24至26℃;必要時,經醫師評估後,可適當使用安眠藥物或褪黑激素。2) 休假期間/建議仍比照原來輪班工作時的作息,或是採取「定錨式睡眠」,把睡眠拆成「固定4小時」和「隨機4小時」。無論輪值日班、夜班或休假,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睡上4小時,可產生「定錨」效果,維持內在生理節律;另外的4小時睡眠,則視作息變化再來調整。如果工作時有昏昏欲睡、恍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建議工作前可以小睡 1小時,或是在工作4小時後,用餐與小睡1小時,都有助於減少工作期間「反應遲鈍」的情形。魏玉亭醫師指出,現今24小時運轉不停歇的社會型態,輪班工作已無可避免,輪班工作者承受著較大的身心壓力與健康風險,容易產生「輪班工作障礙」。因此提醒輪班工作者應依據個人狀況加以調整,睡好睡飽,才有可能適應輪班作息,保持健康和生產力。

只想睡好覺!6徵兆檢視有無睡眠障礙

只想睡好覺!6徵兆檢視有無睡眠障礙#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常聽人說希望可以「睡上一個好覺!」這個願望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表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發表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3%;換句話說,每10人幾乎就有1個人受失眠問題困擾。印證「睡個好覺」這件事,對許多人而言其實很不容易!出現打呼、夜尿、夢遊等問題 可能有睡眠障礙從醫學上來解讀「睡不好」這3個字,可能就是睡眠障礙的高危險群。鄭翔如醫師表示,睡眠障礙指一種長期持續、睡眠的質與量上均無法讓個人滿足的狀態。當人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對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負荷,若無法適切解決,不但會使人身心俱疲,慢慢累積後可能因此惹病上身,或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回歸「睡覺」這2個字的原始意思來看,包含了「閉眼睡」與「醒來」這2件事;因此看待睡得好不好時,除了夜間的睡眠狀況,白天的身體與精神狀態也需要觀察留意。鄭翔如醫師提醒,夜晚睡眠時應該注意以下警訊,如果自己無法確定,也可請家人幫忙觀察:1) 睡眠時打呼/打呼好發於上呼吸道(鼻、咽、喉)結構狹窄者;而有打呼症狀者更須留意是否合併有睡眠過程中呼吸短暫中斷、有窒息或嗆醒、睡不安穩、張口呼吸、容易覺醒等症狀。2) 夜尿/如睡眠中需起床小便的次數多於1次以上,應是解尿過於頻繁。3) 睡眠中出現不正常肢體活動、夢遊、夢話或夢魘。另外,日間則須注意的警訊有:1) 白天過度嗜睡/當每天已有足夠的睡眠時數,但醒後仍會感到疲倦,甚至看書、看電視、坐車、與人交談、午餐後、午後坐著休息時等,有打瞌睡的狀況。2) 認知功能下降/白天長期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警覺性降低、記憶力下降等。3) 人格特質改變或出現情緒障礙,像是脾氣暴躁、焦慮、憂鬱等。慢性疾病如失智症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此外,罹患慢性疾病也是另一個警訊。鄭翔如醫師表示,因為有些慢性疾病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例如中樞神經退化症、失智症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在有睡眠障礙的人身上,可以發現較高的罹病風險;反之在已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較容易產生睡眠障礙。鄭翔如醫師指出,當夜晚睡眠或醒後白天出現以上現象,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尤其當已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時,一定要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必要時進行睡眠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享有一個良好安穩的睡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