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夜班、輪班睡眠混亂?醫師教你健康睡

夜班、輪班睡眠混亂?醫師教你健康睡#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因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輪班工作已經成為製造業、倉儲通訊業、運輸業、醫療保健服務業(包含長期照護產業)、保全業、便利商店等事業經營的常態,甚至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根據勞動部調查,全臺灣非固定白天班的勞工比例從2001年的16%,至2013年已上升至22%,受輪班作息影響的勞工數目漸增,不少人因個人的生理時鐘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深為睡不著、睡不飽、睡不夠所苦,上班時容易感到疲憊和想睡覺,因此警覺性降低,也較容易造成意外事故,進而影響工作的生產力和生活品質。認識「輪班工作障礙」成大醫院職業醫學部研究醫師,同時也是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委託成功大學辦理的南區勞工健康服務中心醫師魏玉亭指出,罹患輪班工作障礙比率最高的是從事夜班工作者,達14至32%,其次是換班式輪班的8至26%。因為無法適應輪班工作而產生「輪班工作障礙」的勞工,即使躺在床上有7至8小時的足夠時間,仍出現工作時間想睡覺,或該睡覺時卻睡不著、睡得淺、睡眠片段的情況。從排班制度改善「輪班工作障礙」這些有輪班工作障礙的病人,除了較常出現十二指腸潰瘍、肥胖症與心血管疾病外,還會有較差的記憶力、較高比例的憂鬱症和其他情緒障礙。魏玉亭醫師表示,要改善輪班工作障礙最好的方法就是換回正常白班,相關症狀就會緩解;但如果無法不輪班,建議:1) 暫時不要輪夜班。2) 調慢換班的速度:1個月後再換另一種班別。3) 從逆時針方向換班模式:從清早班換成夜班,夜班換中班,中班換清早班,調整為順時針方向:從清早班換成中班,中班換夜班,夜班換清早班。就生理時鐘而言,魏玉亭醫師也提醒,排班應考量員工的年齡和個人偏好,如:習慣早睡早起者較能適應清早班,習慣晚睡晚起者較能適應夜班。如果可行,最好可以讓員工選擇適合自己的輪班時間。輪班勞工如何健康睡至於輪班勞工要如何好好睡覺?魏玉亭醫師建議以下提供幾個小技巧,以加速適應輪班的型態:1) 想把生理時鐘往後延/傍晚到深夜的前半夜,可使用光照治療,而光照治療經常使用的光照強度為2500燭光,大約為早晨陽光的強度,讓光線訊息可以影響下視丘,調整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達到生理時鐘的調整;或早晨下班返家後戴上墨鏡、臥室拉上窗簾等方式,藉以減少白天陽光的照射。2) 輪夜班休假時,應盡量維持晚睡,如凌晨3、4點,收假後才能繼續適應夜班的作息。「失眠」的問題,則需要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方式包括:1) 須白天入睡/建議應使用眼罩、耳塞,拉上窗簾,緊閉隔音窗,室內溫度維持24至26℃;必要時,經醫師評估後,可適當使用安眠藥物或褪黑激素。2) 休假期間/建議仍比照原來輪班工作時的作息,或是採取「定錨式睡眠」,把睡眠拆成「固定4小時」和「隨機4小時」。無論輪值日班、夜班或休假,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睡上4小時,可產生「定錨」效果,維持內在生理節律;另外的4小時睡眠,則視作息變化再來調整。如果工作時有昏昏欲睡、恍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建議工作前可以小睡 1小時,或是在工作4小時後,用餐與小睡1小時,都有助於減少工作期間「反應遲鈍」的情形。魏玉亭醫師指出,現今24小時運轉不停歇的社會型態,輪班工作已無可避免,輪班工作者承受著較大的身心壓力與健康風險,容易產生「輪班工作障礙」。因此提醒輪班工作者應依據個人狀況加以調整,睡好睡飽,才有可能適應輪班作息,保持健康和生產力。

只想睡好覺!6徵兆檢視有無睡眠障礙

只想睡好覺!6徵兆檢視有無睡眠障礙#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常聽人說希望可以「睡上一個好覺!」這個願望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成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鄭翔如表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7年發表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3%;換句話說,每10人幾乎就有1個人受失眠問題困擾。印證「睡個好覺」這件事,對許多人而言其實很不容易!出現打呼、夜尿、夢遊等問題 可能有睡眠障礙從醫學上來解讀「睡不好」這3個字,可能就是睡眠障礙的高危險群。鄭翔如醫師表示,睡眠障礙指一種長期持續、睡眠的質與量上均無法讓個人滿足的狀態。當人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對身心都是一種極大的負荷,若無法適切解決,不但會使人身心俱疲,慢慢累積後可能因此惹病上身,或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回歸「睡覺」這2個字的原始意思來看,包含了「閉眼睡」與「醒來」這2件事;因此看待睡得好不好時,除了夜間的睡眠狀況,白天的身體與精神狀態也需要觀察留意。鄭翔如醫師提醒,夜晚睡眠時應該注意以下警訊,如果自己無法確定,也可請家人幫忙觀察:1) 睡眠時打呼/打呼好發於上呼吸道(鼻、咽、喉)結構狹窄者;而有打呼症狀者更須留意是否合併有睡眠過程中呼吸短暫中斷、有窒息或嗆醒、睡不安穩、張口呼吸、容易覺醒等症狀。2) 夜尿/如睡眠中需起床小便的次數多於1次以上,應是解尿過於頻繁。3) 睡眠中出現不正常肢體活動、夢遊、夢話或夢魘。另外,日間則須注意的警訊有:1) 白天過度嗜睡/當每天已有足夠的睡眠時數,但醒後仍會感到疲倦,甚至看書、看電視、坐車、與人交談、午餐後、午後坐著休息時等,有打瞌睡的狀況。2) 認知功能下降/白天長期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警覺性降低、記憶力下降等。3) 人格特質改變或出現情緒障礙,像是脾氣暴躁、焦慮、憂鬱等。慢性疾病如失智症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此外,罹患慢性疾病也是另一個警訊。鄭翔如醫師表示,因為有些慢性疾病容易與睡眠障礙產生共病,例如中樞神經退化症、失智症或巴金森氏症等神經系統疾病,以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在有睡眠障礙的人身上,可以發現較高的罹病風險;反之在已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身上,也可能較容易產生睡眠障礙。鄭翔如醫師指出,當夜晚睡眠或醒後白天出現以上現象,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尤其當已影響到工作與日常生活時,一定要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必要時進行睡眠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享有一個良好安穩的睡眠。

睡久不等於睡夠!深層睡眠很重要

睡久不等於睡夠!深層睡眠很重要#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睡得好嗎?睡眠佔了人生的三分之一,一般人常認為能夠安穩的入睡即是擁有良好的睡眠,但其實睡得著不代表睡得好,而睡得久也並不代表睡得夠;究竟要怎麼判斷睡眠品質的好與壞呢?睡眠障礙原因多 恐致嗜睡、低專注力、疾病長庚醫院睡眠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黃玉書表示,入睡困難、睡眠時常中斷,無法持續入睡或出現過早醒來等症狀,當這些表現形態出現一個星期超過3天以上,且持續一個月以上,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如造成疲憊、嗜睡、精神不濟等,即是失眠障礙。而睡眠障礙的類型有很多,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肢體抽動症、猝睡症。比如現今男性常見的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究也證實其與高血壓、心血管、中風有關,不止大人,若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小朋友則可能影響到學習及情緒,家長應特別當心。基因決定睡眠長短 精神狀態可判斷睡眠品質每個人一天的睡眠需求量不一樣,黃玉書醫師指出,一般人睡眠時間平均約8小時,但也有些人只需短暫的睡眠就能精力充沛,而一個人屬於長睡型、短睡型都是受基因影響。此外,評估睡眠品質最明顯的指標就是隔天早上的精神狀態,有些人可能睡滿7、8小時,隔日還是覺得沒睡飽,且有愈睡愈累的感覺,另一部分則可能睡短暫3、4小時就覺得精神飽滿,所以睡眠時間長短,不是唯一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還有睡眠是否有達到深層睡眠,是否睡眠一直被打斷,均是重要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提升睡眠品質 從調節生理時鐘開始若要預防睡眠障礙,黃玉書醫師提到,若真的睡不著,則可做一些不要太刺激或太興奮的事情,等到感覺睡意來了,再上床睡覺;而日常除減少咖啡因的攝取、就寢前3-4小時內勿做運動、白天睡眠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等,最重要的還是應調節生理時鐘,若長時間下來症狀依舊沒有獲得改善,就應尋求專業睡眠醫師協助,針對不同的症狀以藥物或行為進行治療,以讓自己擁有一夜好眠。(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有夢遊家族史 發生夢遊率增10倍!

有夢遊家族史 發生夢遊率增10倍!#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許多父母曾看過小孩睡到一半,眼睛還閉著,突然從床上起身,到廚房、到浴室摸索,叫他也沒反應,最後又自己跑回房間睡覺的場景。醒來後詢問孩子,似乎什麼都不記得,這樣的狀況可能就是「夢遊」。孩子在家夢遊 也能避開大部份的危險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一般精神科醫師陳佩琳表示,小孩子第一次發生夢遊時父母會緊張,擔心孩子閉著眼走路會不會磕著絆著,不過觀察幾次會發現,在熟悉的環境中,即使閉著眼走路孩子似乎也能避開大部分的危險。過去人們對睡眠、夢境興趣濃厚,卻所知甚少。佛洛依德以「夢的解析」了解人類潛意識,讓我們對夢的意義有新的想像與詮釋。然而缺乏科學證據的分析及缺乏臨床實務效用的精神治療,對多數精神疾病而言幫助有限,這套關於夢境的理論也隨著精神藥物發展逐漸式微。睡眠醫學興起約是近100年內的事情,人們開始嘗試以腦電圖分析清醒及睡眠時的腦波變化,並且根據腦波的表現,勾勒出睡眠的結構。在此過程中,許多睡眠時的異常表現如夢遊、睡驚、夢魘、腿步不寧症候群也逐漸被學者發現並且歸類。有夢遊家族史 發生機率是一般人10倍陳佩琳醫師表示,夢遊在睡眠疾患相當普遍,尤其好發於孩童。11歲以下幼童的發生率高達40%,之後隨年齡漸長發生率逐漸下降,在成人當中夢遊的發生率僅為2到6%。夢遊與遺傳非常相關,家族中有夢遊史的人,發生夢遊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0倍。其他可能誘發夢遊的因素包括睡眠剝奪、發燒、酒精、藥物、壓力。其中多項精神科的藥物被認為與夢遊有關,包括佐沛眠、帕羅西汀、舍曲林、鋰鹽、奥氮平、喹硫平等,除了精神科藥物外,部分抗生素、抗癲癇藥物、氣喘藥物等,也曾被報導出現夢遊相關的副作用。發生在外面可能會造成危險 須小心治療所有藥物當中,佐沛眠的夢遊副作用最廣為人知,神經系統副作用包括嗜睡、頭暈等,而夢遊則屬於極少見的神經系統副作用,行為可能相當複雜,如睡夢中駕駛、進食、打電話、性行為等,當藥物與酒精共用或使用超過建議劑量時,行為障礙機率隨之增加。這樣的夢遊行為若發生在家中相對安全的環境,不一定會對他人造成影響。然而若超出安全範圍,如開車到路上、與配偶外的人發生性關係、打電話影響急難救助系統或政府機關,可能會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困擾,甚至讓自己吃上官司,不可不慎。陳佩琳醫師建議有複雜夢遊行為的病患,先向精神科醫師諮詢,再討論治療方式,保障自己及他人的安全。

男性好發睡眠呼吸中止 致心血管疾病

男性好發睡眠呼吸中止 致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有半夜睡不著覺的困擾嗎?每天一早總是精神萎靡,感覺大腦昏昏沉沉的,但一到夜深人靜,就失去想睡覺的動力,好不容易入眠卻多夢、打呼又磨牙,不僅睡不好也睡不飽;睡眠技師提醒,如有這些情形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了,若置之不理,極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為更方便現代人生活,目前可透過居家睡眠檢測找出原因,再進一步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治療。睡眠障礙症狀多 睡眠充足促進身體健康睡眠技師洪曉菁表示,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睡眠充足將有助消除疲勞、修復生理機能、增強抵抗力、促進智力發育、生長、提升學習力,或有效達到瘦身及美容效果;因此,ㄧ般會建議成人平均睡眠時間應落在7-9個小時,一旦睡不好,則可能會產生失眠、多眠症、異睡症、日夜節律睡眠障礙等現象,尤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更不容忽視。缺氧+睡眠呼吸停止超過10秒 即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洪曉菁睡眠技師指出,正常睡眠時,空氣是可由呼吸道順利進入肺部,而若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呼吸道阻塞將使空氣無法順利進入肺部,進而導致睡眠中缺氧;ㄧ旦呼吸道塌陷,睡眠呼吸中止症者會停止呼吸超過10秒以上,促使患者驚醒,接著恢復呼吸後繼續入睡,此循環將使睡眠品質大幅降低。男性罹患機率高於女性 這些高危險族群應當心洪曉菁睡眠技師補充,年紀增長會增加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且男性罹患機率是女性的2-8倍;而像是肥胖者、扁桃腺或舌頭肥大、鼻中膈彎曲、下巴後縮者皆為高危險群。其白天會出現高血壓及心血管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口乾、頭痛等;夜晚則會有常跑廁所、淺眠夢多睡不好、床伴注意到呼吸暫停,以及習慣性大聲打呼。此外,睡眠呼吸中止症者比起ㄧ般人,又更容易罹患腦中風、心臟病、癌症、糖尿病等併發症。居家睡眠篩檢快 數值超過AHI5應治療要瞭解自己是否有睡眠問題,洪曉菁睡眠技師建議,初步可透過睡眠問卷檢視,接著利用快速、簡便又舒適的居家睡眠篩檢。洪曉菁睡眠技師說明,居家睡眠篩檢在家即可檢查,其主要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做檢測,分別以鼻子、胸、手指3條檢測線,進行呼吸偵測、脈搏、血氧濃度、鼻流及打鼾等5項檢查,並由睡眠技師分析判讀,若偵測指數AHI30的重度病人更應積極與專科醫師討論合適治療,由醫師評估是否能手術或用正壓呼吸器來改善症狀。別讓疾病控制你 養成規律作息防患未然若要睡得好,洪曉菁睡眠技師分享,在睡前ㄧ小時應關掉電源,如電視、手機、音響,且應保持臥室黑暗,養成規律運動,但應避免睡前4小時運動,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時就寢、起床的好習慣,以利讓自己ㄧ夜好眠。(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喝咖啡別超過下午4點 擺脫睡眠不良

喝咖啡別超過下午4點 擺脫睡眠不良#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了放鬆、驅除睡意,許多人都會依賴咖啡和香菸,但是這兩樣工具卻會影響入睡和睡眠深度。因為咖啡中所含的咖啡因,具有活化腦部血液循環和代謝的作用,所以疲勞、想睡的時候攝取咖啡因,具有舒緩心情和提神的效果。但是,咖啡因同時也會阻斷大腦所發出的「好累、好睏」的信號,所以即使是又累又倦,還是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攝取越多咖啡因 睡眠就會越淺本來大腦疲憊的時候,就必須透過休息來恢復,但是咖啡因會讓身體感覺不到疲憊,所以反而讓疲憊繼續累積。另外,咖啡因也會影響睡眠深度。經由實驗證明,攝取越多的咖啡因,睡眠就會越淺。透過實驗結果,我們得知如果攝取兩百毫克的咖啡因,在睡眠過程中會醒來無數次;如果攝取300毫克的話,就會躺在床上3小時以後還是醒著的。而香菸所含的尼古丁也具有同樣的作用。尼古丁有清醒效果,會讓睡眠變淺。有重度菸癮者因為在睡覺過程中無法吸菸、受不了沒有尼古丁的刺激,所以有的人甚至會因為想抽菸,而在半夜醒來。如果依賴咖啡因和尼古丁成癮,就會不斷反覆睡眠不良的生活,而持續累積疲勞。這麼一來,因為無法消除睡意,就會演變成一天不得不喝很多杯的咖啡,或抽上無數根的香菸。然後,睡眠就會越來越淺而無法擺脫睡眠不良。當然,有人喝了咖啡還是睡得著,但是這種人其實是,累到連喝了咖啡都能睡著。下午4點後盡可能不要喝咖啡大家知道一杯咖啡裡含有多少咖啡因嗎?一般家庭沖泡的即溶咖啡,一杯大約有65毫克的咖啡因;咖啡專賣店所賣的濃純咖啡,據說一杯大約是150毫克。所以,就能知道為什麼晚飯後只喝一、兩杯咖啡,就會很難入睡,而且睡眠也會變淺。不過,也不是完全不能喝咖啡。只要了解咖啡因的作用和效果,並有效利用就可以。喝完咖啡的30分鐘後,就會出現咖啡因的清醒效果,而且可以持續約四個小時,所以不要在晚餐後或睡覺前喝咖啡,也就是在下午4點後,就盡可能不要喝咖啡,如此一來,就能將咖啡因對睡眠的影響降到最低。義式濃縮咖啡比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少另外,很多人都以為美式咖啡比較淡,所以咖啡因的含量較少,事實正好相反,義式濃縮咖啡經由短時間高壓沖煮的過程,咖啡因的含量反而比較少。通常一杯美式咖啡的分量相當多,所以會攝取到很多咖啡因。如果真的想品嚐咖啡的香味和味道,或許喝一小杯的濃縮咖啡會更好。至於香菸,站在醫生的立場,我只能說:「百害而無一益」,如果能不碰,或是能戒掉是再好不過了。除了香菸之外,只要能夠找到其他提神、放鬆的方法,對維護健康而言,都有正面助益。(本文摘自/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養顏瘦身 × 提升免疫力 × 自癒百病,拯救上萬人的名醫教你日日好眠,擺脫所有文明病!/大是文化)

研究揭密生理時鐘 可改善中風、氣喘

研究揭密生理時鐘 可改善中風、氣喘#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地球上動植物體內都有一個調控一切生理功能的時鐘,依外在日夜循環產生周期性的變化,統稱為「晝夜節律」,也是俗稱的「生理時鐘」。過去研究顯示,所有生物的生理功能和行為都具有周期性,即便是單一個體的細胞,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約24小時生理時鐘,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應付一整天外在環境的劇烈變化。「脈絡叢」主宰體內生理時鐘 推翻過去認知雙和醫院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醫學研究員明智煥博士,利用老鼠實驗發現,主宰體內生理時鐘部位是脈絡叢,而非過去所認知的視交叉上核。此發現不僅挑戰學界過去的認知,更獲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的肯定,未來亦可將此研究應用於中風、氣喘、睡眠失調等相關病症的治療上。明博士指出,最新相關研究顯示,脈絡叢對於胚胎及成人神經的發展具關鍵地位,也是腦中代謝物清除的潛在關鍵,甚至可為阿茲海默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脈絡叢也是大腦細胞生長因子的主要來源。從這些新發現可得知脈絡叢是神經元活動的間接調節器,並值得重新評估。體內生理時鐘混亂 中風、氣喘、睡眠失調可能上門明智煥博士表示,哺乳類動物大腦很奇妙,尚有很多位置、功能未被完整發現。動物實驗印證生物體內的生理時鐘起始於脈絡叢,而且脈絡叢變化非常的固定,甚至比視交叉上核產生的節律更加穩定;更驚人的是,脈絡叢實際上具有主動回傳並進一步調節視交叉上核時鐘快慢的能力,佔據體內生理時鐘的主導地位。近年來,「生理時鐘」備受醫學界關注,去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即頒發給此領域的學者,因人的睡眠周期與晝夜節律兩者是相互獨立又依存的緊密關係,倘若生物體內生理時鐘紊亂,連帶產生許多生理狀況與臨床疾病,如中風、氣喘、睡眠失調等。

別過度仰賴安眠藥 恐生理、心理成癮

別過度仰賴安眠藥 恐生理、心理成癮#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凌晨一點後才能入睡,早上起床上班好困難」,是許多忙於工作、壓力大的現代人心聲,也有些人因自身健康因素失眠,要靠吃安眠藥幫助入睡,卻又擔心服藥過量會導致「健忘」、「反應遲鈍」、「大腦愈來愈不靈光」,甚至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依賴。安眠藥不當使用 恐造成生理性依賴食品藥物管制署呼籲,若有失眠症狀,最好先諮詢醫師,必要時再照醫師開立的藥品及所指示方法服用。要注意藥品不宜搭配酒精性飲料,以免因不良習慣造成藥物成癮,或使用不慎導致不良後果,若已出現成癮或耐受現象者,應儘速尋求相關醫療單位協助。在服用安眠藥時,很多人易輕忽藥物可能導致的問題,尤其是不當使用造成的「生理性依賴」,低估了其耐受性或戒斷症狀的威力。若您身旁有親朋好友或家中長輩正在服用此類藥物,請多注意服藥情形及藥物來源,確保都依照正確方式進行。生活規律、飲食與運動 都有助於養成睡眠習慣一旦有失眠困擾,僅靠藥物並非解決之道,應保持規律生活方式、維持規律睡眠時間、安靜舒適睡眠環境,加上適當飲食與運動時間等,都有助養成身體睡眠習慣。想了解更多安眠藥使用的資訊,可上食藥署「睡睡平安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leepverywell,獲取正確使用安眠藥與睡眠方面等知識,有助於幫助您逐漸擺脫失眠困擾,找回精神飽滿的生活。(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5期資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