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失眠苦 國人年吞3億安眠藥

失眠苦 國人年吞3億安眠藥#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食藥署統計我國每年安眠藥的使用量,發現103年國人服用約3億3900萬粒安眠藥,此數量足以舖滿一座雪山隧道的長度,其中又以佐沛眠 (Zolpidem)使用量為1億3千7百零9萬粒居首位。幻想、幻聽、躁鬱 睡眠品質差實證瞭解失眠病患的成因與鑑別診斷,可見慢性精神病患,長期多量使用安眠藥物的狀況是臨床上可以改善的,精神病患者常因幻覺、幻想、幻聽、躁鬱等症狀造成其睡眠品質不佳,醫院多會給予安眠藥來幫助睡眠,切記服藥時避免與酒精混合,否則會損傷腦部,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屬第4級藥品 需處方才可購買使用鎮靜安眠藥可以快速改善睡眠,但長期依賴容易忽略身體對安眠藥的耐受性,而對藥物產生生理、心理上依賴或成癮等問題,安眠藥屬第4級別管制藥品,需由醫師處方才可購買,目前已無法在藥局自行購買,民眾如有失眠症狀,應迅速就醫,由醫師診斷並開立安眠藥,若有安眠藥使用上疑慮,應詳細詢問醫師,不可自行增減用藥。咖啡、茶 亢奮利尿難入睡失眠可分為短暫性、短期性和慢期失眠,短暫性及短期性失眠可能是因工作壓力大、思緒紊亂導致,一般來說,慢期失眠的原因較難發現,若有失眠問題,應避免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或茶,咖啡因會使精神亢奮,且因利尿較難以入睡,若睡眠期反反覆覆,可以喝杯熱牛奶,讀本書,不強迫入睡,等到有睡意時再睡。 

40歲女失眠狂吞藥 1夜6顆仍睡不著

40歲女失眠狂吞藥 1夜6顆仍睡不著#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隨著現代人生活緊湊,工作壓力大,睡的好竟然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據了解民眾常自行服藥,恐隱藏潛在危機。在中國,有1名40歲的女主管長期受睡眠所擾。為此,她自行服用安眠藥,從每天1顆,發展到6顆。仍到半夜兩三點才睡,因為白天精神恍惚求診,當地醫師表示,她吃的藥2顆就已經是最大劑量。當地醫師解釋,大約有50%的失眠者都是因為情緒焦慮引起的睡眠問題。目前安眠藥的使用呈現兩個極端,一種是自己濫用,另一種是堅決不用。同樣是失眠,睡不著、易驚醒、醒得早,醫師用藥是截然不同的,不是簡單的一種安眠藥可以解決的。因此,對失眠的治療,首先是改善睡眠習慣,然後是物理治療,必要時才會輔以藥物治療,至於選用何種安眠藥,要監測腦波後才能決定。4週後還需要再次監測,來調整用藥劑量或者換藥。想要一夜好眠 7大招報你知由此可見藥物不是拯救失眠的唯一手段,根據馬偕醫院的衛教資料顯示,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助你好眠,以下7招供民眾參考。1)作息規律/每日按時上床就寢及起床,假日也一樣。無論當晚睡了多久,第二天仍要固定時間起床。並應找出最適量的睡眠時數。2)不要強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過三十分鐘仍然睡不著,就起床做些溫和的活動,直到想睡了再上床。3)限制在床上的時間/白天盡量不要躺床及午睡,只有在晚上想睡的時候才上床睡覺。4)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適當室溫、燈光、少噪音及舒適床墊、合適的枕頭。5)臥房只當睡眠場所/不要看電視、打電話、工作、討論事情。6)晚餐後少喝大量液體/為了避免夜間常起床上廁所,影響到睡眠,並且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7)每天規律運動/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在睡前可以做溫和及放鬆身心的事情,像是泡熱水澡、肌肉鬆弛及瑜珈,切忌劇烈活動。 

打呼會變笨?研究:兒童有睡眠障礙 學業表現差

打呼會變笨?研究:兒童有睡眠障礙 學業表現差#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編譯)與他人共枕,最怕聽見鼾聲,如雷貫耳的打呼,叫人難以入眠;不過這多半出現在成人的狀況,若發生在兒童睡覺時,不只造成健康問題,連學習狀況都有影響。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小孩有鼾聲或呼吸道問題,很可能阻礙在校表現,連課業都會亮起紅燈。夜間睡不好 課業平均低1成打呼、磨牙、夢遊,易影響睡眠品質,入睡時間長短、淺層睡眠,都可能引起睡眠障礙。事實上,不只成人有睡眠問題,兒童也會發生夜間打呼的情況,恐導致白天注意不集中、影響工作等意外;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夜晚睡「不安穩」的小孩,在學習各方面,都比他人低落。這項研究分析12個國家,550名平均在5至17歲兒童的睡眠狀況,例如:慣性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等,並與學生在校的成績合併參考;發現有睡眠障礙的人比正常者成績低12%。其中在藝術、語文方面,平均少了12.3%,數學成績則低13.1%;而理科分數也下滑11.6%。打鼾影響扁桃體 引發慢性病研究人員表示,雖測試中只針對課業成績分析,但其實在其他學習能力上,睡覺時有打呼的兒童,都明顯比睡眠正常者來得差;不只如此,還影響到未來的能力表現。另外,「打鼾」還關係到兒童的扁桃體、腺樣體,若沒有好好治療,很可能發展成慢性病。而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睡眠不良狀態,很容易產生記憶衰退、情緒不穩等現象,還會造成感冒、生病;因此夜晚打呼、鼻塞,這些看似微小的行為,實在不可忽視。 

翻來覆去睡不著 11招助眠一覺到天亮

翻來覆去睡不著 11招助眠一覺到天亮#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沒有比整晚都醒著躺在床上更遭的事情,看著時間在滴答聲中溜走,卻只能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多數人會認為唯有失眠才能稱做睡眠障礙,然而只要是睡眠型態或習慣改變,如:困難入睡、半夜易醒、錯誤時間想睡、睡太多,或是睡眠期間出現異常行為,都屬於睡眠障礙。而且睡眠品質不佳,不僅僅會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況,還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甚至有研究發現其與交通事故的發生有關。睡眠障礙原因多 養成好習慣助好眠成大醫院耳鼻喉科林政佑醫師表示,睡眠品質受到情緒、疾病這類內在因素,以及臥室環境、作息型態、工作壓力、運動、飲食等外在因素所影響,現代人壓力大、作息不正常,使體內賀爾蒙的生理週期產生變化,都會反映在夜晚的睡眠品質上。因此,他建議,睡前遵照下列方法來放鬆自己,要睡場好覺並不難:1)養成固定睡覺、起床時間/最好12點以前入睡,不管前晚何時入睡,隔天也要照時間起床,且不建議假日補眠,擾亂睡眠週期。2)不想睡時別躺床/當在床上15分鐘卻沒有睡意時,先起床做些單調的事,等有睡意再上床,但不要看電視或電腦,聲光刺激會讓你更沒有睡意。3)限制午休或小睡的時間/午睡以30鐘左右,下午三點之後就不可以再睡。4)午後不喝任何含咖啡因的飲品/身體代謝咖啡因的半衰期約3至5小時,太晚攝取有咖啡因的飲品會讓你無法入眠。5)晚上避免使用尼古丁及酒精/尼古丁容易刺激腦波活動干擾睡眠。而酒精雖然有可能讓你較快入睡,但會增加淺睡期,無助於恢復體力。6)運動/運動有助於睡眠,但須注意運動時間至少要在睡前2個小時就結束。7)睡前少喝水/睡前4至6小時限制喝水量,不讓尿意干擾睡眠。8)睡前泡熱水澡/睡前二小時泡個熱水澡,提高身體溫度。9)創造最佳的睡眠環境/確定你的房間是黑暗、安靜及通風良好的。10)在床上不做其他事/除了「睡覺和作愛」,不在床上做其他如看書、打電話、記帳之類的事。11)睡前保留足夠的放鬆時間/如果發現腦子裡還想著其他煩人的事情,用紙筆記錄下來,然後告訴自己明天再想辦法。

4成老人有睡眠障礙 謹記6原則安心睡

4成老人有睡眠障礙 謹記6原則安心睡#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都認為,老年人睡眠時間比原來少是正常的,但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陳世哲醫師表示,這觀念其實是不正確,因為老年人雖然晚上睡眠時數較少,但在白天卻不斷在補眠,所以,若以一天24小時為單位來計算,總共加起來的睡眠總時數,並不真的會比年輕人少。隨著年紀增加 睡眠功率也會跟著降低隨著年紀增長,人的各種生理系統逐漸老化,神經系統也不例外。因此,老年人的睡眠狀況也有顯著改變,例如:老人家在吃完晚餐後約七、八點時,就會開始昏昏欲睡,但若是到了凌晨三、四點醒來後,就會再也睡不著,且入眠期增長,必須躺很久才能勉強入睡,此外,在睡眠過程中,也會常常中斷醒來,甚至無法繼續入睡等種種狀況,都造成老年人整個睡眠功率降低。睡眠障礙困擾多 恐會影響身心健康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人所做的身心調查研究顯示,約4成以上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的困擾,且同時也發現,大多數的老年人,並未就醫或未能接受有效的治療,而這種現象也直接影響到身心健康狀況,甚至造成照護者的極大負荷。因此,陳世哲醫師建議老人家若出現睡眠障礙時,家屬可先盡量協助其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另外,舒適穩定的睡眠環境,如維持臥室適當通風、溼度,減少周遭的噪音,都是維持良好睡眠的必要條件,此外,醫師也提供6點原則,幫助民眾遠離睡眠障礙:1)規律作息,盡量準時上床,準時起床,如有需要午睡,盡量不要超過一個小時。2)中午過後,就不要吃含有咖啡因的東西。在上床睡覺前,避免喝酒或大吃大喝。3)盡量避免晝夜輪班的工作以維持睡醒週期的穩定。4)適當規則的運動習慣有助於睡眠狀況,但最好在下午5點前完成。5)床是用來睡覺的地方,盡量避免在床上看電視。6)臥室的舒適度影響很大:溫度、光線、噪音、床、枕邊人或室友等都要因人調整。亂用安眠藥 恐會影響認知功能有些民眾為改善睡眠品質,會自行到藥房購買或未經醫師指示就服用安眠藥,對此,陳世哲醫師提醒,亂服用安眠藥不僅會產生成癮依賴問題,甚至也會影響認知功能。而坊間還有些宣稱含有褪黑色素或有安眠效果的健康食品,雖然有理論上根據,但因未經嚴格的藥物試驗,較不建議民眾任意使用,而目前在治療上,已可針對老年人的睡眠疾病,提供準確的診斷及完善的治療,因此,若發現親朋好友有此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正常老化現象或避諱求醫,反而應該要即早就醫治療。

樂閱讀/早上第一個入口的食物 決定你的身體健康

樂閱讀/早上第一個入口的食物 決定你的身體健康#睡眠障礙

進食的順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早上起床後第一個入口的食物是什麼。甜麵包、咖啡都是NG的選擇。特別是甜麵包,消化分解需要花時間,當中的蔗糖(砂糖)又會浪費酵素,還添加了許多會擾亂細胞作用的反式脂肪(乳瑪琳或起酥油)。抽菸也會增加造成老化的活性氧,所以最好別抽。理想的早餐並非白飯、味噌湯和煎荷包蛋,而是含有豐富酵素的生蔬果。不過,一大早實在很難吃下大量的沙拉。因此,最理想的早餐是水果。沒時間的話只吃一根香蕉也可以。香蕉不需要切或洗,攜帶起來也方便。吃完很有飽足感、不容易餓。此外,香蕉富含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酵素,比起綠皮或黃皮的香蕉,轉熟帶黑點的香蕉中酵素最為豐富。有時間的話,將水果打成汁飲用是最好的方式。使用榨汁器或用紗布擠壓都可以。把水果壓榨成汁,細胞壁被破壞酵素就會變活絡,這麼一來就能立即攝取到大量的酵素。當然,如果有慢磨機就更方便了。現下很流行喝綠果昔(green smoothie,把生的綠色葉菜類蔬菜加水果、水攪打成的飲品)。這種方式宣稱可有效攝取葉綠素等葉菜類蔬菜的營養素,但我認為能夠獲得酵素這點也佔了很大的優勢,因為酵素是讓身體狀況變好的大要因之一(只限用慢磨機做成的綠果昔)。不光是綠色的葉菜類蔬菜,早上吃水果或喝果汁對腸胃不會造成負擔,也不會浪費消化酵素是非常棒的食物。不過,接觸到空氣就會開始氧化,所以打成汁後請盡快飲用。(本文作者/鶴見隆史)(摘自/最強酵素餐,讓你肌膚Q彈,不便祕!/健行文化出版)

醫訊/睡眠障礙的穴位保健

醫訊/睡眠障礙的穴位保健#睡眠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以至於失眠問題日益嚴重,且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指出,國內有超過1/4人口,約480萬人有睡眠問題,其中更高達24.8%出現睡眠障礙問題。因此,睡眠問題已不能再視而不見,中國醫藥大學特別舉辦睡眠障礙的穴位保健講座,教導民眾出現睡眠問題時,可以利用哪些穴位達到穩定安眠的作用,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名稱:睡眠障礙的穴位保健講座時間:03月06(四)18:00~19: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1008 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樂閱讀/陪孩子打鬧 增進社交技巧

樂閱讀/陪孩子打鬧 增進社交技巧#睡眠障礙

孩子要成功,在各方面都需要社交技巧;社交技巧不好的代價非常大。任何爸爸只要聽過孩子的傷心故事,知道孩子如何被其他孩子討厭、甚至是被排擠,就知道這樣的事多麼地令人心痛。如果爸爸的遊戲時間可以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幫助他們融入團體,那將是非常值得的投資。曾有一項探索型的研究 ,試著去了解學校裡受歡迎的男孩女孩,他們的爸爸在家中是如何陪他們玩遊戲的呢?結果發現,透過打鬧遊戲,他們學習到三種特殊技巧。學習控制興奮情緒第一項技巧是控制自己的興奮情緒,這對小小孩來說是很困難的──管理強烈的情緒(即使是「開心」),對小小孩而言,是很費力的事。許多爸爸與小孩的遊戲是一連串的活動,混雜著一絲絲害怕和擔憂。孩子不知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即使他「幾乎」可以確定一切都會很好。這類害怕是促成許多遊戲中興奮、極度開心的重要元素,與驚恐不同。讓我們回溯一下「躲貓貓遊戲」:寶寶喜歡這個遊戲,他看著爸爸把臉藏在書本後面,也知道爸爸何時會露出臉,發出震耳欲聾又振奮人心的「噗!」,並對著他笑。而突然加快的心跳和上升的血壓、急促的呼吸,以及可能上升的腎上腺素,都是他正在學習掌控的生理狀態──躲貓貓遊戲可以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控制生理反應。解讀他人情緒、傳遞情緒另外兩個很重要的社交技巧是解讀別人的情緒及傳遞情緒。嬰兒可藉由和父母互動及觀察,來學習這些能力。等進入學步期,他們就會將自己從父母身上學得的技巧運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就是有可能成為玩伴或朋友的人——而玩伴在成長階段,將左右孩子開心與否,和有沒有自信心。對學步期的孩子而言,要發展出偵查別人情緒的能力,靠的不只是觀察,還有「從做中學」。在打鬧遊戲中,他們可以學習面部表情的意義,以及自己該如何用表情表達內心,而緊繃的身體或其他各種姿勢又各蘊含了什麼意思?這些學習是對外,也是對內的:除了體察別人的情緒之外,孩子也開始體驗自己所經歷的各種情緒。打鬧遊戲的好處在於,這樣的學習,可以透過有趣的遊戲,發生在任何一個時刻。(本文作者/理查‧佛萊契)(摘自/爸爸陪你長大/大好書屋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