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

7歲童打鼾夜尿 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

7歲童打鼾夜尿 睡眠呼吸中止症作祟#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歲的小明即將升小一,但他身高比同儕矮了一點,晚上睡覺也常發出劇烈打鼾聲,早上起床都抱怨睡不飽,甚至為尿床發脾氣,加上學習表現比同齡孩子差,讓家人十分擔憂,赴醫檢查後確診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手術切除雙側扁桃腺及腺樣體後,小明症狀才大幅改善,也對上學恢復信心。 身材較同齡瘦小 白天學習力不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醫師許哲綸表示,小明身材較同齡略顯瘦小,始終張口呼吸,齒列咬合不正,睡覺時除了打鼾聲外,常常翻來覆去、睡不安穩,導致白天在校學習狀況不佳,如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過動現象。 經檢查發現,小明的顎扁桃體肥大貼近中線,顱顏側面X光及鼻咽內視鏡顯示,鼻孔最後面的鼻咽部幾乎被腺樣體佔據;睡眠多項生理檢查方面,證實小明有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依據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指引,第一線的治療方式為雙側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治療後,小明狀況顯著改善,不再擔心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 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4至9歲孩童,常見症狀包括打鼾、鼻塞、張口呼吸、夜尿、生長遲緩等,因肥大的顎扁桃體及腺樣體,大幅佔據正常的呼吸通道,導致睡眠過程中出現停止呼吸,或呼吸低下等狀況,近年研究發現此症更與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有關。 許哲綸醫師指出,耳鼻喉科或小兒科醫師會先透過理學檢查,並安排顱顏側面X光或鼻咽內視鏡檢查,如有必要,會再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如每小時有大於等於一次以上的睡眠中止或睡眠低下情形,即可確診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7歲前未治療 恐損聽力智力許多家長聽到要手術治療不免擔心,許哲綸醫師強調,目前經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建議,治療首選為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如合併過敏可同時治療,如不考慮開刀,除了接受抗組織胺及短期使用類固醇鼻噴劑外,亦可於睡覺時配戴陽壓呼吸器,但因孩童的順應性不佳,故效果有限,且長期使用可能造成孩子顱顏骨頭發育異常。 許哲綸提醒,對於3歲以上孩童,切除扁桃腺及腺樣體並不會造成抵抗力低下,罹患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錯過7歲前的手術黃金時間,未來可能影響聽力、長相、智力發育等不可逆的情況,不可不慎。

夜尿不全是膀胱的錯 小心6疾病上身

夜尿不全是膀胱的錯 小心6疾病上身#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睡夢中,突然來襲的尿意總令人難以忍受,只好趕緊起床如廁,在此同時,你可能會擔心,「年紀大了,膀胱變弱了嗎?」根據研究,冬季氣溫愈低,膀胱敏感的問題會更嚴重,但夜尿不只和膀胱與攝護腺有關,也有可能是腎、腦或其他器官發出的警訊。 30到70歲夜尿原因不同泌尿科醫師指出,部分有夜尿困擾的患者,檢查結果並沒有攝護腺肥大問題,這時會根據求診者的年齡,研判是以下幾種疾病造成: 1.睡眠呼吸中止症 正常的生理現象是晚上不製造尿液,讓你一夜好眠,不會因為排尿打斷睡眠,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半夜腦部處於缺氧狀態,導致無法分泌抗利尿激素,尿液不斷從腎臟流向膀胱,因此會有夜尿情形,30歲以上民眾要注意。 2.腦部發育慢 小孩子常尿床,若排除睡前飲水過量、器官異常、泌尿道感染等因素,則有可能是腦部發育不足,可透過藥物改善。至於成人也可能因為腦部提早衰退而導致夜尿問題。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吃多」「喝多」「尿多」三大特色,原因除了喝水量多,導致排尿量增加外,也可能是高血糖傷害到神經,導致神經無法控制膀胱,因此排尿次數比一般人多。 4.腎臟衰竭很多腎病患者到了病況嚴重才發現,不過夜尿是腎臟疾病的初期徵兆。腎臟科醫師表示,腎臟的濃縮能力能幫助人們夜晚不排尿,但在腎衰竭初期,濃縮能力就嚴重受損,膀胱很快就脹滿,導致時常夜尿,40歲以上民眾應慎防。 5.心臟衰竭心臟不好的人,就像馬達無力,身體的水分容易積在下半身,當夜晚平躺時,累積的水分逐漸回流,就成為尿液,逾60歲要特別留心。 6.靜脈曲張曾有50多歲患者一個晚上得起床解尿10次,本以為是攝護腺肥大,檢查發現是靜脈曲張;因為白天站立時,水分滯留在下半身,晚上平躺時水分開始流動,就會形成尿液。

睡眠呼吸中止症 猝死風險提高逾2倍

睡眠呼吸中止症 猝死風險提高逾2倍#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年3月15日是世界睡眠醫學會訂定的世界睡眠日,今年主題為「健康睡眠,健康老化」。國際睡眠調查發現,僅有10%的人認為自己的睡眠品質非常好,且民眾面對睡的問題也僅有35%會求助醫師或睡眠專科醫師。台灣睡眠醫學會理事暨台北榮民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執行長周昆達醫師表示,除了失眠、睡眠缺乏外,影響民眾睡眠品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會對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睡眠中發生猝死的風險高於一般人2.5倍。好的睡眠品質為健康的基石,呼籲民眾若有睡眠相關問題應積極諮詢醫師並且持續接受治療。8成民眾希望提升睡眠品質 高達6成卻選擇相信網路資訊而非就醫三人中就有兩人會在夜間醒來至少一次;呼吸中止症患者六成現未接受治療此研究針對橫跨歐、美、亞洲的12個國家、共11006名成人進行調查,發現民眾周間睡眠時間平均為6.8小時,而多數民眾認同睡眠對整體健康有重大影響,卻僅有1成民眾表示其睡眠品質非常好,而近7成(67%)民眾在夜間至少會醒來一次。8成的民眾希望改善睡眠品質,但超過6成(62%)民眾選擇參考網路資訊而非就醫。周昆達醫師表示,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成人每晚應該睡足7至9小時,由於國人的工作時數在世界名列前茅,推測民眾的睡眠時數很可能達不到這個標準。除了睡眠時間不夠,「睡眠呼吸中止症」是除了失眠外常影響民眾睡眠的慢性疾病。但根據調查結果,65%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從未治療或現已停止治療。周昆達醫師表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為最常見的類型,主要成因為睡覺時上呼吸道反覆塌陷,呼吸道阻塞無法呼吸,重度患者這樣的情形每晚甚至可能發生500多次以上。國外研究更發現這些患者在深夜至清晨發生猝死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5倍。周昆達醫師表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約2至10%,估計全台灣有數十到數百萬的患者,通常年紀較大、男性、肥胖、呼吸道狹小、慢性鼻塞、氣喘、吸菸等風險較高。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有打鼾、白天昏昏欲睡、短暫噎住或倒吸一口氣清醒過來等症狀。長期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也升高癌症、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未治療 39歲壯男不幸中風周昆達醫師呼籲,改善呼吸中止症可以先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例如減肥、不喝酒、戒菸或改變睡姿,而目前治療第一線多建議使用陽壓睡眠呼吸器,藉由持續維持呼吸道正壓、產生風壓,來防止呼吸道在睡眠時發生塌陷而阻塞。過去針對中重度患者會推薦陽壓睡眠呼吸器治療,但今年2月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發表的治療指引,卻不再強調以疾病嚴重度來界定,因此即使是輕度患者也可考慮使用陽壓睡眠呼吸器治療。此外還有其他治療,包括口腔矯正器或手術治療等供患者選擇,有需求的患者可找專家進一步評估。患者常見治療動機不足與持續度不佳的現象,自認症狀不嚴重而輕忽治療重要性。周昆達醫師分享,一名39歲壯年男子,因長期夜間打鼾睡不好,被枕邊人帶到醫院接受檢測,確診為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每小時呼吸中止至少30餘次。醫師建議積極減重及應用陽壓睡眠呼吸器治療。然而患者因未遵從醫囑接受治療,3個月內竟然中風,醫師建議確診後及早治療,減少遺憾的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對健康的影響廣泛,即使短期症狀不顯著,長期也容易有不良的影響。周昆達醫師呼籲,民眾若有長期打鼾或白天精神不濟等症狀,宜求助睡眠專科醫師進一步評估與治療。睡眠呼吸器通常約需2周至1個月的調適期,建議患者應調整心態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和平共處,並且定期回診及追蹤治療反應,享有良好睡眠品質,打造健康人生!

打鼾沒關係?恐造成心血管疾病!

打鼾沒關係?恐造成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夜深人靜時,打鼾聲最擾人清夢。但除了擾人清夢,許多人不知道打鼾其實跟健康息息相關。研究指出,鼾聲產生的聲波是可能傷害頸部血管的內皮組織,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腦中風等病症有間接或直接的關連性。熟睡時肌肉放鬆 造成上呼吸道的部分狹窄安南醫院耳鼻喉科劉金瑞醫師說明,打鼾聲的形成是睡眠時呼吸的氣流流過呼吸道狹窄位置產生的聲音,人清醒時因為上呼吸道的肌肉有一個持續性的張力,會維持一個通暢的氣道,不致於造成打鼾,但在睡眠中,尤其熟睡時,身體各部份的肌肉會放鬆,鬆弛的肌肉會造成上呼吸道的部分狹窄,狹窄氣道會造成快速氣流及周圍軟組織的震動,這就是鼾聲產生的原因。研究指出 鼾聲的聲波可能傷害頸部血管劉金瑞醫師表示,打鼾會造成睡眠品質下降、身體疲倦、記憶力減退等許多健康危害。打鼾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許多民眾疑問:「沒有呼吸中止症,打鼾就沒關係嗎?」其實根據國內的研究團隊指出,鼾聲產生的聲波可能傷害頸部血管的內皮組織,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及腦中風等病症有間接或直接的關連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目前治療選擇多樣化現今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診斷主要是靠「多項睡眠生理功能檢查」,這種檢查須在醫院睡上一晚。檢查結果若顯示出有這樣的疾病,可依照嚴重程度及病人意願,選擇不同的治療。劉金瑞醫師表示,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有多方面的治療,包含非侵入性的正壓呼吸器、耳鼻喉科的呼吸道多層次手術,輔以鼓勵減重及睡眠習慣改善等都可以幫助治療這樣的病症。耳鼻喉科醫師依據完整頭頸部理學檢查,評估睡眠中呼吸道阻塞的解剖位置,可以對阻塞部位做有效的手術處理,達到良好的療效。

睡少於4小時 交通事故風險高10倍

睡少於4小時 交通事故風險高10倍#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常人睡眠能達到深度睡眠週期,而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淺眠、睡眠品質差,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睡足8小時,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還是睡不飽的原因。若懷疑自己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覺打呼、夜尿多、白天嗜睡、容易頭痛、產生高血壓,最好接受睡眠檢測。57萬潛在呼吸中止症患者 醫學會籲大眾重視疲勞駕駛晚上睡不好白天精神差,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最容易發生疲勞駕駛,開車疲勞、精神不濟,紅燈闔眼就秒睡,尤其是職業駕駛,行駛在馬路上猶如不定時炸彈。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估計,全台約有57萬名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多數未被診斷。睡眠少於4小時 交通事故機率增10倍據交通部2016年統計,疲勞駕駛肇事傷亡人次破2000人,不只危害駕駛本人,對其他公路用戶更是危險。交通部道路安全督導委員會組長徐台生表示,美國的研究顯示,如果睡眠只有4小時或更少,會比一般有充分睡眠的駕駛人高出10倍的交通事故發生率,非常值得注意。呼吸道狹窄導致 醫推非侵入式治療根據睡眠醫學學會指引,呼吸中止症因呼吸道狹窄影響呼吸,治療方式包括開刀、戴牙套、減重等,但以非侵入式睡眠正壓呼吸器治療最有效。顧及用路安全,懷疑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好還是做睡眠監測並積極治療,讓馬路不再是虎口,而是安全駕駛回家的路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男性好發睡眠呼吸中止 致心血管疾病

男性好發睡眠呼吸中止 致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也有半夜睡不著覺的困擾嗎?每天一早總是精神萎靡,感覺大腦昏昏沉沉的,但一到夜深人靜,就失去想睡覺的動力,好不容易入眠卻多夢、打呼又磨牙,不僅睡不好也睡不飽;睡眠技師提醒,如有這些情形恐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了,若置之不理,極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為更方便現代人生活,目前可透過居家睡眠檢測找出原因,再進一步至專業醫療院所進行治療。睡眠障礙症狀多 睡眠充足促進身體健康睡眠技師洪曉菁表示,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睡眠充足將有助消除疲勞、修復生理機能、增強抵抗力、促進智力發育、生長、提升學習力,或有效達到瘦身及美容效果;因此,ㄧ般會建議成人平均睡眠時間應落在7-9個小時,一旦睡不好,則可能會產生失眠、多眠症、異睡症、日夜節律睡眠障礙等現象,尤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更不容忽視。缺氧+睡眠呼吸停止超過10秒 即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洪曉菁睡眠技師指出,正常睡眠時,空氣是可由呼吸道順利進入肺部,而若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者,呼吸道阻塞將使空氣無法順利進入肺部,進而導致睡眠中缺氧;ㄧ旦呼吸道塌陷,睡眠呼吸中止症者會停止呼吸超過10秒以上,促使患者驚醒,接著恢復呼吸後繼續入睡,此循環將使睡眠品質大幅降低。男性罹患機率高於女性 這些高危險族群應當心洪曉菁睡眠技師補充,年紀增長會增加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且男性罹患機率是女性的2-8倍;而像是肥胖者、扁桃腺或舌頭肥大、鼻中膈彎曲、下巴後縮者皆為高危險群。其白天會出現高血壓及心血管問題、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口乾、頭痛等;夜晚則會有常跑廁所、淺眠夢多睡不好、床伴注意到呼吸暫停,以及習慣性大聲打呼。此外,睡眠呼吸中止症者比起ㄧ般人,又更容易罹患腦中風、心臟病、癌症、糖尿病等併發症。居家睡眠篩檢快 數值超過AHI5應治療要瞭解自己是否有睡眠問題,洪曉菁睡眠技師建議,初步可透過睡眠問卷檢視,接著利用快速、簡便又舒適的居家睡眠篩檢。洪曉菁睡眠技師說明,居家睡眠篩檢在家即可檢查,其主要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做檢測,分別以鼻子、胸、手指3條檢測線,進行呼吸偵測、脈搏、血氧濃度、鼻流及打鼾等5項檢查,並由睡眠技師分析判讀,若偵測指數AHI30的重度病人更應積極與專科醫師討論合適治療,由醫師評估是否能手術或用正壓呼吸器來改善症狀。別讓疾病控制你 養成規律作息防患未然若要睡得好,洪曉菁睡眠技師分享,在睡前ㄧ小時應關掉電源,如電視、手機、音響,且應保持臥室黑暗,養成規律運動,但應避免睡前4小時運動,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時就寢、起床的好習慣,以利讓自己ㄧ夜好眠。(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鼾聲如雷!揪出扁桃腺肥大影響睡眠

鼾聲如雷!揪出扁桃腺肥大影響睡眠#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陳大哥(化名)睡覺時總是鼾聲雷動,妻子長期下來深受其擾,他至醫院求診檢查才發現,因扁桃腺肥大導致呼吸道阻塞,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且每小時呼吸中止次數竟高達70次!雖透過正壓呼吸器治療有改善,但他仍想自在地睡覺,於是與醫師討論以手術摘除扁桃腺,術後睡眠品質大幅提升,呼吸中止次數也下降至每小時5次以下,不需再使用呼吸器入眠。扁桃腺肥大與體質有關 8成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收治患者的臺北榮民總醫院喉頭頸科主任戴世光表示,扁桃腺肥大多半與體質相關,嚴重扁桃腺肥大的患者,近8成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問題;而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因扁桃腺肥大所導致之外,也有可能合併其他部位的上呼吸道阻塞,需接受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確認嚴重程度。扁桃腺阻塞呼吸道 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戴世光主任補充說明,隨著年紀增長,成年人扁桃腺的免疫功能已不重要,但扁桃腺的大小因人而異,並非每個成年人扁桃腺都會縮小。如上述患者成年後扁桃腺依然肥大,就可能出現打鼾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然而,孩童也可能因扁桃腺肥大引起睡眠呼吸中止,影響睡眠狀態與學習能力。醫師建議,若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就應該積極尋求治療。低溫電漿刀手術摘除扁桃腺 疼痛指數降四成近年,扁桃腺肥大可用低溫電漿刀手術摘除,刀口溫度低,約落在70度到130度之間,相較傳統電燒刀近300度的高溫,能降低周邊組織傷害及疼痛感,減低對於術後恢復期間生活品質的影響;且根據臨床觀察,使用低溫電漿刀摘除扁桃腺的患者,疼痛程度約可下降四成左右,術後復原也十分良好。不過手術需全身麻醉,治療前須與醫師主動告知自身狀況,評估最佳治療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鼾聲嚇跑床伴 止鼾手術力助消音

鼾聲嚇跑床伴 止鼾手術力助消音#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打鼾是因在睡眠期間,人體上呼吸道組織因肌肉張力放鬆,或本身過度冗贅的體積所產生震動的發聲情況,大部分的打鼾情形好發於軟顎及懸壅垂,有時是因舌頭體積過大,或舌基部下垂所引起,此外,扁桃腺、腺樣體及鼻塞也會造成打鼾,而體重過重、服用鎮靜劑和使用酒精,也會使鼾聲加重。由於打鼾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之一,若不妥善處理,一旦長時間睡眠缺氧,亦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台中38歲謝先生為科技工程師,職場表現深獲肯定,但單身的他十分渴望早日成家,只是交往過的眾女友們,因無法忍受他的巨大打鼾聲,選擇離他而去,為了能尋得美嬌娘,謝先生決定接受「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治療,術後果然「消音」不少,不僅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也重燃追求異性的信心。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 使軟組織體積縮小 降低打鼾音量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經鼻咽內視鏡和睡眠呼吸檢查後,發現謝先生的軟顎及懸壅垂非常鬆弛,已經達到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討論後決定使用傷口小、免住院、疼痛輕微且恢復時間快的「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讓他對人生充滿希望。傳統治療打鼾的手術,如「雷射懸壅垂切除手術」或「懸壅垂軟顎成型手術」,容易造成術後傷口高度疼痛,而「溫控式無線射頻打鼾手術」在軟顎或舌基部黏膜下,利用無線電波在治療區域產生凝固範圍,約6到8週使軟組織體積慢慢被身體吸收而縮小,並增加組織的硬度及張力,即可達到降低打鼾音量及頻率的目的,適合輕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許哲綸也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常見的睡眠呼吸障礙,若不積極治療,可能影響自身及枕邊人白天的精神狀態,也可能忽視隱藏的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故建議若有打鼾,或經親友觀察有睡眠中呼吸暫停的情形,應盡早就醫檢查,才能改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