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

胖才會打呼?骨架小呼吸道易阻塞!

胖才會打呼?骨架小呼吸道易阻塞!#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睡眠呼吸中止症,包括睡眠持續打呼及呼吸暫停。肥胖者雖然發病風險最高,下巴窄的人也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肌力衰退也是風險增加的要因,隨著年紀增長,喉嚨和頸部的肌肉會開始鬆弛,舌根往後垂,躺下時呼吸道的空間窄化,都會導致發病。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者發病風險增3倍有關睡眠呼吸中止症(SAS)的發病原因,最常見的就是肥胖。一旦過胖,脂肪會囤積在喉嚨附近,使得呼吸道窄化,導致容易發生呼吸中止或低度呼吸的情況。肥胖者的發病風險更是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三倍以上。但是,肥胖只是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之一。另外,瘦的人也要注意。體型纖細、骨架小、下巴窄的人,呼吸道容易阻塞,這種人只要體重稍微增加,就容易發病。以骨架小的日本人為例,有三至四成體重標準的民眾仍是SAS患者。女性更年期後 發病風險升高正值30~60歲壯年的男性,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SAS)的機率高於其他年齡層的男女。這與男性特有的脂肪堆積狀態和體型有關。然而,這個年紀的體型變化,也會影響生活習慣病的發病率。相較於男性,女性發病率較低。原因在於黃體素這種女性荷爾蒙,具有刺激呼吸中樞的功能。停經後的女性,由於黃體素分泌量減少,加上肌肉隨著年齡增長而衰弱,容易發生呼吸中止,必須注意相關症狀。有報告指出,停經後的發病率,是停經前的3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包括倦怠感、頭痛、失眠、盜汗、注意力降低等,由於與更年期障礙非常像,很容易被忽略,導致病情惡化。(本文摘自/睡睡平安/世茂出版)

亞洲人太胖 睡眠呼吸暫停風險增4倍

亞洲人太胖 睡眠呼吸暫停風險增4倍#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白天嗜睡、夜間打鼾,小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據統計,國內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約有50、60萬人,因手術有健保給付,是多數患者治療的首選方式;但國內外專家強調,應該優先使用正壓呼吸器治療,呼籲政府健保給付或補助正壓呼吸器,才是國民之福。睡眠呼吸中止症常合併失眠 肥胖者易罹病美國肥胖人口多,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逐年增加。美國杜克大學醫院胸腔暨重症與睡眠專科教授姜安波指出,根據文獻統計,美國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男女分別為14%、5%,多數病患合併失眠的問題。姜安波教授分析,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普遍有脖子粗、上半身壯碩的共通點,有家族史者機率更高,隨著年齡增長、體重增加,罹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而不同人種機率也有差異,例如黑人、拉丁人的機率較高。夜間打鼾、白天嗜睡 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根據統計,雖然亞洲人身材較小,但呼吸道較窄,若有肥胖問題,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高出4倍,目前國內睡眠呼吸中止症盛行率為2.4%,病患BMI指數平均為27。姜安波教授說明,包括先天顏顱骨骼結構異常、口咽部軟組織下垂、咽喉部肌肉鬆垮、鼻中膈彎曲,以及肥胖,都可能造成呼吸道狹窄,而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多數病患因為夜間打鼾、白天嗜睡,以及容易疲倦,進而會就醫求診。美居家睡眠檢測篩選 首選正壓呼吸器治療姜安波教授指出,美國睡眠檢測發展較快速,目前趨勢為先透過居家睡眠檢測篩選,再到醫院睡眠中心做睡眠檢測,好處是及早得知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並且及早接受治療,目前首選治療方式為使用正壓呼吸器,不具侵入性且安全有效。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國內僅手術有健保給付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手術、止鼾牙套及正壓呼吸器三種治療方式;事實上,根據統計顯示,無論引起呼吸道狹窄的原因為何,只要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第一線治療都是使用正壓呼吸器,透過加壓空氣打開呼吸道、維持氣道通暢,達到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進而預防發生中風、心房顫動、心臟衰竭,以及降低罹患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但國內僅手術有健保給付,其他治療方式需自費1萬至6萬元不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研究:常睡不好動脈阻塞率增1.37倍

研究:常睡不好動脈阻塞率增1.37倍#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睡眠品質差,打鼾、手腳痠麻痛、抽筋通通找上門?當心長時間睡不好,恐增加周邊動脈阻塞機會!,最新研究發現,以臺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長期追蹤10年後,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人的1.37倍。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病人 0.8%有睡眠呼吸中止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發現,許多病患天氣變冷睡眠品質下降,於是他從臺灣健保資料庫中,追蹤2001到2010年間被診斷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11817位患者。研究結果發現,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病人當中,0.8%的人有睡眠呼吸中止,在對照組裡僅0.5%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校正過其他因子之後,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人的1.37倍。容易有動脈循環差 手腳冰冷、行走困難問題黃俊豪醫師表示,因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睡夢中容易出現全身性缺氧,交感神經系統也比較旺盛,使得周邊動脈容易收縮,造成周邊動脈循環變差,手腳冰冷,產生刺麻痛,甚至導致行走困難,所以一般患者都會認為是周邊動脈血液循環不好的問題。而透過此一研究證實,睡眠呼吸中止症與打鼾不僅讓患者睡眠受到干擾,甚至還會誘發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風險。肥胖者要減重 避免抽菸、喝酒、安眠藥黃俊豪醫師指出,在治療周邊動脈阻塞疾病,要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及打鼾是一個新的危險因子,必需要更積極接受治療。此外,建議肥胖者要減重,有上呼吸道疾病要接受手術治療,甚至睡覺時要帶陽壓呼吸器,讓睡眠時氧氣足夠,以預防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發生,同時避免抽菸、喝酒、安眠藥等習慣,才能遠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威脅。

火燒心 恐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

火燒心 恐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以為肥胖才會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很多人覺得胖子才會打鼾,其實,瘦子也有可能會打鼾,而且也會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甚至會因為慢性鼻炎,以及胃食道逆流,導致這三種病況互相影響,進而導致惡性循環。 慢性鼻炎 也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雙和醫院睡眠中心醫師劉文德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有90%是阻塞型,除了會因為體重增加,上呼吸道軟組織增加,以致容易打鼾引起之外,也與上呼吸道結構有關係,尤其是東方人的臉型結構和西方人不同,再加上台灣氣候潮濕,咽喉與鼻腔常會慢性發炎與腫脹,也是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 胃食道逆流 使睡眠呼吸中止症惡化此外,會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和睡覺時張口呼吸有關係;劉文德醫師指出,很多人會因為鼻炎與鼻塞而張口呼吸,甚至沒有鼻塞,都有可能在睡覺時因為咽喉放鬆,而張口呼吸,這不但會使口水蒸發,而且會因為沒有口水去中和胃酸,進而使得胃食道逆流,並且通常都沒有不舒服,但已經使得喉嚨充血腫脹,咽喉浮腫,致使睡眠呼吸中止症和鼻炎與胃食道逆流互相影響,並且惡性循環。 排除過敏原+睡前不進食+飯後運動要如何改善這些問題呢?劉文德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要排除過敏原改善鼻炎之外,也應該要戒菸,而且睡覺前2、3小時不可吃東西,只能喝水,因為若是胃酸量很多,會加重惡性循環;此外,運動也很重要,運動不只是減重,國外研究證明,從早到晚坐或站,一天下來水份會堆積下半身,兩隻腳有300-500CC的水在下半身的肌肉,平躺才回流,咽喉會有100CC的水,就會惡化呼吸中止症;所以,在晚餐後去走路,對改善睡眠呼吸障礙也很重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顎骨前置手術 還你一夜好眠

顎骨前置手術 還你一夜好眠#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8歲許女士因睡眠狀況不好導致身體欠佳,透過睡眠內視鏡檢查,發現造成許女士呼吸中止的主因為口咽及下咽部阻塞、咽部側壁坍塌,許女士的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更高達73.9,屬重症狀態,確認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執行「顎骨前置手術」,術後許女士終於一夜好眠,解決了困擾十幾年的睡眠問題。睡眠呼吸中止 每次呼吸停止長度逾10秒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許博智表示,睡眠呼吸中止指數指睡眠時的呼吸中斷次數,每次呼吸的停止長度逾10秒。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的標準,每1小時睡眠的呼吸中斷次數低於5次為正常情況、5~14次屬於輕度、15~29次屬於中度、30次以上屬於重度睡眠呼吸障礙。睡眠時長期反覆缺氧,容易引發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腦中風等嚴重問題。檢查後,許醫師說明,打呼及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綜合病症,無法藉由單一科別的治療來解決問題。擔心罹患此症 可至口腔面顎外科就診許博智醫師表示,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可以利用測顱X光片或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配合特殊軟體重建上呼吸道3D立體結構,找出上呼吸道最狹窄處並擬定治療計畫,配合睡眠檢查及耳睡眠內視鏡檢查,為患者找出確切病因和並擬定最佳的個人化治療。若擔心自己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前往口腔面顎外科就診,或至鄰近醫療院所的睡眠醫學專科團隊門診進行諮詢,經專業醫師評估、安排檢查,以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讓自己呼吸暢通,一夜好眠。

常喉嚨痛 恐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

常喉嚨痛 恐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一名30多歲年輕女子,日前因為急性扁桃腺炎住院,她已不只一次因為此病症入院,原來她的扁桃腺天生的就比較大,很容易在感冒時併發嚴重的扁桃腺炎。耳鼻喉科醫師指出,扁桃腺比較大的人,甚至還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好是能手術切除,除了可改善容易發生的扁桃腺炎,也能一併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一旦發生感冒 容易反復發炎與化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朱峻緯表示,扁桃腺天生就比較大的人,一旦發生感冒,扁桃腺就特別容易腫大,比較容易反復發炎與化膿,以致出現喉嚨痛;除了可以預防感冒來減少突發急性扁桃腺炎之外,若是太常發生,可以考慮手術切除治療。 通常是細菌感染 需要抗生素治療扁桃腺發炎時通常是細菌感染,而若是有出現化膿發燒時,就需要抗生素治療,而且主要是用口服抗生素;不過,朱峻緯醫師指出,有不少扁桃腺天生就很大的人,往往會因為急性扁桃腺炎導致喉嚨痛一直都好不了,甚至會嚴重到無法吞嚥,以致會收住院,從靜脈打抗生素點滴來治療。 懸雍垂也比較大 會使呼吸道狹窄朱峻緯醫師進一步指出,扁桃腺天生比較大的人,口腔裡的懸雍垂也會比較大,會使得呼吸道狹窄,也因此容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這時也可採取手術治療,將扁桃腺切除,並且將懸雍垂修短,進而能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單邊扁桃腺長大 可能是扁桃腺癌值得注意的是,扁桃腺太大也有可能是罹患扁桃腺癌;朱峻緯醫師提醒,如果出現單邊扁桃腺長大,就很可能是扁桃腺癌,不得不慎!而且若是及早將扁桃腺切除,其實也可以預防罹患扁桃腺癌的危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期鼻塞 當心影響心肺功能

長期鼻塞 當心影響心肺功能#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白天昏昏欲睡、頭重腳輕,鼻塞惹禍,小心恐影響心肺功能!35歲王先生長期鼻塞,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至診所求診多次都無法獲得滿意改善,後來至耳鼻喉科門診求診,確診為鼻中膈彎曲併下鼻甲肥厚,初期經藥物使用效果不佳,後經手術處理,鼻塞已大幅而滿意的改善。鼻竇炎、鼻息肉都會引起鼻塞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表示,有些人會抱怨躺下時容易有兩側鼻孔交替鼻塞的現象,如果只是偶爾發生,只需合併觀察即可,若是常出現其他症狀就應積極治療。很多病因如常見的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彎曲、鼻竇炎、鼻息肉、鼻腔腫瘤、過敏性鼻炎等都會引起鼻塞。大多數人的鼻中隔並不是位於居中的位置,也就是說大部份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鼻中隔彎曲的現象,只不過多半程度輕微,而且沒有不適症狀。鼻中隔的軟骨及硬骨隆起彎曲現象鼻中隔的軟骨及硬骨可能因為生長的速度不一或外傷,產生隆起彎曲的現象。較嚴重的鼻中隔彎曲會造成過凸那一面的鼻道容易塞住,該側鼻腔氣流不順,就要依賴另一側鼻腔來吸氣。另外,下鼻甲肥大也常是造成鼻塞的主因。單純鼻中膈彎曲若無症狀通常不必理會,但若鼻塞嚴重且經藥物治療無效,就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林志勳醫師表示,長期鼻塞沒有改善,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長期鼻塞造成呼吸的阻力變大,可能影響心肺功能,且長期鼻塞讓人傾向用嘴巴呼吸,就無法如鼻腔一般有過濾功能,也讓灰塵等更容易到達肺部,提高肺部感染機率。

睡眠呼吸中止 增1.36倍耳鳴機會

睡眠呼吸中止 增1.36倍耳鳴機會#睡眠呼吸中止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長期睡不好,導致耳鳴機會大增!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以臺灣健保資料庫進行資料分析,針對21798位的耳鳴患者,及108990位沒有耳鳴的患者,追蹤12年後,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成人發生耳鳴的機會,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1.36倍,打破耳鳴才會造成睡眠障礙的迷思,證實長期睡眠障礙會提高耳鳴機會。一般人認為耳鳴會造成睡眠障礙黃俊豪醫師表示,在門診中經常有病患因長期飽受耳鳴困擾而失眠,而患者通常會排斥醫師開立的安眠藥,即使可以接受安眠藥,但是有些患者還是無法改善耳鳴與失眠的問題,耳鳴與睡眠障礙在臨床上常常同時出現,一般人總認為耳鳴會造成失眠或睡眠障礙,所以一心只想治療好耳鳴,期待失眠問題自然就會得到改善。要治療耳鳴 也要治療睡眠障礙其實這樣的想法與期待是比較消極的,若要治療耳鳴,必須要找出耳鳴的背後的原因且積極治療,這樣效果才會理想,藉由本研究,可以澄清耳鳴與失眠之間的因果關係,證實耳鳴除了會造成失眠,睡眠障礙也會造成耳鳴,耳鳴與失眠兩者互為因果,產生惡性循環,要治療耳鳴,也要積極治療睡眠障礙,打破惡性循環。長期睡眠不足 容易高血壓、焦慮造成各種形態睡眠障礙有很多原因,一個人在長期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等現象,還會使得交感神經比較旺盛,導致高血壓、焦慮,甚至讓腦神經過度興奮,結果引發像腦鳴、耳鳴這類的感知異常。黃俊豪醫師的研究中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之患者身體長期缺氧,未來罹癌的機率與得到帕金氏病的機率,也較一般人來得高,此研究更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讓患者睡眠受到干擾,甚至引起聽神經退化與耳鳴,他呼籲,及時接受治療,除了可預防耳鳴的發生與惡化,同時預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