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問題對長輩內心的創傷可能比想像的要嚴重。一旦無法正常如廁,便會對下一次的失敗感到恐懼,變得過度焦慮。這樣的焦慮又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照顧者需要一邊觀察長輩的狀況,一邊逐漸讓他們適應,在顧及長輩自尊心的同時,想辦法改善排泄問題,也減輕照顧者的工作量。
排泄問題對長輩內心的創傷可能比想像的要嚴重。一旦無法正常如廁,便會對下一次的失敗感到恐懼,變得過度焦慮。這樣的焦慮又會影響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照顧者需要一邊觀察長輩的狀況,一邊逐漸讓他們適應,在顧及長輩自尊心的同時,想辦法改善排泄問題,也減輕照顧者的工作量。
老後住家究竟該從何著手改造?長輩抗拒改變又該如何說服?有哪些長照資源可以運用?打造安心舒適的居家環境,《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友善全齡住宅專家提出4大關鍵問題,為大家釐清疑惑,為後半輩子該如何規劃住家環境、安全考量、使用空間等,為老後生活做好準備。
高齡者比一般人更容易中暑,且不一定發生在白天或外出時,夜晚和室內都有可能,所以我們要注意長輩活動的情況,提醒長輩多喝水。每到炎炎夏日,中暑成為了夏季中生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尤其高齡者比一般人更容易中暑,且不一定發生在白天或外出時,夜晚和室內都有可能,所以我們要注意長輩活動的情況,提醒長輩多喝水。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跌倒及照護問題更須受到大眾關注,不僅導致骨折、行動受限,更可能引發長期失能或死亡。為有效預防長者跌倒,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可透過每半年進行1次認知、行動等6大面向功能評估,並透過「防跌3步驟」及早發現跌倒風險有效預防。
藝人林葉亭85歲的父親因失智症於1月16日走失,至今仍失聯未尋獲。她在社群平台上分享這幾日的煎熬,動情喊話:「我好想看到阿爸的背影。」針對失智症患者的走失風險,醫師表示,患者在迷路或走失前往往會出現「3大前兆」,提醒家屬及早注意,以降低意外發生的風險。
老人家咬不動、吞不下,但飲食又想兼顧營養,該怎麼吃?隨著年紀增長,牙齒數量減少,或者疾病等因素,老年人咀嚼能力變差,造成肉塊咬不動,青菜咬不爛等牙口不好的情況。營養師指出,事實上,也有適合只餘少數牙齒和無牙可以吃的食物,不妨參考高齡營養飲食質地分級,簡單5步驟自製「山藥鯛魚塔」和「鷹嘴豆烤蛋」2款食譜。
「媽媽,我真的好累。」簡短一句話,道出無數長期照顧者的壓力與無奈。默默承擔著繁重的責任,不僅是身體上的勞累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壓力。當衰老逐漸影響家人的健康與生活,照顧責任也帶走家人的生活品質和自我認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當照顧者感到孤獨無助時,可透過4招幫助自己紓解壓力。
在高齡照護之中,照顧者經常需要搬動使用輪椅、臥床的長輩,很容易讓照顧者身體感到疲憊、腰痛。為了減少這些問題,學會正確的「身體力學」技巧非常重要,可以幫助照顧者在搬運過程中,大幅減輕身體負擔,降低腰痛風險。此外,合理使用輔具、提前準備所需用品,以及進行適當的休息和伸展運動,也能有效改善照顧過程中的身體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