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度退休,77歲仍行醫!失智症權威曹汶龍創建「社區模式」在家安老

兩度退休,77歲仍行醫!失智症權威曹汶龍創建「社區模式」在家安老

2025/7/8
大愛電視劇〈你好,我是誰〉的原型人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已77歲卻越活越有活力,雖和太太老老照顧,仍一步步讓失智照護在社區扎根,並嘗試用新方式照顧自己的未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曹汶龍以落實社區照顧為中心,創建台灣獨特的創新失智照顧模式,讓老年人在社區網絡支持下,即有在家安老的可能。

滿頭白髮的失智症權威曹汶龍醫師已經77歲了,以台灣現行對老人的定義65歲,他早已過了退休年紀,卻仍然精神奕奕在大林慈濟醫院的診間穿梭,穿著白袍奔波在他所創建的「記憶保養班」,從嘉義、高雄、台中到台北。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為人熟知,是在Youtube上流傳著無數影片,多是他牽著失智的媽媽范玉蘭在家附近散步,以及對著媽媽邊比邊唱「小小羊兒要回家」,網友稱他是24孝中彩衣娛親的現代「老萊子」。

大愛電視台將曹汶龍和失智症團隊的故事,拍成大愛劇《你好,我是誰?》,聚焦在早發型失智的第二季在9月初才播映完結,收視率一度飆升到同時段戲劇類第3名,感動無數人心。

失智症已然是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所面對的最大威脅之一。根據衛福部推估,2024年台灣65歲以上的失智人口約35萬人,大約每100人中有8人,6年後更將竄升到47萬人。隨著失智患者愈來愈多,人稱「曹爸」的曹汶龍沒有隨著年紀而露出疲態,工作反而愈來愈起勁。

「甚麼叫退休?退休的定義是甚麼?」曹爸反問,「只要有人需要,我就去服務,就不會退休。服務別人是我最快樂的事情。」

因為每天做快樂的事情,讓他從沒有想過退出第一線,即使有一天生病了,「我可以去當演員,演一個病人,」他故作俏皮地說。對他而言,工作到生命的最終,那就是圓滿一生。

創建台灣獨有的失智照顧模式

爸爸過世時101歲,媽媽走的時候也已經92歲,以曹家擁有的長壽基因,曹爸至少還有15到20年得以繼續努力,他想做的是創建台灣獨特的失智照顧模式,「台灣擁有日本沒有的失智文化,靠子女、移工在社區中照顧,」他說,這是日本、歐美都沒有的創新模式。

關鍵在於以社區為中心,當社區力量愈來愈強大時,老年人即有在家安老的可能。曹汶龍一開始即帶領團隊進入社區,與村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合作,培訓志工找出失智患者,並建立失智關懷據點(記憶保養班),提供健康促進活動,照顧技巧、家屬支持團體、喘息服務等。

從診治失智症的醫師成為失智患者的家屬,如今一心要讓失智照護在社區扎根,絲毫不退卻,強韌的心智源自於曹汶龍的生命歷程。「曹爸解讀的能力很強,凡事多會正面看待,」跟隨曹汶龍多年的個案管理師王筱筑說,工作難免會有風波,他卻都能看到正面的意義,而不被困難擊倒。

事實上,1948年在中國出生的曹汶龍,即是在動盪顛簸中成長。一家人從江蘇跟隨軍人父親轉進台灣後定居在屏東,小學五年級時父親因車禍傷到腰椎,臥病在床,媽媽到台北工作賺錢養家,家中5個兄弟姊妹全由他照顧,又要兼顧學業,就這樣一路到高中畢業,「我就是那時候被磨出來的,」他心平氣和地說。

小時候受的苦都會成為日後的養分。因曾經參加過上海、南京保衛戰,征戰大江南北的父親突然臥床,雖然偶爾會起身幫忙,「我能包容他,在這樣的情況下脾氣一定很暴躁,」曹汶龍回憶,當時他要擔負作為大哥的責任照顧弟妹,又要扮演母親的部分角色,「這樣的環境會讓人的潛能發揮,也將我磨練成生活很規律、很自律的人。」

在國防醫學院畢業之後,進入三軍總醫院,原本想選腸胃科作為專科,但科部主任卻勸他走神經科,因為台灣當時神經科還在發展階段,在升上總醫師後即被送到倫敦大學神經研究所學習,「當時我想,要在英國當三等三的教授,還不如回台灣當一等一的醫生,」一度猶豫的他,返國後隨即發展神經專科。

從三總退休後曹汶龍到花蓮慈濟醫院,65歲再度退休到大林慈濟醫院,才專攻失智症。二度退休的曹爸,發現嘉義縣的老年人口為全國最高,因為衛福部要設置失智據點,拿到3年計劃的他就此開啟新視野。

當時走入社區,發現「原來醫生在社區可以做很多事情,」曹爸說,他在社區培訓志工辨識失智的徵兆,觀察找出可能失智的人,另一方面也走進患者的家,觀察住家動線、空調、光線,甚至是子女照顧資源分配等等,「要先從據點開始,得到信賴後再走入他們的家,解開他們的心。」

再忙也要陪失智媽媽唱歌說話

當一切正逐漸步上軌道,曹汶龍卻注意到媽媽出現異常。當爸爸101歲過世後,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媽媽身上,「我們住在一起超過40年,早已心心相印,她所有行為我都知道,」他很快察覺媽媽的症狀,「太太也完全了解我的母親,我們塑造出讓她非常有安全感的環境。」

看過太多家庭因為父母生病,子女推託爭吵,身為家中長子的曹汶龍跟太太說,「媽媽是我的,我要照顧她一輩子,這是責任、也是使命,」太太曹媽沒有任何意見,且在手足間可能的紛爭還沒產生之前,就先處理掉。

曹爸每天不論再忙,都會回家陪媽媽說話、唱歌,從「萬里長城」唱到「小毛驢」,隨著歲月過去,媽媽從一句句歌詞唱到只剩下「呀嘿、呀嘿」,「歌聲是最容易存在腦中,而且最不容易消失,但重點是跟她互動,從互動中讓她感到自己還活在孩子心中,」他說。

與三五好友在社區共老、共病、共終

在母親過世後,因為子女都在外,只剩下曹汶龍和曹媽老老互相照顧。個管師王筱筑觀察,曹爸很尊重曹媽,回到家就是「女王的天下」,不論太太說甚麼,他都說好,全力支持。「他很會以退為進,有時候又會裝得痞痞的,是個進退得宜的高手,」她舉起兩手豎起大拇指。

和8、90歲期待子女照顧的狀態不同,如今6、70歲的長者不是獨居就是夫妻相互照顧,曹媽雖然已經75歲,卻很獨立自主,善用網路購物,但有需要時也願意開口請人協助。

「這時候就凸顯出社區的力量,『期待子女照顧』這件事就被弱化,」王筱筑不諱言,曹爸經營社區,也在嘗試用新的方式照顧自己未來的生活。

曹爸稱他所居住,位於嘉義民雄的中正大學旁三興村是「青春不老社區」,因為每4年就換一批青春洋溢的大學生,而他和周邊5、6個教授結為好友,家庭經常往來,一起吃飯、聊天,還常參加村子內的活動,唱歌、跳舞樣樣來。

「我們要一起共老、共病、共終,」曹爸說,他即使生病時,也不會找子女照顧,而是鄰居好友到家協助,最終也是要在社區中和他們一起終老,「我們還在想要在附近弄一個日照中心,」話語剛落,他得意地哈哈大笑。

77歲的曹汶龍,從未想過退休,一心想的是讓每個老人都能在社區共老、共病、共終,就像他現在努力為自己建立的生活。

延伸閱讀:
80歲不退休、演戲一甲子不喊停!韓國3大國民奶奶的活躍人生方程式
39歲就退休!過來人6大實用建議,幫你穩穩接住人生下半場,再創新開始

(本文獲銀天下授權轉載,原文為:兩度退休,77歲仍行醫!〈你好,我是誰〉曹汶龍:即使生病也可當演員演病人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銀天下》是台灣首個針對超高齡社會打造的知識平台,提供新健康、新照顧、新居住、新職涯、新理財、新服務六大面向解方,串連各式創新點子,為台灣社會打造更美好的老後未來。

銀天下官網:https://www.cw.com.tw/aging
銀天下FB:https://www.facebook.com/aging.cw
銀天下LINE:https://lin.ee/Jf3HBcS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