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牙周病成牙齒矯正絆腳石 先鞏固齒質再矯正咬合才能固若金湯

牙周病成牙齒矯正絆腳石 先鞏固齒質再矯正咬合才能固若金湯#蛀牙

金兔年景氣回升,年後更有不少大企業釋出職缺招攬人才,為了讓自己門面更端正,不少病患興沖沖跑到牙科診所諮詢LH齒列矯正,沒想到嘴巴一張開卻被打了回票,執業多年且矯正經驗豐富的牙科醫師蔡忠翰表示,現代人牙齒保健觀念仍然薄弱,病患若有牙周病問題還是需要先治療,鞏固好齒質之後再進行LH矯正,才能獲得期待中的矯正效果。蔡忠翰醫師解釋,牙周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細菌,而牙齒表面附著的淡黃色污垢即是牙菌斑細菌的群聚部落。牙菌斑除了會造成蛀牙,亦會讓牙根周圍組織產生病理性的骨質吸收破壞,嚴重者甚至會造成牙齒搖晃脫落。所以當牙周病久未治癒或未受到良好控制時,若貿然接受牙齒矯正治療,會因矯正器本身不易清潔及容易淤塞食物的特性,加速牙周組織破壞,最後造成牙齒過度動搖,不得不被拔除。矯正治療的宗旨是藉由重新排正不整齊的牙齒以促進咀嚼功能,並減少因齒列不整造成的蛀牙和牙周病。對於牙齒矯正專業了解透徹的蔡忠翰醫師指出,LH矯正治療原理是利用矯正裝置對牙根周圍組織施予適當的力量,讓牙根一側產生骨質吸收而另一側產生骨質沉積,進而達成類似生理性移動。此移動屬於正常生理變化,所以牙齒在咀嚼時雖會稍微動搖,但仍可承受一定的咬合力。換言之,若牙周本身不夠健康,則無法承受矯正治療施與的外力,很可能會造成牙齒脫落、或因矯正中牙齒不易清潔之故,使牙周病變本加厲。但是蔡忠翰醫師表示,只要事先經過牙周病治療,讓牙齒周圍組織恢復健康,仍是可以接受牙齒矯正治療,不必過度憂心。但治療時須注意下列事項:牙周病患者治療前要完成積極性口腔衛教及所有牙周治療。對於曾罹患嚴重牙周疾病患者,矯正施力需比一般患者來得輕,療程要更短且不適合做大範圍牙齒的移動。矯正完成後應給予適當的固持或補綴復形,維持牙弓完整性。定期3~6個月回診,接受醫師專業檢查,以確保牙周組織健康。蔡忠翰醫師補充說明,牙周健康的表徵為牙齦呈現有彈性的粉紅色、沒有腫痛發炎、無膿疱、無異味、牙根堅固,民眾可以自行做居家觀察,若是發現牙周出現異狀,及早求助專業牙周病醫師積極治療,才不會日後衍伸成更複雜冗長的黑暗療程期。

學童下顎第一恆臼齒未長出,竟是牙瘤所致

學童下顎第一恆臼齒未長出,竟是牙瘤所致#蛀牙

文/署立台中醫院牙科中心主任 蘇桓慶醫師患者是一位十二歲的小朋友,於今年四月時來醫院求診,主要的原因是在家附近診所補蛀牙時,醫師發現左側下方一顆在六、七歲時應該要長出來的第一大臼齒,到現在仍未萌發,於是轉診至醫院來檢查。在臨床口內檢查下,左下缺牙區牙齦並無明顯隆起或其他異狀,但是在環口X光檢查下,赫然發現在下顎骨內第一大臼齒牙胚的上方,有許多個像小牙齒狀白色的團塊阻擋了牙齒的萌發,另外在第一大臼齒牙胚後方發現缺少了第二大臼齒的牙胚,所以臨床診斷為第二大臼齒發育異常,不當增生所形成的混合性牙瘤。患者在行為控制與阻斷麻醉下,接受齒源性腫瘤切除手術與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完整切除牙瘤,在隔週拆線檢查下,已恢復正常。牙瘤是一種常見的齒源性腫瘤,可分為複合性牙質瘤(complex odontoma)與混合性牙瘤(compound odontoma)兩種。複合性牙瘤常見於後牙區,X光特徵為在牙冠或牙根之間,可發現單一個硬組織且無定型的團塊;混合性牙瘤常見於前牙區(但此患者為下顎後牙區,較少見),X光特徵為在缺牙區或埋伏齒的牙根、牙冠區內,可見一個病灶裡有數個小型或發育不全的牙齒組成。大部分的患者完全沒有症狀,通常是在20歲以前在常規X光檢查下被發現,所以建議所有的家長要帶孩童做定期的牙齒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造成牙齒排列不齊或咬合不正的情形,而牙瘤在完整切除後,極少會復發。另外在X光下也發現了此患者在許多乳牙到了該脫落的年齡仍未脫落,且小臼齒有延遲萌發的症狀,已建議患者做進一步的檢查看是否有家族性遺傳疾病、發育遲緩或其他系統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不足)等的原因所致。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033

先排隊後補缺!矯正後再處理缺牙 植牙成大局

先排隊後補缺!矯正後再處理缺牙 植牙成大局#蛀牙

眼看暑假轉眼又過了一半,放大檢視出遊照片,才發現亡羊補牢談何容易?不重視牙齒健康的下場,竟讓繪圖軟體也無力回天。多數患者因受不了一口亂牙開啟矯正之路,但齒列不整者又易因清潔不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病,最後衍伸出缺牙問題。臨床矯正及植牙經驗豐富的蔡忠翰醫師指出,需要矯正外加植牙的病患,難免期待能利用矯正將缺牙空間關閉,但臨床上除少數病患適用此法外,多數人仍需在矯正完成後再施以植牙或牙橋療程,方可將缺牙部位復原。蔡忠翰醫師指出,牙醫師若未經審慎評估就冒然將患者缺牙空間關閉,將可能導致患者矯正後齒列內傾、中線無法對齊等問題。此外,倘若患者缺牙空間過大,牙醫師即使利用矯正將缺牙部位前後牙齒位移,也可能會因施力過大反造成牙根動搖,最後甚至只得拔掉杜絕後患;就算勉強將缺牙空間閉合,也可能造成患者上方的牙冠傾倒,原牙根卻不動如山的窘況,這也將會讓牙冠下方因牙縫過大而卡食物殘渣,因此臨床上醫師多不建議此一作法。然而,滿口凌亂又有缺牙的患者,究竟是先矯正還是先植牙好呢?蔡忠翰醫師解釋,因植牙是將人工牙根植入缺牙部位,待齒槽骨與人工牙根穩固結合後,再將假牙接在牙根上恢復咀嚼功能與美觀,故患者若在植牙後再施以矯正,人工牙根很可能受矯正裝置的外力影響造成鬆動,進而使植牙壽命減短甚或失敗。一般來說,牙醫師多不建議患者在植牙後再進行齒列矯正,但病患若仍有改善參差齒列的需求,可考慮改以全瓷牙冠或美白貼片做快速矯正治療。患者若經醫師判斷需將缺牙空間暫時留置,待矯正完成後再以植牙方式復原時,蔡忠翰醫師建議,病患可選擇矯正與植牙能力兼具的醫師,如此一來,醫師不僅可確切了解病患口腔狀況,在療程開始前即擬定通盤治療計畫,確實掌握矯正時程,也能在適當時機進行人工植牙,使總療程時間更為精簡,亦可省去病患轉診的麻煩。不過,因矯正與植牙皆屬牙科領域中的高階能力,要找到兩者專精的醫師並非易事,而矯正療程需定時回診,患者還需考量交通遠近及與醫師溝通順暢等問題。蔡忠翰醫師提醒,若矯正醫師無法完成後續植牙療程時,建議病患可選擇同家診所的不同醫師進行矯正與植牙療程,以利醫師轉診及資訊交流。

擁有好口氣,職場人緣皆加分

擁有好口氣,職場人緣皆加分#蛀牙

相信大家彼此都有一種經驗,就是與有口臭的人近距離講話時,必須強忍著對方口腔散發出來的難聞空氣,非工作必要,平常絕對不會隨意靠近有嚴重口臭的人。這種人因為嘴巴氣味實在太臭了,不僅影響到人際關係,也會在別人的第一印象中完全扣分。然而,大多數口臭的人,對自己的「壞口氣」完全毫無自覺,往往都是因為好朋友的提醒,才意識到自己有口臭。面對重視外貌與人際關係的職場上,對許多一心想追求「好口氣」的人,要如何改善口腔氣味以及隨時保持唇齒芳香,就成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上,非常在意的問題。中華民國口腔雷射醫學會理事長 王宏仁醫師說明,口腔中最容易造成口臭的原因,主要為口腔衛生不良與牙周病。如果是牙周病、蛀牙、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臭,或因鼻竇炎、鼻涕倒流、過敏等鼻咽問題與糖尿病、肝腎病史等慢性疾病引發口中氣味難聞等因素,通常較為棘手也需要相關醫師協助治療。口臭可以治療嗎?王宏仁醫師說,九成以上口臭的來源,主要是口腔內細菌分解食物殘渣過程時,代謝出難聞的揮發性硫化物。這個導致口臭與口腔異味的「硫化物」是由口腔中自然產生的厭氧菌所引起的,這些厭氧菌生長在舌頭表面和喉嚨裏,在某些情況下如食物、生活習慣、吸煙、口腔清潔不夠徹底…,厭氧菌會代謝分解出導致口腔異味與口臭的揮發性硫化物。只要平日選用能中和口腔酸性物質的潔淨護理產品,阻止硫化物及厭氧菌的過度滋生,是可以改善口腔難聞的氣味以及牙齦疾病的。一般市售的口香糖、噴霧劑,可以暫時掩蓋臭味,但並不能治本,更無法真正去除口臭的病因。王醫師叮嚀,如果有長期的口臭問題,要能有效消除自己的「壞口氣」,最好還是請牙科醫師做仔細的口腔評估,找出病源加以治療。病患如果想遠離口臭的困擾,應於治療後持續落實的作好口腔保健維護,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線或牙間刷,徹底的把口腔清潔乾淨,並且盡可能戒除抽菸習慣、保持清淡飲食以及避免刺激性或有臭味的食物;此外,多喝水與正常生活作息對維持芳香口氣也是相當重要的!

不想牙周病 口腔衛生很重要

不想牙周病 口腔衛生很重要#蛀牙

牙周病,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牙齒周圍組織係指牙冠以外,覆著在牙根上的結締組織、骨骼,以及最外層的牙齦(俗稱 「牙肉」)。當這些組織受到侵害時,視傷害的程度決定牙齒的存亡。簡單的說,牙周病就是牙齒地基的流失。澄清醫院平等院區牙科林敬豐主任表示,「牙周病」民間稱之為齒蛇或齒蜈蚣-無藥可醫治,認為只有拔掉或任牙齒自行掉落而已,並不知道牙周病對牙齒,甚至於對咀嚼能力的影響。牙周病,其實不但可以救治,而且能夠予以預防和控制。林敬豐說明造成牙周病的主要原因,跟蛀牙一樣,都是由於口腔衛生不當,產生粘附於牙齒上面的牙菌斑,導致對牙周組織不斷的破壞。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牙齦容易流血、牙齦由健康的粉紅色變成暗紅色、牙齒鬆動和咀嚼無力、牙齦容易產生膿包、牙齒明顯地位置改變或增長、不明原因的牙齒脫落、牙齒經常會對冷熱敏感等。上述牙周病的症狀,很可能不自覺,也許只出現其一,或某幾項合併發生。現代人飲食的繁複,卻相對缺乏口腔保健觀念,牙周病不僅普遍地存在於成人口中,更可以在青少年口中發現,如果我們再不重視的話,則下一代可能因口腔保健的疏忽,造成牙周組織遭受不必要的破壞,以致於將會有不少年紀尚輕,卻已經裝有活動假牙的口腔殘障青年的出現。林敬豐提醒民眾,無論如何,有症狀時,立即向牙醫師或牙周病專科醫師求診,才是最聰明的選擇;自99年度起,健保支付牙周病統合照護費用,是民眾維護口腔健康的一大福音。

簡單潔牙三步驟 輕鬆擁有燦爛笑容

簡單潔牙三步驟 輕鬆擁有燦爛笑容#蛀牙

文/陳芳琪 台灣癌症基金會國際事務助理專員一口潔白牙齒、清新的口氣,不僅可以為自己博得好人緣,也可以留給別人一個好印象。國人常見的口腔疾病困擾中,以蛀牙、對冷熱敏感及牙結石為前三大口腔問題。而牙菌斑的附著為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維護口腔健康,務必做好潔牙三步驟,即刷牙、使用牙線再搭配溫和的漱口水,如此可以有效深入口腔難以清潔的地方,同時達到更佳的殺菌功效,減少牙菌斑,讓口腔更健康。牙菌斑為一層覆蓋在牙齒和牙齦的黏稠薄膜,牙菌斑是造成牙周病和蛀牙的罪魁禍首!主要是由細菌(60%~70%)、細菌分泌的有毒酸性物質、食物殘渣、唾液與口腔黏膜脫落的細胞所組成。它會黏附在牙齒的表面上,初期是無色,累積到一個厚度才可經肉眼發現。平均1毫克的牙菌斑有2億個細菌,通常只要吃完東西幾小時後細菌就會形成牙菌斑,而牙齒、黏膜和唾液都是細菌的溫床。口腔清潔三步驟第一步:「貝氏刷牙法」選用適合的牙刷,以軟毛、小頭為佳。作橫向短距離的刷牙動作,牙刷握柄保持平衡。將刷毛對準牙齒與牙齦的交接處,涵蓋一點點的牙齦,刷毛與牙齒呈 45~60度角,兩顆兩顆來回刷。刷牙要有次序性,清潔牙齒外側、咬合面及內側,避免遺漏;每個部位至少刷10到20下。至少刷三分鐘以上。建議民眾刷舌苔,舌頭跟牙齒一樣都很容易藏污納垢,所以刷舌苔的步驟是必要的,但是要記得不要刷得太用力,反而造成舌頭的傷害。第二步:牙線因為牙齒不是平面的,光使用牙刷仍會有無法清潔的死角存在,例如:牙齒溝縫、修補縫隙、齒間及牙齦溝。因此借助牙線將牙齒側面的髒東西去除,如有牙周病或有牙橋者可用齒間刷清潔。剪下約一個手臂長的牙線。將兩端分別纏繞在兩手的中指上,兩手指間留下3至4公分長的牙線,以大拇指與食指將牙線拉緊。讓牙線呈C字型,輕輕用牙線刮牙齒所有側面。每清潔1、2顆牙後,移動手中牙線至乾淨段再繼續清潔其他牙齒。第三步:輔助使用漱口水依照個人牙齒所需選擇適用的漱口水,必要時詢問牙醫師。早晚刷牙後各一次,每次20c.c.,仰頭漱口30秒,漱遍口腔、牙縫、牙齦即可吐掉,勿吞飲。漱口水主要分為三大類:兒童漱口水、成人用含氟漱口水、牙周病專用之含CHX漱口水。要視個人之牙齒狀況、年紀、清潔習慣與能力、使用需求來做選擇。曾接受頭頸部放射線治療情形,唾液分泌減少,容易產生蛀牙的情況,需以漱口水輔助其口腔清潔。具抑菌功效漱口水主要供牙周病患、手術後無法刷牙,以及年長、部分身心障礙者使用,但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產生副作用(例如:牙齒色素沉澱、味覺改變、口腔黏膜破損…等),因此,最好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以上文章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舊補牙換新,年輕從「齒」開始

舊補牙換新,年輕從「齒」開始#蛀牙

「我把從前的舊補牙,全部請醫師重新整理後,我女兒都說我變『型男』了喔!」50歲的徐先生(化名)跟二十歲的女兒一起來做口腔健檢,在女兒慫恿下,將舊補牙全部換成3D齒雕後,整個人看起來就像個意氣風發的「少年人」。『尼爾森全球消費者線上調查』曾在2006年公佈一項數據指出,為了維持或加強個人外在,男性消費者最想做的改變項目,第一名是頭髮護理,牙齒美白排名則緊接在後,也就是說,一般人對「齒科」的觀念,已經從單純的治療,逐漸轉變成美容療程的項目之一。大部分民眾都知道,銀汞或是樹脂的填補物,是健保給付的指定牙材,但以銀汞來說,毫無美觀可言;再加上二者密合度不佳、易熱漲冷縮導致二次蛀牙的缺點,民眾已願意多付出一些費用選擇新一代的補牙材質。牙科醫師江禎基表示,舊補牙修復,以自費選擇來說,內外皆是全瓷的材質是目前較流行的趨勢。例如現今臨床使用頗多的「CEREC 3D齒雕」,全名為『Chair-side Economic Restoration Esthetic Ceramic』,意即臨床可立即完成的經濟型全瓷修復齒藝技術。整套系統包含高階電腦系統、全3D設計軟體、3D立體攝影機以及全自動研磨機。這種贗復技術使用的是實心的全瓷塊,顏色與真牙無異,透光性高,硬度也高於真牙,不但速度快,裝補後的成品看起來跟天生的自然牙無異,又美觀又耐用,非常符合要求快速與美觀並重的都會消費者。除了在蛀牙補綴、牙齒磨損等廣泛應用外,這種先進的牙材也常使用在牙醫學界常說的『微笑曲線』上,也就是從上下門牙算起左右各四顆牙,通常為微笑時露出的齒面範圍。若在此區的牙位有牙齒斷裂、門牙縫隙過大、牙齒修復,或是因長期四環黴素原因導致門牙變黑變黃,「美白貼片」可改善這種問題,讓人微笑時就露出一排美麗的牙齒,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的好感度。「為了口腔健康著想,如果之前使用較早期的贗復牙材來補牙,每隔幾年,最好進行汰換」,江禎基醫師指出,傳統的牙材,易有補綴邊緣不密合的現象,導致細縫發生,就容易塞進食物,滋生細菌,產生蛀牙、牙周病等問題。如果平常又沒有做好口腔保健,刷牙方式不正確,這種症狀還會提早發生。江醫師提醒,材質再佳的牙齒補綴物也需要良好的口腔清潔來維護,正確的刷牙方式,定期口腔健檢,可以讓您的微笑持久迷人。

牙齒長肉是口腔癌嗎?

牙齒長肉是口腔癌嗎?#蛀牙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牙科楊智仁主任表示,一位20幾歳的年輕人至該院牙科求診,年輕人主訴他的牙齒內長了一塊很大的肉,而且已有3-4個月之久,但是不會痛,偶而不小心碰到會流血,他很擔心,害怕是罹患了口腔癌,所以不敢檢查,因此,瘦了好幾公斤,此次是因為又流血了,家人堅持要他就醫。楊智仁主任指出,經他口內檢查發現,此病人下顎第一大臼齒蛀的很嚴重,肉是由牙髓腔內長出,整個覆蓋住牙冠,是一肉芽組織,會發生此情形乃因年輕人的身體抵抗力好,使齒髓組織擁有不尋常的增殖能力所造成的。病人經過根管治療後,並作柱釘及牙冠復形,已恢復咀嚼功能。楊智仁主任表示,雖說「牙齒長肉」,大都是良性的組織,但若是從牙齦增殖生長而覆蓋住牙齒的組織,長期局部的刺激,如尖銳牙齒邊緣、不合適的假牙以及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的習慣等因素,也有變惡性的可能,民眾不可不慎。楊智仁主任建議,口腔內軟組織的突起,應及早檢查,但也不必過度擔心,儘早診斷、儘速治療,仍是維持口腔及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