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

影音/台灣兒童蛀牙嚴重 恐害咀嚼消化及發育

影音/台灣兒童蛀牙嚴重 恐害咀嚼消化及發育#蛀牙

不管熱量有多少,吃東西之後,最好要刷牙漱口,有調查發現,國內的12歲學童、28顆牙齒中,會有2.58顆是蛀牙,這比世界衛生組織,平均的1.63顆還要多,台灣牙齒健康指數,在亞洲國家,排名倒數第二。牙科醫師說,學童蛀牙,不僅是外觀問題,也會影響咀嚼,造成消化不良,發育受到影響,建議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飯後刷牙的習慣。糖果、餅乾、零食,向來是小朋友的最愛,但吃完東西後如果沒有刷牙漱口,很容易就蛀牙。小朋友蛀牙到底有多嚴重?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台灣12歲學童、大約28顆恆齒當中,就有2.58顆是蛀牙,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平均的1.63顆,學童牙齒的健康指數,在亞洲國家排名倒數第二,只比菲律賓情況好;而且調查還發現,有四分之一的學童,後面的大臼齒幾乎都是蛀掉的。牙科醫師說,小朋友蛀牙不僅是外觀問題,也會影響咀嚼,造成食物不易消化、吸收不良,發育受到影響,因此建議家長,最好讓孩子養成飯後刷牙的習慣,尤其六個月到五歲的幼兒,健保每半年可免費塗氟一次,可以使蛀牙機率下降46%;另外成年人也應該每半年洗牙一次,定期檢查,才能減少蛀牙機會。(本新聞由 公視晚間新聞 提供)大人也瘋「塗氟」防蛀牙 醫生:徹底清潔最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03硬毛牙刷刷太猛 遇冰水牙酸又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515抗蛀牙作戰! 塗氟增加牙齒對酸抵抗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392

大人也瘋「塗氟」防蛀牙 醫生:徹底清潔最重要!

大人也瘋「塗氟」防蛀牙 醫生:徹底清潔最重要!#蛀牙

為了照顧孩童的口腔健康,健保局特別補助未滿五歲的孩童每年可以免費塗氟兩次來減少蛀牙發生的機率,不過近日卻有越來越多的大人也願意自費到診所塗氟,或是購買含氟的牙膏希望能夠免於蛀牙的困擾。對此,署立台東醫院牙科主任莊素惠表示,「塗氟」其實只是一種輔助的功用,想要擁有健康的口腔,還是多費點功夫好好刷牙吧!

抗蛀牙作戰! 塗氟增加牙齒對酸抵抗力

抗蛀牙作戰! 塗氟增加牙齒對酸抵抗力#蛀牙

「張開嘴,只要咬住氟膠牙托約1~2分鐘,半年內蛀牙就不會找上你」,為降低齲齒率及落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共衛生政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醫療部將於暑假期間舉辦學齡兒童免費塗氟活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醫療部主任陳立愷指出,蛀牙是侵害學童最多的口腔疾病,一般小朋友約65%有蛀牙,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因不懂得刷牙技巧,蛀牙率特高,約95%。尤其是暑假期間,兒童容易攝取過多甜食,此時若疏於口腔照護,更易罹患蛀牙,而蛀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牙齒、細菌、食物加上時間等因素形成。塗氟可以增加牙齒對酸的抵抗力,並可抑制細菌生長和新陳代謝,達到預防蛀牙的目的,就像為牙齒穿上防彈衣,可以減少蛀牙的機會。當然正確的刷牙及保持口腔衛生的良好習慣,仍是最重要的。氟化物施用方式繁多,包含有飲水加氟、局部塗氟、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使用等。由於飲水加氟影響人口及環保層面較複雜,且濃度不易控制,所以局部塗氟經評估是目前最有效、經濟的預防蛀牙方法。此次引進先進氟膠,只需一分鐘即可完成。為使塗氟達到最好的效果,陳立愷建議,要塗氟的兒童,應在塗氟前請先將牙齒清潔乾淨;若尚未洗淨,則必須在塗氟前再刷一次;若有蛀牙,則應先治療完畢再塗氟,以免效果不佳。本次活動利用暑假7月25日至8月5日(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舉辦5歲至12歲兒童免費口腔篩檢及塗氟,各院區每日限額40名,共計1,200名,額滿為止。囿於人力仁愛院區週一、週三、週五上午9:00~12:00,婦幼院區週一、週三、週四、週五上午9:00~12:00,週二、週五下午1:30~4:30),請事先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牙科報名,電話預約就醫時間(各院區聯絡電話如下方所列),不需掛號費、健保卡,但需帶家長私章、戶口名簿及兒童牙刷。低收入戶、身心障礙等弱勢團體學齡兒童不受名額限制,弱勢團體部份可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許毓庭小姐(1999或2786-1288分機8203),將派專責醫師前往服務。本次活動報名時間為100年7月18日至8月5日,上午9:00~12:00,下午1:30~4:30,額滿為止,歡迎各位家長及早爲家中小朋友報名,以免向隅。

假牙不合別忍耐 恐造成口腔癌!

假牙不合別忍耐 恐造成口腔癌!#蛀牙

嘉義市一名75歲的羅姓老翁,沒抽菸吃檳榔喝酒習慣,生活作息正常,最近佩戴假牙時總感不舒服,嘴巴常破皮,家人發現後不斷勸說,羅姓老翁到醫院接受檢查,赫然發現口腔潰爛,轉介至口腔顎面外科後,上顎前庭竟有兩塊2~3㎝的片狀不規則白斑,切片檢查結果為惡性鱗狀上皮細胞癌,幸好及早發現,尚未變為口腔癌,經手術切除後,目前患者恢復狀況良好。 不合或已晃動的「古董」假牙千萬別忍耐,可能是口腔癌的肇因!假牙補綴科醫師周菀吟提醒,很多長輩口中有超過20年的古董假牙,即使不合或假牙晃動了也強忍耐。活動假牙的正常壽命為10年,且患者應該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回診一次,千萬不要等到假牙鬆動或口腔潰瘍時才求診,以免造成難以收拾的憾事。 嘉基醫院假牙補綴科周菀吟醫師表示,患者因多年忽略假牙定期回診,上顎只剩三顆搖晃嚴重的牙齒在支撐上排活動假牙,上顎的牙脊因長年拔牙後已經有萎縮的現象,上顎的活動假牙也會左右晃動,甚至壓迫到嘴唇內側,在假牙邊緣的牙齦還有約二到 三公分 寬的片狀不規則白斑,觸摸時呈現粗糙、纖維化的觸感。 在經過初步調整後,便將患者轉介至口腔外科門診做進一步切片檢查。切片檢查結果為惡性鱗狀上皮細胞癌,因此口腔外科醫師立即為病人安排腫瘤切除手術並執行大腿植皮手術。經過數個月的傷口癒合後,再為患者重新製作上顎新的活動假牙,並定期追蹤。 嘉義基督教醫院口腔額面外科 董俊良 醫師表示,患者口腔內的上顎前庭分別有兩塊1㎝*3㎝及3㎝*2㎝的不規則鱗狀細胞癌組織,主要是因為不合或晃動的假牙在與牙齦及口腔長時間摩擦及不當壓迫下,口腔黏膜容易發生潰瘍的現象。 若口腔黏膜反覆潰瘍,此時,具侵略性的癌細胞就會容易出現。臨床上也發生過類似的案例,但好發的部位通常在舌頭,羅姓老翁的鱗狀細胞癌,出現在牙齦上較為少見。 羅姓老翁說,活動式假牙是20幾年前配的,一開始很配合醫師調整假牙,後來調整完畢後,因為忙家裡的生意就忘了回診追蹤,就算假牙已經鬆動了也因為不想造成家人的麻煩,就一直忍著。是孫女看到他口腔內多處潰瘍,才到醫院看診的。 嘉基醫院假牙補綴科醫師周菀吟解釋,造成活動式假牙鬆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拔牙後,人體的牙脊(齒槽骨)會被吸收掉,尤其是拔牙後的前2~6個月吸收最快,此時,假牙與牙齦間會開始出現縫隙,造成活動式假牙鬆動、不穩固。通常處理的方式,是會置入一種類似樹脂的襯底來填補假牙與牙齦間的縫隙,藉以穩固活動式假牙。 早期民眾定期回診檢查假牙的觀念並不普遍,十個配戴活動式假牙的病患,有九個以上都會忘記要定期回診,等到假牙晃動了也大多會繼續忍耐,假牙補綴科周菀吟醫師提醒民眾,若病人未持續定期回診追蹤,假牙會因為牙脊吸收而開始晃動,因而壓迫到假牙底下牙齦或黏膜組織。輕者通常黏膜會自行癒合,但若長期置之不理,牙齦會長出瘜肉,甚至是口腔癌的癌前白斑病變。

嬰幼兒口水流個不停 我家寶寶怎麼了?

嬰幼兒口水流個不停 我家寶寶怎麼了?#蛀牙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諮詢/台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賴政穎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江國樑林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顏崇文乳牙遲遲不長出,口水又流個不停,是怎麼回事?實際上,寶寶的口腔問題可不僅只於此,有些疾病也會引發口腔異常症狀,你可大意不得!寶寶的嘴邊流滿了口水,甚至多到流到胸口,這是正常的現象嗎?台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賴政穎表示,4、5個月大左右寶寶流口水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為這段時間唾液腺的分泌功能開始增強,導致唾液量增加,但此時期寶寶們舌頭與口部的肌肉協調能力還沒發展好,當口水量增多來不及吞下就會流出來,一般等吞嚥咀嚼肌逐漸成熟後就會自然改善。另一種流口水的原因是在寶寶長牙的時候,出現的時間依每個寶寶長牙時程而不同,大約從8、9個月大陸續開始長牙,有的甚至更早。剛開始長牙時寶寶會有脹痛不舒服想咬東西的感覺,而且牙齒算是口腔中新冒出的異物,會刺激牙齦上的神經造成口水分泌,此時因為上述的吞嚥肌肉尚未完全成熟,口水就會流出嘴巴。這個現象在剛長牙時會發生,大約到1歲多之後便可自然改善。以牙醫師的觀點,3歲以下孩子的牙齒保健家長要負起完全的責任。3歲前孩子的牙齒由家長刷才能刷得乾淨;3~5歲可自己練習刷,但是家長必須幫忙再次的清潔;5~7歲可以由小朋友為主、家長擔任輔助檢查的角色;至於真正可以自己刷得很乾淨,要7歲以上的孩子才辦得到。蛀牙的形成原因與牙齒、口內細菌、食物、食物殘留時間有關,所以只要寶寶開始長牙就要進行潔牙的動作。嬰兒會接觸的食物中大多含有醣類如牛奶、果泥…等,這些都會轉成酸性的物質造成蛀牙;而果泥等濃稠的食物則容易有殘渣殘留在牙齦溝、牙縫或牙齒的溝隙中,蛀牙就從這些部位開始發展,所以寶寶不論是喝完奶或吃完果泥,家長都必須拿濕紗布繞在食指上,幫寶寶進行牙齒外表面的擦拭;至於咬合面及內側,則必須藉助軟毛牙刷來清潔。而牙縫中若卡著食物殘渣,爸媽可以用牙線或是牙線棒幫忙剔出來。至於潔牙的重點時機除了進食後還有睡前,因為寶寶夜裡睡眠時間有可能長達8~10小時,口腔內的細菌有很長的活動時間,此時嬰兒奶瓶性齟齒的發生率很高,爸媽一定不能忽略寶寶晚上睡前的潔牙動作。且也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不僅容易蛀牙,還可能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日後恐需要矯正的狀況。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1&mon=4&id=394

身心障礙者的口腔保健 醫師籲:不可忽視!

身心障礙者的口腔保健 醫師籲:不可忽視!#蛀牙

身心障礙人士的口腔衛生維持不易,然而若不重視身心障礙人士的口腔衛生保健,其由於口腔衛生問題所衍生的身體不適及情緒問題,對於身心障礙人士本身以及照護者而言,都會是極大的困擾。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牙科何曼麗主任表示,針對身心障礙人士,為了保持口腔領域的清潔,透過口內各器官的健康管理,與培育、維持、恢復其口腔機能的方式來提昇身心障礙者健康照護品質。何曼麗解釋,口腔保健對於有身心障礙的人士而言,不只口腔的型態與機能健全成長,促進全身的成長與發育,使他更加健康外,還具有以下的意義:防止因蛀牙疼痛之類的口腔疾病所引發的異常行為(恐慌症狀、自殘與傷害他人的行為等),讓患者能以安穩的情緒生活。藉由保持外觀的清潔感與去除口臭的方式,來改善患者的人際關係,讓他的社會生活更加圓潤。透過每次飯後刷牙的習慣,讓患者掌握生活的韻律,進而確立規律生活的步調。透過維持靜止狀態的方式,來培育其忍耐力與自制力。可改善患者口腔內的過度敏感與麻痹等異常感覺。透過口腔保健,來幫助患者建立與他人的基本信賴關係與親密行為。每天刷牙的習慣能訓練患者的手指細微動作,以及眼睛與手部的協調動作之類的機能,並且讓他掌握身體的概念。而且還能讓患者累積辨識物品或動作的經驗,對其學習與發育上有正面影響。何曼麗說明,當身心障礙人士無法自理口腔衛生時,須由照護者在患者後方,患者採坐姿,先使患者對異物不產生排斥,即所謂去敏感法,從遠至近,由外而內,循序漸近,提高生活品質達到口腔清潔的目的。延伸閱讀「身心障礙者口腔衛生照護方式」圖片: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263

拒當牙齒黑美人!3D齒雕填補技術一體成型兼具美觀效果

拒當牙齒黑美人!3D齒雕填補技術一體成型兼具美觀效果#蛀牙

有許多病人覺得舊式以銀粉填補過的蛀牙有礙觀瞻,長年汞離子釋放更使得牙齒逐漸變黑,往往只要微微一笑,就會讓人誤以為是蛀牙沒補,所以希望醫師能汰舊換新,回歸牙齒潔白的面貌。對於這些補牙困擾,美容牙科專精醫師蔡忠翰表示,使用3D齒雕填補技術,術後密合度和牙齒美觀程度均會有加乘效果。過去牙科技術尚未如現今發達,故醫師多以銀粉做為修補蛀牙的填補材料。不過,執業多年的蔡忠翰醫師表示,以銀粉填補過的牙齒,時間久了,往往會因為汞離子的釋放而漸漸變黑,而且銀粉無法與牙齒合為一體,因此容易造成牙齒再次蛀牙。另外銀粉所釋放的汞元素有害人體健康,屢屢造成爭議,故現今先進國家紛紛以「無汞牙科」做為訴求。而隨著牙科技術越來越進步,現在大部份醫師使用樹脂來修補蛀牙以求美觀。但複合樹脂應用於蛀牙修復也有其限制,樹脂使用時間一久,即容易因為食物的關係變色,也容易因為樹脂膨脹收縮的特性造成牙齒二次蛀牙及口臭問題。尤其,樹脂應用於大型蛀洞填補時更加容易因為硬度不足產生斷裂、滲漏、變色等問題,且長期磨耗後也會造成咬合不適。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蔡忠翰醫師指出,「3D齒雕」這種以陶瓷為填補材料的方式,結構緻密又美觀,硬度與物理特性接近牙齒琺瑯質,遂成為先進國家主流與時尚新寵兒。其應用原理為先移除原先填補的銀粉或樹脂,並將欲修復牙齒稍做修整,去除脆弱齒質,再根據牙齒的缺損範圍製作出與蛀洞形狀吻合的人工琺瑯質瓷塊,最後以強力的黏著劑黏合,形成3D齒雕。療程完成後,牙齒不但馬上可以咬東西、自然美觀,完美的密合度更能增強牙齒的結構進而長期使用。蔡忠翰醫師補充說明,3D齒雕因為兼具美觀與健康的功能,不但顏色自然可媲美真牙、療程精簡節省時間,同時又磨牙最少,保有原來最多牙齒齒質,因此在近年來成為牙科詢問度超高的明星療程。在療程選擇上,特別建議銀粉補牙、大範圍蛀洞、有前牙斷裂修復需求或後牙有嚴重磨損的病患,可考慮3D齒雕療程以達最佳的修復效果。

懷孕期間 孕婦為何牙齒問題特別多?

懷孕期間 孕婦為何牙齒問題特別多?#蛀牙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陳姵樺諮詢/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牙科主治醫師 張文山光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阮志偉哎呀!牙好疼,該不該去看牙醫呢?看牙醫時的治療過程與用藥會不會對胎兒有影響?平時又該如何保健口腔,才能讓孕媽咪安然度過懷孕期呢?為什麼孕期牙周問題會比孕前多呢?光田綜合醫院牙科主治醫師張文山與婦產科主治醫師阮志偉都表示,這跟荷爾蒙脫不了關係,因為懷孕後體內荷爾蒙開始產生變化,造成體內血液循環豐富且對牙菌斑的刺激更為敏感,在口腔的部份就會造成牙齦充血腫脹發炎。再者,懷孕初期容易孕吐,從胃部吐出的食物帶有酸性,經過口腔時會刺激原本就已發炎的牙齦,以及有些孕媽咪喜愛食用酸性的食物,這些食物都會讓口腔處於酸性的環境。張文山醫師表示,當口腔內的PH值在5.5以下,也就是酸性的狀態(中性ph值為7)時,牙齒的琺瑯質就會開始崩壞,這就是為什麼孕婦容易出現牙周問題的原因。要保護原本就已脆弱易發炎的牙齦,建議孕婦每次孕吐後都要漱口,將口中的酸性物質漱掉。確實的刷牙在孕期更顯得重要,因為食物在口腔中停留24~48小時後就會開始滋生牙菌斑,食物卡在牙齒的咬合面所產生的牙菌斑會形成蛀牙,而卡在牙齦所產生的牙菌斑就會形成牙周病,但是牙菌斑光靠漱口是漱不掉的,一定要用牙刷施予物理性的摩擦才能將牙菌斑刷掉,所以每次吃完食物後最好都能刷牙,也一定要用牙線,才能將牙菌斑徹底清理乾淨。懷孕第4~6個月是治療牙齒最佳的時機,因為懷孕初期胚胎正在進行分化,狀況尚未穩定,無論是用藥或是輻射對胎兒多少會有影響,也比較可能發生流產的問題;而拖到懷孕後期再治療,則擔心孕媽咪因為治療牙齒時過於緊張,造成子宮收縮而有早產的危險。阮志偉醫師表示,孕媽咪若牙齒出現問題,則看牙醫是有必要的,因為有些牙齒問題若是拖延沒有處理,有可能引起更嚴重的敗血問題;而且多數牙科的用藥都屬於安全等級,只要孕媽咪在看牙前告知醫師自己懷孕幾個月,醫師就可衡量狀況做治療。張文山醫師表示,現在看牙科使用的器具大多會經過高溫高壓消毒,且衛生局也會定期審查衛生狀況,孕媽咪幾乎不會因為看牙而感染疾病。不過至牙醫就診時,仍要預先告知醫師自己是否有B型或C型肝炎,或其他會經由血液傳染的疾病,讓醫師做好防護,避免交叉感染。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7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