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腎友不知脊椎長膿 抗生素+三合一營養針成功脫險

腎友不知脊椎長膿 抗生素+三合一營養針成功脫險#腎臟病

一名60幾歲大學女教授本身是十幾年的洗腎病患,前陣子腰痛一直看不好,結果到醫院照核磁共振才發現椎盤竟長了膿瘍,抽血發現白血球指數已相當高。 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郭克林主任表示,洗腎病患由於免疫力低下,常合併有發炎情形;加上體內毒素高,常有噁心感而沒有食慾。「腎友本身的蛋白質已經容易分解而缺乏,加上對限制高磷食物的飲食方針常搞不清楚,最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近5成腎友食慾不佳 長久恐厭食 台灣有近9萬名洗腎人口,在後端後續照護品質已相當完善,但罹患率仍舊是全球第一,居高不下。雖然洗腎是延緩病患腎衰竭主要方式,但長期洗腎除了頻繁且長時間要前往洗腎中心對生活造成影響外,35-50%病患更有噁心情形導致沒有食慾甚至厭食;另外也有胺基酸流失、熱量攝取不足、慢性發炎、皮膚搔癢等狀況,容易造成生活品質低下,讓腎友苦不堪言。其中若腎友本身免疫力已經不佳容易合併發炎,如果感染沒有控制好加上營養不足,更會快速心臟疾病的惡化。 三合一營養針 減緩發炎也提升白蛋白 郭克林主任表示,案例女教授到院治療時,血液中白蛋白 (Albumin) 濃度已掉到 2.0g/dL(正常值在3.5-4.0g/dl),顯示女教授處於嚴重營養不良,容易提高併發症與死亡風險,加上年紀較長不適合開刀清除椎盤膿瘍,便以打抗生素的方式治療。 由於病患白蛋白濃度已相當低,因此在治療期間除施打抗生素,每週也搭配「三合一營養針」治療,住院 70 幾天當中,除了感染漸漸改善,白蛋白濃度也終於回到 3.5 g/dl,數值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 郭克林主任說明,三合一營養針是一種擁有營養素、魚油 (Omega-3 fatty acid)、牛磺酸 (Taurine)、鋅 (Zn) 配方的輔助治療,魚油除了原來保護心臟的功能之外,更能減緩洗腎病患尿毒搔癢與降低發炎指數;牛磺酸則是緩解長期洗腎所引起膽汁鬱積症狀;鋅則直接補充營養素,有助於免疫力。 腎友的營養不良問題除增加併發症發生機會,甚至提高死亡率。郭克林主任說明,營養針除了能降低發炎指數,也可以在透析時透過靜脈補充,是很方便的方式。他建議如果腎友 BMI<20、體重在半年內掉 10%,或白蛋白濃度已掉到 3.5g/dl以下,就應該考慮使用,除維持生活品質,更能補充正確營養。

好吃水梨怎麼挑?就看表皮、果點、蒂頭!加碼放冰箱前1動作更保鮮

好吃水梨怎麼挑?就看表皮、果點、蒂頭!加碼放冰箱前1動作更保鮮#腎臟病

時序進入8月,24節氣也走到立秋,雖然天氣依然炎熱,但雨水不再如夏天時豐沛,空氣也隨之乾燥,然而此時對應季節所出現的「百果之宗」水梨正是產季,總是被視為潤肺去燥的優質果物,冰糖燉梨更是養生愛好者耳熟能詳的甜品。《優活健康網》為讀者整理了關於水梨營養成分、購買時如何挑選、冷藏保存方法的相關資訊:

腎友預防肌少症有撇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雙管齊下

腎友預防肌少症有撇步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雙管齊下#腎臟病

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蛋白能量耗損,易導致肌少症風險增加,為了避免肌力快速流失,進而加速腎病惡化,患者是否採取低蛋白飲食應由醫師專業評估,若進行低蛋白飲食時,可搭配酮酸胺基酸補充,除了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也能延緩洗腎、減少肌肉流失。 末期腎病 肌少症機率大為增加 根據台灣本土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肌少症盛行率大約3.9%-7.3%之間,尤其慢性腎臟病與洗腎病友,會因蛋白質能量耗損,使身體處於蛋白質不斷分解的狀況,於是在腎功能惡化的同時,肌少症的風險也跟著上升,根據統計,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可高達26-39%,比例之高不容忽視。 花蓮慈濟醫院慢性腎臟病防治中心主任林于立醫師表示,肌少症除了肌肉量變少,肌力強度下降也須注意。歐洲老年肌少症工作小組將肌少症分成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肌少症是老化造成,超過 50 歲,人體肌肉質量每年流失 1-2%,而超過 70 歲時,累計流失達 20 歲狀態時的 40% 肌肉質量。 林于立主任進一步說明,次發性肌少症是指受到其他疾病影響而提早發生,例如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或臥床、營養因攝取不足等因素,尤其年紀較大的腎臟病患者,更容易導致肌少症。 小腿肚測量 初篩肌少症 林于立主任說明,當發現老人家走路速度變慢,就要特別注意,一般初步的篩檢工具包括肌少症SARC-F問卷、SARC-CalF及小腿圍的量測。其中較簡單的小腿圍量測,男性若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就可能是肌少症高危險群,需要進一步接受肌肉質量、肌力等完整評估。 肌少症一旦發生,將大大增加後續併發症的風險、生活品質也將大受影響,林于立主任表示,尚未洗腎的腎友,因為不能攝取過多蛋白質和胺基酸,需透過降低蛋白質攝取來保護腎臟,不過因低蛋白飲食並非適用於每位慢性腎臟病病患,如果經專業醫師評估處於代謝狀態穩定的腎友,則可選擇低蛋白飲食。 其中特定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控制不佳、正處於感染或發炎狀態、近期胃口不佳、體重明顯下降、癌症、營養不良等病患,限制蛋白質攝取的弊大於利,因此,不建議低蛋白飲食。 林于立主任建議,對於適合低蛋白飲食的腎臟病友,為了避免肌肉的流失,應攝取足夠熱量,一日每人每公斤體重攝取30-35大卡,同時蛋白質種類的選擇上,應挑選高生物價蛋白的食物,例如奶、蛋、魚、肉、黃豆製品。 低蛋白飲食+酮酸胺基酸 減少肌肉流失 林于立主任表示,腎友若擔心肌肉的流失,可進一步與專業醫師討論評估後,搭配酮酸胺基酸的補充,因為藉由轉胺作用,酮酸胺基酸會在人體內自行合成新的必需胺基酸,同時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對於正在進行低蛋白飲食或極低蛋白飲食的患者,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有助於降低腎友的腎臟負擔,延緩洗腎、防範減少肌肉流失。

不只排尿不順!醫曝「這症狀」恐已是攝護腺肥大末期,嚴重須洗腎

不只排尿不順!醫曝「這症狀」恐已是攝護腺肥大末期,嚴重須洗腎#腎臟病

一名80歲伯伯,在疫情趨緩後,被孝順的兒子帶出門走走,但旅途中,伯伯便不斷催促家人找廁所,下車後還來不及到洗手間就尿褲子了,回到家後更是大發雷霆,責怪家人為何要逼迫他出去玩。原來他平常就頻尿,有時還會漏尿,不出門就是怕會造成尷尬,這次在大家面前出醜,讓伯伯感覺很受傷。

慢性腎病+肌少症增死亡率  7大指標幫助提早預防

慢性腎病+肌少症增死亡率 7大指標幫助提早預防#腎臟病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錫賢,門診一名慢性腎臟病患,每次回診看來逐漸消瘦,行動也變慢,抽血檢查亦與過往無明顯差異,故對其進行握力測驗與營養評估後,發現原來是出現「肌少症」。 慢性腎病患者肌少症盛行率可高達40~60% 一般人隨著老化,肌肉量本來就會慢慢流失,如果沒有運動又流失更快。因為方法不同,肌少症盛行率範圍很大,台灣本土研究則發現65歲以上長者原發性肌少症盛行率在3.9%-7.3%。陳醫師表示,在次發性肌少症中,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必須限制蛋白攝取量,若加上整體攝取熱量不足,發生蛋白質能量耗損 (PEW),就會讓肌肉流失更快。根據統計,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可達7~ 14%;在後期慢性腎病患者的肌少症盛行率更可高達40 ~ 60%。如果不注意肌少症問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會提高住院率與死亡率。 有時病患並未注意到自己有肌少症,若拖延會讓疾病惡化而不自知。陳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若發現自己變得很容易累,比如跟以前走一樣的路或爬樓梯,要休息更多次,或者是體重減輕等,都要盡快到門診回報醫師,醫師會透過握力測驗與營養檢視判斷是否為肌少症來介入治療。 由於蛋白質食物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含氮廢物,讓腎臟有多餘負擔,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有較嚴格的蛋白攝取量限制 (第3-5期慢性腎臟病,蛋白質攝取量應控制在0.6-0.8g/kg/day,甚至更低),很多患者變得不敢吃太多,但沒有完整的營養素攝取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更影響健康。 陳醫師建議病患,除可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來平衡攝取量,透過醫院營養諮詢也能更了解飲食指南。另一方面,在治療方向上,陳醫師也會以「酮酸胺基酸」輔助進行治療。 酮酸胺基酸幫助「轉胺」 治療兼營養補充 「酮酸胺基酸」是一種慢性腎臟病用藥物,最大的特色就是「轉胺」,能將原來含氮廢棄物轉化成病患可運用的蛋白質,不僅用於治療,還能兼具補充營養。陳醫師說明,如果蛋白質已不足的病患,只運動是不夠的,臨床治療上可在醫師評估後,考慮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它將BCAA  (支鏈胺基酸)與必需胺基酸轉為沒有胺基的型式,不造成腎臟負擔,當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時,還能改善尿毒症、延緩洗腎,並減少肌肉流失、提高肌肉合成效率,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在國外大多於慢性腎臟病第四期時就已經將「酮酸胺基酸」介入治療之中。 陳醫師也提供幾個肌少症檢視指標,如果有以下徵兆,一定要提早就醫: 走路變慢 體重越來越輕(三個月下降6~10%) 與同期自己相比較體力差很多 坐下要起身變得困難 容易跌倒 容易疲勞 握力下降 如果發現有上述情形,門診時需告知醫師並進行相關評估,儘早介入慢性腎臟病患的肌少症治療,才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避免疾病惡化。 (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 陳錫賢醫師)

洗腎後易喘心悸又水腫,竟是心臟缺血!醫:腎臟「這功能」已失調

洗腎後易喘心悸又水腫,竟是心臟缺血!醫:腎臟「這功能」已失調#腎臟病

63歲曾女士是長期洗腎的病人,最近洗腎完總感到呼吸喘、心悸、雙腿水腫,以為是洗腎時體內多餘水分沒能順利排除,調整了透析脫水量,也嚴格控制平日飲水量,不適狀況卻沒改善。經腎臟科醫師檢查排除各種因素後,懷疑是心臟問題,請心臟內科醫師會診後,檢查發現原來是缺血性心臟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