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糖尿病患者逼近250萬人,卻有5成患者不知道會引發腎臟功能病變危機!糖尿病學會、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呼籲,糖尿病病患和腎病變病患應納入共同照護,不僅能減少住院風險,更可預防陷入末期腎病、需靠洗腎才能存活的惡性循環。
台灣糖尿病患者逼近250萬人,卻有5成患者不知道會引發腎臟功能病變危機!糖尿病學會、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呼籲,糖尿病病患和腎病變病患應納入共同照護,不僅能減少住院風險,更可預防陷入末期腎病、需靠洗腎才能存活的惡性循環。
素有「洗腎王國」之稱的台灣,每8人就有1人有腎臟病,但研究統計卻顯示,高達96.5%的患者,未認知到自己的腎臟已出問題。台灣腎臟醫學會列舉「4大高風險族群」容易陷入慢性腎臟病危機,應注重抽血、驗尿檢查,定期追蹤腎功能指數,及早接受治療,可減少30~40%惡化成末期腎病的風險。
冬至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吃湯圓,祈求凡事圓滿、闔家團圓,也象徵「又長大1歲」。但醫師提醒,湯圓為糯米製品,是高澱粉、高油與高糖的組合,且吸水率強、黏性極高,在腸胃裡的蠕動較慢,大量食用容易讓無法分解的澱粉在腸道裡造成細菌發酵,產生氣體,導致腸胃脹氣和不適,食用時需格外小心。
前陣子引起許多人瘋搶俗稱「瘦瘦筆」的減重藥,醫院藥局都大缺貨,但為了減肥,傳出另一種有減重效果的糖尿病新藥「SGLT2抑制劑」也被民眾鎖定,想辦法購買後當成減重藥使用。醫師表示,SGLT2抑制劑的主要適應症是糖尿病,利用其副作用來減重,恐引起泌尿道感染、酮酸中毒等風險,沒有糖尿病的人如果要減重,最好還是循著飲食控制和運動減重比較安全。
愛吃麵也要小心健康出問題!市面上的一天三餐裡,常見到用意麵、油麵、麵線、拉麵甚至泡麵來當主食,不過營養師提醒,麵食的製作會加入鹽,小心以為只是吃麵,卻吃進超標鈉含量,容易造成肥胖、高血壓、腎臟病等問題。
血糖的穩定與食物攝取、胰島素分泌有深厚關係,但是想要控制好血糖,對糖尿病友來說,往往不是那麼容易。一旦血糖控制不穩,甚至會造成腎臟損傷。對此,台北慈濟醫院研究團隊發現,素食飲食型態可降低糖尿病、腎病變相關風險。
45歲的陳先生近半年來發現自己明顯容易疲憊,本以為是工作繁重「爆肝」,自己買保肝藥服用卻不見好轉,發現不對勁才就醫,竟發現已是第4期的重度慢性腎臟病!很多人以為疲倦是肝功能不好,醫師提醒,腎臟病引發疲倦的個案其實更多。
一名46歲女性上班族患有慢性腎臟病,同時也有糖尿病及高血壓,醫師再三叮囑不可隨意服藥。但近期因工作、家庭忙碌兩邊忙常頭痛,因沒時間看醫師就自行服用從日本買回的止痛藥,未料出現手腳震顫、噁心、吃不下飯等症狀,就醫後竟然必須立即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