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化療苦腹瀉 中藥調理可改善

化療苦腹瀉 中藥調理可改善#中藥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許雅茹/整理報導)六十多歲何姓婦女被診斷為第二期侵襲性乳管癌,就診時已完成三次化學治療療程後一週,患者化療後伴隨反胃疲倦、食慾降低、全身怕冷及手部抖動的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化療易引發無痛性腹瀉或伴隨輕微腹痛黃千甄醫師表示,癌細胞為快速分裂的細胞,化學治療是癌症治療中不可或缺的治療方式,具有細胞毒性的化療藥物對細胞沒有選擇性,因此在治療癌症的同時,體內快速分裂的正常細胞,如腸胃道上皮細胞也會受到化療藥物的影響,而產生各種不同腸胃道副作用,如腹瀉、便祕、腸炎及腸穿孔等症狀。其主要臨床症狀包括無痛性腹瀉或伴隨輕微腹痛、噴射性水便、腹部不適可出現在化療當天或化療後、一天數次至數十次,持續5-7天甚至長達2-3個月。中醫藥處方調理,可以減緩病患腹瀉狀況化療相關性腹瀉雖然是臨床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由於患者平時腸胃功能薄弱,或情緒影響,或飲食不當,加上化療藥物傷害腸胃黏膜,導致胃失和降,中醫需根據患者臨床症狀辨證治療。半夏瀉心湯、參苓白朮散、痛瀉要方、理中湯、附子理中湯、葛根芩連湯等都是常用的治療方劑。黃千甄醫師指出,化療相關性腹瀉是在化學治療中常見的胃腸道副作用,不僅影響病患生活品質、癌症治療療程,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依據患者臨床症狀給予化療前後中醫藥處方調理及飲食衛教,可以減緩病患腹瀉狀況,改善生活品質,達到完成化療的最終目的。

別亂進補中草藥!藥物性肝炎上身難治

別亂進補中草藥!藥物性肝炎上身難治#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4歲女性,因噁心、腹脹、茶色尿持續1週而就醫,自訴發病前有自行服用中藥,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血液中膽紅素過高,篩檢無ABC病毒性肝炎,腹部超音波顯示沒有膽管阻塞或肝腫瘤,診斷疑似藥物性肝炎,給予支持性治療2個多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另一名69歲女性,腹脹超過1週而就醫。問診中發現得知最近有吃家人買的保健食品,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無黃疸,B/C肝病毒呈陰性反應,腹部超音波顯示輕度脂肪肝,診斷疑藥物性肝炎。醫師要求先停止服用保健食品,2週後回診,肝功能恢復正常。台灣的藥物性肝炎有25%是中草藥引起胃腸肝膽科醫師王志堂表示,肝功能異常是門診常見問題,可分為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炎、藥物性肝炎。診斷要靠詳細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各類病毒篩檢、應用腹部超音波,可以初步縮小診斷範圍。肝炎的可怕在於可能發生猛爆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造成身體不可逆的傷害。肝臟雖然負責解毒,但也容易受到傷害!藥物性肝炎的致病機轉,可能是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藥物劑量、患者本身體質、年齡、是否合併其他疾病或同時使用多種藥物等因素有關。進補不當,服用不適合的草藥、中藥、聲稱有療效的食補、健康食品等也可能引起藥物性肝炎。根據觀察,台灣的藥物性肝炎有25%是中草藥引起,20%與抗結核病藥物有關。藥物性肝炎大多沒有特殊藥物可治療藥物性肝炎臨床上有症狀者以類似急性肝炎的表徵出現,如茶色尿、腹脹、發燒、腸胃不適、食慾變差、易疲勞等,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少數嚴重者可能發生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王志堂醫師表示,藥物性肝炎除了過量普拿疼中毒引起有藥物可治療,其他沒特殊藥物可以治療, 只有儘早停用致病藥物,給予支持性治療,才有機會恢復肝功能。預防勝於治療!少服用不是必需的藥,減少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對於草藥、中藥或是強調有療效的食補、保健食品都要遵照醫囑謹慎服用,以免進補不成反傷身,心裡也難過。當出現肝功能異常相關症狀時,宜儘快就醫做最適當的診斷和治療,避免慢性肝病甚至肝癌的發生。

自行買中藥未去毒性 婦心律不整

自行買中藥未去毒性 婦心律不整#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身體不舒服時,還是找醫師看診最保險!81歲的張姓婦人因長年務農筋骨痠痛,子女去中藥房依照藥方購買含川烏、草烏等中藥材回家煎煮給母親服用,卻出現噁心、嘔吐及心悸。烏頭塊根具有毒性很強的生物鹼 須炮製、煎煮1小時以上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易達表示,張婦急診檢查顯示頻繁心室性心律不整,透過藥物治療逐漸平穩。此為烏頭鹼成分引起的中藥中毒,提醒民眾留心藥材來源,對於含毒性的中藥材需經適當的炮製方法才能避免中毒。針對中藥的服用,大林慈濟醫院藥學組組長梁育彰說明,川烏與附子是同一種植物,川烏是毛茛科植物川烏頭的塊根,附子是川烏頭的子根,附子具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溫補脾腎等功效。不過,烏頭的塊根含有烏頭鹼、美沙烏頭鹼、烏頭次鹼,都是毒性很強的雙脂類生物鹼,藥用時必須經過炮製以減少總生物鹼及雙脂類生物鹼的含量,使用前建議至少煎煮1小時以上來降低毒性。服藥後出現麻木、頭暈眼花等症狀 須警覺是否為中毒出現中毒症狀的時間快慢不等,快者1至2分鐘,多數在服藥後約10分鐘至2小時,也有遲至6小時發生者。中毒症狀初期有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頭暈、眼花、神志不清、言語不清、大小便失禁、流涎、噁心、嘔吐、腹瀉;繼而四肢抽搐、呼吸困難、心悸氣短、心律紊亂、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及昏迷等,最終可因心臟麻痺而死亡。梁育彰醫師提醒,生病時不隨意購服來路不明藥品,停止「病急亂投醫」,為了自己的健康,有病看中醫用中藥時應找專業中醫師、藥師。使用中藥時遵照藥師的衛教,確認使用的藥材是否炮製完全,並用正確煎煮方法,先煎30至60分鐘。附子副作用會影響心臟且由腎臟排泄,此二器官功能不全者,使用需謹慎斟酌,假如不幸中毒,應立即就醫。

慢性傷口、糖尿病足 中醫治療有方法

慢性傷口、糖尿病足 中醫治療有方法#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傷口指經過合宜治療後,超過預期時間仍然無法達到結構和外觀的癒合。預期時間因傷口嚴重程度來認定,一般認為是一個月。造成慢性傷口的成因主要可以歸納為2個:傷口感染(不當換藥方式甚至置之不理)及局部血液循環不良。解決這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傷口通常能逐漸癒合。中醫針對傷口感染、血循不良處方不同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葉兼碩說明,糖尿病足潰瘍在定義上也屬慢性傷口,但由於長期高血糖狀態導致神經血管病變及免疫功能下降,增加傷口癒合難度,因此控制血糖穩定成為治療傷口的另一項重要任務。中醫針對慢性傷口的治療包含外治與內治。傳統中醫認為,傷口發炎感染時表現出來的紅腫熱痛、發燒為火毒、濕熱。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並可與抗生素治療相輔相成,常用四妙勇安湯、五味消毒飲等。血液循環不良則可概分為2類型:虛及瘀,可能單見也可以並陳。治療上,氣血虛者常用托里消毒飲、人參養榮湯、陽和湯來補益氣血,促進傷口組織新生;血脈不通,「瘀」者再加活血化瘀藥來促進血液循環,常見用藥如三棱、莪朮、桃仁、紅花。中醫外用膏藥 有助傷口癒合葉兼碩醫師表示,外治方面,正確傷口換藥是不二法門,減少傷口感染。西醫外科已發展出多種傷口敷料,主要作用是控制傷口感染及保濕,但促進血管新生則選擇有限。對此中醫外用藥提供另一種選項,紫雲膏、生肌玉紅膏、金創膏等外用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目前已有國內外基礎研究文獻證實這類用於治療慢性傷口的外用藥,具有促進血管新生及傷口癒合效果。除上述傳統中藥外,民間亦流傳各種「中醫藥偏方」,根據筆者經驗,少數為成分不明秘方。這些方藥或草藥在適當條件確實有不錯效果,但若誤用造成危害亦不小,輕者加重感染,重者危及生命。若欲使用,應找合格醫師協助評估,避免加重病情。

研究:非小細胞肺癌 併中藥治療延命

研究:非小細胞肺癌 併中藥治療延命#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研究發現,服用中醫藥的病患可改善5年存活率增加約4.9%,2年存活率增加12.75%。研究族群為較嚴重的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均為stage IIIB以上合併使用標靶藥物或放化療的病人。本研究發現服用中藥治療,可以減少嚴重非小細胞肺癌病患死亡的風險。肺癌病患約85%至90%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安南醫院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黃升騰表示,肺癌病患約85%至90%屬於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又分成3種亞型,分別為鱗狀上皮細胞癌,約25至30%;肺腺癌約佔40%;大細胞(未分化)癌約 10至15%。大多數肺癌在擴散前都沒有臨床症狀。常見症狀包括呼吸急促、久咳不癒、胸痛、深呼吸及咳嗽疼痛、聲音沙啞、體重變輕、食慾不振、痰液有血絲或呈鐵鏽色,反覆感染支氣管炎至肺炎、哮喘等症狀。根據美國外科醫學會統計,非小細胞肺癌各期別五年相對存活率為Stage I:47%;Stage II:26%;Stage III:8%;Stage IV:2%。根據癌症期別不同,肺癌治療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或標靶治療,各種不同的治療模式均有不同副作用產生。中醫藥治療非小細胞癌 延長存活期、減緩副作用黃升騰主任表示,中醫講究辨症論治,處方開立會依病患的臨床症狀不同而有差異。會因治療模式不同、個別體質差異,出現不同副作用,病患仍須請教中醫師確實診斷用藥。其中非常多藥物被採用,包括補氣養血藥、清熱解毒藥、活血化瘀藥等。在複方的開立,主要有百合固金湯、清燥救肺湯、補中益氣湯、散腫潰堅湯及歸脾湯等。最後黃升騰主任強調中醫藥的治療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是有幫助,可延長生存期並且可減緩放化療及標靶的副作用。但適當的飲食與營養,充份休息、減輕疲倦、適度工作和運動均有助於良好生活品質的改善。就醫應詢問合格中醫師,中西合璧對於病患是一大福音。

改善女性3類尿失禁 中藥補腎加運動

改善女性3類尿失禁 中藥補腎加運動#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女性生性保守、害羞,私密處「生病了」總是難以啟口,不好意思就醫,尤其是年長女性。約70歲的沈女士面有難色就醫,原來她有尿失禁的困擾。笑的時候會漏尿,咳嗽時也會漏尿,一個晚上起來上好幾次廁所,擔心自己是膀胱無力還是怎麼了?也因為年紀這麼大還要包尿布,覺得自己面子掛不住。尿失禁類型分3種 產後、高齡、神經病變都有關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說明,造成尿失禁的原因有許多,應先了解致病因素再行治療。常見尿失禁的分類有3種,「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及「滿溢性尿失禁」:1)應力性尿失禁/運動、咳嗽、笑、舉重物、跑步時,腹部壓力突然增高,尿液漏出。常發生在多產婦、停經後、肥胖及曾接受過骨盆腔腹部手術(如子宮全切除)的婦女身上,主因是骨盆底及尿道肌肉變鬆弛。2)急迫性尿失禁/強烈尿意突然發生,無法憋住而造成尿液滲漏。常見於腦中風患者或老化,研究顯示,年紀愈大,罹患急迫性尿失禁的機率愈高。3)滿溢性尿失禁/通常是因為神經病變(如糖尿病或骨盆腔手術後)造成膀胱長期無法排空,導致患者膀胱變大、缺乏收縮力,無意識到膀胱容量已接近滿溢程度而繼續儲尿,而發生尿失禁。常發生在罹患子宮頸癌,接受子宮根除性切除手術的婦女身上。補脾固腎中藥 搭配運動改善尿失禁如何發現家中母親的尿失禁問題,中醫有「望、聞、問、切」可以應用。(1)望:觀察是否經常換褲子或不喜歡出遠門,是否常表現肢冷畏寒,因尿失禁患者常表現出腎陽虛的症狀;(2)聞:媽媽身上是否出現尿騷味;(3)問:關懷詢問是否有泌尿道煩惱;(4)切:答案確定,要積極鼓勵或陪伴就醫。陳建閔醫師表示,早期許多婦女必須幫忙農事,甚至產後若遇農忙,無法休養太久,導致年長後常有應力性尿失禁問題,可能是因為骨盆底部支持尿道括約肌及膀胱頸的肌肉鬆弛。中醫可以健脾補腎調整體質,補充一些補脾固腎的藥物,如山藥、芡實、益智仁等;並教導運動以改善尿失禁等症狀,如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可以改善日常及社交生活品質。

沒病吃中藥補身?教你5撇步安心吃

沒病吃中藥補身?教你5撇步安心吃#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為中西醫療並行的多元化醫療環境,加上近來傳統醫藥對養生醫療保健、慢性疾病療效逐漸受到重視與肯定,中醫醫療及中藥使用普遍存在,為養成正確使用中醫藥觀念,衛生福利部提醒民眾中藥用藥安全的5撇步:「停偏方,看中醫,聽仔細,選合格,用對藥。」衛生福利部教中藥用藥安全5撇步民眾普遍存有「吃中藥,有病可治病,沒病可補身」錯誤觀念,甚或聽信偏方,自行購買來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藥。衛生福利部提供中藥用藥安全5撇步,提醒民眾:1)停偏方/勿聽信偏方,自行購買來服用來路不明中藥。2)看中醫/生病時,停止不當看病及隨意購藥用藥行為,要看合格中醫。3)聽仔細/就診時,病情要說清楚,醫師的囑咐要聽仔細4)選合格/用藥時,要選衛生福利部核准有許可證字號的中藥藥品5)用對藥/可至中藥藥品許可證系統https://dep.mohw.gov.tw/DOCMAP/lp-874-108.html查詢。使用中藥有疑慮 可洽詢專業醫事人員衛生福利部再次提醒民眾,對於使用中醫藥有任何疑慮,應洽詢中醫師或專業醫事人員,養成正確使用中醫藥觀念,遵守中藥用藥安全5撇步,讓養生既安全又樂活。衛生福利部另編製「易混淆藥材辨識」、「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概論」、「中醫臨床簡介」、「中藥臨床應用」及「中藥炮製應用」等6門中醫藥數位學習課程,提供多元學習認識中醫藥平台,歡迎至e等公務園+學習平台https://elearn.hrd.gov.tw免費上網學習。

「三九天」來了 中藥貼敷改善鼻過敏

「三九天」來了 中藥貼敷改善鼻過敏#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冷氣溫下降,咳嗽、呼吸道疾病也跟著上門,尤其是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免疫力較弱的患者深感困擾。為了預防、治療呼吸道疾病,中醫會利用節令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中藥敷貼,夏天是「三伏貼」,冬季則是「三九貼」,有機會改善過敏體質。天冷身體低代謝狀態 好發過敏性鼻炎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的次日算起,第1個9天稱為「一九」,依此類推,每隔9天為1個階段,第2段的9天稱為「二九」,第3段稱「三九」,共27日稱為三九天。三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人們常感到身體能量不足、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及活動力下降。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好發的時候,在此時最適合施行溫灸貼敷穴位的治療方法來改善體質。「三九貼」溫熱貼敷 防治呼吸道疾病顏素美主任表示,灸貼用藥是以具有辛溫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通過對特定穴位的溫熱刺激,補充身體陽氣、提高身體能量,以祛除肺中寒飲伏邪、解痙平喘來達到防治呼吸道疾病發作的目的。「冷在三九,熱在三伏」,1年有2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令。今年的三九天分別為106年12月30日、107年01月08日以及01月17日。除了這3天,這段期間內都可以至醫院進行敷貼,一樣會有不錯的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