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月經乾淨了還下腹痛?子宮腺肌症警訊

月經乾淨了還下腹痛?子宮腺肌症警訊#中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女性朋友要注意,「經痛」除了表現在月經期,還可能發生於其他時間。中醫師林襄穎近來診治兩位病患,她們都是在「月經快要乾淨、或是剛乾淨時」感到下腹痛,這乃是罹患子宮腺肌症警訊,所幸中藥治療後都有明顯改善,目前已恢復正常。中醫師林襄穎表示,正常子宮內膜長在子宮腔,但若發生異位,內膜就會出現在不該出現的位置,例如子宮肌肉層,便是「子宮腺肌症」。異位內膜組織會隨著月經週期增長,引起出血、發炎、進而下腹痛。所以正確認識此病的「下腹痛類型」,婦女們也可自我檢視。第1類型:經痛從月經期延續到月經乾淨了還在痛白小姐自始即有月經痛,但最近卻發現經痛程度變嚴重了,止痛藥愈吃愈多,經痛時間卻愈來愈長,後來竟然連月經乾淨了也還在痛!婦產科檢查告知子宮腫大,乃是子宮腺肌症。第2類型:月經期不太痛,經痛反而發生於月經快要乾淨、或是剛乾淨時張女士月經期間狀況還好。奇怪的是,最近總在「月經快要乾淨、或剛乾淨時」感到強烈下腹痛。婦產科醫生檢查說子宮卵巢都正常,只是換了更強效止痛藥,但下個月仍然很痛,最後只好吃抗生素。兩位病患都來到中醫門診,把脈診察後發現,白小姐是中醫說的「濕熱體質」,使用清熱利濕中藥如:木香、川楝子、苦參根、柴胡、黃芩、澤瀉、車前子、牡丹皮;至於張女士則屬「氣滯血瘀體質」,使用行氣活血中藥如:延胡索、烏藥、益母草、桃仁、蒲黃、赤芍。林襄穎醫師指出,中醫治療本病能夠正確診斷病患各種不同的「體質類型」,並且「對證用藥」,是中藥最大優勢。這兩位患者治療後經痛與下腹痛都大大減輕,終於不必再吃止痛藥與抗生素,可以恢復正常上班工作,從此對中醫刮目相看,也好奇中醫是如何有此效果!中醫針對體質用藥 不必止痛而痛自減林襄穎醫師強調,中醫治本病是從體質根本調理,如上所言,濕熱體質給予清熱利濕;氣滯血瘀給予行氣活血,病因解除了,經痛自然減輕,不必止痛而痛自減。呼籲婦女朋友,對於下腹痛一定要提高警覺,儘早就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癌症之中醫調理

講座/癌症之中醫調理#中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目前西藥在治療癌症非常盛行,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是三大方法,至於化療、放療期間,能否同時服用中藥減輕副作用?則是許多人擔心且疑惑的,又治療後是否可藉由中醫調養、恢復體力?化療期間身體虛弱,如何體力是家屬與患者共同煩惱的問題,此次講座邀請林巧梅醫師進行專業講解,講座內容豐富,歡迎癌友、家屬及一般民眾前來參與。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癌症之中醫調理時間:106年6月27日 星期(二) 上午10: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六樓第六會議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

驅熱清涼飲 涼快一「夏」好健康#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端午節過後,時序漸入夏季,衣服、棉被開始換季,面對即將到來,動輒超過30度的炎熱夏天,常見民眾猛灌冰水,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的濕熱容易讓民眾出現身體悶、頭脹、易口渴、易出汗、怕熱、排便不順、小便黃澀、甚至疼痛等症狀,為了讓民眾能健康消暑,透過滑石、甘草、薄荷等三種藥材,排除體內的「暑、濕、熱」,使身體清爽,有效預防夏日暑熱,讓民眾能透過健康的方式清涼一「夏」。簡單用熱水沖泡 在有太陽時飲用柯建新主任表示, 滑石有清熱、利濕功效,夏天身體容易悶熱,過多的溼氣使人感覺疲累、口渴,滑石搭配甘草,利尿卻不傷胃氣,能有效改善夏天悶熱、腦袋悶脹、不清醒的感覺。屏除傳統煎煮中藥的繁瑣步驟,夏日清涼飲只需將滑石一錢、甘草一錢、薄荷一錢,外裹棉袋後,用熱水沖泡,悶一下,放涼至不燙口的溫度,即可馬上飲用。柯建新醫師提醒,「夏日清涼飲」雖是溫和飲品,但不可沖泡過久,因藥材之一的薄荷,其功效來自於揮發性精油,沖煮過久會使得精油揮發殆盡。一般建議在「有太陽」的時候飲用,效果較佳,夜晚氣溫轉涼,建議少量酌量甚至不要飲用。身體較虛弱、氣虛、怕冷、抵抗力較差的民眾,需要的是「補」,而非「清熱解毒」,故不適合飲用此茶飲。夏日保健小撇步柯建新醫師表示,夏天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吹冷氣來消暑,若以中醫的保養角度,身體一旦有「熱」,首要任務要將熱「散出去」,吃冰、嗑西瓜,是民眾常見的消暑飲食方式,卻容易導致肚子悶、吃不下、甚至腹瀉的症狀。一旦感到身體不適,就要適時將生冷食物減量。柯建新醫師建議,即使是炎熱夏天,仍盡量飲用溫熱的水與食物,並適度吃點薑片、喝薑茶、薑湯,暖胃,讓身體的熱有效散出。如果真的想要吃冰、嗑西瓜,則建議在正中午時食用。

黃體功能不足 3步驟好孕到

黃體功能不足 3步驟好孕到#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結婚2年的34歲陳小姐一直無法順利懷孕,就診發現原來是黃體功能不足,醫師給予排卵藥和黃體素治療,半年多仍無法受孕,轉而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師發現陳小姐面色蒼白、手腳冰冷、下肢水腫明顯且經常腰痠、頭痛,加上舌淡胖、脈沈弦,研判患者有黃體功能不足現象,在中醫屬腎陽不足兼有肝郁的體質,故開立補腎助楊、舒肝理氣的中藥搭配針灸治療,經4個月調理,陳小姐順利懷孕。黃體功能不足型不孕 腎陽虛是主因台南市立醫院暨安平分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近年來少子化的問題日益嚴重,不孕夫妻的比例高達10~15%,女性問題佔了44%,而黃體功能不足又佔不孕婦女的3.5~10%。就中醫而言,因腎虛導致的生殖軸生理功能紊亂是黃體功能不足型不孕發生的主因,其中又以腎陽虛為主,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足冰涼、下肢易水腫、易腹瀉,腰痠腿軟,對房事較沒興趣,下腹手感溫度較上腹低。生活3件事做好 好孕自然到要怎麼知道黃體功能不足呢?每天早上量測並記錄一下自己的基礎體溫,經由基礎體溫圖形變化判斷,若高溫期偏短,短於10~12天,或是高溫期不穩定,呈現馬鞍形,或是由低溫到高溫爬升的時間過長,也會影響到黃體功能的表現。另外,也可以在排卵後第5~7天抽血檢查黃體素的濃度,若黃體素濃度小於10~12ng/ml,就可能不足。黃體功能不足,生活中可3方面這樣做可有效改善:1)     忌食生冷瓜果/此類患者務必禁食冰品、生菜沙拉、寒涼瓜果。日常飲食可多利用豆類製品,豆腐、豆皮、豆漿補強;黑色入腎,黑色食物有補腎效果,故可多吃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五穀類、山藥、深色蔬果如花椰菜,也都可以多多攝取。2) 早晚腰部按摩/雙手合掌對搓至手心熱,分別放至腰部,掌心向皮膚,由上往下按摩腰部,直到有熱的感覺為止。這個方法可以早晚各做一遍,每遍從10次慢慢增加。3) 刺激足部穴位/經常用熱水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穴位,亦可在泡腳的時候都做相應的按摩(譬如湧泉穴、太谿穴等), 就可以刺激足部穴位,以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亦可使用中藥泡腳,組成如下:肉桂3錢、老薑3錢、柴胡1.5錢。用法:將藥材放進500-600ml水中打火滾開後轉文火15分鐘,加冷水使水溫至40℃左右,泡腳約30分鐘,每日1次。

紅斑脫屑 內服外用治「皮癢」

紅斑脫屑 內服外用治「皮癢」#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6歲游先生只要面臨氣候變化,太熱容易「皮癢」搔抓流血,太冷身體也容易突然發癢,洗澡用冷水、熱水都不行。患者被皮膚紅斑、脫屑問題困擾多年,小腿、軀幹發到上肢,幾乎全身皮膚都被侵犯,診斷為「色素性紫靛性皮膚病」。經持續以內服、外用方式治療4個月,皮膚恢復正常。老年男性體弱 陽虛、血需要小心 臺中慈濟醫院中醫師莊佳穎表示,針對這類皮膚病,中醫分為幾種證型:一是受氣侯影響的「風熱、風濕」。二是更年婦女的血熱。三是中老年男性因為體質虛弱,陽虛導致的虛火、或是因為血虛導致的血虛生風。 患者屬於陽虛導致虛火,合併血虛導致血虛生風,兩種合在一起的症狀,在治療上給予黃耆、當歸、乾薑等藥物溫補,提升身體正氣,加上黃芩、牡丹皮、銀花涼血熱的藥,不到4個月治癒,游先生現在甚至可以泡溫泉。內服外敷 可清熱消炎改善紅斑 莊佳穎醫師提醒,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發現逐漸擴散的紅斑性癢疹,一到季節變化、晚上會特別容易癢起來,病程持續幾個月,甚至1、2年就要懷疑可能是「色素性紫靛性皮膚病」,應就醫診斷治療。中藥搭配外用製劑,可以清熱消炎,等到發炎症狀與紅斑改善後,改用以馬齒莧、無患子為主的洗劑,可以讓皮膚不那麼敏感,隨體質慢慢調整,讓皮膚逐漸恢復健康。

別吃藥!針灸治痛經更安全

別吃藥!針灸治痛經更安全#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6歲婦女在月經來前的2~3天,右下腹都會絞痛,月經前3天經血量大,伴隨腹部強烈的絞痛,需服止痛藥。醫師實行針灸治療減輕患者不適。月經來的前幾小時,超過50%女性會感到骨盆腔疼痛,有些女性還會出現全身性症狀,不管什麼姿勢都無法緩解,此種現象在每個月中會出現1到3天。中醫師表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痛經患者平時可以中藥調理搭配針灸治療,在排卵期後增加針灸次數,在生理期不適時仍可針灸以減輕患者不適症狀。非處方止痛藥久服會出現副作用痛經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約有10%的行經女人每個月中有1-3天會因痛經而導致無法工作或上課,以月經的第1天疼痛較嚴重。一般常用在痛經的西醫處方用藥Ibuprofen,是一種非類固醇消藥(NSAID),其藥效約在15分鐘後才發生,約在30分鐘後藥效發揮到最大,一般市售非處方止痛藥藥效約會在30~60分鐘內發生,4~6小時藥效結束,但久服會出現副作用。針灸副作用少 可以取代止痛藥有報告指出,母親及姊妹有痛經病史,會明顯增加痛經發生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奕碩表示,「氣滯血瘀」是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因此疏通瘀塞,宣暢氣機而止痛,在臨床療效的確是快速而方便,往往在下針之後可以立即顯現效果,再加上針刺所產生的副作用少的醫療特性。因此針灸可以是取代止痛藥成為最安全、迅速的非藥物治療首選治療方式。

防痛風發作 乖乖遵守4件事

防痛風發作 乖乖遵守4件事#中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忽必烈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空前大統一的元代。前朝唐、宋,古代中國的科學文化技術(包括醫學在內)已到達了顛峰;到了元代,中醫學、中藥學、方劑學、養生學、食療學,以及中成藥製作工藝等,均已漸趨於完善,這是忽必烈和他的子民們身體健康長壽的物質基礎之一。補養調護、飲食百味防痛風歷代帝王大多注重養生,忽必烈更不例外,有鑑於中年開始常受痛風之苦,他格外重視身體保養,儘管他對自身關節疼痛的機理一竅不通,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說他「食飲必稽於本草,動靜必準乎法度,是以身躋上壽」。他設置執掌飲膳的太醫四人,負責宮廷的「補養調護之術、飲食百味之宜」,且令將每日「所職何人,所用何物標注於歷,以驗後效」,建立了嚴明的規章制度,對總結食療經驗是十分有利的。可見忽必烈除了在預防痛風方面的觀念較落後之外,其他方面做得還算科學、合理,否則很難解釋為何這位好酒好肉的大胖漢竟然活到了當時難得的79歲。長壽要件包含個人的綜合條件值得一提的是,決定一個人長壽與否的,並非只有養生的物質基礎和方法習慣,還得看這個人的綜合條件,包括人生態度、思想修養、性格志向乃至心理素質等,而這些離不開長期的艱苦歷練。忽必烈獲得天年,但兒子早逝,最後也得「白髮人送黑髮人」。中國歷史上披荊斬棘的開國皇帝往往較為長壽,而他們過著鐘鳴鼎食日子的後代卻經常早殤,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嗎?如何預防痛風發作?舊時皇家富貴病,飛入尋常百姓家。隨著人們物質愈來愈豐盛,痛風也變得愈來愈常見。從現代醫學角度看,預防痛風的發作應注意以下幾點?1) 節制飲食,防止過胖,避免攝食過多容易引起尿酸升高的食物,如豬、羊、牛肉、動物的肝腎等內臟、沙丁魚、鴿肉、貝類等各種海鮮以及各種肉湯、港式煲湯等。2) 應攝取充足的鹼性食品,因尿酸在鹼性液體中益瑜溶解並排出體外。鹼性食品包括白菜、芹菜、花菜、黃瓜、西瓜、茄子、蘿蔔、胡蘿蔔、番茄、馬鈴薯、香蕉、梨、杏、桃、蘋果等。3) 戒酒,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受寒和關節損傷。4) 多飲水,每日應飲水2公升以上。飲水的時間不局限於白天,可在睡前或半夜飲水,以防止夜尿濃縮。(本文摘自/病榻上的龍/時報文化出版)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

嘴破長白斑 竟是癌前病變!#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口腔黏膜變薄,容易咬破嘴巴,當潰瘍好不了又出現白斑、紅斑,甚至交錯出現白、紅斑,要小心恐為口腔癌癌前病變!根據國民健康署在101年資料顯示,男性國人口腔癌發生率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4名。醫師提醒,當口腔內或舌頭出現難癒合的潰瘍,或頸部淋巴結出現腫脹等,都可能是罹患口腔癌的徵兆,民眾應提高警覺。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術後副作用現象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雖然中醫治癌療效尚不明確,不過國外已有研究證實,針灸和中藥能夠減輕癌症術後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降低等情形,善用現代醫學技術配合中醫調理體質,能有效減輕藥物的毒性、副作用。放、化療會使唾液分泌不足 陳建閔醫師說明,西醫療程目的在殺死癌細胞,而中醫治療可將癌症病人氣虛的問題「扶正」。在病人接受化療、放療等過程中,以各種中醫療法降低副作用、恢復抵抗力及改善食慾不振等問題。一般在放療初期患者多有火熱亢盛,毒瘀互結之象,可加入如紫草等解毒化瘀的中藥,放療後期多有氣陰兩虛,虛火灼熱,甚陰陽兩虛之象。放、化療亦會使口腔唾液腺分泌不足,口乾及產生口腔潰瘍時,可使用補陰滋潤的中藥甘露飲。臨床研究發現,甘露飲對鼻咽癌放療後所引起副作用均可獲得改善。陳建閔醫師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針灸對於緩解癌症噁心嘔吐也有幫助。一周2至3次的體針可調整患者整體的氣血陰陽平衡以緩解副作用帶來的不適。亦可嘗試耳針刺激耳朵穴道如耳神門、胃點等,持續穴位的刺激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