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少吃豬頭皮 趕走皮膚疹!

少吃豬頭皮 趕走皮膚疹!#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的張小朋友,有慢性鼻過敏病史,此次因為雙手肘彎曲處及膝膕窩處皮膚搔癢厲害,曾經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搔癢不能緩解,久經搔抓後角質增厚,形成慢性苔癬性病變,中醫給予祛風養血等藥物,以科學中藥當歸飲子為主方作加減治療,患者皮膚發癢及搔抓改善,症狀解除並且達到穩定狀態。晚睡、嗜吃烤炸物 雙顴長滿紅色小疹17歲的王同學,正準備課業升大學,常因晚睡、壓力大、嗜吃烤炸食物而雙顴長滿紅色小疹,同時因為自行擠壓潰破的紅色血痕,有些還化膿形成膿皰,醫師初期以黃連解毒湯為主方,並且給予適當衛教指導、飲食宜忌,並教導正確清潔保養觀念,經治療後患者皮膚改善明顯,紅疹幾乎不發,達到穩定狀態。治療皮膚 可用口服、外敷、藥浴皮膚疾病包羅萬象,種類繁雜,常見包含異位性皮膚炎、痤瘡(青春痘)、脂漏性皮膚炎、濕疹、單純皰疹、帶狀皰疹、蕁麻疹,老年人的萎縮性皮膚炎,還有因為其他疾病或治療所引起的皮膚病變,例如:銀屑病(牛皮癬),服用標靶藥造成的痤瘡,或是因為血糖控制不佳,皮膚受損後發生的蜂窩性組織炎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表示,中醫對於皮膚疾病治療有許多方式,會根據不同病情需要搭配不同治療方式,包含:口服的科學中藥、水煎中藥、外用的薰洗中藥洗劑、外敷中藥藥膏、藥浴濕敷、針灸、穴位按摩等。避免吃芒果、筍、豬頭皮、香菇陳建宏主任強調,中藥治療皮膚疾病,同時會兼顧內在臟腑與外在皮膚相關聯關係,利用辨證論治的中醫治療觀點,配合中醫整體治療,以達到最佳療效,同時給予適當衛教指導,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衛生清潔習慣,補充足夠的水分、青菜水果。他提醒,最好避免吃芒果、筍、豬頭皮、香菇、蘑菇、鴨肉、鵝肉及不新鮮的海鮮等物,以及烤炸或滋膩相關食物,同時搭配適當藥膳或茶飲,可以使得皮膚狀況恢復至健康美麗。

熱痰咳不停 快服黃蓮解毒!

熱痰咳不停 快服黃蓮解毒!#中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朋友,尤其是小孩,感冒發燒後,頸部的淋巴結就腫起來了,主要是淋巴結(Lymph node)過濾了病毒與細菌,並由內含豐富的B細胞、T細胞、漿細胞,和組織球等正規軍將病毒摧毀。感冒感染後 頸部留下淋巴結當身體在對抗入侵的病菌時,淋巴結內部的淋巴球會快速增殖而腫脹,於是感冒感染後,在頸部留下大小不一的淋巴結,在這看似平凡無奇的一個作戰經過,中醫非常重視,會有淋巴結腫大的感染,中醫歸屬於「風熱沒有在第一線治好」的結果。熱痰不好時 內悶的熱轉化為毒風熱的痰是比較稠、黏的,當這種熱痰拖延不好時,內悶的熱開始轉化為毒,人參敗毒散的用意,就在幫忙自癒力差病人與病邪戰爭能快一點結束,因為拖下去就會發展成內毒了,如果順利治好,就成功攔阻了將往身體深層發展的燎原之「毒」,銀翹散、鐵笛丸等這些治風熱的方子,都會用薄荷、連翹等清熱又兼有解毒的用意也在於此。黃柏、知母、龍膽草 清熱瀉火解毒雖然中醫有完整的考量及治療策略,而病人不願意好好接受中醫療效治時,內悶的熱毒開始形成,表現出在頸部的淋巴結腫大,並到這階段,中醫認為原本風熱的黃、稠、黏,有形的痰,已經深入變成熱毒無形的痰了,這又稱為痰瘀、痰核、瘰癧,金朝、元朝時的名醫東垣老人提出了「散腫潰堅湯」,方中黃芩、黃連、黃柏、知母、龍膽草、均為清熱瀉火解毒之藥味,黃芩、黃連、黃柏是大家非常熟知的「黃連解毒湯」的組成。昆布可以化除淋巴結腫大中醫認為可以用昆布這類海生植物,來化除這無形的痰淋巴結腫大,連翹,三稜、莪朮、當歸尾、白芍,協同一起散掉頸部不通的血、氣,栝蔞根、桔梗,能消腫,柴胡、升麻、葛根,既解毒又可提振腸胃機能;是一帖面面俱到的處方!設計解毒、敗毒 處理體內酸化內悶的熱毒,如河流減速慢下來的濕地沼澤,大自然在陽光的熱力照射下,會長出苔蘚等植物,人體就在某些阻隔外來病原的地方,先是氣血不通,進而培養出容易長東西的酸性體質,中醫清楚得知這樣的病程,設計了一系列的解毒、敗毒等方子,都同步同時的在處理這類病人體內的酸化。(摘自/感冒應該看中醫/大塊出版) 

沒病強身?人參併藥恐致腦病變

沒病強身?人參併藥恐致腦病變#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中醫養生熱的興起,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嘗試以中草藥來調理或治療身體疾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3/4以上的人口,曾經嘗試或仰賴中草藥來治病,而在台灣約有66%經常性使用中藥,並佔門診健保使用頻率的15%。中西藥併用治療疾病相當普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柯閎仁表示,中藥給人的觀念就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部分民眾在接受西藥治療的同時,也會求助於中醫以中草藥治療或藉由天然草藥所做的健康食品,來加強對病情改善,所以中西藥併用治療疾病在臨床上已相當普遍。中草藥缺乏有效性、安全性資訊中藥與西藥的併用,或許可以提高療效,但也可能會產生非預期的不良反應,特別是大多數的中草藥缺乏有效性、安全性的科學資訊,可以提供給醫事人員作為臨床上用藥安全把關的指標,造成民眾因中西藥併服引發的藥物不良反應。5撇步 養生不養病併服人參與口服降血糖藥物會造成低血糖,導致腦病變損傷病情加重,銀杏與抗凝血藥併用,會增加手術後傷口出血的風險,同時服用紅麴與Statin類降膽固醇藥,則會增加橫紋肌溶解的發生率,中藥也可能會降低西藥的藥效,如:牡蠣、石膏、龍骨會減少抗生素而影響其療效,藥物造成的交互作用,提供5撇步讓大家能養生不養病:1) 看診時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有在使用的中西處方藥、成藥及健康保健食品。2) 不要合併使用治療相同症狀的中西藥,以避免重複用藥。3) 同時服用中西藥時,應至少間隔1至2小時讓胃得以排空。4) 可利用衛福部所提供的「中西藥交互作用資訊網」獲得相關資訊。5) 出現任何不適症狀,請立即與醫師或藥師聯絡得到協助。

中藥+針灸輔助治療 提升乳癌患生活品質

中藥+針灸輔助治療 提升乳癌患生活品質#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但第一期乳癌5年存活率約有95%,顯示現代醫學對乳癌的治療,與長期控制較其他癌症的治療療效更好。而乳癌治療方法多樣,但術後常會出現患肢水腫、放療後皮膚灼熱僵緊;化療後出現噁心、嘔吐等情況,這時中醫可採輔助治療,選用針刺穴位、耳穴貼敷、拔罐及方藥等方法,以期改善治療中的不適,提升生活品質,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過去中醫外科對乳癌的認識,認為是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在當時的中醫已知治療上需早期治療,注重疏肝解鬱、補益肝脾。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黃千甄醫師指出,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提升乳癌婦女生活品質,包括使用加味逍遙散,搭配針刺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有助改善乳癌患者熱潮紅及疲倦等症狀。多吃抗雌性素食物:花椰菜、青花菜最後,黃千甄醫師強調,由於乳腺系統屬於中醫肝經與脾胃經絡屬的器官,調整情緒、飲食、運動、生活作息是中醫對抗乳癌的重要法門,飲食上不需盲目忌口、搭配自己的體質選擇食物、多選用抗雌性素食物,如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玉米、柑橘類水果等,避免食用蜂王乳、含酒類補品,減少乳製品的攝取,此外適當紓壓、良好睡眠品質、勿熬夜晚睡、適度運動、搭配均衡飲食,將有利於抗癌路上更加順遂。

眼疾纏身看不清 中藥+針灸救惡視力

眼疾纏身看不清 中藥+針灸救惡視力#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今年50歲的洪大姊,從小就有弱視及斜視的問題,一年前常覺得眼睛周圍疼痛、光感變暗,眼科醫師診斷為正常眼壓性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及視神經炎,當時視力變成0.05,使用類固醇治療6天,出院後視力變成0.2,但仍感到視物不清,而且因為合併過多症狀無法開刀,於是尋求中醫門診治療,經過3個月中藥與針灸合併使用,視力從0.2變成0.7,視覺也逐漸清楚。多種眼疾並存 中西醫合治收治洪大姊的台南市立醫院中醫科郭祐睿醫師表示,個案從小就有弱視及斜視,加上視力系統先天發育不全,當視神經炎同時發生時,視力就會變昏暗,而且眼睛疼痛。由於多種眼疾同時存在,才會引起視力急遽衰退,現在醫學界仍然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因而選擇中西合併治療。郭醫師指出,病患平常屬低血壓,收縮壓在100毫米/汞柱左右,在服用降眼壓藥品之後,血壓會降到90毫米/汞柱以下,伴隨有四肢冰冷、心悸乏力的現象。因此,郭祐睿醫師在中藥治療上,除了需加入有明目活血功能的決明子、川芎、千里光之外,還著重使用溫經祛寒的附子、乾薑等藥增進血液循環,同時配合針灸刺激眼周的睛明、球後等穴位,終於能夠維持住視力。決明子、川芎明目 抗氧化食物「養眼」他提到,如果民眾覺得有眼睛乾澀、容易疲勞的狀況,日常可以使用決明子及川芎各2錢,浸泡1000c.c.的熱開水飲用作為保養。郭祐睿特別指出,千里光有清熱解毒、明目利濕的功效,但是有文獻記載長期服用恐怕有肝硬化的機會,因此建議需經過醫師評估之後才能使用,不可單純當做茶飲。郭醫師也說,將近有50%的青光眼患者是屬於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容易被忽略,被發現時往往已經難以挽回。提醒,如果有視力模糊或者遺傳性的視力問題,建議最好每3個月檢查眼睛一次;而平日要保養眼睛,可多吃具有抗氧化力的食物,例如:綠花椰菜、南瓜、木瓜、藍莓等,並配合有氧運動,培養良好的睡眠,才是有效的保「眼」之道。

消基會檢測:16%中藥摻西藥 亂吃恐傷身

消基會檢測:16%中藥摻西藥 亂吃恐傷身#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發布2015年中藥檢測年度報告,報告指出,該會受理民眾委託檢驗,檢測出中藥摻西藥的產品,大多數為來自海外地區來路不明之偽中藥,部分檢驗樣品驗出含西藥、或重金屬超標,「中西合併」的情形仍有待改善。陸製中藥 不合格比例最高消基會此次檢測的104件樣品中,有17件檢出含西藥,檢出比率為16.3%,另外還有一件來自中藥行的中藥被檢出重金屬含量超標。相較於2014年中藥含西藥的檢出率8.5%,2015年的檢出率明顯上升。此次消會所檢驗之藥品來源,極大多數並非本國製造或合法輸入之中藥產品,檢測以來自「中國大陸」的中藥檢出含有西藥的比例為最高。消基會表示,雖然大陸允許含有西藥的中藥上市,但若藥品沒有詳細說明主要成分,可能會和消費者本身服用的西藥產生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健康,提醒消費者最好不要隨意購買當地的中藥。衛生福利部指出,由於中藥材源自然環境,易受土壤或人為因素影響,存有重金屬、農藥殘留、微生物污染等問題,其風險管控課題應予重視。消基會表示,雖然大部分重金屬進入人體都會排出體外,但還是會有少量蓄積體內,而其中汞過量甚至會影響消化及神經系統。購買藥品前 應請教合格醫師、藥師衛福部再次呼籲民眾,勿任意購買來路不明或誇大療效的藥品,也不可將藥品當成一般商品,任意購買使用或饋贈親友,海外旅遊亦不購買非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核准之藥品。同時再次強調,生病應找合格醫師,服用合法製藥廠所製造之中藥;不購買非醫療場所及來源不明之藥品;遇有非法來源之藥品,也請檢具相關販售來源資料,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檢舉,全民共同打擊非法,維護己身及親友之健康。

服用中藥11注意事項 空腹或飯後吃別搞混

服用中藥11注意事項 空腹或飯後吃別搞混#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生病看醫生,除了一般的西醫可做選擇,也有部分民眾偏好求助中醫,除了能夠治療疾病,更有人拿來調養身體,然而,中藥有的要煎煮,有的可以直接吃,為此,新竹縣尖石鄉衛生所,提供11大服用中藥的注意事項:1) 吃藥間隔/同時服用中藥、西藥者,兩者需相隔1~2小時,並事先告知醫師。2) 科學中藥服用法/建議將藥粉與溫水混合後再喝,沾於杯上的殘渣再用一些水沖沖,送入口中。不建議把藥粉倒入口中才喝水,避免藥物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3) 補益藥飯前吃,治療藥飯後吃/和西藥一樣,中藥也會因為病情與藥性不同,服用的時間有所差異。中醫認為中藥最好別和食物同服,例如本應該飯前吃的藥卻忘了吃,寧可等到下一餐再吃,也不要馬上就混合食物一起吃。4) 吃藥時間/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藥最好在飯前服用,呼吸道疾病等治療藥及大寒藥物適合飯後吃,以免傷胃;至於驅蟲劑則是空腹吃效果較好。5) 吃藥配水/除了白開水以外,以下幾種飲料,如茶、牛奶、果汁、糖水也可以跟中藥一起服用。6) 水煎藥/適合急症者,藥效發揮速度最快;服藥前應注意中藥材包裝標示規範。7) 科學中藥/適合慢性疾病、調養身體、沒空煎藥者,藥效發揮速度較慢,由GMP藥廠生產並把關食品安全。8) 煎煮容器/煎煮中藥材要用不會和藥材成分起作用的材質,例如不鏽鋼、沒有破損剝落的彩色鍋、砂鍋或市售煎藥器,不建議使用鐵鍋或鋁鍋。9) 藥材保存/無論是散裝中藥材或科學中藥,都應該放置在陰涼、不受潮的地方,也可以放在冰箱裡,但也不要放太久。如果藥材疑似發霉,或科學中藥受潮結塊,都應該丟棄別再食用。10) 孕婦吃中藥/孕婦也可以服用中藥,但必須慎用活血破瘀及子宮收縮藥物;若懷孕應該先告訴中醫師,開藥時就會特別避開這類藥材。11) 自行購買科學中藥/每個人體質、症狀都不同,自行購買科學中藥吃並不恰當,最好先徵詢過中醫師的意見。不要隨意購買不明中藥材,選擇有政府核准販售之合法中藥製劑及選擇合格醫師。

中藥未煮沸先嚐一口 婦上吐下瀉疑中毒

中藥未煮沸先嚐一口 婦上吐下瀉疑中毒#中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有些人感冒生病習慣求助西醫、吃西藥;也有人喜歡利用中藥養生、調解不適。不過醫師建議,生病時還是不要自尋藥解,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副作用。一名中年婦人日前因身體虛弱不適至中藥房抓藥,沒想到吃完後出現頭暈、嘔吐、拉肚子等症狀。對此,南投醫院醫學專科醫師郭俊輝表示,個案至中醫房抓藥時,中醫師指示其需將相關藥材與生薑一起煮沸才可服用;但婦人在未經煮沸時就先嚐一口,沒想到馬上就出現不適反應。他說,此是否為真中藥,或流行病毒腸胃炎所致還有待釐清。附子含烏頭鹼 生服易有全身性症狀進一步檢查發現,導致婦人不適原因為中藥為常見的「附子」,南投醫院中醫科醫師顏素美說,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毒且具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食療本草和本草經集注提到,附子若與黑豆、甘草、人參、或生薑一起煮即可降低其毒性。此外,南投醫院腎臟科醫師葉哲廷也說,附子在中藥處方中並不罕見;但由於其含有烏頭鹼等成分,如生服很容易出現全身性症狀,如舌頭麻木、頭暈、嘔吐及腹瀉等神經消化系症狀;部分病患服用後很可能發生心律不整、血壓不穩等危及生命狀況,應不可大意。最後他提醒,不論服用是中藥、西藥皆須依照指示,才不至於影響自己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