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

長期缺牙患者 植牙可改善齒槽骨萎縮

長期缺牙患者 植牙可改善齒槽骨萎縮#植牙

據學術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有許多成年人深受缺牙的困擾而配戴全口或部分活動假牙,衍生出活動假牙因附著力不足,牙床不規則吸收,導致牙齦長期壓痛等問題,特別是下顎有舌頭活動干擾,咀嚼力不足又需經常調整,而且長期配戴活動假牙所造成的齒槽骨吸收,更增加往後植牙重建的困難,這些問題都使得臨床醫師及患者對活動假牙敬而遠之,活動假牙也往往棄置一旁。全口植牙固定假牙主要提供患者生理上的優點為:1.使患者感覺恢復到如自己原有的牙齒一般自然。2.減少因活動假牙的配戴而需經常照護調整之不便。3.延長假牙使用年限。4.降低食物的阻塞,容易清潔。5.不影響說話、發音、咀嚼與美觀。基於上述等因素,針對全口缺牙的患者,胡廣煜醫師建議以人工植牙為支柱,製作固定假牙,合併各種微創的手術方式,來完成全口植牙重建。一般而言,面對上下顎長期缺牙的患者,普遍的臨床情況往往是前牙區齒槽骨狹窄變薄,上顎兩側後牙區的鼻竇向下擴大,加上齒槽骨萎縮高度變低,處理這類病例需合併齒槽骨擴張術、自體骨移植術,及自體骨鼻竇增高術才能使這複雜的條件,獲得最大的成功率。針對上顎後牙區因活動假牙長期磨擦而造成的齒槽骨萎縮的現象,對於人工植牙手術相對是一項挑戰。如何增加鼻竇底部與齒槽脊間的骨頭高度以增加植體的穩定及耐用度?胡廣煜醫師表示,以自體骨移植合併鼻竇增高手術,並以塊狀骨鑲嵌方式固定,可避免植體鬆脫及鼻竇穿孔或移植骨流失現象,並能如期於4~6個月間完成假牙製作,達到完全骨整合作用。而非全口重建病人,因牙齒斷裂或僅剩殘根,需要植牙重建時,胡廣煜醫師採取「隨拔即種」手術原則,利用微創骨移植技術,填滿原拔牙窩洞,達到標準骨整合作用,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就診次數,除非牙周病且周遭齒槽骨因牙齦發炎、化膿,有進一步感染的風險,則採取拔牙後早期植牙。成功的人工牙根是需謹慎評估患者的條件,人工植牙的文獻回顧已經發展近百年,長期追蹤顯示,植牙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成功率,加上病人適當的口腔清潔,可以使人工植牙使用長久的期效。

植牙貪便宜 男子臉腫牙爛“潰”不成形

植牙貪便宜 男子臉腫牙爛“潰”不成形#植牙

一名50多歲男子,日前因為要植牙,貪便宜選擇價格特別優惠的接受治療,不料卻引發植體(人工牙根)感染並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經醫院牙科醫師治療後,才讓”潰不成形”的牙床恢復健康。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牙科主任宋開書表示,植體感染的發生原因包括植牙的時候沒有妥善而專業的處理,再者就是患者個人口腔內部的清潔也很重要。如果是早期種植體進去時就有感染的狀況發生,最好能立即將植體拿除。如果植體已經和骨頭粘合,也就是骨整合以後,也可能因牙周照顧不好,造成慢性的植體發炎。這種發炎如果沒有妥善控制,最後也會造成植體的搖動跟口腔內感染,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深頸部感染,危及生命;所以必須緊急進行消炎消腫,並開刀治療,將植體取出,由於此階段的感染植體與骨頭有部份已粘合,感染的範圍將比較大,治療上也會比較棘手。植體感染的一般治療方式,多透過器械將植體表面磨平,或者以化學藥劑治療,不過化學藥劑治療需要一定的濃度,一不小心可能侵蝕到周邊的組織。而以器械磨平植體的方式,會影響日後植體與骨細胞結合,同時治療時產生的微小金屬碎屑,可能殘存於人體中難以代謝。有鑑於此,宋主任提出國內外少見的最新技術:「DALL修復術」(去植體炎全技術),他表示,術中感染或術後照顧不良可能導致植體失敗、植體發炎、植體周圍牙周組織發炎、細菌感染、牙周組織發炎、結締組織及骨頭被細菌破壞,甚至骨整合失敗等問題。因此清除植體表面的細菌及肉芽組織,就成為治療時的首要之務。而「DALL修復術」(去植體炎全技術)就是利用特殊波長的雷射,去除植體表面的污染物,再以低能量雷射照射,以達到促進骨頭生長修復,以這種方式治療,植體發炎治療成功率高達九成,因此該項治療方法不失為是一種降低病人植牙成本、增加植體牙周炎手術成功率的一種務實方法。近來經濟不景氣,許多民眾為了節省開銷,往往貨比三家,選擇費用低廉的診所接受治療,卻不知部份診所使用的廉價植體有些出自東南亞國家,有些可能沒經過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或台灣衛生署檢驗核准,所以品質上自然比較沒保障。建議民眾還是找有信譽有保障的牙科接受治療,以免賠上自己的健康。宋開書主任也提醒民眾,口腔中的細菌多達四百種,會引發感染的原因包括民眾的抵抗力與維持口腔清潔的能力不足。一般說來,常有牙周病的民眾因為牙齒結構型態較容易引發牙傑時的堆積,加上口腔衛生不好,因此特別容易引發口腔內的感染,所以口腔衛生保健的觀念不可少,早期預防,才可以早期治療。而一般民眾建議每半年要清潔一次牙結石,並檢查牙周囊袋是否有出血、不正常發炎或紅腫的問題,若已有牙周病或輕微牙齒問題的民眾,最好每三個月到半年要回診作檢查,尤其接受人工植牙的病人,本身在維持口腔清潔上要特別注意,才能避免發炎感染的發生。

補救缺牙煩惱 大口咬肉沒問題

補救缺牙煩惱 大口咬肉沒問題#植牙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達,人工植牙對缺牙的病患來說,可以協助病患恢復咀嚼日常生活的各種食物,不像活動假牙幾乎無法再食用牛排、肉類等較硬的食物。由於人工植牙設計成自然牙齒的外觀,讓缺牙具備自然牙齒的美觀、質感,,也可使病患重新展開有自信的笑容。植牙專科醫師胡廣煜指出,傳統的固定假牙,失去一顆牙齒必須修磨左右鄰近的健康牙齒,製造三顆連結的牙橋,一來自然牙經修磨後,接縫處易形成細菌的溫床,極有可能讓患者幾年後再失去這二顆牙齒;就長期觀點而言,這樣的治療是消極的犧牲周圍的健康牙齒。以自然牙齒而言,良好的咬力、咀嚼力,是因為牙齦下深埋著兩倍長的牙根,它和上、下顎骨緊密聯結,形成錨定作用,人工植牙即是模擬自然牙齒的型態。據醫學上長期追蹤顯示,人工植牙技術已具有相當的成功率,加上病人適當的口腔清潔,可使植牙發揮長久的期效;人工植牙具有如此優點,所以經常被設計植入各種不同型態的缺牙區來取代失去的自然齒列。胡廣煜醫師解釋,「人工植牙的原理是骨整合作用,即利用純鈦合金加上生化表面處理之牙根,經手術方式置入顎骨中,基於人工牙根的特別屬性,顎骨骨細胞會遷移附著於牙根表面」。胡廣煜醫師強調,一旦牙齒喪失後,經過一段時間,齒槽骨不再承受咬力,便會開始吸收而形成凹陷,造成美觀及功能重建上的困難,所以植牙前最重要的因素為「齒槽骨型態」;因為不適當的齒槽骨高度及寬度無法支持人工植牙的穩定性,甚至會影響耐用度。爲了解決這類患者的問題衍發出各種骨移植技術,胡廣煜醫師並表示,「我認為使用“自體骨移植”會比較好,也就是移植患者自己口腔內的骨塊,雖然手術會較嚴峻,但自己的骨來源不像異體骨粉(從別人取下的骨頭)有感染性疾病或產生排斥的疑慮。」而動物來源,如豬、牛等膠原蛋白亦有狂牛症傳染之虞,由於取骨技術艱難,一般植牙醫師寧可選擇打開包裝即可使用的人工骨粉,不過實質上只是暫時的充填物,並不會與原齒槽骨癒合鍵結,所有常有病患會產生排斥與感染反應;最後也提醒已植牙的民眾,人工植牙的維護和真牙一樣,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及飲食方式,才能長久使用。

牙齒”自然美” 植牙找回口腔健康

牙齒”自然美” 植牙找回口腔健康#植牙

植牙日漸流行,過去全口假牙沒有真牙做支撐,容易脫落。臺安醫院牙科吳碧礽醫師表示,現在可以利用植牙做樁,上面再安裝全口假牙,就可以免去全口假牙脫落的窘態;甚至可以做成完全固定假牙。所謂上帝給人類兩付牙齒:『乳牙與恆牙』而現代的牙醫師可以給你第三付牙齒『人工植牙』。過去有缺牙要修復,只缺一顆牙要裝3顆假牙,因傳統的方式需削磨旁邊兩顆好牙齒當牙橋支柱之故,現在的人工植牙直接植入缺牙區,就可避免削磨旁邊的健康牙齒的缺點,植牙還可以保存齒槽骨因缺牙而產生的快速萎縮!齒槽骨一旦萎縮,人的臉型就會加速老化。植牙也就是把類似人工牙根的無菌鈦金屬植體種入缺牙的齒槽骨位置,取代被拔除的牙根,現在植牙方式日新月異,如果齒槽骨夠強壯就可以馬上裝上臨時假牙。但吳碧礽醫師建議,齒槽骨較脆弱或沒有足夠的齒槽骨的最好等3~6個月的時間使人工牙根與牙床緊密結合,再做假牙套上去,以恢復牙齒的自然美觀及大部分的咀嚼功能。吳碧礽醫師表示,除非有重大疾病例如糖尿病傷口不易癒合的或有心臟病的患者,大部分的人都可以作人工植牙。在進行人工植牙前,需要經過牙醫師審慎的評估,包括了病患的身體健康狀況及口腔健康情形、用X光檢查骨質密度及萎縮程度看齒槽骨的量夠不夠植牙,不夠的話也許須先行補骨再植牙或植牙與補骨同時進行。青少年骨骼還在生長,牙床尚未固定,植牙必須等待成年之後才做較理想。現在植牙的成功率是很高,但植牙之後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以及定時回牙醫師處保養是很重要的。

植牙術後照護 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一環

植牙術後照護 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一環#植牙

近幾年來植牙技術越來越發達,相對的,植牙以後的清潔保養也相對一樣重要。究竟植牙後要如何清潔牙齒呢?牙醫專科主治醫師黃啟文表示,植牙後盡量不要用任何東西碰觸植牙的區域。在吃過東西以後,可用生理食鹽水輕輕漱口,大約經過4~6個禮拜等牙肉組織長好以後,才能逐漸恢復該區域刷牙的動作。當然,亦不應太用力,應以溫和的力度做清潔的動作,若有戴臨時性的假牙,則應注意假牙與植牙之間的關係,不要讓假牙壓迫到植牙的位置,導致發炎的情形。若是活動的臨時假牙,亦應每次飯後清潔、睡前泡在清潔的水中。至於植牙後二週內的照護,黃啟文醫師提出以下幾點供民眾特別注意:1、多休息不要太勞累。2、48小時內可冰敷,減少腫痛的機會。3、48小時後若有腫脹,可熱敷消腫。4、避免抽菸及含酒精性飲料。5、植牙區有輕微紅腫是正常。6、暫時不要激烈運動。此外,植牙後配合醫師的指示回診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曾雍威牙醫師也針對此表示:植牙手術完成後,一週後第一次回診,若有縫合看情況7~14天可拆線;手術完六週後,三個月〈下顎〉、六個月〈上顎〉再回診。若有特別的處理,如補骨,則聽從醫師指示回診即可。當然若有特別的個別因素,則可以隨時與您的醫師聯絡回診,即時解決問題才是上策。

植牙後需要再矯正嗎?

植牙後需要再矯正嗎?#植牙

隨著醫用材料科學與臨床研究的不斷發展與突破,人工植牙已成為目前牙科醫療當中相當成熟而又效果穩定的一種缺牙重建方式。然而多半尋求人工植牙治療的患者,均只呈現局部缺牙的狀態,也就是其口腔內尚有其它好的自然牙齒,但要如何使人工植牙與原本的自然牙齒相互搭配 ,以達到恢復咀嚼的基本功能,又兼具美觀協調的效果,就有賴矯正醫師幫忙。至於是植牙前先矯正?還是植牙後在矯正?德威牙醫集團景美院區劉麗錦醫師指出,要看口內的實際狀況而定,若原本大部分的自然牙咬合狀況良好,只是局部缺牙,則可以直接進行人工植牙以恢復整體的咬合功能。若原本大部分的自然牙就已經咬合不正或齒列不整,或因長期缺牙導致鄰近牙齒的歪斜或對咬牙的突出等,則需要考慮先進行齒列矯正,將其它的自然牙排列整齊,重建正常的咬合關係,之後剩下的缺牙空間再進行人工植牙,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劉麗錦醫師也說,在極度顎骨偏差合併缺牙的案例裡,也有先行植牙再進行矯正的情況。因為成功的人工牙根,提供了矯正所需最大量的錨定,使得齒顎矯正得到更好的顏貌協調效果。但近年來隨著性骨性矯正植體(俗稱骨釘)不斷的研發,此種先植牙再矯正的治療方式正逐漸被取代。植牙與矯正的目的都是為了要恢復患者口腔應有的功能與美觀,劉醫師建議民眾在進行口腔重建工程時,一定要根據個人的口腔實際狀況,選擇最適切的診斷與治療。

心臟病患者進行人工植牙的風險評估

心臟病患者進行人工植牙的風險評估#植牙

近年來,人工植牙雖然已經取代傳統需要磨鄰近牙橋或配戴不方便的活動假牙,但對於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要接受人工植牙,〝心〞 仍不免有許多顧慮,想到人工植牙好像要開刀一樣,到底可不可以是民眾不經要提出疑慮的。德威牙醫集團 廖偉民醫師表示,在接受一般的牙科治療時,一些有侵入性的治療過程,如拔牙、洗牙、牙周手術案,會提高血中帶菌的機會。事實上,一般的血中出現少量的細菌,大多是短暫的,而且數量少,並不會造成傷害,而且身體的免疫防衛系統,也會對於一些致病菌產生抵抗防衛的能力。若菌血狀況不斷發生,而且滲入的細菌數量大量增加時,長期累積結果,即會增加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因此一些患有全身疾病的高危險群,如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置換有人工心臟瓣膜或換心等病患,在接受人工植牙前,應先照會心臟科醫師,在病情穩定控制之下再進行人工植牙。在人工植牙手術前,均要預先服用抗生素,以免因細菌感染所造成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而且也要加強口腔衛生的保養,有牙周病的鄰牙也適當的處理治療。廖偉民醫師進一步說明,許多研究顯示,因牙科治療或人工植牙而引發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機會,並不如想像的多,反而是長期累積無症狀的菌血狀況影響更大。且新一代的人工微創人工植牙方式,使得手術範圍更小、傷口更少,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因此心臟病患者要接受人工植牙將不再是個難題,只需與心臟科醫師、人工植牙醫師妥善配合,一樣可以擁有一口好牙。

什麼樣的人一定不能植牙?

什麼樣的人一定不能植牙?#植牙

一般而言只要身體承受的了拔牙,就可以接受植牙的治療,但下列情況則不適合植牙:全身性骨頭疾病〈例如骨質生成不全〉。血液方面的疾病〈例如白血病〉。頭頸部接受過放射治療者。懷孕的病人。頭部骨頭尚未發育成熟者。酒精及藥物濫用者。口腔衛生極度不佳者。心理狀況不穩定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及吸煙過量者。嚴重磨牙者。內科疾病問題與風險風濕性心臟病 & 先天性心臟病一、再造成暫時性菌血症的牙科手術後,病人容易得感染性心內膜炎。二、預防方法:有風濕性心臟病再接受牙科治療時,都需要預防性抗生素的涵蓋。3g amoxcillin在術前一小時服用,初次劑量服用後6小時1口服1.5g。對penicillin過敏的病人,在術前1小時口服clindamycin.300mg,在初次劑量6小時後口服150 mg。高血壓一、與看牙有關的壓力與焦慮可引起血壓上昇,可能造成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大腦血管中風。二、預防方法:當血壓超過180/110mmhg,要延後牙科治療。如果病人過度焦躁,要立刻結束治療。避免因未改變椅子位置而引發姿態性低血壓,當病人離開椅子時要扶病人一下。避免激發嘔吐反射。不要用含有epinephrine的藥劑。腎臟病一、出血傾向菌血症後之動靜脈屢管細菌性動脈內膜炎或細菌性內膜炎。二、預防方法:洗腎後4小時內應避免進行牙科處理,治療前評估血液疾病狀況。避免使用腎代謝或腎毒性藥物。給予預防性抗生素來避免通血。治療前做HB Ag篩檢。糖尿病傷口較易感染。傷口癒合不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