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

上網追劇到深夜?關於身體健康與數位安全你該知道的事

上網追劇到深夜?關於身體健康與數位安全你該知道的事#免疫系統

現代台灣人生活步調快速,工作忙碌、課業壓力大,熬夜似乎已成為常態。然而,這看似尋常的習慣,卻可能正在悄悄傷害我們的健康。本文將分享睡眠不足如何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以及一些實用的改善方法。 免疫系統,身體的「天兵天將」 免疫系統就像是我們身體內的守護軍隊,由白血球、淋巴細胞和各種抗體組成,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當身體遇到病毒或細菌入侵時,白血球會迅速趕到現場,抗體也會及時支援,團隊合作消滅入侵者,讓身體恢復健康。一個運作良好的免疫系統,是我們遠離疾病的關鍵。 睡眠不足,免疫系統的「煞星」 睡眠不足簡直就是免疫系統的「煞星」,讓我們的防禦能力大幅下降。熬夜後為何容易感冒?這是因為: T細胞「罷工」:T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精英部隊」,平常能精準辨識並攻擊病毒和細菌。睡眠不足時,它們就像洩了氣的球,失去戰鬥力。 細胞激素出問題:細胞激素就像免疫系統的「傳令官」,協調各種免疫細胞的行動。睡眠不足時,這些「傳令官」工作混亂,整個免疫系統就像沒有頭的蒼蠅,亂糊糊的。 說到熬夜工作,我們常常為了趕工作或報告而犧牲睡眠,但安全問題可不能忽視!使用公共Wi-Fi時,資料隱私風險更高。推薦使用 [Chrome VPN 擴充套件],一鍵加密連線,黑客攻擊掰掰,連國外影音都能暢通無阻!保護隱私的同時,也別忘了保護好你的睡眠哦! 各種疾病趁虛而入 1. 感冒、流感頻繁上身 在台灣,7-11這種便利商店滿街都是,熬夜加班後,很多人都會去買咖啡提神。但你注意到沒?身邊連續熬夜的同事,特別容易感冒。原因是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免疫系統變弱,讓感冒病毒有機會趁隙而入。 2. 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加 長期熬夜會讓身體的壓力荷爾蒙上升,例如腎上腺素,這會讓血壓升高,心臟負擔加重。在台灣,很多上班族因生活壓力大,晚上都在追劇或加班,結果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越來越多。 3. 糖尿病風險悄悄升高 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胰島素是調節血糖的關鍵。就像胰島素本來有一把「鑰匙」,能打開血糖調節的「鎖」,但睡眠不足時,「鑰匙」變得不好用了,血糖就無法正常代謝,時間長了就容易引起糖尿病。 4. 腸胃問題來找碴 台灣美食那麼多,夜市更是到處都有。但長期熬夜的人,腸胃往往變得很差。稍微吃點油膩或刺激性的食物,就會胃痛、胃脹,甚至腹瀉。這都是因為睡眠不足攪亂了腸胃的生理時鐘,影響了腸胃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 順道一提,現在很多人習慣夜深了還躺在床上用手機追劇、玩遊戲。如果你常用公共網路,建議安裝[Chrome VPN 擴充],不僅能保護個資安全,還能解除地域限制,讓你看到更多國外精彩內容!當然,再好看的劇也要記得早點睡啊! 改善睡眠,刻不容緩 1. 建立規律作息 大部分人週六、週日總是晚睡晚起,結果週一到週五很難調整過來。可以試試看在晚上11點前上床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就算是週六、週日也只比平常晚起一、兩個小時。堅持一段時間後,身體就像上緊發條一樣,到點就想睡,到點就醒來。 2. 打造舒適睡眠環境 把房間佈置得溫馨舒適,換上遮光效果好的窗簾,這樣早上太陽就不會太早被照醒。買個耳塞,晚上睡覺時戴上,能隔絕不少噪音。選一張舒服的床墊和枕頭,睡起來舒適多了。 3. 睡前放鬆身心 現在睡前1小時絕對不碰手機、電腦這些電子設備。可以在睡前泡個熱水澡,讓身體放鬆。然後躺在床上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慢慢就能進入夢鄉。 4. 適當運動 每週去附近的公園慢跑幾次。但不要在晚上跑步,因為晚上運動太興奮,會影響睡眠。早上或傍晚運動,既能鍛鍊身體,又能讓晚上睡得更香。 5. 丟掉煩心事 熬夜追劇時,你是否擔心網路安全問題?就像我們需要良好睡眠保護身體,我們的數位生活也需要守護。工作到深夜或是躺在床上追劇時,[Chrome VPN 擴充]能為你提供安心保障。 常出差的朋友,在飯店或咖啡廳上網特別要注意安全。這款VPN不只能加密你的連線,保護個資不外洩,還能突破地域限制,讓你在國外也能輕鬆看到台灣的節目。簡單操作,速度穩定,是熬夜工作和追劇的好幫手! 朋友們,睡個好覺真的很重要,別再熬夜了!健康的身體和安全的網路環境,缺一不可。晚安,祝大家有個好夢~

濕疹反覆發作怎麼辦?醫列「抗發炎食物」能改善:補充2種營養素

濕疹反覆發作怎麼辦?醫列「抗發炎食物」能改善:補充2種營養素#免疫系統

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症,會讓皮膚發紅、乾燥、發癢和龜裂,濕疹患者平時就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以避免食物對身體帶來過敏,甚至加重炎症反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濕疹的飲食指南,究竟補充維生素D有用嗎?補充益生菌有用嗎?哪些東西不要吃?本文一次解析。

類固醇是仙丹還是毒藥?醫揭免疫調節真相:濫用恐「器官永久損傷」

類固醇是仙丹還是毒藥?醫揭免疫調節真相:濫用恐「器官永久損傷」#免疫系統

類固醇猶如一把雙面刃,用得適時適量是仙丹,使用不當則會變成毒藥。移植胃腸科醫師、營養學專家席爾帕.拉維拉(Shilpa Ravella)於《發炎,萬病之源》一書中,建構出免疫系統的概念,探討國際知名的飲食研究,帶領讀者深入了解發炎與疾病、細菌還有健康的關係,用科學數據告訴讀者吃什麼、怎麼做,才能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

蕁麻疹皮膚癢不是食物過敏?醫揭慢性蕁麻疹「好發2時間」復發有解

蕁麻疹皮膚癢不是食物過敏?醫揭慢性蕁麻疹「好發2時間」復發有解#免疫系統

一位40多歲的女性護理師,長期受到慢性蕁麻疹所困擾,使用抗組織胺幾乎無效,如螞蟻鑽心的癢感,嚴重地影響她的工作與睡眠,身心備受折磨,更因想要快速止癢,甚至不惜裝上化療用的人工血管,每6小時就施打一次止癢針,雖深知此方法治標不治本,但在無藥物控制的過去,讓她別無選擇。所幸已有免疫調節劑問世,可大幅改善癢感症狀,甚至病灶可清零。

免疫力低下感冒一直來!喝這味茶抗衰老、增加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感冒一直來!喝這味茶抗衰老、增加免疫力#免疫系統

在門診上很多患者一做來就常常跟醫師說,我免疫力失調,表現的症狀不外乎就是經常感冒,疲勞,過敏,想要用中藥調理一下,確實免疫系統為人體抵抗外侵的主要武器,具有擔當自然治癒力的角色,為了讓人體免於得到感染症,免疫力就非得強壯不可,但是過度強調強化免疫造成失調也會有問題。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很多西醫認為是因為免疫力太強容易導致自體免疫疾病,譬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燥症、硬皮症、乾癬等,其實不是免疫力太強,正確來說是免疫力失調,應為這類型的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冒,與容易過敏,所以西醫使用免疫抑制劑都只是以治標的角度來看疾病,很多中醫門診的患者也常常因為免疫抑制劑使用後造成的不適而前來看診,吳宛容中醫師認為,平衡免疫系統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秘」有平和協調的意思存在,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說,中醫所使用的中藥經過配伍,配伍後就會起雙向調節作用,使「高者抑之,陷者舉之」,然後就能夠調整人體免疫系統至平衡的境界,中醫原本沒有「自體免疫」這個名詞,但講「化失其正」,就相當於人體的免疫反應失去它應有的做法;或不正之氣、正邪相爭——自體免疫疾病常有其先天體質,這種體質就是不正之氣,已經在體內潛藏,有些條件會引發它,例如過勞、氣溫改變、外來細菌病毒感染等,一引發就是「邪」,正邪氣會相爭,就會引起發炎症反應,在西醫來看就是自體免疫疾病,其實免疫力平衡才是治療免疫疾病最重要的關鍵,透過中醫的調養、辨症論治,隨時把免疫力維持在平衡狀態,這樣一來,有健康的免疫系統就有健康的身體。 吳宛容中醫師解釋除了遺傳的異常以及外來的病原導致免疫能力下降,衰老成了免疫系統的功能也隨之下降,不管是年齡、營養狀況、睡眠、藥物、運動、環境與心理壓力等都會造成身體提前衰老 中醫不能阻止機體衰老,但是卻能延緩,中醫常常以疏肝調脾胃的方式來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除了運動以及充足睡眠,最重要的就是減少吃加工食品,火鍋料以及外面賣的滷味,特別是火鍋湯要盡量避免,因為很多防腐劑都已經一起煮在裡面了,就算再好喝也建議只喝一碗為限,還有可以的話盡量不要超過11點半睡覺,就算是假日也要有規律的生活作息,這樣才不會有放假症候群,慢跑是我最常建議做的運動,因為方便又不用花錢,可以促進自己的心肺功能與穩定新陳代謝,這樣身體的解毒系統才會比較好,還有減少吃外面的油炸食品,主要是因為回鍋油含有過多的自由基會損害人體的免疫功能,所以想吃什麼都會盡量自己炸,雖然麻煩了點,所以吃油炸食物的頻率會減少,對身體也是一種保護機制。 吳宛容提供一款藥性溫和的茶飲,具有調節氣血循環、提升身體免疫力、清熱去濕等功效,適合一般大眾當作日常茶水飲用。 調脾理氣茶 成分:白芍二錢、白朮二錢、白扁豆二錢、茯苓二錢、黃耆二錢、甘草二錢、紅棗二枚、麥門冬三錢、北茵陳三錢、丹參3錢、香附3錢、生薑2片, 做法將所有藥材加水2000cc,煮滾放涼即可飲用; 上述藥材搭配具有調節氣血循環、加強身體免疫力,以及清熱去濕等功效,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功能

女染惡菌「1天狂拉10次」血便、腹痛不斷!醫採「糞中菌」移植救命

女染惡菌「1天狂拉10次」血便、腹痛不斷!醫採「糞中菌」移植救命#免疫系統

抗生素治不好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用糞便中的好菌來治療!一名19歲大學女生,因潰瘍性結腸炎控制不佳,反覆感染困難梭菌,雖然抗生素治療有效,但2年內反覆復發3次,導致腸道發炎及潰瘍加重,每天拉肚子超過5次,嚴重影響生活。經大腸鏡微菌治療後3個月,不僅困難梭菌感染痊癒,腸道發炎也顯著改善,排便習慣恢復正常,內視鏡檢查結果顯示黏膜完全癒合。

颱風後類鼻疽大流行!疫情創19年同期新高,台大醫揭「2關鍵」影響

颱風後類鼻疽大流行!疫情創19年同期新高,台大醫揭「2關鍵」影響#免疫系統

颱風豪雨過境「類鼻疽」疫情又升溫!衛福部疾管署公布,單看上週就增加19例,其中3人死亡,統計凱米颱風災後已確診37例,台灣多分布於中南部地區,為近19年以來的疫情高點。為何今年類鼻疽疫情如此嚴重?對此,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黃立民推估,可能與新冠疫情後造成的「免疫竊盜」現象有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