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常常胃溢酸、胃食道逆流,甚至曾嚴重到胃潰瘍送急診嗎?現代人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正常,容易導致腸胃不舒服,長期下來更可能產生消化道疾病,甚至癌變風險!腸胃科醫師指出,如民眾出現持續胃不舒服、上消化道出血,或無緣無故體重減輕等6種情況,就應需進一步做胃鏡檢查,及早揪出疾病原因。
你也常常胃溢酸、胃食道逆流,甚至曾嚴重到胃潰瘍送急診嗎?現代人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正常,容易導致腸胃不舒服,長期下來更可能產生消化道疾病,甚至癌變風險!腸胃科醫師指出,如民眾出現持續胃不舒服、上消化道出血,或無緣無故體重減輕等6種情況,就應需進一步做胃鏡檢查,及早揪出疾病原因。
天氣熱加上情緒壓力大,小心胃食道逆流更嚴重!一位16歲女學生,由於平時讀書考試壓力大,近幾個月喉嚨常有異物感、胸悶、胃酸逆流等情況,進入夏季後症狀更加嚴重,就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先使用制酸劑治療但效果不佳,進一步檢查發現胃黏膜受損,造成腸胃蠕動不佳,讓她非常難受,改服用促進食道蠕動藥物後,症狀明顯改善。
「喝咖啡,吃甜食,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相信大家對這句廣告詞耳熟能詳,如果民眾每次吃完飯,或喝咖啡、吃蛋糕後,感覺到胸口一陣灼熱感,就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也提醒,胃食道逆流常見4類體質者,可透過3招「穴位按摩」來舒緩。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其實不只這2項,很多食物都會造成「火燒心」的情形,患者常說醫生看也看了,藥也吃了,為什麼還是常常復發?營養師提醒,飲食是最重要的關鍵,究竟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幫你彙整最強食物攝取指南。
66歲王阿姨近半年來就寢後,常常覺得喉嚨搔癢而乾咳,新冠疫情延燒加上周遭友人陸續確診,自己幾乎有咳嗽就頻繁進行快篩,就算顯示結果為陰性,但乾咳還是持續,一直在想自己是否確診還是長新冠的問題,也因恐慌影響睡眠品質。
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台灣每4個人就有1個有胃食道逆流問題。胃食道逆流幾乎已是台灣人最常見症狀,但這疾病由於不見得會有典型症狀,有些人常以為是胸口不舒服看錯科別,都可能延誤治療導致惡化。
台灣每10人就有9人胃出問題,原因其實是「胃酸不足」你信嗎?這跟一般人的常識完全背道而馳,但胃酸專家及預防醫學大師強納森( Jonathan V. Wrigh)博士在《胃酸疾病完整療癒聖經》,根據50年臨床經驗,詳細解釋「胃酸」對身體的益處,並解開大眾刻板印象中,關於「胃酸」傷害腸胃的誤解。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若常感到胃緊緊、胸悶、吃飯吃到一半就反胃,要小心恐是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的前兆!50歲的吳先生3年多來常感口腔泛酸,空腹或飯後更伴隨明顯胸口灼熱與疼痛感,造成他早餐幾乎吃不下、空腹時想嘔吐、緊張時又容易腹痛等生活困擾。雖經西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慢性消化性潰瘍、腸躁症合併自律神經失調,但吳先生服用西藥後仍反覆發作;直到透過中醫調理身體1個多月,胸口灼熱感、頻繁腹痛等外顯症狀才減緩許多。生活壓力致胃酸逆流「吃不下、吐不出」陷惡性循環胃食道逆流俗稱火燒心,是指當胃的內容物(胃酸、食物、膽汁等),進入並延伸到食道、喉嚨、口腔,且伴隨胸口有灼熱疼痛的感覺,就是最常見的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會造成反胃不適、嘔吐感、食慾降低、口腔泛酸等;嚴重則會產生分泌物過多導致咳嗽或喉嚨沙啞,更可能誘發氣喘。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表示,中醫認為會引起胃食道逆流,一般是因肝火內鬱、胃氣不合或脾胃虛寒,造成消化功能不好。尤其若飲食習慣不佳,如3餐不正常、暴飲暴食,或喝太多冷飲、吃過量生食以及壓力太大等,皆容易損傷脾胃。中醫依體質調冶胃食道逆流 籲飲食勿過量刺激吳先生透露平時輪班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導致3餐也不定時,且常愛喝冷飲。劉家蓁診斷吳先生體質屬熱症,使用黃芩、黃連清除濕熱,治療約1月餘已無胃食道逆流與無胸口灼熱感,早餐逐漸有食慾、也無嘔吐感,腹痛頻率亦大為減少。劉家蓁補充,中醫調理會根據患者體質屬偏寒或偏熱來調配用藥,若為寒症,則使用吳茱萸、生薑暖脾胃;再搭配柴胡、香附疏肝理氣調暢情緒,黨參補養中氣。「糖果、甜甜圈、柳丁、橘子、柚子、檸檬、鳳梨......等,都不能吃過量!」劉家蓁提醒,除了服藥調理,最根本的做法是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盡量少碰太冰太燙、辛辣、甜食、碳酸飲料、酒類、含咖啡因飲品等食物;烤肉、炸物、三層肉、五花肉等高油、高脂肪食物更要避免。並建議吃飯時應細嚼慢嚥、忌飯後馬上躺下,避免胃食道逆流再度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