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預防青光眼藥副作用 6種藥物這樣點!

預防青光眼藥副作用 6種藥物這樣點!#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造成失明的第二大主因(第一大主因為白內障),主要因眼內的液體不能正常排出,使眼內壓力升高,導致視神經病變、萎縮。初期多無症狀,中後期會使視神經受損,而明顯出現周邊視野缺損,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對此,食藥署邀請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師李科鋒說明青光眼用藥安全,並提醒民眾,定期追蹤眼壓遵照醫囑用藥非常重要,切勿因副作用不舒服或自覺眼壓正常而自行停藥。了解青光眼的分類與用藥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與先天性三種,其中導致繼發性青光眼的因素很多,包括眼內發炎、創傷、使用磺胺類或含類固醇藥品,都有可能使眼壓過高而導致青光眼。一旦診斷為青光眼,降低眼壓是延緩視神經功能惡化的首要任務。臨床上常見治療青光眼的藥品,多是藉由減少房水分泌或增加房水排出,以達降低眼壓的效果,說明如下:(1)前列腺素衍生物此類藥品可增加眼內的液體(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因藥效長,每天僅需使用一次。常見副作用有紅眼睛、眼瞼皮膚顏色加深、睫毛變粗、黑、長及畏光,建議於睡前使用,以避免不適。(2)β-交感神經阻斷劑可減少房水分泌,通常一天使用兩次,也有做成長效型,一天一次即可。常見副作用為心跳變慢、氣管收縮等。(3)α2-交感神經致效劑透過減少房水分泌及增加房水排出以降低眼壓。常見副作用為過敏性結膜炎、結膜充血、視覺模糊及口乾,食藥署提醒服用此類藥時,不可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併用,可能加重副作用。(4)碳酸酐酶抑制劑分為眼藥水及口服劑型兩種,原理為抑制房水分泌。眼藥水常見副作用為結膜炎、視力模糊及眼睛搔癢等;口服劑型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臉或手腳發麻及尿路結石等。李科鋒藥師提醒此類藥品有磺胺結構,有蠶豆症患者應避免使用。(5)膽鹼激素致效劑此類藥品會導致縮瞳,藉由縮瞳來拉緊虹膜,將隅角的角度拉大,增加房水的流出而降壓,常見副作用有頭痛、眼睛有刺激感及灼熱感等。(6)高滲透壓型利尿劑分為靜脈注射及口服兩種,原理是使眼內玻璃體的水分移行至血管中以降低眼壓,但全身性副作用多,如頭痛、頻尿及電解質不平衡,為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降眼壓藥。食藥署提醒,若使用兩種以上的眼用製劑,每種藥品間隔需要至少5分鐘,且依序為眼藥水、點眼懸液劑、眼用凝膠劑,最後才是眼藥膏。切記不要抱持眼藥水點多一點才有效、想到就點、有點就好,或是眼壓下降後就自行減藥或停藥的錯誤心態,應遵從醫囑才能控制病情不惡化。

眼前一片霧茫茫 糖友狂吃荔枝險失明

眼前一片霧茫茫 糖友狂吃荔枝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香甜多汁的荔枝容易讓人一顆接著一顆吃下肚,不過小心別吃過量。近日有媒體報導中國有2名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男子,在吃完過多的荔枝之後,眼前白花花一片,差點失明。醫師指出,糖尿病患者短時間內吃高糖分的食物,會引起血糖急遽變化,當血糖突然升降太多時,水晶體會因為滲透壓的改變造成屈光度數急遽的變化,這時候就會看不清楚東西。血糖急遽變化引起 需要好幾天才能恢復部立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這種變化往往需要好幾天甚至一星期以上才可以慢慢恢復,所以提醒糖尿病患一定要好好控制血糖,不要讓血糖波動太厲害。黃淑敏營養師提醒,水果中的果糖是簡單的糖,身體很容易吸收。100公克的荔枝含糖量大約有15公克,若是無節制的食用,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血糖高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疾病主要是冠狀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及周邊血管循環不良。小血管疾病則包括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及腎病變。黃淑敏表示,媒體報導的患者就是大量吃進高糖食物而產生小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若是血糖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那是因為血管阻塞或結構變異,視網膜的表面周圍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較脆弱,可能破裂而造成眼內玻璃體大量出血等嚴重併發症。糖尿病患每日水果量  勿超過2個拳頭大小100公克的荔枝熱量大約有60-70大卡,含糖量約有14-15公克,維生素C大約含有60毫克,雖然有微量營養素,但由於含糖量高,食用過多,會導致血糖上升,過多的糖分在身體也會轉換成脂肪而導致血脂或體重增加。糖尿病患者建議每日水果不要超過2個拳頭大小的量,荔枝1份大約5-6粒,建議民眾,雖然荔枝產季很短,而且口感誘人,如果想要維持血糖避免引起併發症及維持理想體重,還是適量攝取為宜。

少婦抗拒治青光眼 2年後失明悔「不能工作了」

少婦抗拒治青光眼 2年後失明悔「不能工作了」#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患者因害怕上醫院而未回診,醫師提醒,小心青光眼悄悄偷走你的視力!在眼科診療路上,常見患者輕忽疾病早期徵兆,錯失黃金治療時間,讓醫師格外惋惜,青光眼就是一個常見卻很容易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的疾病,因此被稱為「視力小偷」。振興醫院眼科部醫師許粹剛分享,一名清秀的少婦20年前做過近視雷射手術,術前近視度數約800度,術後視力恢復很好,但最近一、二年覺得看遠看近都不清楚,後來嚴重到去配眼鏡改善視力,但最糟的是,配了眼鏡後,還是看不清楚。長期看診經驗判斷,這不只是單純的老花眼。視力1.0也可能青光眼 做過雷射手術測量眼壓需校正回歸許粹剛為患者安排驗光、眼壓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雙眼最佳矯正視力都能驗到1.0,左右眼眼壓分別是20、21mmhg,雙眼眼壓都落在正常範圍。乍看之下,是好到不能再好的檢查結果,但一個很容易被忽略卻重要的警訊是,患者曾接受過雷射近視矯正手術,所量得的眼壓其實是小於真實的眼壓值。做過近視雷射手術後,角膜厚度會比一般人薄,眼壓測量數值會比實際的低,將患者眼壓做角膜厚度重新校正後,實際眼壓值可能落在25-26mmhg,長期維持這樣的眼壓會對視神經造成很大的傷害。然而對日常生活作息沒有太大影響,患者抱著能拖就拖的心態造成了嚴重的視野缺損。立刻檢查她的視神經狀況,發現視神經盤凹陷將近90%,周邊視神經細胞所剩寥寥無幾,進一步安排視野檢查,結果視野只剩下中間小島般的範圍有光感。「妳視力缺損非常嚴重,主要是青光眼造成!」青光眼患者的眼壓可能很高,眼睛後方的視神經在長期被壓迫的情況下,會造成視神經盤凹陷變大,導致視神經細胞缺損,臨床表現上就是視野缺損,看東西的範圍變窄變小,最後只剩下中間一點點的視野,有句成語「以管窺天」,就是這樣的感覺。疫情期間怕上醫院 也要提防「視力小偷」點藥水控制眼壓只是第一步,還需要患者配合定期每個月追踪視力及眼壓,約3-6個月觀察視野的變化,如果眼藥水控制效果不好,可能要做雷射甚至手術方式讓眼壓降到可以接受的範圍。有時看醫師講緣份,治療病患也是講緣份,後來患者並沒有回診,心想也許找了其他名醫為她診療,也在心中為她祈福著能維持著這僅存的中央視野,繼續過著我的看診人生,在忙碌的步調中,倏然時間過去了兩年。某日下午,這名患者又回到我的診間,由她的姊姊攙扶著,拿著一個助行拐扙及一份A4本子,但這次她必須用摸的,才能找到診間的坐椅,她嘆了口氣,眼角緩緩流下兩行淚,「許醫生,我早該聽你的話,我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也不能工作了!」萬般無奈下,只能默默接下她手中的本子,開立了殘障診斷書。青光眼患者如果沒有定期檢查,等到有症狀才來求診,大概就是視野缺損到幾乎看不見的時候。青光眼是不可逆的疾病,能做的就是降低其惡化的速度,如果有家族史、高眼壓、年紀大於65歲、高度近視、眼球曾有外傷或接受過眼球手術、血壓過低過高、或長期服用類固醇等患者,都建議定期到眼科門診檢查。提醒民眾,一旦輕忽青光眼的傷害,雖然防得了新冠肺炎,卻無法提防青光眼這個「視力小偷」正悄悄地一點一滴把你的視力偷個精光,不可不慎。

驚!7歲童玩弓箭 80公分箭矢射入臉頰險瞎

驚!7歲童玩弓箭 80公分箭矢射入臉頰險瞎#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南投一名7歲男童與哥哥在家門旁空地玩弓箭時,不慎被弓箭射入臉,家屬趕緊送醫急救,經檢查弓箭差一點就會穿過眼睛或傷及顏面神經,男童在手術移除異物與清創後,已無大礙。網購弓箭組玩樂 家長暫時離開就出意外大約80公分的箭矢插在男童的臉上,畫面真是膽戰驚心,男童的阿公剪斷部分弓箭,立即將他送醫。衛福部南投醫院外科許家榮醫師指出,異物從右臉進入,導致患者右臉頰及顴骨周圍穿刺傷,立即安排手術拔除異物。男童的母親表示,過年期間帶孩子去逛夜市,小孩玩弓箭射氣球遊戲後念念不忘,常吵著想玩,於是就網購弓箭組,放假期間孩子在戶外空地遊玩,沒想到家長暫時離開,意外就發生了。異物別任意拔除 臉部血管多易大出血許家榮提醒,當異物留在身體尤其顏面部時,別任意拔除,因為臉部的血管較豐富,易導致出血,需確認其傷口位置、深度,評估受傷情形後再進行處置。許多嚴重的顏面創傷可能會導致左右對稱失衡、器官(例如眼、耳、鼻、嘴唇)變形、缺損等,也可能造成視力受損、顏面神經異常等問題。由於箭矢尖銳,且當弓箭發射出去時,其射擊力道強勁,一旦誤傷到眼睛或其他器官,可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為保護兒童使用安全,家長應為孩子慎選玩具,若在進行弓箭相關運動時,應到安全場地,甚至到專業的射箭場地進行射擊,避免產生傷害與危險。

3C成癮 18歲少年視網膜剝離險失明

3C成癮 18歲少年視網膜剝離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8歲的林同學是重度3C使用者,近日近視度數明顯增加,且右眼視線出現大量黑點與閃光,至眼科就醫,沒想到是視網膜剝離所導致,年紀之輕,讓人驚訝。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黃謙傑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視網膜剝離的好發族群為高度近視者(500~600度以上)、40~60歲的中壯年族群,發生原因為視網膜退化,不過近年來由於3C重度使用成癮,使就醫年齡有下降的趨勢,應是用眼過當使視網膜提早退化所致。視覺出現閃光或大量黑點 即為視網膜剝離前兆視網膜是一層感光的細胞膜,當眼睛感受到光線,透過視網膜將訊息傳送至大腦,即形成視覺影像,因此當視網膜剝離,就會有失明的危險。 大部分的視網膜剝離屬於「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亦即眼睛裡的水從視網膜裂縫中,進入視網膜底層,進而導致視網膜產生剝離,且因視網膜沒有痛覺神經,因此病人感覺不痛不癢,但因為視網膜產生裂孔,使色素細胞往上浮現,所以患者的視覺會出現閃光或大量黑點,此即為視網膜剝離的前兆。林同學在症狀出現後兩天內立刻就醫,手術修補視網膜裂縫後,可完全恢復視力功能,避免失明的風險。視網膜剝離的原因除了與退化有關,少部分是因為外力與疾病,以糖尿病患來說,若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可能引發「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即眼睛長出一層增生膜,將視網膜拉離原位所造成,必須透過手術治療;而另一種因內科疾病而產生的「漿液性視網膜剝離」,如:葡萄膜炎的患者,是視網膜下積水所引發的狀況,可透過藥物控制來進行治療。兩天內要就醫治療 以避免錯過黃金修復期以治療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來說,若裂孔輕微、視網膜剝離範圍很小,可於門診直接接受雷射手術修復,但若裂孔及視網膜剝離範圍較大,就必須以鞏膜扣環術或玻璃體切除術進行手術,術後需休養兩個禮拜,待傷口復原及視網膜復位,即可恢復日常作息。 視網膜屬於大腦中樞神經的組織,一旦剝離,細胞會逐漸死亡造成功能受損。若症狀出現,兩天內就要就醫治療,以避免錯過黃金修復時間。此外,因為3C使用已成為常態,加上國人近視率較高,建議每個人每年可接受一次眼睛的健康檢查,並適量減少使用3C的時間與頻率,以確保雙眼健康並延緩老化。

頭痛欲裂誤認腦瘤 竟是青光眼險失明

頭痛欲裂誤認腦瘤 竟是青光眼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70歲的張媽媽20多年前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依舊頭痛欲裂,醫師甚至懷疑她長腦瘤,最嚴重時吃止痛藥只能緩解10幾分鐘,頭痛到必須靠著沙發支撐頭部,跑遍各大醫院的她,還辭去工作只為能找出病因,最後終於發現是青光眼問題,初期藥物副作用讓她吃足苦頭,所幸最後經藥物調整後才成功控制眼壓、保住視力。青光眼視力的小偷 1/4有失明危機醫師提醒,急性青光眼發作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些人不以為意,以為睡一覺就好,結果睡醒了,視力也沒了!台灣青光眼患者高達35~45萬人,比慢性腎衰竭、憂鬱症等疾病的患者數還多,且其中1/4有失明危機,提醒民眾注意青光眼徵兆,早期發現並治療才能避免失明風險。長庚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位居失明原因的第二名,亞州人罹患青光眼後有25%失明機率。臨床上青光眼分成兩種,一種是開放型,患者往往沒症狀,等到視野缺損時,視力已經無法恢復;另一種閉鎖型較為急性,患者會感到頭痛、噁心,如未及時就醫,可能一覺醒來已喪失視力。因此青光眼也被稱為「視力的殺手」或「視力的小偷」。青光眼簡單來說就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陳賢立指出,人眼的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的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形成青光眼。青光眼無法治癒 降眼壓才能保視力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正常眼壓應介於11~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的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哪些人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陳賢立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要小心。呂大文建議,青光眼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打胰島素控血糖會失明?醫闢謠:謬誤

打胰島素控血糖會失明?醫闢謠:謬誤#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看診後回到家,王先生告訴老婆:「醫師叫我要開始學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王太太驚呼:「什麼!聽說打胰島素打到後來會去洗腎、截肢耶!」「不是這樣啦!」王先生回答:「衛教師說,要趁現在把血糖控制好,之後才不會搞到腎臟壞掉、或糖尿病足。」「真的嗎?」王太太依舊遲疑著。聽到施打胰島素針劑,總讓患者與家屬有諸多遲疑,究竟胰島素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它?請控糖專家來解說。奇美醫院內分泌科田凱仁醫師表示,胰島素是一種由胰臟分泌,人體不可或缺荷爾蒙,其功能是幫助葡萄糖進入體內細胞。在我們進食、消化之後,葡萄糖會由腸道吸收進到血液中,也就是所謂的「血糖」。胰島素能促使身體細胞吸收血糖,使血糖濃度下降,並讓葡萄糖成為肌肉、腦部等各個器官的燃料。「假使身體的胰島素不足、或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差,血糖就會居高不下,」田凱仁醫師提醒,「超標的血糖,等於讓器官泡在糖水之中,會持續造成各種器官的損傷。」不能靠感覺 血糖超標不能拖!究竟血糖多少叫做超標呢?田凱仁醫師解釋,目前常用的幾個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值超過126 mg/dL,口服葡萄糖測試兩小時後的血糖值大於200 mg/dL,或抽血檢查醣化血色素(HbA1C)數值超過6.5%,都叫做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現出「三多一少」的症狀,變得吃多、喝多、尿多,體重反而下降。然而,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有些人在被驗到血糖過高時,還會質疑的說,「我都沒有不舒服,為何要吃藥?」田凱仁醫師指出,若檢測到血糖值超標,醫師會請患者調整飲食內容,並增加運動。假使血糖仍舊很高,就得使用藥物降下血糖。會建議患者服藥,通常不是為了治療症狀。因為糖尿病相關症狀,往往要在血糖值很高,甚至高到3、400 mg/dL時才會出現。糖尿病初期,血糖通常沒那麼高,需要靠檢驗才曉得。然而,即使沒有症狀,超標的血糖已經在持續侵蝕破壞我們的身體。高血糖可能造成血管損傷,連帶使各個器官受損,像是視網膜病變、視力愈來愈差、腎功能下降、或神經病變、手腳麻木等。血糖超標千萬不能靠症狀來感覺,為了避免慢性併發症,一定要趕快治療。盡早治療糖尿病 有機會完全擺脫藥物 田凱仁醫師說,在糖尿病的治療中,胰島素一直是個很重要的藥物。第一型糖尿病起因於本身胰臟難以分泌足量胰島素;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初期可能是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夠敏感,但病情加重後,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也愈來愈差。胰島素是身體調控血糖的必要荷爾蒙,當胰臟無法自行分泌出足量的胰島素,就需要仰賴針劑補充,才能避免血糖居高不下。「傳統觀念常認為,糖尿病要非常嚴重,才需要使用胰島素。」田凱仁醫師解釋:「其實不然,我們認為胰島素是很好的治療工具,不要延誤打針的治療,反而能讓胰臟獲得最好的保護。」胰島素是人體本來就需要的荷爾蒙,補充胰島素不會導致洗腎、失明、截肢;反而是不將血糖控制好,才會導致洗腎、失明、截肢。田凱仁醫師提到,現在高血糖的患者年齡下修,許多患者可能年紀輕輕才30出頭,就因為生活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工作需要輪班等諸多原因而讓血糖失控超標,公司體檢時抽血一驗血糖值甚至高達400 mg/dL到500 mg/dL。面對這些患者,除了飲食、運動、口服藥之外,針劑的介入也很重要。目前有很多研究報告認為,如果盡早用胰島素介入,胰臟有機會修復。「之前遇到一位年輕患者,血糖值高達5、600 mg/dL,還曾經住到加護病房。他能接受這樣的治療觀念,所以使用口服藥,並加上一天一針長效型的胰島素。」田凱仁醫師回憶,「經過幾個月後,我們停掉胰島素,甚至後來連口服藥也停掉了,他就靠著調整生活、飲食控制、規律運動維持得不錯。從前糖化血色素很高,現在都能在正常範圍內。」面對糖尿病,一定要盡早介入治療,胰臟才有機會復原,對血糖控制非常有利。田凱仁醫師說,部分患者恢復得不錯,甚至有機會完全擺脫藥物呢!使用胰島素的障礙臨床上建議患者使用針劑胰島素時,常會遇到幾個障礙,一個是「聽說」用胰島素不好,另一個則是不太會操作。患者經常聽信謠言,誤以為施打胰島素對身體有害,可能導致洗腎,然而這些副作用其實是「沒有好好控制血糖的結果」,並不是「藥物造成的結果」。田凱仁醫師一再強調,放任血糖過高,就是讓身體泡在糖水裡,全身器官都會愈來愈不健康,產生帶來愈多的併發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大家不要再錯置這些因果關係了!唯有早一點介入,好好控制血糖,才是避免洗腎、失明的最佳策略。另外,因為大家對打針較不熟悉,聽到要打針就很怕麻煩,覺得吃藥比較簡單。為了幫助患者克服障礙,多數醫院都有衛教師,能好好教導病友們如何抽藥、打藥。目前也有很多病友團體,只要與有經驗的糖友們聊聊控糖的歷程,便能更有信心、更正向的面對糖尿病。(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台兒童近視率東亞最高!防控有新選擇

台兒童近視率東亞最高!防控有新選擇#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小六學童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視高達800度,甚至出現視網膜剝離。醫師指出,根據最新兒童近視流行病學報告指出,東亞近視率高達73%,遠高於歐美,其中東亞又以台灣近視比率最高,近視超過500度即為高度近視患者,度數越深,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甚至有失明風險。高度近視恐視網膜剝離、甚至失明根據統計,台灣國小、國中生近視人口近百萬名。近視大多為後天因素造成,且95%近視起因於眼軸拉長,高雄長庚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指出,台灣近視學童平均一年增加近度數恐高於美國平均值55度,更有可能五年就成為高度近視族,原因與亞洲教育體制、戶外活動時間少相關。「除了教學制度外,因3C產品普及,改變了學習型態,這也是台灣學童近視比率日益升高的原因之一。」兒童發展領域專家王宏哲指出,學校、課後補習班使用線上學習平台授課、學童透過手機查資料完成作業已然成為常態,然而3C使用時間增長,對學童造成的傷害可不是近視這麼簡單。「近視眼就像吹氣球,當越吹越大時,可能破掉和引發眼部病變。」吳佩昌表示,近視發生尖峰年齡落在7~8歲及13~14歲,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高度近視,度數越深,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甚至有演變為失明的風險。有學童排斥散瞳劑 放任度數增長針對「近視控制」,目前僅有寥寥幾種經醫學證實的有效控制方法。然傳統方法局限性多,門診中常見因點散瞳劑感到畏光、或排斥角膜塑型片異物感,而抗拒接受治療、放任度數增長的個案。不過可每日更換、異物感低的日拋軟式隱形眼鏡也可同時達到近視控制。周邊離焦設計的日拋軟式隱形眼鏡,除具備一般隱形眼鏡修正屈光不正功能外,鏡面設計上還包含特殊的同心周邊環,針對近視控制可以達優異效果。此類隱形眼鏡已於全球多國上市餘年,有需求的家長可與醫師進行諮詢。吳佩昌提醒,近視是一種疾病,應及早介入防治,除透過醫學治療進行防治外,調整生活習慣也可以達到近視防治,如保持適當用眼距離或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都可有效減緩近視發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