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青光眼會失明 6族群當心視力被偷走

青光眼會失明 6族群當心視力被偷走#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被稱為「視力的小偷」,若忽視不理恐有失明風險。醫師表示,青光眼常發生於年長者,且女多於男,但患者中亦不乏青壯輩,提醒民眾養成定期接受眼睛檢查的習慣,若發現眼壓偏高時應積極控制,以免視神經受損,造成不可逆的視力損害。眼壓偏高 應積極就醫控制眼科醫師張朝凱表示,由於青光眼的病程緩慢且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當民眾察覺視野缺損時,視神經恐已出現不可逆的損傷,若未及時治療將有失明之虞。定期接受眼睛檢查是及早發現眼疾的方式之一,尤其以下6種情況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提醒這類族群應留意眼睛的健康狀態,方能避免青光眼偷走你的視力。1.眼壓偏高者:長期眼壓偏高是造成青光眼最直接的因素。2.年長者:年長者較容易出現青光眼的問題,且女性多於男性。3.有青光眼家族病史者。4.逾600度高度近視或高度遠視者。5.長期使用類固醇者。6.罹患糖尿病、經常偏頭痛或有血管痙攣症候群者。張朝凱醫師提醒,持續性的眼壓偏高將造成視神經不可逆的損傷,不僅會引起青光眼、同時也會侵蝕個人視力,呼籲民眾若發現眼壓異常時,應積極求醫,與醫師討論治療與保健方式,以維護個人視力健康。

血糖居高不下險失明 視線模糊為警訊

血糖居高不下險失明 視線模糊為警訊#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年50歲的阿強(化名)因工作應酬多,菸酒也不離手,後來經確診為糖尿病,在罹患糖尿病半年後,阿強開始感到眼前一片模糊,經檢查後發現其糖化血色素(HbA1c)已飆升至9%。收治該案例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特約院所崇祐聯合診所院長葉政南醫師立刻幫阿強安排眼底鏡檢查,這才發現他的眼睛已出現嚴重眼底視網膜病變,若再晚一步發現,恐造成眼睛失明,影響日常生活。葉醫師表示,阿強的糖化血色素總在8%左右徘徊,但一般會建議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正常值7%以下,引發相關併發症的機率較低。血糖居高不下小血管首當其衝 視線模糊恐為警訊葉政南醫師表示,糖尿病是一種需長期控制、追蹤的慢性疾病,若血糖值居高不下,全身大小血管都會受到傷害,而首當其衝的即為小血管;人體中眼睛的眼底視網膜及腎臟都佈滿數不清的小血管,這些小血管一旦受損,眼睛與腎臟也將隨之產生病變。葉醫師分享,有時候看到糖友不願配合用藥來控制血糖,也不在意飲食、運動,後來因血糖過高,先後產生眼底病變、腎臟病等併發症,著實令人惋惜。葉醫師分析,眼底視網膜病變初期可能會出現視線模糊,但部分糖友會誤以為是老花或近視加深而輕忽,然而,隨著血糖波動幅度過大或居高不下,不僅水晶體會增厚,症狀也會加劇。 此外,亦可能出現輕微血管瘤,但症狀多半不明顯;到了中、後期,眼底視網膜的出血點逐漸增多,並滲出組織液,眼底也會增生出許多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新生血管容易堵塞、破裂,導致出血風險大增,隨著症狀加劇,也會引起黃斑部水腫、視網膜剝離、水晶體出血等問題,視力模糊症狀也會更加重,看東西會出現陰影,視野邊緣更為明顯,日常生活很容易受到影響。積極控糖減緩76%眼底病變風險 重拾彩色人生葉醫師提到,部分糖友對胰島素仍有錯誤迷思,誤認為胰島素需要施打一輩子。為此,葉政南醫師於診所內成立病友會,定期舉辦糖友分享會,鼓勵糖友主動分享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經驗,希望能透過同儕的力量幫助更多糖友破除迷思,接受注射胰島素讓血糖趨於穩定。血糖值控制的越好,眼底病變出現機率越低,惡化程度也會減緩。據統計,糖化血色素若控制在6%以下有機會逆轉糖尿病眼底病變。許多國內外研究顯示,高血糖患者適度注射胰島素,同時配合調整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將可有效控制血糖。葉醫師提醒,糖友若能積極控制血糖,且定期接受眼底鏡檢查,可減緩76%出現眼底病變的風險。葉醫師說,糖友應積極控制血糖,將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每年定期做眼底鏡檢查,千萬別讓「靈魂之窗」受到高血糖的摧殘。此外,糖友也需留意心血管疾病風險,若高血糖傷害蔓延至大血管,心臟、心血管與四肢動脈,則恐陸續產生病變。葉政南醫師呼籲,想要有效控制血糖,用藥、飲食與運動缺一不可,血糖控制穩定,眼底病變與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才可降到最低,積極控糖才能保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過敏狂揉眼 國二生視網膜剝離險失明

過敏狂揉眼 國二生視網膜剝離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患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結膜炎的張姓國二生,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導致年紀輕輕就已罹患白內障;又因眼睛癢而經常用力揉眼睛,竟導致右眼「視網膜剝離」。所幸手術治療後,搭配眼用免疫抑制乳劑點眼治療,目前恢復良好。提醒家中如有過敏兒,家長應叮囑避免過度揉眼,如用藥或冰敷後仍不適,務必儘速就醫。眼睛癢常揉眼睛 導致視網膜剝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林純如表示,節氣進入秋季,正是過敏好發期,張同學左右眼矯正視力原本分別為0.8與1.0,但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使得類固醇導致早發性白內障,雙眼視力驟降至0.1左右;加上她常因眼睛發癢難耐,常忍不住用力揉眼睛,經常反映上課看不到黑板,在家長陪同下前來看診,白內障術前散瞳詳細視網膜檢查,赫然發現右眼視網膜竟已經剝離。 林純如補充,在同時治療白內障與視網膜剝離的手術過程中,發現張同學的右眼視網膜裂孔大於90度,已呈巨大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所幸術後網膜復位良好。雖然左眼也有白內障情形,但還未併發視網膜剝離,為避免狀況惡化,特別提醒張同學千萬不可太用力揉眼睛,畢竟眼睛是纖細精巧的器官,必須細心呵護。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易造成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林純如指出,至於類固醇,雖然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標準治療藥物,但對於體質特殊的患者來說,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容易造成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等,往往令醫病相當兩難。而類固醇並非不好的藥物,只是對於類固醇有不良反應的患者,目前可透過經衛生署核准的眼用免疫抑制乳劑治療,一天點四次,能有效減緩局部免疫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林純如介紹,免疫抑制乳劑具抗發炎作用,可抑制細胞調節反應的發生,降低對結膜的破壞,不過有些患者使用時眼部可能出現暫時性疼痛,或是眼部刺激的情形,都屬於正常現象。臨床實驗發現病患畏光、流淚、搔癢以及黏性分泌物的症狀可隨著時間有所改善,且可減少後援藥品局部性類固醇的使用。有過敏體質 勿用力揉眼睛林純如提醒,家中有過敏體質孩童的家長,除了治療過敏性結膜炎外,須留心眼睛發癢時,孩子容易揉眼睛,當力道抓不準過於用力,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因此學童檢查視力時,不僅需散瞳精確檢查眼睛度數,更應確認眼前部水晶體清澈程度、眼後部是否有視網膜病變等情形,才能讓過敏孩子依然擁有好視力。

雙眼淚汪汪卻感到乾澀?乾眼症已上身

雙眼淚汪汪卻感到乾澀?乾眼症已上身#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3C的盛行率愈來愈高,除了肩頸、關節疾病外,眼睛更是不容忽視的一環。不少人因緊盯螢幕,導致雙眼痠澀,甚至眼睛還紅紅的,經閉目養神、人工淚液等仍無法舒緩,甚至明明雙眼淚汪汪,但還是覺得眼睛乾巴巴的;當心!你可能已成為乾眼症的受害者之一。淚液出問題 乾眼症悄悄找上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副院長、眼科醫師蔡景耀表示,眼睛組成淚水分成油脂層、淚水層與黏蛋白層,負責維持眼睛濕潤,而正常眼睛表面會覆蓋淚液層,再由眨眼使其均勻分布,形成保護膜;一旦其中一層出問題,就會引起乾眼症。乾澀為主徵 這些高危險群應特別當心蔡景耀副院長提到,乾眼症患者除了會感到眼睛乾澀外,眼睛也容易出現異物感、紅,甚至因眼睛為保護自己,而分泌出更多淚水,進而使人看起來淚眼汪汪。而近年來因3C產品使用普及加上空氣汙染,使乾眼症的人數攀升,其他如患有風濕免疫疾病、糖尿病、油性肌膚、酒遭性皮膚,甚至長期戴隱形眼鏡、藥物作用都為乾眼症的高危險族群。乾眼症難根治 置之不理恐致失明蔡景耀副院長說,一般民眾若出現眼睛乾澀,除可透過點人工淚液舒緩外,亦可採冷敷、熱敷的方式,讓眼睛的交感神經放鬆、平衡,達到循環眼周的效果,同時加上按摩即可緩解不適;但在按摩時,應避免直接按壓眼球,造成眼睛損傷。而乾眼症是一種需要長時間治療的疾病,雖其無法達到根治,但若忽略則可能造成視力模糊,更嚴重恐影響視力,進而導致失明發生,大幅降低生活品質,不得不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老人失明主因!篩檢揪出黃斑部病變

老人失明主因!篩檢揪出黃斑部病變#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高齡化已經是全球趨勢,隨著年齡增加,視力亦逐漸退化,其中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等病變,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這些眼疾在初期有的並不會產生症狀,只有經過眼底檢查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以防止視力惡化。長者中 老年黃斑部病變最常見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廣泛用於眼科門診中,經由醫師判讀可診斷病患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的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深入社區,將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用於篩檢,在南港區針對65歲以上長者進行行動式視力與眼底檢查。接受篩檢的2,176位長者中,有721人(33.1%)眼底發現異常。其中以老年黃斑部病變為常見的眼底病變,高達14%長者有程度不等的老年黃斑部變化。然而分析視力小於0.2以下符合低視能的老年人中,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造成台北市南港區老人視力損傷網膜疾病的前2名。多從事戶外活動、外出佩戴太陽眼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指出,隨著飲食習慣與平均壽命延長,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盛行率逐漸增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的盛行率沒有非常高,然而產生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易造成視力不可逆傷害。方怡謨主任表示,防治近視要從小做起,多從事戶外活動、注意均衡飲食並減少近距離的活動。此外,也要減少吸菸,多攝取綠色蔬菜,外出配戴隔離紫外線太陽眼鏡,減少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發生與進展。利用免散瞳眼底照相系統進行社區視力與眼底篩檢,有助提早發現社區長者網膜、黃斑部與視神經的健康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10歲男童坐前座 安全氣囊險致失明

10歲男童坐前座 安全氣囊險致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10歲男童搭車時坐副駕駛座,車禍時左眼受安全氣囊劇烈撞擊險失明,送急診經眼科醫師藥物治療後,所幸恢復原來視力。呼籲家長,別讓12歲以下孩童坐在汽車前座。劇烈外力撞擊 造成眼角膜水腫、眼球出血羅東博愛醫院眼科主任陳楹樺表示,劇烈外力撞擊導致男童左眼角膜嚴重水腫、左眼球內前房出血,左眼視力不到0.01,經藥物治療與休養,右眼角膜損傷3天後已痊癒,右眼視力也恢復至原本視力1.0,左眼視力則在眼角膜水腫慢慢消除後,視力才於10天後回升至0.7,未來還需長期追蹤。根據統計,「交通事故」蟬聯兒童死傷原因的第1位,發生比例最高的是自小客車事故,加強家長們對於孩子的乘車安全意識是關鍵。年假即將到來,家長帶孩子返鄉、出遊,面對高速公路的速度快、車輛動力大,父母親更應注意孩童乘車安全,避免讓孩子身陷危險。前座安全氣囊彈開力道有可能對兒童造成嚴重傷害。勿抱孩子坐前座 遇車禍孩子恐拋出車外羅東分局開羅派出所所長曾偉豪表示,根據國外實驗證明,10公斤重的兒童在時速40公里的車上遭到正面衝擊時,兒童將瞬間產生 30倍(約300公斤)往前衝的力量,如果父母抱著孩子坐在前座,即使再強壯的手臂,也無法抱住孩子,兒童可能瞬間拋出車外,或撞上擋風玻璃。依法規定,4歲至12歲或體重為18公斤至36公斤兒童不得坐在汽車前座,應坐於車輛後座並妥善使用安全帶。若小朋友繫安全帶會勒到脖子或是坐下後身體會滑離座位,建議使用可調整高度的安全帶或坐於貼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合格標章的安全座椅。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現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在台灣,有將近二百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有95%的患者是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你我不可忽視糖尿病的年輕化與日常追蹤照護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陳宏麟院長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在過去10年中,20歲以下及20至40歲患者人數增加11%及32%;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造成腎臟病變甚至糖尿病的因素之一。慢性病症狀發生緩慢,開始的時候總是不易覺察,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及定期健康檢查更顯得非常重要。吃多、喝多、尿多 建議及早注意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後期可能出現的慢性合併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糖尿病前兆包含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除此以外,若莫名感到疲勞、倦怠、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並注意血糖控管。自我血糖監測 選擇血糖機精準最重要對於選購血糖機,陳宏麟醫師強調,除了必須要有衛福部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外,最重要的就是精準度,可參考全球業界指標ISO 15197:2013標準;醫師也提醒,方便使用、數字清楚、採血量少、檢測快速、可二次採血等指標,也是選購血糖機的可參考條件。糖尿病需要全家人一起對抗,家人的關心與陪伴,是患者很重要的力量。只要調整好心態,樂觀面對,聽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定期自我血糖監測,患者也可以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並擁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9成都市小孩近視 失明危機恐找上門

9成都市小孩近視 失明危機恐找上門#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視年輕化正在發生!台灣都市地區高達9成的小孩有近視,且年紀越輕近視比例越高,小朋友的近視如未能控制而惡化,可能導致高度近視引發黃斑部出血,甚至增加視網膜剝離機率,即使治療後,視力仍可能受損而影響學習。小朋友的高度近視引起併發症恐失明成大醫院眼科部醫師蕭淑方表示,從1983年到2000年,7歲小朋友的近視率由5.8%升高到21%。高度近視不但會引發視網膜變性、視網膜剝離、視網膜裂孔、黃斑部退化、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睛的併發症,嚴重的需要開刀治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預防近視主要方法包刮點散瞳劑、戴角膜塑型片。散瞳劑副作用包括畏光、看近時會視力模糊,也可能增加眼睛水晶體、視網膜對紫外光的暴露造成加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因此,長期點散瞳劑的小朋友外出要記得遮陽,以排除畏光與紫外線暴露的副作用。無法定期點散瞳劑的患者可使用角膜塑型片蕭淑方醫師特別指出,對於無法配合定期點散瞳劑且近視速度增加很快的小朋友,會推薦使用角膜塑型片。若出現紅腫、刺痛、癢等副作用,也要記得停戴鏡片立刻回診,才能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