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飛蚊變多 小心視網膜剝離!

飛蚊變多 小心視網膜剝離!#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視網膜剝離會造成失明,尤其高度近視(指近視600度以上)是危險族群,就有一名20多歲年輕女子,近視高達1000多度,雖然有定期到眼科做檢查,但是最近因為飛蚊症的現象出現變化,進一步就醫後,醫師發現她的視網膜有破洞,所幸及時進行雷射修補,才免於視網膜剝離發生。 近視度數破千、有飛蚊症收治這名女子的眼科醫師溫凱琳表示,該女子的近視有1000多度,因此她每年都有定期做視網膜檢查,而且也曾經因為視網膜破孔做過雷射治療,原本是右側的視網膜破洞,這次是左側出現破洞,於是立即安排做雷射手術治療修補好。 這名女子眼睛經常會出現飛蚊症,而且她發現最近眼睛出現的飛蚊形狀有變化,原本是一條線,不過現在的飛蚊旁卻多了一顆珍珠,因而進一步就醫檢查。溫凱琳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是視網膜剝離常見的危險因子,尤其是出現飛蚊症時,若發現飛蚊變多,或是有新的飛蚊就要特別注意,應盡快就醫檢查。 視網膜破洞 建議使用雷射治療除了高度近視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之外,溫凱琳醫師進一步指出,糖尿病與高血壓也是很重要的危險因子,也有人會因為意外撞擊而導致視網膜剝離,或是因為風濕免疫疾病服用奎寧藥物,也會導致視網膜剝離。 所以,溫凱琳醫師提醒,高度近視要每年檢查眼睛,即使做過近視手術,也要定期檢查,若是有糖尿病或高血壓,除了用藥治療之外,也要定期檢查眼睛,一旦發現視網膜破洞,建議使用雷射治療,以免傷到視網膜黃斑部,就有失明之虞,不得不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懷孕養貓 弓漿蟲恐致胎死腹中

懷孕養貓 弓漿蟲恐致胎死腹中#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孕應該避免接觸寵物?狗身上確實可能帶一些人畜共通的寄生蟲疾病,這些寄生蟲在懷孕時並不會對孕婦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如果這位孕婦在未懷孕時和她的寵物狗相處沒有特別的狀況,那懷孕時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食用遭寄生動物、受汙染水 可能感染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徐英倫表示,相比之下,貓帶來的弓漿蟲疑慮,比狗更需要關注,弓漿蟲是一種細胞內寄生蟲,其蟲卵會經由貓的糞便排出,進而汙染土壤,若其他動物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弓漿蟲在體內寄生,而這些動物又未經煮熟即被食用下肚,也可能讓孕婦感染弓漿蟲,而飲用受弓漿蟲汙染的水,也是傳染途徑之一。感染了弓漿蟲的孕婦會出現輕微不適,如疲倦、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類似感冒的情形,有一部分會出現頸部雙側淋巴結腫大,這是少數比較特殊的線索,但可能只有不到10%的感染者會出現。懷孕期間感染弓漿蟲 可能傳染給胎兒若產婦在懷孕期間感染弓漿蟲,便可能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弓漿蟲為了繁殖,會侵犯胎兒的細胞,尤其是大腦和肌肉組織,所以可能導致胎兒腦性麻痺、雙眼失明、小腦症、水腦以及癲癇等後遺症,嚴重甚至有胎兒死亡的結果,隨著感染時的懷孕周數愈大,傳播的可能愈高。7建議 婦女應注意若懷疑孕婦受到感染,可藉由偵測血液中的弓漿蟲抗體來診斷,想知道有沒有傳染給胎兒,則可藉由羊膜穿刺,檢驗羊水中是否存在弓漿蟲DNA,另外,也可以藉由超音波確定有無弓漿蟲相關的異常影像,以下是給懷孕或計畫懷孕女性的建議:1) 盡量不要到未開發的國家旅行。2) 避免飲用生水。3) 吃東西前先洗手。4) 蔬菜水果應仔細清洗後再食用。5) 未煮熟的肉類勿食,切過肉類的刀具要徹底洗淨再使用。6) 肉類烹調溫度需高於攝氏70度以上,或者烹調前先冷凍至零下12度保持24小時。7) 不要由孕婦來更換貓沙、清理糞便。

搶救失明危機 針劑新藥現身

搶救失明危機 針劑新藥現身#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1歲陳姓設計師,罹患糖尿病已長達8年,期間因不愛運動又喜愛美食,因此血糖控制極差,某次在畫設計圖時,不論怎麼畫直線,右眼所看到的直條都變扭曲且視線模糊,症狀不只嚴重影響工作還出現焦慮情緒。注射新藥、嚴格控制血糖 視力進步經眼底視網膜檢查與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CT)檢查,發現右眼有黃斑部水腫,且視力只有0.3,與醫師討論後接受了眼內注射「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治療,同時嚴格控制血糖,接受5劑注射後,視力逐漸進步視線扭曲的症狀也明顯改善。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醫師指出,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死亡人數是國人10大死因第5位,國內糖尿病患約227萬人,而糖尿病患有20~40%機率(約45萬~90萬人)罹患「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糖尿病患者應多注意眼睛併發症。微血管局部膨大、滲漏、出血、水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任方怡謨醫師進一步說明,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DME)成因,主要因血管長期暴露在高血糖中,導致視網膜微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出現微血管局部膨大、滲漏、出血或水腫等現象,進而產生代償性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現增加,促使不正常的血管增生。方怡謨醫師表示,傳統治療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分為雷射治療和眼內注射類固醇2種,前者僅能控制視力不再惡化,後者則易產生青光眼、白內障等副作用,目前有眼內注射「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可有效改善黃斑部的水腫,不但能穩定視力還能改善視力。黃斑部厚度增加或滲漏 需再次注射鄭成國醫師補充,目前採用「新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治療,前3個月每月連續注射,3個月後要每月回診追蹤,若出現視力下降、檢查中發現黃斑部中心厚度增加或出現滲漏現象,需再次注射。翁林仲醫師提醒,50歲以上中老年人應每年定期檢查眼睛,若有黃斑部疾病之患者應每1~3個月回診追蹤與治療,黃斑部病變並不會產生疼痛感,民眾可至醫院索取「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初步篩檢,若視線出現模糊、扭曲變形、中央視野有黑影,請盡速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

月底前 眼底鏡檢查免掛號費

月底前 眼底鏡檢查免掛號費#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友們都知道驗血糖的重要,但卻常會疏忽眼底視網膜檢查,副市長侯友宜指出,糖尿病友視網膜病變高達3成、失明率是常人的25倍,為協助糖友們養成定期檢查眼底的好習慣,衛生局與110家眼科院所合作訂11月為「糖尿病友護眼月」凡糖友在11月期間前往作眼底檢查皆免收掛號費,預計受惠人數達20萬人。糖尿病視網膜盛行率為26.5%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指出,國健署2011年調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為26.5%,大約每3至4個糖友,就有1位併發視網膜病變,且罹病10年後,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更急速攀升到90%,可怕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並無任何症狀,當症狀出現時,病變已經對視力造成傷害。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視力下降糖尿病除了會有截肢、洗腎等不可逆的病程,視網膜病變主要因為病患長期血糖控制不良,進而破壞視網膜血管,導致眼球內出血、結疤,常見的症狀有眼前出現浮動的黑點,不僅視力下降,嚴重時,因視網膜缺血,造成小血管增生,但新生血管脆弱、容易出血,造成血塊結疤使視網膜纖維化變形,甚至剝離而失明。糖友4項檢查 眼底檢查僅有32.8%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表示,健保署資料顯示,糖友們應定期做的糖化血色素、空腹血脂、尿液微量白蛋白及眼底檢查等4項檢查中,前兩者依序都有89.3%及75.7%的檢查率,但眼底檢查卻僅有32.8%,新北市104年糖尿病用藥人數196,091人,眼底檢查率也僅31.5%,若能早期發現給予適當治療,可延緩病情惡化。為響應2016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Eyes on Diabetes﹙糖友護眼﹚」主題,新北市訂11月為「糖尿病友護眼月」凡11月1日至30日期間,只要糖友們持健保卡至合約眼科院所做眼底鏡檢查,免收掛號費。

三高Eye注意 眼中風恐失明

三高Eye注意 眼中風恐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4歲王先生(化名),擔任特別助理長達20年,一天工作時間約15個小時,平常他習慣點眼藥水來舒緩眼睛的疲勞,某天一覺醒來,右眼一片模糊,視野猶如充滿霧氣,伸手不見五指,一開始,王先生以為是因為工作導致的眼睛疲勞,點了眼藥水卻不見好轉,就醫後確診為因高血壓所引起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眼內動脈硬化 壓迫靜脈致阻塞視網膜靜脈發生阻塞的原因是因為眼內動脈血管硬化,壓迫靜脈造成阻塞,進而發生出血、缺氧或水腫,一旦水腫或出血位置侵犯到黃斑部,就會導致視野瞬間模糊,甚至喪失視力。眼中風的發病原理與中風相同,及早治療、保有視力是當務之急,臨床治療選擇包含:口服藥、雷射光凝療法、新生血管因子藥物和類固醇,目前健保給付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和類固醇,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眼科醫師鄭成國呼籲三高患者,一旦發生視力問題,應儘速就醫。僅視網膜靜脈阻塞 可回復視力眼中風分成3大類,包括:視神經、視網膜動脈及視網膜靜脈的阻塞,其中只有視網膜靜脈阻塞可透過治療回復視力,而視網膜靜脈阻塞根據阻塞的位置,又分成中央或分支靜脈阻塞2種,其中以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的影響較嚴重。2/3眼中風患者 同時有高血壓鄭成國醫師表示,高達2/3的眼中風患者同時有高血壓、1/3合併有高膽固醇血症、將近1/6有糖尿病,顯見三高族群是眼中風的高危險群,呼籲三高患者除了例行偵測三高病情,也不要忘了注意視力是否有變化。瞬間模糊、視野缺損應及時治療出現視力瞬間模糊、視野缺損應即時治療,才能有效阻止失明,視網膜靜脈阻塞治療方式有:口服藥、雷射光凝療法、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類固醇,目前健保給付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和類固醇,用於治療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視力回復,與發病時視力降低的程度,以及治療的快慢相關,愈有警覺、愈快治療、效果愈好。

打針會截肢?延誤控糖恐失明!

打針會截肢?延誤控糖恐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國內糖尿病罹患人數今年首度突破200萬人,從2013年的173萬人,短短3年成長率竟有3成多,而今年國內已有227萬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蟬聯國人10大死因前5名10年之久。針劑藥物 仍有錯誤迷思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表示,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來自國人多年來對於胰島素等針劑治療藥物,仍存有許多錯誤的迷思和恐懼,因此時常延誤黃金治療時機,以門診經驗觀察,在門診中跟患者建議轉換胰島素治療時,有7成患者會拒絕。延誤病情 增致死風險至今仍有許多糖尿病患認為「打胰島素就會洗腎、失明、截肢」,雖有多項研究證實針劑糖尿病藥物如:胰島素、腸泌素GLP-1,在降低糖化血色素效果及安全性都是優於傳統口服藥,在國外已普遍使用,國內大部分患者往往還是不願意接受針劑藥物治療,而延誤病情、增加心血管病變及致死風險。不透過代謝 而是直接補充台灣有超過200多萬糖尿病患,目前胰島素的使用率僅有16%,歐美國家已將胰島素針劑當作糖尿病患者的第一線用藥,在胰島素的使用率有40%,國內目前糖尿病臨床常用的針劑藥物有胰島素和腸泌素(GLP-1),不透過肝、腎代謝,而是「直接補充」體內所缺少的胰島素和酵素,因此在控糖效果和安全性都比口服藥還高。心理壓力 影響控糖時機只是國內民眾長久以來對胰島素的錯誤認知、及對扎針的心理壓力產生的害怕,影響多數醫師錯失最佳控糖的時機,糖尿病為不可逆的慢性病,很多病患卻都是等到血糖已經過高、出現併發症時才願意用針劑藥物來治療。

姐妹每餐手搖飲 35歲險失明

姐妹每餐手搖飲 35歲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蔡爸爸17年罹患糖尿病,長年血糖過高,導致網膜病變而失明,親眼見證蔡爸爸失明的三姊弟,就算都被確診為糖尿病,依然自恃年輕,沒有規律用藥及控制血糖,每餐都要搭配手搖飲料,甚至血糖都飆高到200多以上也不以為然,最後陸續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問題,險導致失明。眼睛飄黑影 持續3月一片漆黑兩姊妹中妹妹的眼睛在5年前竟飄出黑影,當時認為只是工作用眼過度,黑影持續2~3個月後,沒想到逐漸擴大到一片漆黑,緊急就醫後,被醫師確診為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透過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後,黑影已消失且視力也慢慢恢復。在妹妹治療期間,國中即確診糖尿病的蔡姊姊眼睛也出現黑影,從國中就有視力模糊問題的她,認為視力模糊並不影響生活而輕忽,直到眼睛一度看不見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兩人差點年紀輕輕就失明,現不敢輕忽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除了控制血糖外,每年更不忘進行1年1次的眼底檢測。高血壓、高血脂 增視網膜病變機率林醫師指出,觀察罹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輕度的視網膜病變問題,當罹病高達15年以上,有8成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問題,尤其年長的糖尿病患者,若同時合併多種併發症,如: 高血壓、高血脂、腎病變,更增加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且視力影響的病情也會較為嚴重。罹病2年未治 9成視力惡化至0.1治療應把握黃金治療期,若罹病2年未治療,9成患者視力會惡化至0.1以下,這時恢復視力的機率渺茫,甚至影響平日生活,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臨床上方便性較高的療法,主要透過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阻止不正常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改善問題,安全性高,健保已給付此項治療,已有不少患者得到幫助。

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陳先生長期在內科看診領取糖尿病藥物控制病情,醫師提醒陳先生除須認真監測血糖、血壓的變化外,還須定期掛眼科追蹤視網膜健康狀況,留意視網膜是否有病變。長期高血糖 導致腎、視網膜病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鄭琪睿醫師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當前青壯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本身或許對於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無感,但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會導致體內許多小血管病變,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周邊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則包括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等等不可逆的變化。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鄭琪睿醫師說明,目前所知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得病的時間,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同時,抽菸、高血壓、高血脂也是病變的危險因子,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在視網膜上看到視網膜出血,或者血管瘤的變化,當病變嚴重程度增加,某些部位的視網膜血管會阻塞、滲漏,致使血液中的養分無法到達組織,造成組織的變形傷害,更進一步產生新生血管與纖維化組織,容易大出血或者造成視網膜剝離。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造成玻璃體出血影響視力的病變主要包括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造成的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剝離,目前黃斑部水腫可以藉由眼球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治療,而且研究顯示在前兩年密集追蹤治療,可以更穩定控制黃斑部水腫,而當病況惡化到達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就需要以全視網膜雷射預防惡化,若已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則需要手術治療。鄭琪睿醫師呼籲,雖然目前的醫學進步使得影響視力的病變治療較過去更有效果,但是當病情已經惡化到上述的程度,神經與組織已受到傷害,有時候即使網膜出血或者黃斑部水腫受到控制,也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視力恢復,建議病友們應該在糖尿病早期就開始定期追蹤,控制血糖血壓,避免嚴重病變為上上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