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姐妹每餐手搖飲 35歲險失明

姐妹每餐手搖飲 35歲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蔡爸爸17年罹患糖尿病,長年血糖過高,導致網膜病變而失明,親眼見證蔡爸爸失明的三姊弟,就算都被確診為糖尿病,依然自恃年輕,沒有規律用藥及控制血糖,每餐都要搭配手搖飲料,甚至血糖都飆高到200多以上也不以為然,最後陸續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問題,險導致失明。眼睛飄黑影 持續3月一片漆黑兩姊妹中妹妹的眼睛在5年前竟飄出黑影,當時認為只是工作用眼過度,黑影持續2~3個月後,沒想到逐漸擴大到一片漆黑,緊急就醫後,被醫師確診為糖尿病引起的黃斑部水腫,透過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後,黑影已消失且視力也慢慢恢復。在妹妹治療期間,國中即確診糖尿病的蔡姊姊眼睛也出現黑影,從國中就有視力模糊問題的她,認為視力模糊並不影響生活而輕忽,直到眼睛一度看不見才正視問題的嚴重性,兩人差點年紀輕輕就失明,現不敢輕忽糖尿病的視網膜病變,除了控制血糖外,每年更不忘進行1年1次的眼底檢測。高血壓、高血脂 增視網膜病變機率林醫師指出,觀察罹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輕度的視網膜病變問題,當罹病高達15年以上,有8成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問題,尤其年長的糖尿病患者,若同時合併多種併發症,如: 高血壓、高血脂、腎病變,更增加視網膜病變的機率,且視力影響的病情也會較為嚴重。罹病2年未治 9成視力惡化至0.1治療應把握黃金治療期,若罹病2年未治療,9成患者視力會惡化至0.1以下,這時恢復視力的機率渺茫,甚至影響平日生活,治療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臨床上方便性較高的療法,主要透過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阻止不正常新生血管的形成,進而改善問題,安全性高,健保已給付此項治療,已有不少患者得到幫助。

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陳先生長期在內科看診領取糖尿病藥物控制病情,醫師提醒陳先生除須認真監測血糖、血壓的變化外,還須定期掛眼科追蹤視網膜健康狀況,留意視網膜是否有病變。長期高血糖 導致腎、視網膜病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鄭琪睿醫師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當前青壯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本身或許對於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無感,但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會導致體內許多小血管病變,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周邊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則包括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等等不可逆的變化。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鄭琪睿醫師說明,目前所知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得病的時間,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同時,抽菸、高血壓、高血脂也是病變的危險因子,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在視網膜上看到視網膜出血,或者血管瘤的變化,當病變嚴重程度增加,某些部位的視網膜血管會阻塞、滲漏,致使血液中的養分無法到達組織,造成組織的變形傷害,更進一步產生新生血管與纖維化組織,容易大出血或者造成視網膜剝離。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造成玻璃體出血影響視力的病變主要包括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造成的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剝離,目前黃斑部水腫可以藉由眼球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治療,而且研究顯示在前兩年密集追蹤治療,可以更穩定控制黃斑部水腫,而當病況惡化到達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就需要以全視網膜雷射預防惡化,若已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則需要手術治療。鄭琪睿醫師呼籲,雖然目前的醫學進步使得影響視力的病變治療較過去更有效果,但是當病情已經惡化到上述的程度,神經與組織已受到傷害,有時候即使網膜出血或者黃斑部水腫受到控制,也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視力恢復,建議病友們應該在糖尿病早期就開始定期追蹤,控制血糖血壓,避免嚴重病變為上上策。 

糖友眼前一片黑 視網膜病變恐失明

糖友眼前一片黑 視網膜病變恐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主要危害是其併發症,尤其是視網膜病變,病況嚴重時,會有失明的危險,醫師提醒,糖友除了要服用藥物控制血糖外,也應該要定期檢查眼睛,才能及早發現病況,以及可即時做治療。 眼前一片黑 緊急手術挽回視力一名五十多歲男子雖有糖尿病多年,但是因為工作忙碌,竟然就不去就醫服藥,甚至飲食也不節制,還經常是3C產品不離手,直到他有天早上起床,眼前一片黑,被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室,經由檢查發現,竟然是因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所幸在接受緊急手術之後,才挽回視力,但是視力僅剩0.5,讓他悔不當初。 眼底斷層掃描分析儀檢查確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胡自得表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失明的主因之一,主要症狀是會出現傷疤斑點漂浮於視野之中,視力減損,夜視力差,視力模糊不清;經由眼底斷層掃描分析儀(OCT)檢查,可確診是否有視網膜黃斑部水腫或是出血等症狀。 注射血管新生抑制劑+雷射+手術至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胡自得醫師指出,由於視網膜病變的情況會有所不同,有的是水腫,也有人會結痂,或是有出血,應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式,治療方式包括注射血管新生抑制劑、雷射及手術,目前是以雷射光凝固術為主,可使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人,降低一半以上失明的機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嚴重急性鼻竇炎 恐失明致死

嚴重急性鼻竇炎 恐失明致死#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造成急性鼻竇炎的原因很多,多因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感染嚴重時,膿液將侵犯眼睛、大腦,導致眼睛腫脹、腦膜炎等,可能造成失明或意識不清,甚至致死,在天氣不穩定,日夜溫差較大,上呼吸道容易感染的季節裡,感冒病人較多,急性鼻竇炎病人約增2成。症狀多為膿稠鼻漏、鼻塞和咳嗽急性鼻竇炎症狀,一般有頭痛、臉痛、發燒、鼻塞、流黃鼻涕、鼻水倒流等症狀,臨床上卻很少看到症狀完全相符的病例,很少發燒,病人多以膿稠鼻漏、鼻塞和咳嗽來表現,超過 7 至 10 天以上感冒就要特別注意,由病人病史及症狀與理學檢查,必要時配合鼻竇內視鏡檢查及切片,或是鼻竇x光攝影、電腦斷層(CT),以確定診斷。手術治療減輕阻塞 提供通氣與引流急性病毒性鼻竇炎的治療方式為症狀療法,以緩解病人目前病狀為主,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的一般抗生素治療週期為 14 天,大於 3 個月的鼻竇炎,症狀持續,無法改善時需要手術來治療鼻竇炎,其目的也是減輕鼻竇的阻塞,提供鼻及鼻竇足夠的通氣與引流。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張世倫表示,早期醫療水準較差,家中長輩或街坊鄰居經常有人長年受鼻病之苦,加上當時的醫藥廣告經常灌輸社會大眾一個錯誤觀念,認為鼻竇炎是治不好的,至今還是有許多人對鼻竇炎存有過度的恐懼,但是現今因為醫療的進步及保健觀念的提升,鼻竇炎是可治癒的。

老婦糖尿病控制差 黃斑部水腫險失明

老婦糖尿病控制差 黃斑部水腫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5歲的陳婆婆長期糖尿病、高血脂控制不佳,去年開始有視力模糊的狀況,但沒在第一時間就診,直到漸漸看不見,才去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生經了解狀況後,告知病患趕快去大醫院就醫,否則將會失明;經過彰基體系眼科部陳珊霓醫師檢查,診斷是糖尿病引起黃斑部水腫,不治療恐怕會失明,經眼內注射治療後視力改善。據統計,全台約有150萬糖尿病患者,研究指出,有29%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會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其中有大約14%的患者,會發生糖尿病黃斑部水腫;但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檢查率更是僅有3成,往往錯失早期發現及治療的黃金治療期,因而陷入失明危機。陳珊霓表示,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初期症狀,包括視力模糊、看東西色彩不鮮明,隨著病情加劇,還可能出現看東西會變形,直線變扭曲、或視野中心出現黑影等症狀。初期易錯認老化 睜一眼閉一眼自我檢測患者常將早期模糊症狀誤認為自然老化現象,而且正常的眼睛會代替病變的眼睛看東西,因而沒發現眼睛已出現病變,且耽誤就醫,待發現時,病變的眼睛視力惡化已經相當嚴重了;因此,建議民眾可利用居家常見的方格型物品,常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檢測,即可及早發現是否有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徵兆。遠離眼盲 黃斑部水腫快治療陳珊霓指出,眼睛是靈魂之窗,糖尿病造成視力的損傷,在自己的門診量中,幾乎佔有一半,天天都在處理糖尿病造成眼睛視力的後遺症。還好這幾年,藥物的進步,糖尿病造成黃斑部水腫且造成視力非嚴重的殺手,現在至少藥物可治療、控制,讓病患視力得到進步;因此,每位糖尿病病友要關心自己的眼睛,不要等到看不到時,才要就醫。糖尿病所引起的失明是可以預防的,而目前黃斑部水腫的治療已有健保給付,且黃斑部水腫經過十次或五、六次的治療之後,不會再受到黃斑部水腫的困擾,可以得到進步,甚至永遠都不會有水腫的情形,這也是需要患者與醫師合作的。

濫用眼藥水 女童左眼視神經萎縮近乎失明

濫用眼藥水 女童左眼視神經萎縮近乎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眼睛痛、癢別亂點藥,當心眼壓飆高恐傷視力!10歲女童因左眼視力模糊而就醫,經檢查發現其左眼的眼壓飆高、超過九成的神經萎縮、視力幾乎是零,醫師問診之下才知道,女童長期因為眼睛癢,使用母親購自藥房的眼藥水,才會導致這樣的後果。左眼9成視神經萎縮 僅剩0.01視力女童母親王女士為此感到非常自責,經檢查後,左眼眼壓是54毫米汞柱,右眼眼壓23毫米汞柱。收治個案的台東基督教醫院眼科莊雪霞醫師解釋,正常眼壓是小於20,左眼眼壓54表示是「極為嚴重」的青光眼,而右眼眼壓也開始升高。莊雪霞醫師進一步說明,左眼因青光眼壓迫到視神經,導致超過9成的視神經已經萎縮,僅剩相當於0.01以下的視力,在醫療進步的今天,視神經仍然無法移植。目前只能努力控制右眼的眼壓,保持其可用視力,避免再行惡化。眼藥水含類固醇 使用過度釀禍莊雪霞更強調,眼睛紅、眼睛癢,一定要經眼科醫師的檢查及診斷,切勿使用自行購買的眼藥水,以免發生無可挽回的傷害。她同時也指出,女童使用的眼藥水是含最強類固醇Betamethasone的眼藥水,多年前的研究報告已證實類固醇會導致眼壓升高。當然,類固醇有很多種,有的強有的弱,使用時要適可而止,而且醫師在給藥時不會一開始就開立最強的類固醇給病人。就像個人體質不同,每隻眼睛對類固醇的反應也不一,有的人使用2~4週後,眼壓就會升高;有的則毫無反應,也因此無從察覺。此外,每個人對眼壓升高的反應也不一,有些人會感覺眼睛怪怪的、眼睛紅、頭痛、視力模糊,其中最常見的症狀是視力模糊;有些則完全沒有症狀。莊雪霞醫師呼籲,眼睛有任何問題,一定要找醫師檢查,不要自做主張隨便到藥房買眼藥水來點。王女士也以切身經驗提醒民眾,期盼能點醒與她一樣有不當用藥習慣的父母,預防憾事再度發生。

啥!六旬老翁狂滑手機 眼中風險失明

啥!六旬老翁狂滑手機 眼中風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來臨,不管男女老少,隨處可見低頭族身影,但當心別因此滑掉了視力。中國有一名60歲老翁,手機遊戲玩上癮,甚至連睡覺的時間都在玩,沒想到竟然突發眼中風而失明,經過治療之後,視網膜損傷雖可得到修復,但已無法恢復至原本視力。據了解,老翁靠在沙發上玩手機,突然感到頭暈,眼前一片漆黑,揉了眼睛還是什麼都看不見,家人趕緊將他送醫,當地醫師表示,病患本身有高血壓,加上長期坐著不動造成血液粘稠,氣溫較低易造成視網膜靜脈阻塞,導致眼睛的血液循環受阻。把握黃金期 1小時搶救視力當地醫師提醒,一旦出現突發、無痛性的視力模糊,或是部分的視野缺損而模糊的情形,需立即就醫,如果在1小時內搶救,還是有機會恢復部分視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若發生過眼中風的患者,之後突發腦中風的機率也會增高。當心!三高+青光眼是高危險群 然而,根據過去《優活》報導,50歲以上的民眾,其發生眼中風的機會,將隨著年紀老化,罹病機率亦將提升,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青光眼病人皆是高危險群,因此,除了建議每年檢查視力,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老婦白內障怕開刀 眼藥水當「保養」險失明

老婦白內障怕開刀 眼藥水當「保養」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74歲的葛奶奶因為白內障,固定於眼科追蹤,某次回診醫師說白內障變嚴重,建議最好還是手術。害怕開刀的葛奶奶於是不再回診,自行去藥房購買多種眼藥水及眼藥膏使用,想要積極「保養」,沒想到2個月後眼睛變得又紅又刺,甚至連眨眼睛都很痛,且視力模糊加劇,不得不回診。醫師表示這很可能是「藥物毒性角膜病變」,且角膜受損情況非常嚴重,終究需要手術治療。功效、成份不盡相同 甚至加了防腐劑藥害救濟基金會指出,眼藥水的種類很多,功效也不同,常見的成分有維他命、清涼劑(如薄荷)、解充血劑(或血管收縮劑)、抗組織胺、抗生素、類固醇、散瞳劑或控制青光眼及白內障的藥物等;另外,為保持無菌狀態,部分藥水還添加了防腐劑。而眼藥水功能依成分不同,可大致分為緩解不適,如疲勞、乾澀、紅腫及發癢等;協助檢查診斷,如執行眼底檢查;控制發炎或微生物感染;延緩或治療眼疾,如假性近視、青光眼及白內障等。沒有一種眼藥水可以處理所有眼疾,因此必須透過眼科醫師的診斷或藥師的指示,來使用適合的眼藥水,不宜自行購買使用。紓緩症狀反而掩蓋疾病 當心視力全失許多民眾仍有眼藥水可以「保養」眼睛,因此多用無妨的觀念;然而有些眼藥水雖然可以短暫緩解不適,卻也可能掩蓋眼疾症狀而延誤治療;且在不當使用下,藥品或防腐劑可能會改變淚液的成分及眼球的環境,如酸鹼值、滲透壓及眼壓等,使結膜囊內的菌叢混亂而導致發炎、感染,另外還可能造成乾眼症、青光眼;若角膜的結構遭到破壞,則造成潰瘍、破損,嚴重者會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眼藥水亦是「藥」,如有不適,應經過醫師診斷或藥師指示後再使用,才能對症下藥;除非經過專業人員的評估,否則一般並不建議長期使用。另外,透過網購或國外帶回的眼藥水,並不屬於我國合法藥物的範圍,若是因此而遭受藥害,並不適用藥害救濟制度的保障,提醒民眾別貪圖方便而賠了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