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糖尿病患防失明 應定期眼底鏡檢查

糖尿病患防失明 應定期眼底鏡檢查#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糖尿病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為60%,20年後更攀升至90%。糖尿病患者有很高的視網膜病變風險,但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可減少5成失明機率。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接受眼底篩檢。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張賢助醫師呼籲,第1型糖尿病病人,發病5年內,應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第2型糖尿病病人,則應在新診斷糖尿病當時,就做第1次視網膜檢查;此後至少每年應做1次檢查或依醫師建議追蹤。糖尿病病人,若突然出現視力減退,甚至有黑影或雙影出現,或發現血糖急遽變動,應儘快至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懷孕的糖尿病患者:由懷孕起,應至少每三個月檢查1次,追蹤到產後1年。眼睛是靈魂之窗,失去視力將嚴重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再次提醒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接受1次眼底檢查,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控制好血糖,延緩眼睛病變等併發症的發生。

男辦公桌遭太陽西曬 長期照右眼險瞎!

男辦公桌遭太陽西曬 長期照右眼險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上班族除了要擔心自己的座位風水不好,需考量是否買個水晶還是瑪瑙放在辦公桌上,讓自己財運滾滾來之外,恐怕還要擔心辦公桌是否長期會受到太陽曝曬的問題,因為,台中就出現了一名年紀才三十三歲的工程師,因辦公桌靠窗,右眼每天都長時間受到日曬,導致他的右眼出現白內障差點失明,醫師就提醒,如辦公桌會有太陽直射,就應該要考慮換個座位,加個窗簾以免眼睛遭紫外線傷害!男突然出現畏光 差點出車禍這名工程師長時期都坐在電腦前寫程式,辦公桌位置右側靠窗,又有西曬問題,每天下午陳先生右臉和右側身體總是受到陽光照射,一直得盯著電腦的他常覺得眼睛乾澀疲憊,但也無可奈何。不過近半年來他發現開車上下班時有些奇怪,早上面對朝陽或下班時對向來車的車燈時,畏光的情形變得很明顯,一開始他心想也許是睡眠不足吧,但情況越來越嚴重,連視力都變得模糊,看東西不太清楚,有次還差點發生交通擦撞,十分驚險。他就趕緊到光田醫院看眼科,經詳細檢查後,才發現自己年紀輕輕就得到「後囊混濁型白內障」,需要手術才能治癒。紫外線對眼睛傷害大 光田綜合醫院眼科金正詔主任表示,「後囊混濁型白內障」通常是天生或長期照射紫外線而引起的,也有些人是因為服用類固醇而發病。但陳先生過去視力正常,也從未服用相關類固醇藥物,經過詳細的問診,推估是因為平時右眼長時間受到紫外線照射所致。所幸,他接受治療後,目前生活和工作都已顯著改善。醫師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年紀大了才會罹患白內障,平時應儘量避免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艷陽天外出時最好配戴太陽眼鏡,如生活或工作環境有強烈陽光照射時,應適度調整座位位置或方向,才不會賠了靈魂之窗!

糖尿病患者 不吃藥險失明?!

糖尿病患者 不吃藥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單靠食物、運動就能降血糖,當心弄巧成拙!62歲的張先生,罹患糖尿病已經16年,雖然有看醫師,但卻只看病不吃藥,堅持要用飲食和運動來控制血糖,5年前身體開始惡化虛弱,他發現視力愈來愈差,以為或許是老花眼,最後連眼前三十公分都只能看到模糊晃動的影子,求診後才發現兩眼嚴重白內障,幾近失明。糖尿病患 白內障是常人的五十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可怕的地方是在視網膜病變的早期並無任何狀,但當症狀出現時,視網膜病變已經到達某種程度了。糖尿病控制愈差或發病時間愈長的人,愈容易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一些人在確定罹患糖尿病時,已經有視網膜病變,甚至有人因為視網膜病變,才發現自己罹患糖尿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糖尿病患能早期發現有眼病變,接受治療、好好控制血糖,眼睛的問題也有機會隨之好轉,因此一旦確定診斷罹患糖尿病,就應該接受眼底檢查,之後每年更應檢查一次,若發現有視網膜病變,更應積極改為每三到六個月檢查一次。

老年性黃斑病變 新一代視力殺手!

老年性黃斑病變 新一代視力殺手!#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黃斑部病變已成為台灣地區老年人的視力殺手,以往白內障是長者視障的主因,但隨著醫學的進步,白內障幾乎能以手術治療,因此老年性黃斑病變成為眼科醫師下一個防治的目標。黃斑病變取代白內障 成為老年視障主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任張延瑞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丹麥的報告,老年性黃斑病變(可再細分為萎縮性和滲出性)已超過以往排名第一的白內障,成為視力不良最主要原因(黃斑病變為44.4%、白內障33.3%)。再據台北榮總和陽明大學的調查,65歲以上老人早期黃斑病變的發生率約9.2%,末期黃斑病變發生率約1.9%,因為以前對此疾病所知有限、又沒有有效的治療法,所以當醫師診斷出後,就不再進行積極治療,彷彿判了眼睛慢性死刑(從開始到失明,能長達十餘年)。早期篩檢黃斑病變 透過治療能維持視力 免於失明所幸目前對視力威脅最大的滲出性老年黃斑部病變,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可使用抗血管新生劑的眼內注射,讓病患視力得以維持甚至進步,但眼內注射需反覆施打,且健保僅給付部分種類和嚴重度的病患。張延瑞醫師表示,老年黃斑部病變雖然可怕,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多數病患還是能維持良好視力,因此建議可至各院區眼科進行老年黃斑病變篩檢,提前發現、保護你我的視力健康。

OL眼妝過濃 流汗暈開滲入眼睛險瞎

OL眼妝過濃 流汗暈開滲入眼睛險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在有許多女孩子,出門為了能讓眼睛看起來炯炯有神,大眼汪汪,一個轉頭拋個媚眼,就能迷倒眾人,因此,會拿睫毛膏刷了一次又一次,眼線筆畫了一下又一下,但愛美的女性可要小心了!台北有一名二十多歲的上班族,近日因為太熱,流汗使得眼妝暈開,滴進眼睛裡,造成嚴重的角膜潰傷,差點就瞎了眼睛。眼妝卸妝、上妝都要小心 滲入眼睛恐失明收治這名女子的醫師表示,這名女子就醫時,出現雙眼疼痛且視力模糊的情況,檢查一看,發現女子的角膜以經被化妝品刮出一道又一道的傷痕,經過一問,是因為流汗導致化妝品滲入眼睛而導致。對此,醫生提醒女性民眾,平日時卸妝要注意,出外流汗時,更不可以讓汗水混雜眼妝一起滲入眼睛,很可能會造成角膜的受損,嚴重的話更會導致失明,得不償失! 

明明老花眼看近物突然變清楚?恐是白內障!

明明老花眼看近物突然變清楚?恐是白內障!#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上了年紀的民眾,如發現最近怎麼看近的東西,越來越清楚了,就要小心自己是否罹患了白內障!對此,眼科醫師林丕容指出,白內障的病程,有一段時間會使得看近物的東西變得很清楚,但隨著白內障持續惡化,又會逐漸變成近物看不清楚。白內障拖久恐失明!應及早治療林丕容說明,正常的水晶體是透明的,但因為老化、外傷、紫外線或其它因素變混濁甚至硬化時,將導致光線和影像無法被傳送到視網膜上,造成視覺模糊,這就是白內障。而隨著年紀增長,老花度數也同時慢慢增加,另因白內障在病程發展的過程中,會因內部硬化腫脹混濁,使水晶體逐漸變厚,中央處變凸導致眼睛屈光力增加,就好像內建了一付老花眼鏡,因此會發生有一段期間,看近物比以往清晰,但當水晶體變得更混濁、更厚時,又會逐漸變成近物看不清楚。 因此,林丕容呼籲,白內障若拖延過久,增厚的水晶體可能導致繼發性青光眼及其它眼疾,產生不可逆的視力損害,可能導致失明危機,只有及時、適當的施行手術才能減少這些風險的發生。

驚!糖尿病增失明風險

驚!糖尿病增失明風險#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糖尿病和失明恐息息相關!糖尿病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常一不留意就導致失明,而糖尿病患者的失明率又比常人高出25倍,因此患者應進行眼部定期檢查,降低失明發生率。研究調查發現,糖尿病是台灣中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失明的機率高於常人25倍,且罹病10年,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上升到50%,25年病史更是讓發病率攀升到9成;萬芳醫院眼科醫師黃信偉表示,三分之一的糖尿病病患都會併發視網膜病變,且罹病越久、機率越高。糖尿併發病變多 患者需留意糖尿病容易引發多種併發症產生,不僅會造成嚴重性的傷害、也有很高的死亡率,其中視網膜病變更是後天失明最常見的原因,若是糖尿病患者等到視力出現模糊、或是快看不見時才前往就醫,往往已經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這時病情可能已經演變成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玻璃體出血,透過手術治療也僅能恢復部分視力。黃醫師表示,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變,包括視網膜病變、白內障、青光眼和眼球運動神經病變,這些恐造成失明;若是黃斑部產生病變,則稱為黃斑部水腫,容易使糖尿病患者視力減退,因此民眾必須控制血糖、血糖值越正常、越能延緩視網膜病變的發生。定期眼部檢查 避免失明風險萬芳醫院一項臨床病例,國二青年篩檢出罹患糖尿病、且家族有相關病史,2年後出現視力模糊的症狀,前往醫院檢查竟是糖尿病引起的眼中風,經過治療後仍不幸一眼失明、一眼弱視,因此糖尿病患者千萬不能輕忽、最好養成定期眼部檢查的習慣,確保健康。黃信偉醫師建議,若病患尚未出現視網膜病變症狀,每年定期檢查一次;若已有輕微病變,則每半年就必須檢查;而嚴重病變、甚至出現廣泛視網膜缺血者,應2-4個月檢查一次。

除了腦中風眼睛也會中風 嚴重恐失明!

除了腦中風眼睛也會中風 嚴重恐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除了腦中風之外,你知道眼睛也會中風嗎?根據統計,年紀越大的民眾,罹患眼中風的機率就會越高,而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的病患,更是眼中風的高危險群,如不幸罹患了眼中風,視力將會突然惡化,若延誤治療甚至有失明的風險!眼中風是什麼?會有哪些嚴重症狀?對此,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柳景豑解釋,眼中風是第二常見的眼睛血管疾病,主要是發生視網膜靜脈阻塞,導致眼睛的血液循環受阻,造成視網膜組織的缺血與後續之炎症反應,病人在臨床上常常以突發、無痛性的視力模糊或是部分的視野缺損來呈現。此時若未進行適當的治療,視網膜缺氧引起的併發症將會漸漸加劇,一旦造成了視網膜黃斑部水腫時,病人除了會有之前的視力模糊或是視野缺損的情形外,甚至會有影像扭曲變形,影像大小改變,若仍未即時治療的話,視力會發生更嚴重的惡化,甚至會有失明的危險。哪些人是眼中風的高危險群?他指出,眼中風的新發生個案估計在每百萬人口中每年約有500個以上的新增病例,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眼中風的10年發生率為1.6%,隨著年紀老化,罹病機率會變得更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異常、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抽菸及青光眼皆會增加發生機率的危險因子。而最近幾年,眼中風的治療已有重大的進步,有更多的新選擇,除了上述傳統的治療外,玻璃體內注射長效類固醇藥物、玻璃體內植入緩慢釋放的類固醇植入物、玻璃體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等方式。最後,柳景豑呼籲,對於50歲以上的民眾,其發生眼中風的機會,將隨著年紀老化,罹病機率亦將提高,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青光眼病人皆是高危險群,因此除了建議每年檢查視力,以其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外,應該也要針對高危險因子的部分,安排適當的治療計畫來改善,以期減少發生眼中風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