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

新北市擴大巡迴醫療 偏鄉就醫更方便

新北市擴大巡迴醫療 偏鄉就醫更方便#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住在石碇區格頭里茶園旁的李伯伯,因糖尿病下肢末梢循環不良,且門口的一段碎石子路讓他視看病為畏途,在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擴大巡迴醫療網計畫下,李伯伯終於能得到妥善的醫療照護,血壓及血糖皆得到良好的控制,可以外出找老鄰居聊天了!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林雪蓉表示,新北市幅員遼闊,人口分布不均且29區城鄉落差頗大,至今仍有132個里沒有醫師執業,經衛生局協調及爭取經費,自今年7月1日起擴大辦理巡迴醫療服務,由去年的10個區、23個醫療點,將淡水及三峽納入提升到12個區、37個醫療點,今年預計可增加476個診次、2萬3千餘位居民受惠。林雪蓉說,偏遠地區如東北角、北海岸因地理阻隔,醫療資源較為貧乏,如石門地區以老年人口居多,但當地僅1家西醫診所、1家衛生所,倘若週末時段生病欲就醫,便須舟車勞頓至距離最近的台大金山分院或淡水馬偕醫院就醫。因此,為強化偏遠地區緊急醫療,除已於金山、瑞芳及貢寮等地區提供24小時緊急醫療救護,並協調新北市醫師公會及各大醫院、診所組成醫療團隊,在三芝、貢寮、平溪、石碇、石門、萬里、坪林、林口、八里及雙溪等10區設置巡迴醫療服務點,提供社區居民與遊客基本醫療照護需求,100年度總計設置23個巡迴醫療服務點,提供901餘診次,服務9701餘人次。今年衛生局再將淡水及三峽區納入並提高服務點的密度,截至7月份每週可再增加4診夜間門診及14診假日門診。新增設的服務點及服務點異動分別是淡水區屯山里、賢孝里、林口區下福里(原東林里)、太平里、八里區荖阡里、下罟里(原米倉里)、三峽區插角里、五寮里、有木里、安坑里、三芝區後厝里(原埔頭里)、平溪區白石里、菁桐里、石碇區烏塗里(增加假日門診)、格頭里、潭邊里、石門區富基里、老梅里(增加假日門診)等,以提升當地民眾就醫的可近性。圖:簽約儀式完成 (由左至右依序為崇仁外科診所楊義江醫師、亞東紀念醫院黃裔貽特別助理、衛生局副局長諶立中、新北市醫師公會何博基理事長、雙和醫院社區醫學部陳美惠護理長、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骨科謝瑞洋醫師,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

夏天到眼睛也出現蚊子?飛蚊症別輕忽

夏天到眼睛也出現蚊子?飛蚊症別輕忽#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炎炎暑假到來,明明沒有出現蚊子,但眼睛卻看見黑影或漂浮物體,就像蚊子飛過一般,且會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正因為如同蚊子在眼前飛舞一般,這樣的症狀又叫做「飛蚊症」,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主國飛蚊症的病因可大可小,需要找眼科醫生確定病因對症治療,否則嚴重還可能造成失明或是視網膜剝離等。依據大小不同的「飛蚊」,也有人形容它為蒼蠅、臭蟲甚或蜘蛛網等,一般大多於直視白色景物、亮色牆面或晴朗天空等的淺色單純背景時出現;嚴重時甚至於閱讀或看電腦螢幕都可能隨時出現,誤以為蚊子飛過或螞蟻從旁經過,頓時令人驚訝錯愕或甚至引發煩躁不安讓人惱怒。林主國醫師表示,飛蚊症大致可分為病理性、生理性、退化性,其中病理性飛蚊症必須儘快檢查治療以免危及視力,生理性飛蚊是極微小的胚胎玻璃體凝膠發育遺跡,大多不影響正常視覺機能,若不影響視力,並不須特別治療。至於退化性飛蚊症的主因是老化的玻璃體中產生部份液化現象,形成混濁懸浮物,隨著年紀增長,或多或少都可能出現飛蚊之症狀,若產生視覺不適現象,可以考慮治療。最重要的是病理性飛蚊症,可能合併有視覺障礙等症狀,如視力模糊、出現大量漂浮點如下雨狀或潑墨狀、閃光次數頻繁增加或視野出現大塊陰影或有如窗簾之缺損,一旦發生建議趕快就醫詳查。病理性飛蚊症尤其容易好發於年紀五十歲以上、有高度近視(600屈光度以上)及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患者,其病因可能是玻璃體後剝離、視網膜裂孔、玻璃體出血或甚至為嚴重可造成失明之視網膜剝離症等,都必須立即檢查或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林主國醫師強調預防飛蚊症,定期眼底視網膜檢查、均衡營養飲食並養成正常生活作息,都可以讓眼睛得到最佳保養,此外根據臨床研究證實,適量補充攝取葉黃素、玉米黃素、魚油Omega-3不飽和脂肪酸(DHA+EPA)、綜合維他命如維生素A、C、E、B群及部份硒、鋅、錳、銅等多重抗氧化性物質或元素,可以達到預防視網膜發生病變的機會,同時相對也可能減少視覺不適的症狀,對於飛蚊症狀的減少或抑制也有幫助。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主國提醒民眾對飛蚊症千萬別輕忽,就如同「頭痛」一樣有許多原因,輕者可能只是小感冒,但重者卻可能是腦部或神經系統中風或腫瘤。同樣的,飛蚊症的病因也是可大可小,需要找眼科醫生確定病因對症治療,若是延誤治療視力恐不保。

誤信「左手香」敷眼能消腫 婦人單眼失明

誤信「左手香」敷眼能消腫 婦人單眼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當發生任何眼疾時,千萬不要誤信偏方,避免使用不當的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病變,甚至失明,日前一名74歲女性,因雙眼罹患青光眼,在家附近診所接受兩眼周邊虹膜切開術,術後便以家中所種植的「左手香」葉搗碎後敷在兩眼上,認為可以消腫、解毒,不料一個禮拜後左眼開始模糊,流淚、怕光,後竟造成角膜及眼球內黴菌感染,雖然右眼視力維持原來的零點四,但左眼視力則僅存光感。臺北榮總眼科部醫師陳克華指出,初診時病患左眼視力僅可辨手動,眼壓高達45毫米汞柱,眼角有嚴重感染及水腫,前房有嚴重發炎反應及蓄膿現象,右眼情況類似但較輕微,在兩眼黴菌性角膜感染及眼球內感染的診斷下,立即給予局部及全身性的抗黴菌藥物治療,三個星期後始控制病情,其間幾度因黴菌感染擴大而考慮眼球摘除,出院回家繼續點抗黴菌藥物治療,六個星期後完全停藥,而左眼又因治療期嚴重發炎及白內障導致眼壓上昇, 經手術後眼壓恢復正常,但最終左眼視力僅存光感,右眼則維持原來的零點四。陳克華醫師表示,由於植物葉片上經常沾附大量薇菌,在搗碎後敷在開放性傷口易造成黴菌感染, 此病人以左手香葉片敷在手術後眼球表面,造成角膜及眼球內黴菌感染,提醒民眾,有任何眼疾問題,最好先就醫,千萬不要使用不當的治療方式,以免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罹患青光眼恐失明 定期檢查很重要

罹患青光眼恐失明 定期檢查很重要#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一名42歲有青光眼病史的潘先生,因為沒有定期接受治療與追蹤回診檢查,導致雙眼視力嚴重受損,幾近失明,所幸在醫療團隊積極治療下,保住了右眼視力,花蓮慈院眼科主任蔡榮坤表示,雖然青光眼仍是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但是可以透過適當的藥物治療控制病情,臨床上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個案,比例不到百分之十,所以,像是潘先生的案例,不到四十五歲就要進行手術治療的個案相當少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顯示,青光眼是全球排名第二、台灣排名第一的致盲眼疾,全世界有450萬人因青光眼而失明,患者雙眼失明機率高達二十五%。而「沒有症狀就是青光眼唯一的症狀!」蔡榮坤主任表示,青光眼是由於眼球內壓力過高迫使視神經損傷,造成視覺障礙、視野出現缺損等問題的眼睛疾病,多數人在罹患青光眼初期時並無明顯症狀,加上一般人對於青光眼的衛教知識普遍不了解,偏遠地區民眾還有就醫不便的問題,導致許多個案就醫時,視神經早已嚴重受損。 蔡榮坤主任提醒民眾,及早診斷及治療對保護視力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經醫師確診罹患青光眼等眼科疾病後,一定要持續與醫師合作,按照醫囑接受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另外,四十歲以上的民眾,應定期每年一次由眼科專科醫師進行檢查,掌握「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的原則,才能確保靈魂之窗的健康。

針灸治飛蚊症 疑進針角度過大險失明

針灸治飛蚊症 疑進針角度過大險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很多人身體不舒服會尋求中醫針灸治療,一位五十三歲婦女近幾年因雙眼時常出現黑影,進而尋求針灸治療,希望能脫離飛蚊症的困擾,未料症狀不但未獲得改善,還刺傷眼球差一點失明,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眼科主任尤誌君表示,這種針炙傷害的確不多見,飛蚊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疾,但嚴重的飛蚊症是有可能會導致視網膜剝離,患者應尋求眼科專業醫師診治。根據該患者自述,她接受完針灸治療後,才回到家就發現左眼忽然有閃電般的光芒出現,並覺得黑影愈來愈多,除「蚊」不成,反而帶來眼前「閃電」爍爍,更加不舒服和緊張,於是趕緊前往中港澄清眼科求診。尤誌君主任表示,經檢查後發現該患者的左眼視網膜上方有一圓形小孔,合併有玻璃體出血之狀況,於是立即給予視網膜雷射,卻發現網膜裂口周圍已有視網膜剝離的狀況,只好另行安排視網膜手術。據病人主訴針灸位置是位於眉毛上方,依網膜裂口位置研判,應當是針灸進針角度過大,導致眼球的傷害,特別提醒民眾做針灸治療時應避免眼球周圍的扎針,以免造成眼球的傷害。尤主任強調,病患有權選擇任何的治療方式,但要避免造成眼睛的傷害,才是最為重要。尤主任指出,飛蚊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疾,是因為眼球內的玻璃體混濁而造成,形成原因有退化,高度近視、白內障術後等,有些飛蚊症會合併網膜破洞,若不即時處理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視網膜剝離,而有些飛蚊症是因為玻璃體出血或糖尿病病變等其他原因造成,所以建議有飛蚊症的患者,應做一次詳細的視網膜檢查排除視網膜疾患等因素,達早期治療的效果,以避免視力的受損。

血糖高不可忽視 糖尿病引發多病變

血糖高不可忽視 糖尿病引發多病變#失明

日前,嘉義醫院舉辦「甜蜜蜜糖尿病病友會」,宣導治療糖尿病的重要性,吸引六十幾位病友與會,一位60幾歲的蔡姓婦人表示,去年某日晚餐後突然暈眩,送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現是血糖飆高造成的,診查原因是血糖失控,飆超過400mg/dl,經署嘉新陳代謝科陳順福醫師一段時間的治療,血糖控制得宜,兩天前還上阿里山看櫻花;陳順福表示,糖尿病是成年人失明、洗腎與下肢截肢的最大原因,有糖尿病,一定要定期就醫,才能保有生活品質。陳順福醫師表示,很多有高血糖的病人,初期發現時都不在意,不按時吃藥,這等於是慢性自殺,突發性高血糖造成的頭暈還算小事,許多人因此造成中風、洗腎、失明,甚至截肢,糖尿病慢性合併症中最常見的是末梢神經病變,在被診斷出糖尿病5年內,約有46.1%病人合併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是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約10~12%糖尿病視網膜併發症因此失明,也使得糖尿病人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糖尿病也會造成腎病變,尿中會出現明顯蛋白尿,破壞腎功能進而洗腎,糖尿病會增加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男性增加約2~3倍,女性增加約3~5倍。陳順福醫師強調,糖尿病目前高居十大死因之第 5位,國人每年平均有2.5萬人高血糖上身,97年台灣三高調查顯示,五年內約有13萬人新發生高血糖,40-59歲是高血糖發生率增加最快族群,依照2004年全民健保資料分析台灣糖尿病人約120萬 ,佔總人口約5%,年齡愈大,得糖尿病的風險也愈大。

眼睛不適習慣性揉眼 小心恐失明

眼睛不適習慣性揉眼 小心恐失明#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北市一名二十歲的男大生,近日念書壓力大,時常感到疲勞時就會習慣的去揉眼睛,後來查覺眼睛視力有異,經過醫師檢查,發現是罹患圓錐角膜,目前還未有藥物可治療,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 台北榮總桃園分院眼科主任劉宛成表示,圓錐角膜是一種常見疾病,圓錐角膜病變目前病因不明,患者在疾病初期,會導致近視及散光度數增加,目前還未有藥物可治療,可用配戴特製硬式隱形眼睛矯治,但嚴重時須移植角膜,且一旦疾病惡化,沒有及時治療,嚴重的話可能會有失明的後果。 醫師也提醒民眾,不論是眼睛或者情緒上的壓力,千萬不要用揉眼睛動作,以免傷害眼角膜。而許多病患揉眼睛的動作除了眼睛發癢或者風沙大等因素之外,有些主要是情緒上的壓力所致,想透過揉眼睛的舉動,來紓解壓力,放鬆心情,但是也養成慢性反覆揉眼的不良習慣。因此如眼睛上有任何搔癢不適等,應立即找醫師診斷,不要習慣性揉眼及亂點眼藥水。

長期用眼過度 急性青光眼無預警發作

長期用眼過度 急性青光眼無預警發作#失明

天氣冷,連景氣也是冷颼颼,在房地產仲介業擔任中階主管,年紀將近五十歲的朱先生,唯恐自己成為裁員黑名單,因此比平常更努力工作,常常加班到三更半夜,突然在一次加班過程中,盯著電腦的同時,眼睛突然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烈疼痛,眼前一片模糊、幾乎睜不開,伴隨有噁心、嘔吐的感覺,阮綜合醫院眼科林娟宇醫師聽完朱先生描述,再測量眼壓、檢查眼底及視野,確定他所罹患的正是「急性房角閉鎖性青光眼」。在台灣,幾乎四十歲以上的人,每百人就有一位受到俗稱「綠內障」的青光眼威脅,尤其是急性發作時,若未及時就醫降低眼壓,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宣告失明,林娟宇醫師表示,一般來說,當我們注視某物體時,物體的影像從視網膜,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視神經就像一根電纜,含有一百萬條電線。經由此電線將訊息傳到大腦,再透過大腦將各種訊息融合為一,產生清晰視力。那為什麼會產生青光眼?林娟宇醫師解釋,人的眼睛內有一透明清澈的液體叫「房水」,此水樣液不斷在眼睛內部流動,維持眼球內正常的壓力(稱為眼壓),以免眼球坍陷,正常眼壓會維持在二十一毫米汞柱以下,一旦房水排流系統受阻,眼球內部的壓力就會上升而傷害到視神經,也就是破壞這些電線,使視野產生盲點,這就是青光眼。但因正常人在看一物體時,是用注意力和眼睛去看,這件物體就成為視野的中心,當視野的中心視力減退時,會馬上察覺到,而對視野邊緣部分的視力減退較不會注意,除非視神經的傷害已經很嚴重,等到察覺就醫時,多已面臨末期,若視神經完全被破壞,就會造成失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