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

慢性腎病就怕這些病變 抗衰這樣做!

慢性腎病就怕這些病變 抗衰這樣做!#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65 歲以上人口近四成有第三期以上慢性腎臟病,顯著高於青壯年人口,也比歐美國家略為偏高。老年慢性腎臟病患者造成衰弱比例較一般族群高,其衰弱盛行率在不同區域從26%到73%不等,但與社區老年病患衰弱盛行率約10-15%相較,仍明顯偏高。衰弱可能衍生依賴增加、失能、入住機構,甚至死亡等不良結果。跨科別老年醫學團隊 提供一站式服務根據2018年台灣腎病年報,近5年65歲以上病患佔透析患者的發生率為54.1-57.9%,其死亡率、醫療花費甚鉅,且透析後的活動功能、生活品質低落,研究顯示多重病況的老年透析病患,長期預後與保守治療組對照並無顯著差異,因此,在透析前,依據周全性評估進行風險分類且形成醫療決策就很重要。成大醫院老年科孫健耀醫師指出,針對這種老年慢性腎臟病的問題,成大醫院從108年8月起成立高齡醫療照護中心,由兼具腎臟專科的老年科楊登棋醫師與孫健耀醫師提供整合門診服務,整合末期腎臟病前期照護計畫及跨專業老年醫學團隊,以一站式服務,實施周全性老年評估、衰弱篩檢、藥事整合、營養諮詢、肌少症,以及社區照顧資源的銜接,給予老年腎臟病患者整體性的照顧與治療,也改善功能狀態,減輕照顧者負擔。老年慢性腎臟病患 行走握力衰退最嚴重孫健耀醫師表示,成大醫院曾針對204名尚未進入透析的老年慢性腎臟病患做調查研究,衰弱的盛行率達67.5 %,各衰弱成分依其比例排序,分別為:行走慢(80.8%)、握力差(72.4%)、活動少(69.4%)、疲憊感(44.8%)、體重減輕(21.7%)。進一步追蹤發現,其衰弱程度會增加腎功能惡化、醫療資源耗用、心血管事件等不良風險,分別上升40%、53%與71%。孫健耀醫師表示,衰弱是一種生理衰退的臨床表象,但衰弱不等於失能,也不是年老必經過程。因此,成大醫院老年慢性腎臟病整合門診在幫助患者找出可能的潛在原因,如很嚴重的末期疾病、造成慢性消耗的疾病等,其共存病況的治療藥物使用原則也有別於青壯年;值得注意的是,大型臨床試驗常常排除年紀大或腎功能差的病患,因此,需審慎評估依據試驗結果訂定的治療準則能否應用在老年腎病患者身上,如高血脂、心房顫動的抗凝血藥物與腎性骨病變等。攝取低蛋白飲食 應兼具營養充足孫健耀醫師說,針對衰弱需透過營養介入、規則運動與周全性老年評估,以減少其衍生的合併症。如一般慢性腎臟病飲食常需限制蛋白質攝取量,但虛弱老人可能因過於嚴格的飲食限制而無法維持足夠營養,甚至產生肌少症,所以其治療性低蛋白飲食須搭配結構化的營養介入,確認攝取足夠熱量與追蹤營養狀況。另外,周全性老年評估也可以針對認知、情緒、生活功能與照顧支持系統等層面,進行完整評估,再以符合病患與家屬期待為考量進行介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遠離洗腎人生!揪出早期腎病靠這2招

遠離洗腎人生!揪出早期腎病靠這2招#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今年世界腎臟日在3月14日,旨在呼籲民眾注意腎臟健康!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致中表示,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口,根據統計約有200萬人,由於慢性腎臟病的嚴重程度會隨著腎臟功能漸漸衰退,很多人都忽略腎臟病是可以預防的。慢性腎臟病5大徵兆 泡泡尿早期即可能出現慢性腎臟病初期的症狀不明顯,大部分的人也不會出現疼痛感,建議透過定期抽血(血中肌酸酐和尿素氮)和驗尿(尿蛋白),才能幫助早期發現!如何提早發現自己有慢性腎臟病?陳致中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會出現下列5大徵兆:1) 有蛋白泡沫尿或血尿。2) 下肢有水腫現象,且按壓後產生的凹陷無法馬上回復。3) 高血壓。4) 貧血、臉色蒼白。5) 倦怠。一般慢性腎臟病的5大徵兆,只有泡泡尿會在早期出現,如果出現其他症狀,代表腎臟功能受損較嚴重。由於腎臟功能惡化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如果未加以控制演變成尿毒症,恐怕會面臨洗腎、換腎的危機。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患者等高危險群 建議定期追蹤如果本身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如:65歲以上長者、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患者,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等民眾,除了就醫定期追蹤,想要提早發現慢性腎臟病,可先從觀察排尿型態來提早察覺,建議至「腎臟內科」門診,由醫師進行仔細的評估與建議!陳致中醫師表示,預防慢性腎臟病的方法,首先要多加留意自己血糖、血脂、血壓、尿酸和尿蛋白是否在正常值;平常也要避免過度勞累、不抽菸、不信偏方、不憋尿、避免服用腎毒性藥物(如來路不明的草藥或未遵從醫囑服用止痛藥或抗生素);日常飲食以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維、多蔬菜為主,更要遠離肥胖。建議民眾千萬不能不重視腎臟的健康,才能有效降低腎臟的傷害。

腎臟病初期症狀難辨 貧血、疲倦當心

腎臟病初期症狀難辨 貧血、疲倦當心#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根據美國腎臟登錄系統2018年報統計,台灣洗腎人口的比率及每年新增加的洗腎人口比率都是全世界最高的,健保支出在洗腎的醫療費用更高達433億元,相當可觀。世界腎臟日(每年三月的第2個星期四)將到來,提醒民眾腎臟保健的重要性。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及營養師分享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以及腎臟病友飲食小撇步。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可定期尿液篩檢確認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許哲維表示,慢性腎臟病是腎臟因長期發炎、慢性疾病影響或尿路阻塞,導致腎臟產生永久性的病變。最常見的危險因子包含:三高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暴飲暴食、濫用藥物或來路不明的偏方、高齡(55歲以上)及其他腎臟疾病問題等。罹患慢性腎臟病的症狀包括貧血、疲倦無力、食慾不振、血壓高、蛋白尿、頻尿、水腫等。建議民眾每半年必須做一次尿液篩檢,因為多數的腎臟病人在腎臟病初期時是沒有感覺的,通常等到身體感覺不適時,很可能已經是腎臟病的末期,屆時已經必須接受洗腎治療。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原則 「腎」利人生保健康想要遠離腎臟病,許哲維醫師提醒掌握「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原則: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鹽、少油、少糖、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沒有鮪魚肚。對於腎臟病友來說,飲食控制更為重要,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黃雅鈺建議,腎臟病友要注意三餐定時定量,避免大魚大肉,煮食清淡為佳,每日充足飲水等小撇步,才是「腎」利飲食原則。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常見病患不知道患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然而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可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慢性腎臟病除規律用藥 也要良好生活習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奎篤表示,慢性腎臟病的病況可依照腎臟功能分為5期。慢性腎臟病早期除了規律用藥治療,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腎臟功能即將邁入第5期的患者們,應該將腎臟的「工作人員」顧好。腎臟功能逐漸惡化時,會有疲勞、易喘、水腫、皮膚搔癢,甚至引起高血壓、貧血等症狀。只要能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洗腎的患者還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再加上「腎臟替代療法」,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治療都可幫助病友們展開新生活。慢性腎衰竭 政府有福利補助管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衛教師謝秋琴衛教師分享院內案例,曾有病友從腎臟功能第5期的狀態,在控制良好的狀況下,腎臟功能進步至第4期的狀態。患者身體發生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控制,做好飲食控制,避免尿毒症狀提早發生,錯失及早治療的寶貴時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社工師劉佳羽表示,政府機構對腎友福利補助有很多管道,如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者,可藉由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卡減免醫療部分費用負擔;患者至戶籍地公所申請身心障礙鑑定表單,藉由醫院醫師及專員鑑定、衛生局及社會局審核通過後即可享有社會福利服務資源。如有問題可撥打內政部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1957詢問。

腎臟病不可逆 這11高危險群要注意

腎臟病不可逆 這11高危險群要注意#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依據歷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為國人十大死因第9名,近年死亡率為每十萬人中22.8人因此死亡,排名居高不下。世界各國慢性腎臟病盛行率介於11至12%,台灣在2010年高雄醫學大學的調查則為11.9%,以此盛行率推算台灣20歲以上成年人患慢性腎臟病約200萬人,且有逐年增加趨勢。臺灣末期腎臟病盛行率 高居世界第一台灣目前洗腎人口超過8萬5千人,從2001年開始美國腎臟資料系統公布年報,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和發生率皆為世界第一且高居不下,健保每年花費高額費用於透析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趙玉雯表示,(1)糖尿病、(2)高血壓、(3)蛋白尿、(4)血尿、(5)心血管疾病、(6)代謝症候群、(7)65歲以上老人、(8)長期服用藥物者、(9)有家族腎臟病史、(10)痛風及(11)抽煙都是腎臟病高危險族群。糖尿病、高血壓 腎臟病前2大原因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透析統計數據,每年新增洗腎病人患糖尿病比率超過40%。台灣至少超過188萬糖尿病人口,病人必須控制好血糖,每3個月測量糖化血色素維持在7%以下,每半年應檢查尿液尿蛋白,並抽血檢驗肌酸肝,早期發現腎臟病變,及早治療。高血壓為第2大洗腎原因,約佔30%洗腎人口。高血壓控制標準會因為不同族群、年齡、不同共病症(併發症)而有所差異,病人應諮詢醫師,定時服用藥物,每日定期量血壓、飲食減鹽、減重、戒菸、規律運動及節制飲酒,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0mmHg,才能降低腎病變機率。飲食宜清淡 三高病人應定期檢查罹患慢性腎臟病,比正常人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高達正常人的3到4倍。日常生活中要控制血壓、血糖、不亂吃止痛藥及服用來路不明藥物,以免傷害腎臟。飲食少鹽、少油、少糖,以利控制腎臟病危險因子(血壓、血糖、血脂肪),而低鹽、低蛋白飲食可以減輕腎臟負擔。趙玉雯醫師提醒,腎臟病不可逆,一旦確診就沒有治癒的可能,只能減緩疾病惡化速度,因此有三高的病人每年至少進行1次尿蛋白篩檢及腎功能檢查,超過50歲以上合併有三高的族群,應每半年檢查一次。

糖尿病患佔半數!當心腎病初期無症狀

糖尿病患佔半數!當心腎病初期無症狀#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陳先生喜歡吃醃肉毫無節制,103年因喘就醫,被醫師診斷為腎臟病第5期,原本已在左手前臂裝人工洗腎廔管,準備開始洗腎,卻因接受慢性腎臟病防治長期追蹤及衛教,改變飲食習慣為低蛋白飲食後,腎臟病得到控制,延遲2年後才開始洗腎。醫師提醒,初期腎臟病並無症狀,很多病人常很嚴重才就醫,得要洗腎。呼籲民眾定期檢查腎功能,初期接受慢性腎病管理,延緩進到洗腎的階段。腎臟病後期症狀才會較明顯 「泡、水、高、貧、倦」台東馬偕醫院腎臟科醫師吳孟叡醫師表示,台灣長期背負洗腎王國的汙名,透析病患發生率及盛行率,在全球的統計中往往名列前茅。原因與飲食、用藥習慣,及洗腎照顧品質延長洗腎時間有關。許多病人會因為腰痛、下背痛的原因就醫,事實上除了結石造成的阻塞性腎病變外,一般常見的慢性腎臟病,是不會以腰痛來表現。初期腎臟病最常見的症狀其實「沒有症狀」,到後期才會較明顯,以「泡、水、高、貧、倦」的方式來表現。糖尿病患佔洗腎患者近一半比例在一些高危險的病人身上,定期追蹤腎功能更來得重要,有助及早確定慢性腎臟病診斷,尤其是糖尿病病患族群,佔了洗腎患者將近一半的比例。台灣人不正確的用藥習慣,如不明偏方、中草藥、隨處可得的止痛藥,往往也造成病患腎功能受損。此外,腎功能本身就會隨著年紀漸長而緩慢下降,就算沒有特別危險因子,只要年滿40歲以上,也可利用健保提供的成人免費健檢,為自己的腎臟健康把關。吳孟叡醫師提醒,預防甚於治療,最能避免末期腎臟病產生,是在尚無腎臟病或仍處於初期腎臟病時就好好控制危險因子,例如治療三高、定期檢測等。倘若不幸已進展到後期腎臟病,也應該以專業醫師判斷了解腎臟病可能產生的併發症,並確實遵從藥物及飲食控制。真正末期腎臟病時,在做好準備的情況,以最安全的方式進入透析的治療。

暴飲暴食吃到飽 慢性腎臟病死亡風險高

暴飲暴食吃到飽 慢性腎臟病死亡風險高#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最重要就是飲食及血壓控制。慢性腎臟病最忌暴飲暴食,而國人喜歡吃到飽的BUFFET及火鍋,短時間內吃下大量蛋白質及蔬菜水果,造成慢性腎臟病患極大風險。中、重度易貧血、水腫 末期甚至猝死慢性腎臟病第1、2期病患還是正常及輕度,較無明顯症狀。第3期中度病患,可能出現輕微貧血症狀。第4期重度病患,不僅輕微或中度貧血,也會水腫、感到疲累。第5期末期病患,不僅中、重度貧血,也會水腫、疲累,甚至還會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嗜睡,嚴重時會昏迷,甚至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達隆表示,慢性腎臟病已成為世界流行的疾病之一,但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症狀不明顯,將近8至9成的病人未受診斷。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為9.8至11.9%,表示台灣有170到200萬的慢性腎臟病患,但認知率卻僅3.5%。第3至5期病患 應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陳達隆主任表示,第3期至第5期慢性腎臟病患,應在不會營養不良的前提下,採用低蛋白飲食法。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每公斤每體重0.8克蛋白質以下,依病情分期不同,建議攝取量也不同,須接受完整的飲食衛教,確保營養攝取均衡。每隔一段時間在門診即可發現病人因為倦怠就醫,經抽血檢驗,腎指數已達尿毒洗腎或接近洗腎的程度。提醒民眾疲倦時,尤其是長期異常的疲倦,伴隨有高血壓、水腫、泡沫尿或腰痛,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

一餐只吃一口飯 針劑注射改善營養

一餐只吃一口飯 針劑注射改善營養#慢性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營養不良是慢性腎臟病的一種重要併發症。根據研究報告指出,體重越高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死亡率反而下降。但透析患者常出現瘦弱體型、營養不良,約有40∼70%慢性腎臟病患者有營養不良的情形,透析病人如何改善營養是照護者的一大難題。服胃潰瘍藥物食慾不振 靠針劑注射改善營養65歲的姚女士洗腎已經12年,5年多前因糖尿病截肢,2年前陸續出現胃部不適、吐血症狀,服用胃潰瘍藥物後食慾極差,幾乎一餐只吃一口飯,且患者不願接受鼻胃管灌食,因此醫師建議每周注射一袋營養補充劑。補充期間患者氣色變好、食慾佳,順利出院。洗腎患者營養不良5大原因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明松表示,台語的「消瘦落肉」,在英文的名詞叫做Protein Energy Wasting (PEW)。定義為身體儲存蛋白質與能量的狀態下降,而惡病質(Cachexia) 是其中最嚴重的狀態。透析病人可透過6大飲食指南建議補充營養透析病人如何改善營養,可依據日常飲食6大類食物指南建議攝取,針對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選用市售口服洗腎專用營養品,這類的產品具有3種營養成分,可適度補充食量不足的營養。另外針對完全吃不下的患者我們建議可以採用針劑營養品。針劑產品含有3種營養素 熱量約等於1個雞腿便當這類的針劑產品與一般的靜脈補充品不同,具有3種營養成分也提供了約740大卡、1個雞腿便當的熱量。因洗腎患者體質特殊,若真的吃不下飯,只能靠點滴注射補充營養品時,當以含有3種主要營養素為優先配方。這類針劑營養以實驗數值來說,也提高了體內胺基酸濃度數值達21.06g,對於食不下嚥的患者而言不失為一個補充熱量的途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