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剝離

常看見漂浮蜘蛛網?醫警告:眼球破洞出血恐視網膜剝離

常看見漂浮蜘蛛網?醫警告:眼球破洞出血恐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滑手機,因長時間用眼、未好好保養「靈魂之窗」,導致視線中出現點狀、線狀、蜘蛛網狀、浮游生物狀,要小心罹患飛蚊症,嚴重恐導致視網膜剝離! 55歲趙先生是名電腦工程師,因工作需長時間緊盯電腦,近幾天察覺右眼在暗處側邊有白光閃過,經過休息症狀仍不見好轉,眼前更出現蜘蛛網狀的漂浮物,伸手揮趕怎麼也趕不走。到附近診所經散瞳檢查後發現,右眼的視網膜上方竟出現裂孔。 轉診醫院經眼科部醫師詳細檢查,發現趙先生不僅右眼視網膜上方有一馬蹄形裂孔,且合併有些許玻璃體出血,緊急安排視網膜雷射治療。所幸及時就醫,尚未發生視網膜剝離,成功拯救了趙先生的眼睛,持續追蹤術後復原情形,以成功遏阻進展至視網膜剝離的嚴重後果。 什麼是飛蚊症?病因分2種新竹台大分院眼科部醫師林暄婕表示,眼球中間有一團澄清透明如蛋清的膠狀物質,稱作玻璃體,佔據眼球2/3的體積。若玻璃體內出現懸浮物,影子投射到視網膜上,視線中就會出現許多點狀、線狀、蜘蛛網狀、浮游生物狀等不規則的影像,尤其在光線充足或背景為白色的情況下更為明顯,就是俗稱的「飛蚊症」。 約有9成的飛蚊症屬於生理性或退化性,包括自然老化或因近視、手術、受傷等因素,導致較早出現玻璃體液化的現象;若因眼內出血、發炎、視網膜裂孔或剝離等病症而產生症狀,則屬於「病理性」飛蚊症。 視網膜裂孔,雷射治療是最佳途徑林暄婕解釋,有些患者除了飛蚊症以外,還會感受到暗處出現閃電般的亮光,這是因為玻璃體退化過程中,會與後方的視網膜分離,若在過程中造成視網膜的拉扯,便會出現閃電症狀。假使不幸扯出破洞,便可能進展成視網膜剝離,影響視力。 若裂孔型態為馬蹄狀,又合併有玻璃體出血,更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族群,及時就醫使用視網膜雷射治療將裂孔封鎖,便能防止視網膜剝離的產生。 林暄婕提醒,雖然飛蚊症大多數都是良性,但有少數仍暗藏危機,民眾出現症狀時務必盡快至眼科檢查,尤其當飛蚊數量突然增加、合併閃電閃光、視野一角被布幕遮住或視力下降等危險警訊,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3C成癮 18歲少年視網膜剝離險失明

3C成癮 18歲少年視網膜剝離險失明#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8歲的林同學是重度3C使用者,近日近視度數明顯增加,且右眼視線出現大量黑點與閃光,至眼科就醫,沒想到是視網膜剝離所導致,年紀之輕,讓人驚訝。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黃謙傑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視網膜剝離的好發族群為高度近視者(500~600度以上)、40~60歲的中壯年族群,發生原因為視網膜退化,不過近年來由於3C重度使用成癮,使就醫年齡有下降的趨勢,應是用眼過當使視網膜提早退化所致。視覺出現閃光或大量黑點 即為視網膜剝離前兆視網膜是一層感光的細胞膜,當眼睛感受到光線,透過視網膜將訊息傳送至大腦,即形成視覺影像,因此當視網膜剝離,就會有失明的危險。 大部分的視網膜剝離屬於「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亦即眼睛裡的水從視網膜裂縫中,進入視網膜底層,進而導致視網膜產生剝離,且因視網膜沒有痛覺神經,因此病人感覺不痛不癢,但因為視網膜產生裂孔,使色素細胞往上浮現,所以患者的視覺會出現閃光或大量黑點,此即為視網膜剝離的前兆。林同學在症狀出現後兩天內立刻就醫,手術修補視網膜裂縫後,可完全恢復視力功能,避免失明的風險。視網膜剝離的原因除了與退化有關,少部分是因為外力與疾病,以糖尿病患來說,若血糖長期控制不良,可能引發「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即眼睛長出一層增生膜,將視網膜拉離原位所造成,必須透過手術治療;而另一種因內科疾病而產生的「漿液性視網膜剝離」,如:葡萄膜炎的患者,是視網膜下積水所引發的狀況,可透過藥物控制來進行治療。兩天內要就醫治療 以避免錯過黃金修復期以治療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來說,若裂孔輕微、視網膜剝離範圍很小,可於門診直接接受雷射手術修復,但若裂孔及視網膜剝離範圍較大,就必須以鞏膜扣環術或玻璃體切除術進行手術,術後需休養兩個禮拜,待傷口復原及視網膜復位,即可恢復日常作息。 視網膜屬於大腦中樞神經的組織,一旦剝離,細胞會逐漸死亡造成功能受損。若症狀出現,兩天內就要就醫治療,以避免錯過黃金修復時間。此外,因為3C使用已成為常態,加上國人近視率較高,建議每個人每年可接受一次眼睛的健康檢查,並適量減少使用3C的時間與頻率,以確保雙眼健康並延緩老化。

台兒童近視率東亞最高!防控有新選擇

台兒童近視率東亞最高!防控有新選擇#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小六學童因為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視高達800度,甚至出現視網膜剝離。醫師指出,根據最新兒童近視流行病學報告指出,東亞近視率高達73%,遠高於歐美,其中東亞又以台灣近視比率最高,近視超過500度即為高度近視患者,度數越深,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甚至有失明風險。高度近視恐視網膜剝離、甚至失明根據統計,台灣國小、國中生近視人口近百萬名。近視大多為後天因素造成,且95%近視起因於眼軸拉長,高雄長庚醫院眼科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指出,台灣近視學童平均一年增加近度數恐高於美國平均值55度,更有可能五年就成為高度近視族,原因與亞洲教育體制、戶外活動時間少相關。「除了教學制度外,因3C產品普及,改變了學習型態,這也是台灣學童近視比率日益升高的原因之一。」兒童發展領域專家王宏哲指出,學校、課後補習班使用線上學習平台授課、學童透過手機查資料完成作業已然成為常態,然而3C使用時間增長,對學童造成的傷害可不是近視這麼簡單。「近視眼就像吹氣球,當越吹越大時,可能破掉和引發眼部病變。」吳佩昌表示,近視發生尖峰年齡落在7~8歲及13~14歲,年紀越小罹患近視,越容易高度近視,度數越深,眼部病變的風險也就越高,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甚至有演變為失明的風險。有學童排斥散瞳劑 放任度數增長針對「近視控制」,目前僅有寥寥幾種經醫學證實的有效控制方法。然傳統方法局限性多,門診中常見因點散瞳劑感到畏光、或排斥角膜塑型片異物感,而抗拒接受治療、放任度數增長的個案。不過可每日更換、異物感低的日拋軟式隱形眼鏡也可同時達到近視控制。周邊離焦設計的日拋軟式隱形眼鏡,除具備一般隱形眼鏡修正屈光不正功能外,鏡面設計上還包含特殊的同心周邊環,針對近視控制可以達優異效果。此類隱形眼鏡已於全球多國上市餘年,有需求的家長可與醫師進行諮詢。吳佩昌提醒,近視是一種疾病,應及早介入防治,除透過醫學治療進行防治外,調整生活習慣也可以達到近視防治,如保持適當用眼距離或每日戶外活動80分鐘,都可有效減緩近視發生率。

暑假沉迷3C 9歲童近視增150度

暑假沉迷3C 9歲童近視增150度#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9歲的小瑜長假回歸校園生活後,發現上課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跡,校方健康檢查也通知有視力不良跡象,家人趕緊帶她就醫,發現小瑜近視增加150度,推斷是假期間沉迷3C產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加上作息不正常導致。經眼藥水治療及衛教,並維持周週期性追蹤檢查,小瑜近視度數得以控制。高度近視併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風險越高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執行之「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計畫」資料顯示,小學一年級學童近視盛行率為19.8%,小學六年級學童則為70.6%。近視50度以上的人數,每升一個年級就以10%的數值增加;另統計,有超過81%的國一學生罹患近視,到國三近視盛行率高達89.3%,高三高度近視比率高達35.7%。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醫師鄭涵之表示,越早發生近視,日後成為高度近視者的風險也越高。近視發生的尖峰年齡為6至12歲,小學平均每年約增加100至125度,國中每年約增加50至75度,到高中逐漸平緩,每年約增加25至50度,直到20歲後眼軸生長趨於穩定。過去高度近視的定義為近視600度以上,但近年WHO將此定義下修為500度以上。一旦成為高度近視族群,其併發症如白內障、視網膜退化、視網膜剝離、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及青光眼等發生風險相對提高。3個護眼行動 避免越來越有「深度」近視起因先天比重佔20%,後天影響佔80%。現今治療孩童近視最常見的方法是使用眼藥水,藥水的濃度與其效果成正比,可能有畏光或近距離用眼模糊等副作用,建議可佩戴經醫師核可的太陽眼鏡或帽子保護;另有角膜塑型鏡片之選擇,須注意其最低年齡限制9歲,若使用期間有角膜感染發炎情形,應立即停止配戴、前往就醫。鄭涵之醫師表示,判斷用眼對視力的傷害,須同時評估「載具大小」、「使用距離」及「時間」三因素,如手機或平板等較小的載具,眼睛就得愈靠近,傷害度即大為提升,以下提供幾項護眼建議:1.遵守30/10戶外120原則確保近距離用眼時,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維持35到45公分之距離,注意四周環境光線是否充足;每天戶外活動120分鐘,讓紫外線刺激眼睛分泌多巴胺,達到抑制眼軸增長的效果。2.多攝取護眼營養素含有豐富維生素A的蛋黃、胡蘿蔔、南瓜、綠花椰菜;富含維他命C的芭樂、奇異果、柳橙、番茄;蛋黃、菠菜、玉米、地瓜葉及綠花椰菜等,而藍莓、蔓越莓、櫻桃及紅肉火龍果、紫地瓜都是很好的花青素來源。3.定期做視力檢查無近視者建議每半年得檢查一次,有近視者應於治療期間維持3-4個月定期檢查。

打球眼前突一片黑 竟急性視網膜剝離

打球眼前突一片黑 竟急性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南投一名62歲曾姓男子,兩周前發現右眼感覺總有蚊子在飛,且視野下半部像被黑幕蓋住一樣昏暗,認為是疲勞所引起的症狀,因此不以為意。並在兩天後的周末與友人相約打網球,沒想到球局第一場還沒結束,右眼就突然看不到了。就醫後,醫師透過眼底鏡檢查發現曾男右眼的視網膜已經脫落,診斷為眼視網膜剝離,趕緊安排手術修補,目前已出院返家。高度近視、眼球受過外傷 屬高危險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眼科何建賢主任表示,視網膜剝離是眼科的急症之一,若沒有立即就醫治療,恐有失明的風險。中老年人、高度近視、眼球曾經受過外傷,或曾經接受手術治療、發炎、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等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視網膜剝離不會疼痛,但可能會出現突發性飛蚊症(出現大量的黑點或黑影)、閃光、眼前景物直線變扭曲等症狀。何建賢主任表示,眼球的構造是中空的眼球裡面充滿著透明膠狀的玻璃體,大部分視網膜剝離患者,是其視網膜發生裂孔,使得玻璃體之液體經由裂孔進入視網膜之下,造成視網膜鬆動、脫落。養成良好用眼習慣 避免劇烈運動若發現視網膜出現裂孔時,醫師會使用雷射治療來固定,預防視網膜剝離的發生。如果沒有立即治療,剝離的時間越久或範圍過大,恐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何建賢主任建議民眾尤其是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應定期至眼科進行視網膜檢查,養成良好用眼習慣,適度休息,平時盡量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眼球受到外力傷害。

過敏狂揉眼 國二生視網膜剝離險失明

過敏狂揉眼 國二生視網膜剝離險失明#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患有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結膜炎的張姓國二生,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導致年紀輕輕就已罹患白內障;又因眼睛癢而經常用力揉眼睛,竟導致右眼「視網膜剝離」。所幸手術治療後,搭配眼用免疫抑制乳劑點眼治療,目前恢復良好。提醒家中如有過敏兒,家長應叮囑避免過度揉眼,如用藥或冰敷後仍不適,務必儘速就醫。眼睛癢常揉眼睛 導致視網膜剝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醫學中心副主任林純如表示,節氣進入秋季,正是過敏好發期,張同學左右眼矯正視力原本分別為0.8與1.0,但因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使得類固醇導致早發性白內障,雙眼視力驟降至0.1左右;加上她常因眼睛發癢難耐,常忍不住用力揉眼睛,經常反映上課看不到黑板,在家長陪同下前來看診,白內障術前散瞳詳細視網膜檢查,赫然發現右眼視網膜竟已經剝離。 林純如補充,在同時治療白內障與視網膜剝離的手術過程中,發現張同學的右眼視網膜裂孔大於90度,已呈巨大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所幸術後網膜復位良好。雖然左眼也有白內障情形,但還未併發視網膜剝離,為避免狀況惡化,特別提醒張同學千萬不可太用力揉眼睛,畢竟眼睛是纖細精巧的器官,必須細心呵護。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易造成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林純如指出,至於類固醇,雖然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標準治療藥物,但對於體質特殊的患者來說,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容易造成早發性白內障、青光眼等,往往令醫病相當兩難。而類固醇並非不好的藥物,只是對於類固醇有不良反應的患者,目前可透過經衛生署核准的眼用免疫抑制乳劑治療,一天點四次,能有效減緩局部免疫反應,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林純如介紹,免疫抑制乳劑具抗發炎作用,可抑制細胞調節反應的發生,降低對結膜的破壞,不過有些患者使用時眼部可能出現暫時性疼痛,或是眼部刺激的情形,都屬於正常現象。臨床實驗發現病患畏光、流淚、搔癢以及黏性分泌物的症狀可隨著時間有所改善,且可減少後援藥品局部性類固醇的使用。有過敏體質 勿用力揉眼睛林純如提醒,家中有過敏體質孩童的家長,除了治療過敏性結膜炎外,須留心眼睛發癢時,孩子容易揉眼睛,當力道抓不準過於用力,可能導致視網膜剝離。因此學童檢查視力時,不僅需散瞳精確檢查眼睛度數,更應確認眼前部水晶體清澈程度、眼後部是否有視網膜病變等情形,才能讓過敏孩子依然擁有好視力。

玻璃體切除手術 助重見光明新希望

玻璃體切除手術 助重見光明新希望#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從事高壓水槍操作相關工作的50多歲男性,一次工作意外,極為強勁的水壓立刻造成雙眼角膜破裂、外傷性白內障、眼球前房及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剝離。到院就診時雙眼僅剩感覺光線的功能。經過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的治療後,患者目前最佳矯正視力已可恢復到0.4,並且將來仍有持續改善的空間。面對這位患者雙眼角膜破裂縫合傷口所造成的角膜混濁,傳統顯微鏡玻璃手術勢必無法順利進行,如果要採用傳統顯微鏡玻璃手術必須等待角膜移植,或於手術中使用暫時性角膜替代物,然而不即時的治療將會導致患者雙眼永久失明,即便使用暫時性角膜替代物也會使手術時間延長,更重要的是暫時性角膜替代物的手術傷口遠遠大於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增加手術感染等風險及不可預期性。另一名60多歲的男性,十多年前因為工作時右眼遭化學藥劑灼傷而造成角膜混濁,從此視力嚴重受損僅有光感,但仍保有眼球存在的外觀。此次因眼睛疼痛多日無法忍受而就診,第一位收治這位患者的眼科醫師為患者進行多次的眼球內抗生素注射治療,然而抗生素注射無法控制這位患者的眼內感染。醫師告知患者將感染的眼球摘除是下一個治療的選擇,但患者對於摘除眼球無法接受。臺中榮總眼科張嘉仁醫師表示,利用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成功清除眼球內感染化膿,有效地控制住感染狀況,患者不僅免於摘除眼球,視力亦保有原有的光感。保有眼球不用摘除,幫助這位患者將來持續保持自信心,除了生理層面,也提供了心理層面的幫助。目前眼科醫師執行玻璃體切除手術主要以顯微鏡輔助的方式來進行。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 為無法進行顯微鏡眼科手術的新希望玻璃體切除手術主要用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剝離、眼外傷及眼內炎等疾病之治療。由於手術時透過顯微鏡來獲得影像,需要患者的角膜清澈方可施作,若有外傷疤痕、角膜血染、角膜嚴重水腫等造成角膜混濁的情況,便須等待角膜恢復清澈,或於手術中使用暫時性角膜替代物才能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但也因此使手術時間延長,增加手術的風險及不可預期性,或因此延後手術甚至被迫放棄治療。手術技術門檻高 務必找專業醫師施行手術「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Endoscope assisted vitrectomy)便可克服以上所述諸多限制。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的儀器是光學科技進步下的產品,將直徑僅0.6-1.1mm的細管從鞏膜的小傷口進入眼球內。由此細管直接從眼球內得獲得手術所需要的影像進行手術,因此免除傳統顯微鏡輔助手術受到角膜影響的問題。手術傷口很小、疼痛輕微、流血量少,可在全身或局部麻醉下進行,且術後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等問題發生機率極低,不會延長患者手術後需住院觀察的時間。目前歐洲、美國、日本、澳洲等許多醫療先進國家均有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技術,相關醫學文獻約從多年前開始發表,至今已有數百篇。但因醫師手術技術的門檻高,故可進行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的醫院不多。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技術操作容易的傳統顯微鏡輔助手術即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適用於角膜混濁或其他無法以傳統顯微鏡順利治療的眼科疾病患者。較常見的術後暫時併發症為眼球發炎及暫時性低眼壓,發生機率約為10%,手術術後平均住院天數約為2.5天,最重要的是可以為這些極嚴重的眼科疾病患者提供眼睛重見光明的新希望。

揮之不去的黑影?恐有飛蚊症

揮之不去的黑影?恐有飛蚊症#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8歲男性右眼出現數個黑影和閃光的現象,白天或昏暗環境都看見閃光,尤其眼睛轉動時更明顯。經散瞳檢查發現,右眼飛蚊症且視網膜裂孔併局部視網膜剝離。在較亮背景、白牆 最易發現飛蚊症陰影郭綜合醫院眼科主任洪大展說明,玻璃體佔眼球體積的4/5,填充在水晶體和視網膜間,主成分為膠原蛋白、玻尿酸及房水。當出現懸浮物,光線將懸浮物投影在視網膜上形成陰影,眼睛感覺眼前黑影飄動,稱為飛蚊症。懸浮物會隨著眼球轉動而動,越接近視網膜,陰影越明顯,越遠離視網膜,陰影越模糊。其形狀像小黑點、灰塵、髮絲、蜘蛛網,一個或數個在眼睛裡漂浮。在看背景較亮的天空、白色的牆壁,或身體較累、精神不集中、眼睛疲勞時容易發現。最常見退化性飛蚊症 45歲後、眼傷、眼內手術後較可能發生洪大展主任說明,每10人約8人有飛蚊症,年齡增加人數越多,略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包括先天性(5%),出生前沒完全退化血管或組織、退化性(約90%);病理性(5%)包括混濁血塊及炎症細胞。退化性飛蚊症是因年老或長期光照,約20歲開始玻璃體中央液化、玻尿酸脫水解聚、膠原蛋白變性收縮形成飛蚊症的懸浮物。中央凝膠液化析出空腔,約45歲後,無法支撐周圍凝膠而坍塌,發生與視網膜分離的後玻璃體分離,產生更多懸浮物。在眼傷、眼發炎、出血或眼內手術,也可能發生。大多數是無害,不過偶會有閃光、網膜裂孔、出血、網膜剝離併發症發生。急性有閃光、飛蚊症狀者約9成無視網膜裂孔,1成則有且在6週內約一半機會發生視網膜剝離而失明。無症狀的視網膜裂孔,只有在例行眼科檢查才被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急性症狀會逐漸消退,但隨年齡增長仍有機會發生新症狀與併發症。病理性混濁血塊飛蚊症是因視網膜血管出血,造成玻璃體出現血塊的懸浮物,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佔5成,視網膜裂孔與後玻璃體分離各佔1成。病理性的炎症細胞飛蚊症是因玻璃體周圍組織發炎(葡萄膜炎或眼內炎),造成玻璃體中滲出大量白血球懸浮物,通常是一大片且非常濃厚的黑影而嚴重影響視力。飛蚊症病患 避免熬夜、過度使用3C產品就醫檢查飛蚊症時,建議親友陪同或攜帶墨鏡。檢查前會點散瞳眼藥水,等約30分鐘,瞳孔放大後進行檢查眼底。檢查時會覺得有點亮,盡量張開眼睛,放輕鬆不要緊張,約2分鐘內完成檢查。檢查後不宜駕騎汽機車,會有視近模糊、畏光情形,約4至6小時後會逐漸恢復。退化性無併發症的飛蚊症並不會傷害眼睛,病理性飛蚊症則依病因必須要對症治療。若併發視網膜裂孔,可用雷射凝固周圍組織預防視網膜剝離以免造成的失明。視網膜剝離則需手術治療。飛蚊症的注意事項包括突然出現黑影變多或變大、閃光頻繁、視力突然模糊、視野出現缺損,應立即就醫詳細檢查。洪大展主任提醒,飛蚊症的眼睛保養包括:(1)補充葉黃素、維他命C、膠質的食物,延緩老化的速度;(2)避免熬夜及過度使用3C產品;(3)避免劇烈急速轉頭運動,如高空彈跳、雲霄飛車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