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剝離

玻璃體切除手術 助重見光明新希望

玻璃體切除手術 助重見光明新希望#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從事高壓水槍操作相關工作的50多歲男性,一次工作意外,極為強勁的水壓立刻造成雙眼角膜破裂、外傷性白內障、眼球前房及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剝離。到院就診時雙眼僅剩感覺光線的功能。經過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的治療後,患者目前最佳矯正視力已可恢復到0.4,並且將來仍有持續改善的空間。面對這位患者雙眼角膜破裂縫合傷口所造成的角膜混濁,傳統顯微鏡玻璃手術勢必無法順利進行,如果要採用傳統顯微鏡玻璃手術必須等待角膜移植,或於手術中使用暫時性角膜替代物,然而不即時的治療將會導致患者雙眼永久失明,即便使用暫時性角膜替代物也會使手術時間延長,更重要的是暫時性角膜替代物的手術傷口遠遠大於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增加手術感染等風險及不可預期性。另一名60多歲的男性,十多年前因為工作時右眼遭化學藥劑灼傷而造成角膜混濁,從此視力嚴重受損僅有光感,但仍保有眼球存在的外觀。此次因眼睛疼痛多日無法忍受而就診,第一位收治這位患者的眼科醫師為患者進行多次的眼球內抗生素注射治療,然而抗生素注射無法控制這位患者的眼內感染。醫師告知患者將感染的眼球摘除是下一個治療的選擇,但患者對於摘除眼球無法接受。臺中榮總眼科張嘉仁醫師表示,利用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成功清除眼球內感染化膿,有效地控制住感染狀況,患者不僅免於摘除眼球,視力亦保有原有的光感。保有眼球不用摘除,幫助這位患者將來持續保持自信心,除了生理層面,也提供了心理層面的幫助。目前眼科醫師執行玻璃體切除手術主要以顯微鏡輔助的方式來進行。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 為無法進行顯微鏡眼科手術的新希望玻璃體切除手術主要用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剝離、眼外傷及眼內炎等疾病之治療。由於手術時透過顯微鏡來獲得影像,需要患者的角膜清澈方可施作,若有外傷疤痕、角膜血染、角膜嚴重水腫等造成角膜混濁的情況,便須等待角膜恢復清澈,或於手術中使用暫時性角膜替代物才能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但也因此使手術時間延長,增加手術的風險及不可預期性,或因此延後手術甚至被迫放棄治療。手術技術門檻高 務必找專業醫師施行手術「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Endoscope assisted vitrectomy)便可克服以上所述諸多限制。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的儀器是光學科技進步下的產品,將直徑僅0.6-1.1mm的細管從鞏膜的小傷口進入眼球內。由此細管直接從眼球內得獲得手術所需要的影像進行手術,因此免除傳統顯微鏡輔助手術受到角膜影響的問題。手術傷口很小、疼痛輕微、流血量少,可在全身或局部麻醉下進行,且術後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等問題發生機率極低,不會延長患者手術後需住院觀察的時間。目前歐洲、美國、日本、澳洲等許多醫療先進國家均有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技術,相關醫學文獻約從多年前開始發表,至今已有數百篇。但因醫師手術技術的門檻高,故可進行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的醫院不多。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技術操作容易的傳統顯微鏡輔助手術即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內視鏡輔助玻璃體切除手術」適用於角膜混濁或其他無法以傳統顯微鏡順利治療的眼科疾病患者。較常見的術後暫時併發症為眼球發炎及暫時性低眼壓,發生機率約為10%,手術術後平均住院天數約為2.5天,最重要的是可以為這些極嚴重的眼科疾病患者提供眼睛重見光明的新希望。

揮之不去的黑影?恐有飛蚊症

揮之不去的黑影?恐有飛蚊症#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8歲男性右眼出現數個黑影和閃光的現象,白天或昏暗環境都看見閃光,尤其眼睛轉動時更明顯。經散瞳檢查發現,右眼飛蚊症且視網膜裂孔併局部視網膜剝離。在較亮背景、白牆 最易發現飛蚊症陰影郭綜合醫院眼科主任洪大展說明,玻璃體佔眼球體積的4/5,填充在水晶體和視網膜間,主成分為膠原蛋白、玻尿酸及房水。當出現懸浮物,光線將懸浮物投影在視網膜上形成陰影,眼睛感覺眼前黑影飄動,稱為飛蚊症。懸浮物會隨著眼球轉動而動,越接近視網膜,陰影越明顯,越遠離視網膜,陰影越模糊。其形狀像小黑點、灰塵、髮絲、蜘蛛網,一個或數個在眼睛裡漂浮。在看背景較亮的天空、白色的牆壁,或身體較累、精神不集中、眼睛疲勞時容易發現。最常見退化性飛蚊症 45歲後、眼傷、眼內手術後較可能發生洪大展主任說明,每10人約8人有飛蚊症,年齡增加人數越多,略分為生理性及病理性。生理性包括先天性(5%),出生前沒完全退化血管或組織、退化性(約90%);病理性(5%)包括混濁血塊及炎症細胞。退化性飛蚊症是因年老或長期光照,約20歲開始玻璃體中央液化、玻尿酸脫水解聚、膠原蛋白變性收縮形成飛蚊症的懸浮物。中央凝膠液化析出空腔,約45歲後,無法支撐周圍凝膠而坍塌,發生與視網膜分離的後玻璃體分離,產生更多懸浮物。在眼傷、眼發炎、出血或眼內手術,也可能發生。大多數是無害,不過偶會有閃光、網膜裂孔、出血、網膜剝離併發症發生。急性有閃光、飛蚊症狀者約9成無視網膜裂孔,1成則有且在6週內約一半機會發生視網膜剝離而失明。無症狀的視網膜裂孔,只有在例行眼科檢查才被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急性症狀會逐漸消退,但隨年齡增長仍有機會發生新症狀與併發症。病理性混濁血塊飛蚊症是因視網膜血管出血,造成玻璃體出現血塊的懸浮物,最常見的原因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佔5成,視網膜裂孔與後玻璃體分離各佔1成。病理性的炎症細胞飛蚊症是因玻璃體周圍組織發炎(葡萄膜炎或眼內炎),造成玻璃體中滲出大量白血球懸浮物,通常是一大片且非常濃厚的黑影而嚴重影響視力。飛蚊症病患 避免熬夜、過度使用3C產品就醫檢查飛蚊症時,建議親友陪同或攜帶墨鏡。檢查前會點散瞳眼藥水,等約30分鐘,瞳孔放大後進行檢查眼底。檢查時會覺得有點亮,盡量張開眼睛,放輕鬆不要緊張,約2分鐘內完成檢查。檢查後不宜駕騎汽機車,會有視近模糊、畏光情形,約4至6小時後會逐漸恢復。退化性無併發症的飛蚊症並不會傷害眼睛,病理性飛蚊症則依病因必須要對症治療。若併發視網膜裂孔,可用雷射凝固周圍組織預防視網膜剝離以免造成的失明。視網膜剝離則需手術治療。飛蚊症的注意事項包括突然出現黑影變多或變大、閃光頻繁、視力突然模糊、視野出現缺損,應立即就醫詳細檢查。洪大展主任提醒,飛蚊症的眼睛保養包括:(1)補充葉黃素、維他命C、膠質的食物,延緩老化的速度;(2)避免熬夜及過度使用3C產品;(3)避免劇烈急速轉頭運動,如高空彈跳、雲霄飛車等。

眼前總有擾人異物?當心飛蚊症3警訊

眼前總有擾人異物?當心飛蚊症3警訊#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0歲的吳先生近視,戴上眼鏡後視力不錯。有天忽然發現眼前出現透明短黑線飄動,尤其是盯著電腦白色畫面時更加明顯,當房間暗燈後,眼尾還會看到如閃電般的閃光。這個狀況持續幾天,決定找眼科醫師檢查。經散瞳後做視網膜檢查,發現視網膜有裂孔及局部視網膜剝離。所幸發現得早,視網膜剝離的範圍並沒有影響到黃斑部,妥善處理後,視力完全恢復。眼睛玻璃體萎縮拉扯視網膜 造成飛蚊症成大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洪嘉鴻表示,飛蚊症是常見的眼睛疾病,飛蚊數量可能不只1個,形狀可以很多樣,有蜘蛛網狀,也有呈現線狀、點狀,當看著一大片光亮區域時更加明顯,如白紙、白牆或藍天,就是飛蚊症的典型表現。有的人選擇忽略,有的人因此變得憂鬱。飛蚊症是存在於眼球玻璃體內的實質物體,因此會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人眼因為退化導致玻璃體萎縮,過程中產生玻璃體周邊對於視網膜的拉扯,拉扯出紅血球、神經膠細胞,或是玻璃體聚合成不透明的纖維,這些物體在光線通過時會在視網膜上投射產生影子,也就是飛蚊症。年紀大、高度近視、糖友、白內障術後易發生飛蚊症出現的年紀因人而異,年紀越大更容易有這個問題;而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與做完白內障手術的人,因玻璃體退化現象較明顯,或眼內容易出血,所以也是容易出現飛蚊症的族群。洪嘉鴻醫師說明,以眼科醫學的角度來看,飛蚊症是一種警訊,提醒玻璃體已經或正在萎縮。玻璃體萎縮會造成對視網膜的拉扯,如果看到閃光現象,代表視網膜正在被拉扯;視網膜極其脆弱,容易因拉扯造成裂孔,若不予理會,可能產生視網膜剝離,往往需要手術處理。飛蚊症警訊3重點 視力下降、數量變多、型態改變懷疑是否有飛蚊症時,可以去找一片均勻的亮色區域,如藍天、白牆,再輪流遮蔽左右眼注視這片亮色區域,看看是否出現飛蚊。若發現有飛蚊,請找眼科醫師作散瞳視網膜檢查。如果只是單純玻璃體退化造成的飛蚊症,沒有其他視網膜疾病,大部分的都會慢慢改善,也會漸漸習慣飛蚊症的存在。洪嘉鴻醫師也醒,飛蚊症的警訊要掌握3大重點:(1)視力下降、(2)數量變多、(3)型態改變。如果已知有飛蚊症,又出現視力模糊、形狀改變或數量變多,應該立即就醫;即使形狀與數量都沒有改變,仍建議至少1年做1次視網膜檢查。如果已經產生其他視網膜的問題,如視網膜裂孔、剝離或是出血,需要針對問題治療。

眼前突然霧茫茫 竟是視網膜剝離

眼前突然霧茫茫 竟是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度近視民眾要當心,視網膜剝離恐隨時找上門!一名年約50歲的男子上班前突然感到右眼出現煙霧籠罩,霧濛濛的影像讓視線模糊,沒想到就診後醫師指出該名男子的右眼視力極差,僅能於30公分左右距離辨識手動。經散瞳檢查,發現患者除了明顯玻璃體出血外,視網膜上方有一裂孔並於裂孔周圍有視網膜局部剝離的狀況,趕緊安排手術治療。視網膜變薄範圍擴大有可能失明視網膜剝離患者有可能出現飛蚊症、視野缺損、視線有閃光等症狀,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視網膜剝離指的是視網膜神經層與下方的色素層分離的現象,若不處理任其範圍擴大有可能會導致失明。由於視網膜本身有變薄之處,再加上玻璃體變質液化,形成牽扯的力量,可能進一步引發視網膜剝離。何建賢主任提醒,視網膜剝離屬眼科重症,需要即時、積極的治療,否則可能會造成視力永久的損傷。高度近視、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曾經動過白內障手術摘除水晶體、眼球或頭部受過劇烈撞擊、曾眼內發炎、周邊視網膜退化變薄、另一眼有裂孔或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等皆是產生裂孔性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術後2至4週要避免劇烈運動何建賢主任提到當裂孔產生時,可利用雷射或冷凍治療。2種治療目的都是在視網膜裂孔周圍形成瘢痕組織,使裂孔周圍之視網膜與其下組織焊合在一起,防止視網膜剝離的發生。但何建賢主任也提醒術後2至4週要避免劇烈運動,尤其是身體的碰撞及頭部快速擺動更應避免,直到瘢痕足夠強固。院方提醒高危險病患須定期安排視網膜檢查,每半年或一年至眼科進行散瞳檢查眼底,若發現有可疑病變應即刻處置,避免後續衍生視網膜剝離,視力受損的憾事。

放鬆眼睛肌肉 從3招下手就對了

放鬆眼睛肌肉 從3招下手就對了#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近5年的小一生近視比率約22%,到了小六生竟已高達66%,罹患近視的年齡愈小,度數加深愈快,以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就愈高,也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併發症,甚至導致失明,不得不慎。改善用眼習慣 從食物、藥膳、穴道按摩保健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不少國小學童近視持續加重,近視年齡提早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學習,接觸大自然的時間很少,看近距離的時間太多,看遠方的時間太少,造成近視年齡提早。戶外遠距離視野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白天讓小孩子在戶外玩耍1、2小時以上。1) 生活習慣/如果做不到每天長時間的戶外玩耍,只要是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多看遠方的景物、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閱讀或看電視、電腦,用眼每30至50分鐘就休息10分鐘;讀書、寫功課,姿勢要端正,不要躺著或趴著,閱讀時應保持35公分以上的距離,視線與書本垂直;手機、掌上型的電動玩具儘量少玩。多吃深綠色蔬菜 搭配深海魚、雞胸或排骨2) 飲食/張煒東醫師指出,可多吃深綠色蔬菜、紅黃色蔬果、深海魚、堅果類、乳製品、全穀類等補充β–胡蘿蔔素、葉黃素、花青素、Omega–3脂肪酸,以枸杞為主的藥膳對孩童很有幫助,可以搭配一些黃耆或山藥,而食材上,以魚肉或雞胸肉或排骨皆可靈活變化,也較不容易吃膩。3) 穴道/另外,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也可有效幫助眼睛放鬆避免近視,簡單的說,圍繞眼眶周圍的骨頭,輕觸時會有發現輕微的凹陷處,就是穴位的位置,每個穴位按摩1、2分鐘即可,1天可按摩數次,以按摩時眼睛舒服即可。

飛蚊變多 小心視網膜剝離!

飛蚊變多 小心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視網膜剝離會造成失明,尤其高度近視(指近視600度以上)是危險族群,就有一名20多歲年輕女子,近視高達1000多度,雖然有定期到眼科做檢查,但是最近因為飛蚊症的現象出現變化,進一步就醫後,醫師發現她的視網膜有破洞,所幸及時進行雷射修補,才免於視網膜剝離發生。 近視度數破千、有飛蚊症收治這名女子的眼科醫師溫凱琳表示,該女子的近視有1000多度,因此她每年都有定期做視網膜檢查,而且也曾經因為視網膜破孔做過雷射治療,原本是右側的視網膜破洞,這次是左側出現破洞,於是立即安排做雷射手術治療修補好。 這名女子眼睛經常會出現飛蚊症,而且她發現最近眼睛出現的飛蚊形狀有變化,原本是一條線,不過現在的飛蚊旁卻多了一顆珍珠,因而進一步就醫檢查。溫凱琳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是視網膜剝離常見的危險因子,尤其是出現飛蚊症時,若發現飛蚊變多,或是有新的飛蚊就要特別注意,應盡快就醫檢查。 視網膜破洞 建議使用雷射治療除了高度近視是視網膜剝離的危險因子之外,溫凱琳醫師進一步指出,糖尿病與高血壓也是很重要的危險因子,也有人會因為意外撞擊而導致視網膜剝離,或是因為風濕免疫疾病服用奎寧藥物,也會導致視網膜剝離。 所以,溫凱琳醫師提醒,高度近視要每年檢查眼睛,即使做過近視手術,也要定期檢查,若是有糖尿病或高血壓,除了用藥治療之外,也要定期檢查眼睛,一旦發現視網膜破洞,建議使用雷射治療,以免傷到視網膜黃斑部,就有失明之虞,不得不慎!(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助重見光明 「重水」10月納健保

助重見光明 「重水」10月納健保#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個月起,視網膜剝離患者有福了!針對複雜性視網膜剝離的病患,中央健保署新增用於視網膜剝離手術時,幫助視網膜貼回原位的暫時填塞用醫材「全氟碳化物液體」(簡稱「重水」),以縮短手術時間及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自105年10月1日起給付。裂孔、發炎 色素上皮細胞之間剝落眼睛的構造非常精細,光線從水晶體穿過,聚焦於視網膜上,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負責將看到的影像忠實呈現,經由視神經傳達到大腦,視網膜是一層近乎透明的神經纖維與感光細胞合成的組織,若視網膜因為裂孔、發炎或其它原因,導致其與外層色素上皮細胞之間,不再緊緊黏貼而剝落下來,就稱為視網膜剝離。黑影、影像扭曲、視力減退、閃爍光芒視網膜剝離發生時可能會看到一片黑影、看東西時影像扭曲變形、視力減退、有閃爍的光芒或色澤改變等情況,這時必須盡速就醫治療,否則嚴重會導致失明,粗略估計,台灣地區每年有大約1000至2000人產生視網膜剝離,一般人產生視網膜剝離率約1/1000,但如果高度近視(600度以上)者,發生率可能就提高至10倍。每人每眼 終身最多限制申報2次健保署表示,為使複雜性視網膜剝離手術容易操作辨識,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將醫材「重水」納入健保給付,給付條件必須為巨型裂孔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併纖維化、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復發性視網膜剝離的病患,每人每眼終身最多限制申報2次,依據臨床專科醫師預估,每年約有1,100人次受惠,費用支出約962萬元。視網膜剝離前 飛蚊變多、看見閃光提醒民眾視網膜剝離前,通常會出現黑影、飛蚊變多及看見閃光等症狀,此時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治療,以免影響視力的恢復,對於有高度近視、曾發生過視網膜剝離或家族有視網膜剝離的民眾,也應定期檢查追蹤,預防視網膜剝離。

過度依賴3C產品 視網膜剝離率恐增40倍

過度依賴3C產品 視網膜剝離率恐增40倍#視網膜剝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15歲的國中生,從小近視加上過度使用電腦,雙眼近視都超過七百度,平時眼睛沒有任何不舒服,只有偶爾覺得看東西變得模糊,有時候眼前會忽然飄浮許多黑點,眨眼好像看見閃電,以為是近視度數加深了,經過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患有視網膜剝離,接受手術後視力才漸漸恢復。高度近視加飛蚊症 視網膜剝離率高隨著科技的發達,以致不少人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3C用品產生依賴,一看不清楚,就習慣放大畫面,結果反而容易造成視力減退,更放任近視度數狂飆,甚至出現飛蚊滿天飛的症狀。對此,花蓮慈濟醫院眼科何明山醫師表示,提伴隨著近視度數增加,飛蚊症成為高近視族群常見的眼科症狀之一,其中視網膜剝離的機率比沒近視的人還多了40倍,提醒民眾應多加留意。網膜剝離不會自行貼合 若有異狀應就醫雖然玻璃體混濁退化造成的飛蚊症,好發於中高年齡層,但何明山醫師表示,近視度數較高(600度以上)的年輕人也要特別注意,若是突然發現眼前飛蚊數量大增,或是看見類似閃光,而且閃光頻率增加,或甚至已經造成視野缺損時,應該立刻找專業的醫師作詳細的視網膜散瞳檢查,看看是否有其他變化。因為有多數網膜剝離患者都覺得自己會好起來,但根據何明山醫師表示,其實視網膜剝離後不可能自行貼合,若是延誤就醫,恐影響治療後的視力恢復狀況,而目前治療方式,主要是透過手術修補。若是飛蚊症造成格狀視網膜病變或視網膜裂孔,則需以雷射治療,以修補病變處及裂孔處,防止水分滲入,造成視網膜剝離。使用3C產品 每日不超過半小時為佳何明山醫師提醒各位低頭族們,常持續使用3C產品,不僅會用眼過度,也會容易忽略自己度數暴增,所以,建議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每年近視持續增加100度,每半年就要接受視力檢查外,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使用,最好一天不超過半小時,都能有效預防早發性的白內障與視網膜剝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