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

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

日腹瀉30次 結腸炎誤當痔瘡#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54歲的歐先生,8年前有血便以為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改善,至醫院檢查,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疾病嚴重的時期,每天跑20~30趟廁所達一年,開車時、睡覺時也經常需要如廁,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導致糖尿病病情加劇,歐先生有長達105公分的大腸處於嚴重發炎的狀態,醫師建議歐先生1個月1針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通常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群,主要症狀為腹瀉、血便、裡急後重,患者總是急著想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讓患者誤以為是痔瘡,延誤診斷和治療。林敬斌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門診中曾有病患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5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恐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醫師說明,過去10年來,台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增加81%。生物製劑抑制發炎 有效控制病情林醫師說明,健保從9月1日起,陸續給付2種施打頻率不一樣的生物製劑,經傳統治療療效不好、或是急性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需要有完整評估符合健保規範才能申請使用,施打之後也需要評估療效,才能續用,一次療程能最多使用38週,林醫師強調,根據臨床經驗,生物製劑有3大好處:1)  腸道的黏膜若能恢復到正常的狀況,就可以減少後續因黏膜病變惡化成為大腸癌的機率,而生物製劑比起傳統治療更有機會修復腸道的黏膜。2)  能減少、甚至不需要依賴類固醇,避免長期使用類固醇而產生如骨質疏鬆、以及新陳代謝併發症,如高血壓或糖尿病等。3)  提升生活品質,還可減少住院率、手術率,醫師提醒,在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前應配合醫師做潛在風險評估,確認患者的健康狀況適合再進入療程。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王姓男子,日前因為便秘、大便出血、解完還想再解的感覺,認為自己罹患痔瘡,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診,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為大腸癌,立即安排相關治療。有鑑於此,外科廖師賢醫師提醒,直腸癌早期症狀經常被誤認為痔瘡,因而延誤病情,呼籲民眾不容小覷、加強警惕。早期症狀似痔瘡  易延誤腸癌病情廖師賢醫師表示,每個人在肛門口周圍都有很多小靜脈,當這些靜脈不正常擴張或變大時,我們稱之為痔瘡。靜脈會擴張主要是因為長期靜脈壓力增加的緣故,例如便祕、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會令靜脈壓增加,引起痔瘡。但是,痔瘡與大腸直腸癌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疾病,因症狀相似,除了有大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與裡急後重的狀況,許多直腸癌在早期都會被誤認為是痔瘡,因而忽視或延誤了病情。大腸癌的發病與飲食、營養有關。因此廖醫師提醒,要預防大腸癌必須要先改正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癌。首先不偏食、多吃蔬果,多吃高纖維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會刺激大腸、增加腸蠕動,藉由增加糞便量,稀釋致癌物及減少致癌物與腸道黏膜接觸的時間來達到保護的效果。   

便便見紅要注意!8種可能疾病恐找上你

便便見紅要注意!8種可能疾病恐找上你#痔瘡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猛然一看,便便出現像血一樣的紅色,也就是「血便」症狀時,首先要確認是否消化道有出血的症狀?「大概是因為昨天吃了很多番茄的緣故啦!」應該很常聽到這一類的說法吧?但這可不是能如此悠哉、輕鬆面對的情況。一般而言,便便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吃了紅色的食物而變紅喔!實際上,有時吃了較多含有天然紅色素的食物,也會讓排泄物變得紅紅的,例如紅色火龍果,不過,只要停止食用就會恢復正常。此處所指應是持續有血便的症狀。成人罹患頻率最高的,是裂痔(肛裂)造成的出血。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案例:因為用力排出較硬的便便,結果鮮血染紅了馬桶,有人血便的出血量甚至多達一個杯子之多,這就是裂痔的典型模式。許多人因此以為「我的人生就此結束了嗎?」、「難道是大腸長了惡性腫瘤?」而慌忙飛奔到醫院。但是,往往用大腸鏡檢查之後,並沒有在他們身上發現不好的東西,只是單純的屁股肛裂而已。這種不幸中的大幸,有時挺讓人捏一把冷汗的。不過,要小心的是,會出現血便的疾病不少,諸如癌症或瘜肉、缺血性大腸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等,難以一一細數。而血便也的確潛藏著罹患癌症的可能,若以為是痔瘡而輕忽的話,有可能延誤病情與治療,所以還是要做一下檢查比較好喲!出現紅色便便 要注意是否有這些疾病1)癌症。2)瘜肉。3)缺血性大腸炎。4)潰瘍性大腸炎。5)克隆氏症。6)感染型腸炎。7)藥劑型腸炎。8)痔瘡。(本文摘自/我的便便怎麼了?/瑞麗美人出版)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

男子痔瘡炸開花兒凋謝 竟大出血暈倒送醫#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有痔瘡,請勿小看!一名五十二歲蔡姓男子,職業為計程車司機,因久坐開車,有時塞車又不敢喝水,導致他長期都有解便不順,大便總是硬如石頭,每次如廁就像拿大石狠砸小菊花,使得花瓣上傷痕纍纍,遂長了個大痔瘡,不料,日前他方才蹲在馬桶上一用力,那痔瘡竟猛然爆裂,將花朵炸個支離破碎,鮮血直噴,最後在家昏倒緊急送醫,經輸血後所幸已無大礙!夏季火氣大 長痔瘡患者激增兩成談到痔瘡,夏季的時候,病患總是特別多!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天氣轉熱常是痔瘡發作的高峰期,最近因痔瘡就醫的患者激增二成,主因除了天氣燥熱、水份流失快,造成腸火易旺之外,不少人一邊上大號一邊玩手機,也會提高痔瘡發作機會,輕則排硬便或出現便秘,嚴重的會傷及肛門動脈引發大量出血。他解釋,從中醫角度痔瘡為「腸火久鬱、氣血阻滯」所影響,進而造成肛門靜脈曲張,因此瘀血停滯才是痔瘡的真正原因。痔瘡的人常常覺得大便解不乾淨,於是蹲廁時間愈來愈長,甚至愈來愈用力,加重痔瘡症狀。目前西醫對痔瘡的主要治療方式就是開刀,雖然效果立即,但患者若無法調整作息、改善排便習慣,很容易讓痔瘡復發。中醫治療 主要採以消炎消腫方向中醫治療痔瘡的方向以消炎消腫、改善直腸狹隘及幫助直腸提氣等,加強腸道蠕動能力,確保大便暢通,使肛門有力向上收提,讓靜脈血管中之瘀血消散,強化血管收縮力,才能有效預防痔瘡復發。李深浦醫師提醒,愈來愈多人喜歡蹲馬桶時玩手機,不只容易造成痔瘡,也可能因此感染不潔病毒,一定要改變這種壞習慣,呼籲民眾上廁所時別看手機,應養成多看糞便一眼的習慣,如發現糞便變細又不易排出、或常帶血絲等情況,就要小心大腸可能出現病變,應盡快就醫檢查。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乾癬不僅是種會侵犯關節,造成永久性破壞的一種皮膚病外,更會反覆發作、嚴重脫屑,進而影響患者社交、工作及求學,根據統計指出,我國乾癬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5,且男性好發於女性。雖然目前在治療上有許多方式,例如:類固醇、照光、生物製劑等,但仍有患者在接受這些治療後仍無改善,像是一名患有乾癬10多年的古先生,因長期塗抹類固醇,產生耐受性,所以,逐漸失去療效,所幸後來在接受中醫治療下,才將症狀控制住。乾癬也分四大型 辨別後才可對症下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許春宏醫師,乾癬在中醫上俗稱為銀屑病,其特點為膚生紅斑、上覆多層白色鱗屑,但因消退緩慢、易反覆發作、病因複雜,所以,難以根除,不過大部分的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可獲得控制。在中醫治療上,需先經過辨證分型確定診斷後,才能擬訂治療計畫,除了內服方藥外,也需外塗藥膏,如青黛膏:1)血熱證/皮疹多、顏色鮮紅、鱗屑厚、癢甚搔抓流血水等,因此,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營湯藥方。2)血瘀證/皮膚顏色暗紅、經久不退,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血府逐瘀湯藥方。3)血燥證/皮膚紅斑色淡乾燥、鱗屑較多或有龜裂,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當歸飲子藥方。4)火毒證/全身皮膚紅腫灼熱、大量脫皮或有密集小膿皰、伴發熱,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瘟敗毒飲藥方。避免食用海鮮、牛肉 有助於治療乾癬乾癬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治療,維持療效必須內外兼顧,在內,需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紓解壓力、良好的睡眠、規則的運動,飲食上以簡單清淡為原則,不一定要素食,但避免牛、羊肉、有殼的海鮮,不吃燒烤炸辣食物,可多食用蔬菜水果。在外,除了塗抹藥膏外,勤塗乳液維持良好的保濕可以減少脫皮及癢感,另外要減少皮膚的受傷,因為皮膚一旦有外傷,就容易引起乾癬。

女子突然血便以為長痔瘡 檢查後竟確診大腸癌

女子突然血便以為長痔瘡 檢查後竟確診大腸癌#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明明作息都正常,怎會料到中招大腸癌?一名毛姓女子,四年前突然出現血便,起初她抱有警覺心,第一時間,上網找尋相關大腸癌初期症狀,但網路資料所描述的內容,幾乎與她不符,遂不以為意,而隨著時間拉長,血便持續,感到極為困擾的她,終於到醫院就診,想一次解決心中一口咬定的痔瘡毛病,不料,一到診間,醫師檢查後,竟確診罹患大腸癌第二期,頓時陷入一片愁雲慘霧。剛開始不敢接受事實 一度怪罪醫師誤診沒有家族史,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極為規律,所以確診當下,一度還以為醫生在開玩笑,甚至怪罪醫師誤診,輾轉跑了兩三間醫院,希望能有不同的結果。最後所有醫院診斷都為一致,她才逐漸接受,進一步展開一連串的抗癌之路。至今,毛小姐已歷經數次化學治療,三十多次的放射性治療,因腫瘤長在肛門口,所以做了人工肛門,就此因為一場癌症,改變了她的排便習慣,甚至,從此不孕。然而,她卻未曾遭病情擊垮,罹癌四年後,今日的她,氣色看起來更比常人紅潤、健康,她回憶,剛開始得知病情時,簡直不敢置信,人生希望盡失,會不會因此不能出去玩?會不會以後就不能工作?如果要出國,是不是難如登天?所幸治療至今,目前病情控制穩定。大腸癌大幅年輕化 她感同身受加入腸癌病友協會的毛小姐,突然發現,與她相同情況,年紀輕輕就罹大腸癌的病友,人數之多超乎她的想像,她深刻的表示,其實有很多與她歲數相近的病友,持續辛苦的與癌症相抗,對於大腸癌近年來大幅年輕化的趨勢,相當感同身受。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指出,近期門診上,三十多歲的大腸癌病人,幾乎以暴增的態勢飆升,前幾日還碰上年僅十三歲就罹大腸癌的病例,他呼籲,民眾應減少上夜市的次數,平日可藉由益生菌培養腸胃道好菌,保持腸胃道健康,才能減少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春節久坐打麻將 她痔瘡復發狂「爆血」

春節久坐打麻將 她痔瘡復發狂「爆血」#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暴飲暴食、熬夜娛樂樣樣來,當心痔瘡在不知覺中悄悄找上門!日前,一名53歲的女性,因在春節期間連續數天長時間打麻將,引起痔瘡復發,不僅血便,痔瘡組織還脫出肛門外,所幸在緊急就醫後,目前已順利恢復。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呂宗儒醫師表示,年後來就診的痔瘡患者,往往會比平常多出了2成,除了本身患有多年痔瘡疾病者出現復發外,也有民眾因大啖過度辛辣、刺激的重口味食物再加上熬夜,進而出現輕微痔瘡的症狀。便秘、蔬果攝取不足 皆為發病因素之一過年期間,急診經常出現有痔瘡卡在肛門推不回去,或出現排尿困難的情形發生,對此醫師表示,痔瘡是因肛門內壓力,使得肛門直腸管黏膜下層的靜脈發生擴張及曲張而形成。其中造成肛門壓力上升的原因,主要還是以長期便秘最為常見,其他則包括久坐、久站、長期臥床、缺乏運動、蔬果攝取不足、懷孕的婦女等,然而,臨床症狀包括糞便沾有鮮血、搔癢或異物感,且較嚴重時,血栓性外痔還會有劇烈疼痛、部分表面組織壞死的風險。痔瘡分類 主要以肛門外緣為主一般來說,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主要是以肛門外緣以上2公分地方的齒狀線來做區分,齒狀線以上形成的就稱為內痔,以下形成的就稱為外痔,而在臨床上內痔也會依據嚴重程度分為四級:1)第一級/痔瘡未突出肛門口。2)第二級/痔瘡有時會在如廁時脫出肛門口,但結束後會自行縮回。3)第三級/痔瘡脫出肛門口後,必須以手指才能將之推回肛門內。4)第四級/脫出的痔瘡完全無法推回。多喝水、少吃油炸食物 遠離痔瘡找上門在治療方面,呂宗儒醫師表示,只要根據病況輕重來對症治療,其實民眾可無需過度擔憂,第一、二級痔瘡,在平時應增加蔬果攝取量,多喝水並避免便秘及久坐,就醫時可以局部藥膏塗抹或使用栓劑;第三、四級痔瘡,以外科療法效果較佳,手術僅將痔瘡血管組織切除,並不會傷及括約肌。然而,要避免痔瘡,醫師還是提醒民眾,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中著手,建議多攝取高纖維食物、多喝水,避免久坐廁所及食用油炸類、刺激類的食物。

百歲嬤解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竟罹直腸癌

百歲嬤解血便以為是痔瘡 檢查竟罹直腸癌#痔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突然解血便,可要趕緊到醫院報到,當心罹患大腸癌!台中一名百歲阿嬤,雖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仍然不錯,不過近日卻解出血便,帶至醫院檢查後,大腸鏡一照,竟發現升結腸長了3~4公分大的潰瘍,經病理切片檢查証實是惡性腫瘤。家人擔心手術傷口大 老嬤身體挺不住 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自諒,經詳細檢查後,所幸腫瘤並沒有轉移到其他部位的跡象,建議手術治療,但家人們都很猶豫,擔心老阿嬤的身體會挺不住,經解說後,老阿嬤同意接受3D 腹腔鏡手術人體自然孔右結腸切除手術,標本由自然孔取出。術後老阿嬤恢復良好,於術後7天後順利出院。大腸癌新增案例 逐年不斷攀升陳自諒說,隨著環境的變遷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每年發生大腸直腸病變的個案數越來越多,尤其是大腸直腸癌,根據衛生福利部每年公佈的癌症資訊,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每年節節上升,在2011年的資料顯示,一年有14087個新診斷大腸直腸癌個案,平均每37.3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直腸癌。 陳自諒說,治療大腸直腸癌前病變及腫瘤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手術切除治療。隨著醫療設備的進步更新以及手術技術的進步成熟,內視鏡微創手術已經成為治療大腸直腸病變以及腫瘤的最佳利器,由傳統的腹腔鏡手術演進到新式腹腔鏡手術,甚至是微傷口、人體自然孔道無傷口手術都提供了更高品質的治療技術,使得大腸直腸病變及腫瘤能夠得到最好的控制甚至是治癒。千萬別放棄任何治療希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