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 近2成皆為高國生中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 近2成皆為高國生中#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僅是大人,就連小朋友們也都人手一機,只是過度的使用3C產品,除了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外,對眼睛、身體來說也會跟著受到傷害。對此,教育部特別委託成功大學、亞洲大學針對學生網路使用情形,進行調查與分析,發現各級學校學生在網路沉迷與疑似網路成癮高危險群比率分別為國小9.9%、國中19.2%、高中職19.4%。超過8成以上 家中有無線網路可上網該調查耗時5個多月,從國小4年級到高中職3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抽測108所學校,有效問卷8708份,其中男生50.3%、女生49.7%,結果發現有87%的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的地點多為家中,且家中可使用無線網路的人竟高達83%,寒暑假使用的時間多於平時。除此之外,針對各年齡層每日所使用時數做區分,結果發現國小生在玩網路遊戲的時間,每日花費大於1小時、國中生在玩網路遊戲、社群網站的時間,每日花費各約2小時、高中生則是在社群網站、手機通訊App上,每日花費各約2小時。有鑑於此,網路成癮的關鍵在於家庭,因此,家長們可從家庭方面進行宣導,從學齡前開始教導孩子如何聰明、健康上網,不要只拿電腦餵小朋友,以避免從小就養成玩電腦、上網的習慣,幫助他們遠離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竟與性格偏差、自殺有關

網路成癮竟與性格偏差、自殺有關#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前陣子的北捷殺人事件,引起社會意識到網路成癮的重要性,因此,衛福部舉辦健康幸福上網論壇,其中調查發現,愈有1成國中沉迷於網路,包括線上遊戲。近年來,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不僅帶給人方便、好處,更使得民眾容易成癮於網路上,根據亞洲大學連續2年追蹤2390名台灣地區北、中、南抽樣的國中生的網路成癮調查,發現連續兩年盛行率分別為12.1%及13.5%,有逐漸增加的傾向。網路成癮竟與企圖自殺有關係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表示,該調查主要以性格量表、網路成癮量表針對1920名國中生、1308名大學生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有兩項共同性格的人,企圖自殺的機率是一般非網路成癮的2倍、1.6倍。除此之外,網路成癮與企圖自殺的學生,都具有情緒不穩定、高神經質、易衝動、高憂鬱、親和性低等行為,另外,在性格上容易有網路成癮的人,包括高神經質、嚴謹性低、邊緣性性格偏差等,容易導致網路成癮。因此,提醒各位民眾,雖然網路便利發達,但若是過度依賴、沉迷於網路中,不僅會對身心理造成影響,長久下來更會導致性格與他人不同,所以,建議民眾適度的運用網路才是讓身體健康最佳辦法。

孩子足不出「房」 網路成癮問題攀高峰

孩子足不出「房」 網路成癮問題攀高峰#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國二學生家長到基隆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接受服務時,描述兒子甚至不用「起床」,早上醒來就可以坐在床緣開啟電腦上網,父母怎樣勸說上學都沒有用,三餐甚至得由母親端到房間裡用餐,這類網路成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兒福聯盟針對小五、小六學生的調查則顯示,半數以上孩子放學後都有上網習慣,四分之一每天上網超過三小時,周末近二成超過六小時;彰師大輔導與諮商學系進行了一項大規模且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各級學校學生網路成癮盛行率平均達二成,嚴重度在世界數一數二,與南韓相當。網路成癮恐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網路成癮的影響,導致生活作息混亂、未使用網路時產生顯著的憂鬱和焦慮情緒;兒童青少年每天盯著螢幕看,還會影響腦部及認知發展、注意力,以及心理社會健康。隨著使用時間拉長,肥胖、心血管疾病、胰島素抗性都會提高,也容易在看電視、玩電腦的時候吃下許多不必要熱量。隨著暑期將至,對於孩童使用3C產品時間遠超過建議量,要調整到建議量恐怕會引起家庭革命,建議可以適度的生活調整來幫助孩子:1.孩子房間內勿擺電視、2.不要邊吃東西邊用電腦或看電視、3.記錄使用電視及電腦時間、4.大人以身作則、5.增加親子互動時間、6.培養取代電腦的多元化興趣、7.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

3C產品成暑假保母 當心網路成癮!

3C產品成暑假保母 當心網路成癮!#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來發現有6成家長把3C產品當成安撫小孩的工具,結果反而造成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且依據臺北市衛生局的青少年在學學生心理健康調查顯示,學期間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的比例已達15%,呼籲家長,在暑假期間尤其要注意家中青少年上網及使用3C產品的問題,如果疑似網路成癮,請即向專業醫療求助。北市衛生局針對臺北市248所學校、5萬7,475名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調查中,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以上的比例,在國小5、6年級學生占13.0%,在國中生占15.9%,在高中職學生占17.2%,隨年齡上升而增加上網比例。目前3C產品功能繁多,除了傳統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外,不論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都可以拿來玩遊戲或進行其他上網功能。漫長暑假期間,青少年學生暫時脫離了課業壓力與規律生活的期間,更有機會沉溺於網路遊戲世界,取代父母親的陪伴時間,結果反而造成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且導致開學後無法收心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衛生局強調,暑假期間孩子的休閒時間變多了,建議父母應有正確的教養態度,減少讓3C產品獨自陪伴孩子的時間。而衛生局方面,也在暑假期間規劃許多親子相關活動,歡迎市民親子多加參與,減少使用網路、3C產品的時間。

專題/孩子,你「迷網」了嗎?

專題/孩子,你「迷網」了嗎?#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暑假來臨,許多孩子從沉重的課業壓力中釋放,迫不及待安排各類休閒活動,上網也成為孩子們暑假期間娛樂活動的首選。根據兒福聯盟「2012年兒少網路行為調查報告」發現有高達八成三的孩子平常會上網,尤其是週休放假期間,高達七成一孩子週末兩天都會上網,甚至有一成孩子上網時間超過六個小時。也就是說,不少孩子在漫漫長假裡變成了「宅童」,沉迷於網路的世界裡。進一步分析,孩童上網最常做的事情前三名依序是聽音樂或觀看影片、經營臉書或部落格及玩線上遊戲。值得注意的是,經營臉書或部落格比例較去年成長了近兩成,逐漸成為孩子們上網最喜歡做的事情。雖然使用社群網站提供了孩子和朋友保持聯繫及可以分享心情或資訊的管道,但兒盟調查也發現,近三成的孩子對社群網站出現依賴的情形,更有超過一成孩子重度依賴社群網站。再者,因社群網站上的資訊並未落實分級制度,近半數孩子曾在臉書上看過色情廣告,其中超過一成孩子甚至會點選這些曖昧廣告。此外,孩子不諳社群網站上的隱私設定,加上面對網路上的陌生人,孩子缺乏警戒心,人身安全堪慮。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陳映雪在記者會中也分享臨床上兒少網路成癮的案例,並提醒家長應多注意孩子的上網情況。陳醫師指出,許多孩子沉迷網路反而家長不自知,也疏於管教,父母與孩子的互動關係很重要,一定要懂得察言觀色孩子的網路行為,例如孩子已經無法克制上網時間,或嚴重時與父母發生衝突,就是「迷網」的徵兆。對此,兒盟提出網路隱私要設定、上網時間要管理、網路交友要小心、網路分級要落實四大行動,呼籲政府、業者、家長要攜手關注孩子網安問題,以確保孩子們能有個安全無慮的網路使用環境。「2012年兒少網路行為調查報告」是為了瞭解現代兒童的上網習慣和網路使用的情形,特別是網路行為可能衍生的相關危機,於2012年3月22日至4月6日,針對都會地區19所國小的五、六年級學童進行抽樣。共計發出1281份問券,回收有效問券1144份,回收率達89.3%,在95%的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圖:兒盟調查發現上網最常做的事情前三名依序是聽音樂或觀看影片、經營臉書或部落格以及玩線上遊戲。(圖片/兒盟提供)

專題/網路世界多陷阱 孩童難辨是非

專題/網路世界多陷阱 孩童難辨是非#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無可避免地,網路已經成為現代孩子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根據兒盟調查發現,有八成三的孩子平常會上網,孩子平均一週上網4.24天,其中兩成一會天天上網;但在週休期間,有高達七成一的孩子兩天都會上網,一成孩子上網時間甚至超過6個小時。調查亦發現至少有3.6%的孩子每週上網時數超過40小時,已達到判定網路成癮的程度,而網路上陷阱多,孩子有沒有能力辨別網路上的是非善惡呢?這個問題也值得大人們深入探討。兒盟調查發現,逾半數孩童都是使用自己的電腦,若大人疏於規範,往往容易讓孩子過度沉溺於網路世界。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也讓一些孩子使用手機上網,進而產生許多小小「低頭族」。進一步觀察孩童上網最常做的事前三名,分別為聽音樂或觀看電影、經營社群網站及玩線上遊戲,顯見孩子上網娛樂性質高於學習動機。此外,照2011年調查放學後有上網習慣的孩子中,使用社群網站或部落格的比例今年明顯增加了一成七,孩子的網路世界也進入社群時代。孩子網路上容易取得大量影片或音樂的相關資訊,只要動一動手指頭,就能輕易觀看或收聽喜愛偶像的最新力作,也成為孩子上網時的首選。但調查發現,有四成五的孩子曾在網路上大量下載電影或音樂,卻不知這樣的行為已侵害著作權,實在需要師長加強宣導與提醒,以免觸法。打線上遊戲位居孩子上網最常做的事第三名,高達八成六的孩子有玩線上遊戲。但逾半數孩子玩遊戲卻未遵守分級規定,產生玩「超齡遊戲」的問題,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會玩限制級遊戲,47%的孩子會玩輔導級遊戲,這兩類遊戲內容通常充斥著暴力、威脅或色情的劇情和畫面,並不適合未滿十二歲的孩子,長期接觸恐嚴重影響孩子自我人格、價值觀的發展。為具體落實網路管理辦法,經濟部工業局於今年5月29日發布修訂的「遊戲軟體分級管理辦法」,除了將原有的分級制度依兒少年齡和學制改為五級制外(新增輔十五),也不分載具將所有遊戲軟體納入分級規範,期盼透過業者的配合以及家長的參與監督,有效建構良好遊戲環境。另外,兒盟指出,線上遊戲的商機龐大,許多業者為吸引客群,以免收月費、點數的方式吸引更多玩家,但「永久免費玩」的背後,卻要付出代價。兒盟觀察線上遊戲平台上的交易現象,有四成二的孩子坦承曾拿零用錢購買線上遊戲點數或虛擬寶物,甚至有7.6%的孩子曾鋌而走險用別人帳號盜取虛擬錢幣、寶物或裝備,令人擔憂。50.5%的孩子也表示在玩線上遊戲時,曾被別人欺負或辱罵,網路霸凌防不勝防。隨著網路工具的演進,社群網站成為現代人維繫關係的重要媒介,大人如此、孩子世界亦然。調查指出,有高達九成五的孩子有臉書帳號、四成七有部落格帳號;使用社群網站的原因前三名分別為和朋友保持聯繫、可以分享心情或資訊以及有小遊戲可以玩。使用社群網站雖然可以拓展交友圈或增加生活樂趣,但對身心發展未成熟的孩子來說,也暗藏許多危機,大人們應適時從旁給予協助。圖:兒盟指出,在資訊未分級的狀態下,48.4%孩子曾在臉書上看過色情廣告。(圖片/兒盟提供)

醫訊/整天就想上網 患網路成癮?

醫訊/整天就想上網 患網路成癮?#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依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設定的檢測標準,如果有出現下面八種症狀其中的五種以上,那麼就要考慮已經達到網路成癮的程度:一、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服務活動,並且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二、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三、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網路使用,但總是失敗。四、當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易怒。五、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總比預期要長久。六、為了上網寧願冒著重要人際關係、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喪失的危機。七、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情況。八、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是釋放一些例如無助、罪惡、焦慮等感覺。 想更認識網路成癮現象,歡迎參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健康講座。活動時間:05/08 08:40~09:10活動地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門診候診區活動連繫:27263141分機1138

孩子好迷「網」 家長好頭疼

孩子好迷「網」 家長好頭疼#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的孩子一碰到電玩,就像被魔鬼附身,叫他做什麼事,完全聽不到!」「國三的孩子天天玩線上遊戲到三更半夜,叫他早點睡就大發雷霆,還對家人暴力相向,家人把網路線拔掉,他就離家出走跑去網咖…,誰能救救我們?」草屯療養院兒童精神科醫師蔡坤輝指出,網路成癮不分年紀,從小學三年級到卅五歲的成人都有,國小五、六年級的孩子陷入網癮,多半是因沉溺網路遊戲。「小朋友常因為缺乏自制力,而身陷網癮無法自拔。在現實生活中可能要面對成績、人際關係、家庭等的壓力;但只要一進入網路遊戲後,他可能就是整個團體中呼風喚雨的領袖。也因為在虛擬世界很容易就得到的強烈成就感與滿足,讓孩子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盡而只想逃避,形成惡性循環。」蔡醫師建議父母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應該先了解孩子的興趣,慢慢與孩子培養感情,讓彼此關係更親近密切,找到機會就帶孩子出去玩一玩、走一走,增進親子互動,以免小孩過度沉溺於網路、電視世界。如果小孩整天上網、看電視,合併出現憂鬱症、焦慮症等情緒障礙,此時就得考慮運用藥物減輕憂鬱症、焦慮症症狀。蔡醫師進一步說明,即使是網路成癮的確診案例,因導致成癮的原因不同,須依照個案的實際情況安排適當的治療方式,但再精確的診療計畫都需要親子關係的配合,「家長如果多付出一點關心,寧願一開始花多一點時間培養規律的使用習慣,或許就能即早避免孩子網路成癮。」(資料來源:草屯療養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