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成癮

忘了自己是誰! 網路成癮

忘了自己是誰! 網路成癮#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今資訊科技的發達、技術的突破及普及化,無邊界的網際網路成了人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無論在人際溝通、朋友互動、購物買賣、知識交流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依賴,隨著網路使用人口的迅速增加,已影響了現實生活作息、人際關係等。成癮指標現象 失去角色功能過度網路使用,嚴重易導致網路成癮,成癮的指標現象之一就是失去角色功能,學生若失去角色功能代表無法學習,包含無法正常上課與參與學校作息,為避免青少年因學業倦怠造成過度上網而導致憂鬱情緒,應積極從鼓勵青少年參與學校與建立學習動機著手。鼓勵的方式可以結合助人的概念,例如跑操場一圈就捐一元的公益運動,或給予實質的增強,如跳繩十分鐘,就能打電動十分鐘,甚至在數位使用的時間上做自我管理,例如:真實記錄使用時間,發現自己的上網時間過長,而執行其他活動或學業學習的時間過短。賀爾蒙改變 女性的不適大於男性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表示,女性憂鬱傾向高於男性,是其他研究共同有的現象,青少年階段因賀爾蒙改變,對女性造成的不適與影響大於男性,女性與同儕面對面的交談較多,較容易分享壓力與情緒,而男性因受傳統性別角色影響,較女性擅長於汽車、機器或電玩,所以男性網路成癮較女性嚴重。找到適度、有助益的使用方法既然稱該世代的青少年為「數位原生代」,他們使用行動裝置或社群的確無可避免,且有許多學習與愉快的社交經驗都來自於數位科技,因此父母的重點並非排斥數位科技,只要看到孩子上網或打電玩就大聲斥喝,或立刻有憤怒情緒,應該要和青少年找到適度的、可接受的或有助益的使用方法。

人際孤立!青年網路成癮 留意6警訊

人際孤立!青年網路成癮 留意6警訊#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3C保母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現象!根據調查,發現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越來越普及,高達6成父母,會將3C產品作為安撫孩子的工具,其實太小的孩子,這麼早接觸3C產品,可能會影響未來心智、認知、及創意等發展,甚至長大後,也容易罹患網路成癮。不安、憤怒 6大現象辨別網路成癮衛福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吳孟寰醫師表示,青少年由於面臨青春期,與父母關係緊張敏感,以至親職教養資源不足。也因目前資訊網路與電腦資源無設限,每天沉迷於網路遊戲。除了缺乏學習動機外也衍生的網路使用問題如:人際孤立、身體健康受損、時間管理上都受到負面的影響,而諸多生活事件皆慣以虛擬角色及遊戲設定攻擊模式回應,且被迫停止使用電腦時時會有不安或憤怒的情緒等。因此醫師也提醒,當孩子出現以下6大現象時,家長應當心孩子可能有網路成癮的問題:●一回家或一有空時就守在電腦前上網●在無法上網時會出現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或發脾氣情形●上網時間越來越長,上床時間越來越晚●越來越不想和同學出去或從事其它休閒活動●白天精神越來越差,上課無法專心、頻打瞌睡●功課變差,寫作業變得草率,上學拖拖拉拉注意!成癮者恐潛藏心理、精神疾病吳醫師叮嚀家長,更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成癮背後的問題,例如:長期陷於人際關係困難、學業成就低下、或家庭關係衝突等,也是造成很多人會選擇網路遊戲或社群網站來逃避壓力、尋求成就感或是彌補社交的需求的原因。另,網路成癮者經常也潛藏著心理與精神疾病,例如焦慮症、社交畏懼症、過動與專注力缺損、適應性疾患、憂鬱症、衝動控制障礙等,需要藉由專業醫師評估,經過適當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可以達到療效。 

爸媽要斷網路 國二生成癮嚴重鬧自殺

爸媽要斷網路 國二生成癮嚴重鬧自殺#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離不開網路世界,不管是在家用電腦,出外也要隨時用手機上網,導致網路成癮問題日趨嚴重,而浮現諸多後遺症,早已不是新聞。就有一名國中二年級的男學生,國一幾乎有一半時間沒進校園,也不和同學打交道。每天回家就開始玩網路電動遊戲,往往到凌晨還不停歇,最後乾脆請假窩在家裡打電動。爸媽因此決定停掉網路,沒想到孩子竟然威脅要跳樓反制。所幸經過一年的心理與家族治療後,他蛻變成另一個人,不但減少上網,愛上單車逍遙遊,且會主動結交朋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張倍禎醫師指出,造成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很多,像是情緒低落、沒自信心、朋友不多、課業表現不佳,這類的青少年容易因為依賴網路世界,難以抽離。但其實成癮通常有跡可循,如果不用心處理,等到事態嚴重再採取極端手段扼止,結局很難皆大歡喜。青少年精神科針對這類社會現象,提供以下幾項網路成癮的警訊,當出現五項符合時,就應該積極求診,切勿放任惡化。 張倍禎醫師說,這幾項評估的指標,包括:「是否腦子裡想的全是上網」,「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是否會感到心神不寧、鬱悶或容易急躁」,「是否曾向他人說謊,隱瞞自己上網的程度」等,越多符合就要提高警覺了。網路成癮難自拔 6招避免而預防網路成癮,避免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影響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醫師也提供6道途徑可供參考:1)建議家長陪伴孩子上網,監控使用時間和內容。2)不以手機或網路為工具,拿來安撫孩子的情緒。3)帶孩子接觸戶外活動,別讓網路成為唯一的休閒。4)每天花十分鐘與孩子面對面談心,勿依賴社群拉近家人的關係。5)父母以身作則,不要自己整天掛在手機網路上。6)孩子長時間投注在網路上,已影響生活作息時,儘早找醫師諮詢。

不安、憤怒 6大現象辨別網路成癮

不安、憤怒 6大現象辨別網路成癮#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漫長的暑假是學生使用網路的高峰時期,根據台灣網路成癮調查,國、高中生網路成癮的比例超過20%,也看到越來越多學生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影響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網路成癮3影響:人際、健康、時間衛福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吳孟寰醫師表示,許多青少年每天沉迷於網路遊戲,除了缺乏學習動機外也衍生的網路使用問題如:人際孤立、身體健康受損、時間管理上都受到負面的影響,而諸多生活事件皆慣以虛擬角色及遊戲設定攻擊模式回應,且被迫停止使用電腦時時會有不安或憤怒的情緒等。所以當出現以下6大現象時,家長應當心孩子可能有網路成癮的問題:1)一回家或一有空時就守在電腦前上網2)在無法上網時會出現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或發脾氣情形3)上網時間越來越長,上床時間越來越晚4)越來越不想和同學出去或從事其它休閒活動5)白天精神越來越差,上課無法專心、頻打瞌睡6)功課變差,寫作業變得草率,上學拖拖拉拉合併憂鬱症、焦慮症比例高吳醫師也提醒家長,更需要注意的是背後的問題,因為網路成癮的個案也有很高的比例合併憂鬱症及焦慮症,這類的個案常有對社交情境畏懼、對批評過度敏感、對自我負面的評價、對事物提不起興趣等情況,嚴重者也會出現無價值感、對未來沒有希望和自殺的意念。所以,吳孟寰醫師建議,家長在暑假可採取的策略包括:一同規畫上網時間,設定休息時間。另外,也可與學校老師聯繫,了解孩子在校人際相處情況。如果孩子因限制網路使用路的時間而有明顯焦慮、憂鬱症狀、自殺意念,或是與家人嚴重衝突,建議至醫院身心科門診接受評估與治療。

網路成癮恐影響身心發展 兩成兒少需注意

網路成癮恐影響身心發展 兩成兒少需注意#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根據教育部調查指出,家中擁有網路的比例高達93.3%,而擁有無線網路者則高達80%以上,雖然網路讓生活變得更便利,但卻也延伸出不少身心健康的問題。去年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曾針對國小4年級至高中職 3年級8910位學生,進行網路成癮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竟有兩成兒少,屬於需由專人關注及介入的沉迷網路的高危險群,若一直持續維持下去,未來恐會影像身心發展。網路成癮不單只影響視力 還會造成憂鬱精神科張立人醫師表示,網路成癮未來將可能成為一種新興的心智疾病,雖然目前全世界尚未把它納入精神疾病中,但美國在2013年時,已把「網路遊戲疾病」列入精神疾病診則中了。不管是網路成癮還是網路遊戲疾病,皆屬於行為成癮,就如同賭博般的上癮,除了會增加頭痛、失眠、肌肉麻木痠痛、乾眼、視力模糊等生問題外,就心理方面,也會因為過度的沉迷,與現實社會脫軌,產生疑心病、敵意高、憂鬱、焦慮、社交畏懼、學校表現不佳等。限制使用網路有訣竅 太過激烈恐弄巧成拙網路成癮不僅會使生理、心理會受到影響外,其實也會造成自戀、隱蔽青年等現象產生,因為對於成癮者而言,網路的虛擬世界,是一個完美的解答,完全不需面對脆弱的自我、挫敗的現實生活,也因此,就會延伸出各種問題。所以,為了預防網路成癮,家長除了要多注意孩童的使用時間、頻率外,也要過濾他們所接觸的資訊,但千萬不要用太激烈的方式來限制(如隨意斷網等),反而應先以勸導的方式來進行,不然可能會弄巧成拙。張立人醫師表示,對於不同階段的成癮者來說,要採用的方式也所有不一,舉例來說,像是針對學齡階段的孩童,就要與他們建立使用規則,且假日應多往郊外走走,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達到預防效果。

每天平板、手機玩八小時 4歲童竟網路成癮

每天平板、手機玩八小時 4歲童竟網路成癮#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科技產品進步,使得許多父母為了安撫孩童,紛紛將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當成「3C保母」,但小心了,這樣的行為恐會造成孩童網路成癮,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對此,精神科張立人醫師表示,先前在門診上就曾遇到一位4歲的男童小宇,平時只要出現吵鬧,家長為了安撫心情,就會把手機和平板電腦拿給他玩,幾乎每天都會玩上8小時左右,結果幾個月後發現,只要手上沒有這些東西時,他就開始躁動不安、無法專心於任何一件事上、到處亂跑,甚至也不願意吃飯和睡覺,最後就醫後才知道,原來他已經網路成癮。幼童長期接觸3C 大腦迴路恐失調網路遊戲成癮,將會是未來一種新興的兒少心智疾病,張立人醫師表示,當孩童太早接觸3C產品時,不僅容易大幅增加近視比例外,也可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社交能力、親子關係疏遠等,且若是長期受到螢幕強烈的刺激,還使得大腦迴路失調,產生網路成癮。一旦成癮問題嚴重時,還會引發頭痛、失眠、肌肉麻木痠痛、眼乾、視力模糊等,在心理層面則會有疑心、敵意高、幸福感低。2歲以下幼童 不應看電視、玩手機為了減少日後網路成癮問題,台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理事長建議,2歲以下的幼童,不應看電視、玩電腦、手機、平板等,而學齡兒童則是要限制連網及注視任何螢幕作為娛樂使用的時間。對此,張立人醫師表示,從臨床經驗上來看,除了因工作、課業使用3C產品不算外,只要使用4個小時以上,就會增加各種問題的發生率,所以,提醒民眾減少使用的頻率及時間,才能達到預防的作用。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 近2成皆為高國生中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 近2成皆為高國生中#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僅是大人,就連小朋友們也都人手一機,只是過度的使用3C產品,除了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外,對眼睛、身體來說也會跟著受到傷害。對此,教育部特別委託成功大學、亞洲大學針對學生網路使用情形,進行調查與分析,發現各級學校學生在網路沉迷與疑似網路成癮高危險群比率分別為國小9.9%、國中19.2%、高中職19.4%。超過8成以上 家中有無線網路可上網該調查耗時5個多月,從國小4年級到高中職3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抽測108所學校,有效問卷8708份,其中男生50.3%、女生49.7%,結果發現有87%的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的地點多為家中,且家中可使用無線網路的人竟高達83%,寒暑假使用的時間多於平時。除此之外,針對各年齡層每日所使用時數做區分,結果發現國小生在玩網路遊戲的時間,每日花費大於1小時、國中生在玩網路遊戲、社群網站的時間,每日花費各約2小時、高中生則是在社群網站、手機通訊App上,每日花費各約2小時。有鑑於此,網路成癮的關鍵在於家庭,因此,家長們可從家庭方面進行宣導,從學齡前開始教導孩子如何聰明、健康上網,不要只拿電腦餵小朋友,以避免從小就養成玩電腦、上網的習慣,幫助他們遠離網路成癮。

網路成癮竟與性格偏差、自殺有關

網路成癮竟與性格偏差、自殺有關#網路成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前陣子的北捷殺人事件,引起社會意識到網路成癮的重要性,因此,衛福部舉辦健康幸福上網論壇,其中調查發現,愈有1成國中沉迷於網路,包括線上遊戲。近年來,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不僅帶給人方便、好處,更使得民眾容易成癮於網路上,根據亞洲大學連續2年追蹤2390名台灣地區北、中、南抽樣的國中生的網路成癮調查,發現連續兩年盛行率分別為12.1%及13.5%,有逐漸增加的傾向。網路成癮竟與企圖自殺有關係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表示,該調查主要以性格量表、網路成癮量表針對1920名國中生、1308名大學生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有兩項共同性格的人,企圖自殺的機率是一般非網路成癮的2倍、1.6倍。除此之外,網路成癮與企圖自殺的學生,都具有情緒不穩定、高神經質、易衝動、高憂鬱、親和性低等行為,另外,在性格上容易有網路成癮的人,包括高神經質、嚴謹性低、邊緣性性格偏差等,容易導致網路成癮。因此,提醒各位民眾,雖然網路便利發達,但若是過度依賴、沉迷於網路中,不僅會對身心理造成影響,長久下來更會導致性格與他人不同,所以,建議民眾適度的運用網路才是讓身體健康最佳辦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