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

運動、泡湯生熱 代謝「三濁」不生病

運動、泡湯生熱 代謝「三濁」不生病#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我們的身體是一個非常愛乾淨又積極殷勤維護體內環保的有機體,只要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就會啟動新陳代謝的機制,清除積滯體內的廢氣(打嗝、放屁、皮膚散發體臭等)、廢水(排汗、咳痰、小便等)、廢物(大便),也就是中醫所說的「三濁」。運動、泡湯、喝熱湯 產生熱能排寒氣氣血暢通的人,大便小便通順,天熱或運動時會流汗,隨時在不知不覺中就放屁而不會腸胃脹氣,身體隨時做好體內環保,所以不容易感冒、生病。運動能促進氣血循環,產生能量;足部按摩、泡湯、喝熱湯……都能使身體產生熱能而啟動體內環保機制,代謝出「三濁」。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明白為什麼運動流汗後身體感覺特別輕鬆舒暢。至於喝熱湯、跑步會流鼻水,按摩時表皮有螞蟻爬動的感覺、會打寒顫、散發異味等現象,都是身體在排出廢水、廢氣的反應。只有在提高體溫、產生熱能的前提下,身體才有排毒的能力。反之,吃冰、吹過多過冷的冷氣不會流汗,會將毒素累積在體內,而降低新陳代謝、免疫力,後患無窮。冰,吃不得啊!身體虛弱者或長期臥床 無法清除「三濁」身體虛弱者或長期臥床的人,氣血循環不好,新陳代謝差,常常有大小便不順暢、流不出汗、全身痠痛或說不出來的不舒暢感,都是因為身體沒有足夠的能量及時清除「三濁」所致。經常運動的人不容易感冒,不容易頭痛、筋骨痠痛,隨時體力充沛而身手矯捷,神采奕奕。有一位華裔老外朋友非常愛運動,也很愛喝冰水。我告訴他一些養生之道後,他試著改喝溫熱開水。但是每次喝了熱開水,他就開始不斷乾咳,於是又恢復喝冰開水,咳嗽反而立刻停止。這是身體排寒氣的反應。因為他愛運動,經常全身熱呼呼的又流很多汗,所以喝冰水帶來的寒氣一直被擋在呼吸道而沒有深入到肺部。一旦喝熱水,呼吸道就啟動﹁排寒邪﹂機制,而導致他出現乾咳症狀。(本文摘自/女人愛自己,從調養氣血開始/布克文化)

天寒適合泡澡 3大點促進新陳代謝

天寒適合泡澡 3大點促進新陳代謝#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再加上長時間待在冷氣房,飲食不注意,經常喝冷飲、冰品等,都是造成身體體溫降低的因素。體溫降低會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長期下來還會有手腳冰冷、腹痛、腹瀉等因寒氣積在體內造成的問題與症狀。體質偏寒易出現代謝問題 泡澡能緩解體溫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降低30%以上,因此,保持身體溫暖不但可以提升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同時改善許多問題。許多人以為體質偏寒是女性專屬的問題,其實男性也有體質偏寒的問題。身體變冷,不但新陳代謝下降、免疫力也跟著下降,代謝循環不順暢,身體也跟著不健康,諸如肩頸僵硬、頭痛、頭暈、耳鳴、腰痛等一般常見的痠痛症,都是因「寒」而來,如果一直不重視寒氣的問題,接下來就會演變成代謝及免疫相關的症狀,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問題。泡澡時透過水的溫熱、水壓與浮力,對於人體健康,有絕對的微妙關係。1)溫熱作用/能強化血液、淋巴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並加速排汗。人體每排出1公斤的汗水,約需消耗450卡路里。在攝氏40度(略高於人體體溫,用手試感覺稍熱但不會過燙)的熱水裡泡澡20分鐘,則能消耗約200卡路里左右。2)水壓作用/幫助強化心、肺機能,同樣也可促進血液、淋巴循環暢通;血液循環暢通後,體內毒素、淤積水分便能加速排除。3)浮力作用/當我們在水中時可發覺,手能輕易地將身體托起,這便是浮力作用,可使平時支撐體重的肌肉,獲得適度舒緩與放鬆。泡澡水量勿超過心臟 泡完需補充水分若家中沒有浴缸或以方便性考量,每天晚上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泡到微微出汗,可以讓身體溫暖起來,除了有助血液循環,還能提升睡眠品質。泡腳沒有季節限制,每次約分鐘,泡完需立刻擦乾,不要吹風,以免讓寒氣進入體內。泡澡的水量不要超過心臟的高度,以免造成心臟負擔。泡澡或泡腳後記得喝杯溫水(和體溫差不多的溫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泡澡或泡腳的熱水溫度,需視個人接受程度,以有熱度但不過燙為原則,以避免燙傷。(本文摘自/健康殺手:末梢血液循環障礙/世茂出版)

肩膀又痠又痛?「過度飲食」作祟!

肩膀又痠又痛?「過度飲食」作祟!#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來,斷食的健康效果大受矚目。斷食的優點,包括可幫助囤積在體內的廢物排出、提高身體本身擁有的自然療癒力、促進新陳代謝等等。每日過度使用的消化器官可以獲得休息,體內環境也藉此機會獲得改善。筆者也曾親身體驗過。肢體疲勞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食過度飲食的影響,不只有肥胖,更顯現在出乎意料之處。例如:肩膀痠痛。談到肩膀痠痛, 多數人會認為與眼睛疲勞、手部疲勞、姿勢不佳等因素相關。不過,事實上,原因大多是因為「過度飲食」。肝臟是分泌消化液膽汁的消化腺,過度飲食會讓肝臟過度勞動。因而引起肝臟肥大,造成機能低下、收縮困難等影響,便顯現在肩膀痠痛上。也就是說,肝臟過度勞動的結果,就是肩膀痠痛。肝臟引起的肩膀痠痛,一般來說,都很嚴重。越胖的人越容易引發肢體疼痛像脂肪肝之類肝臟囤積過多脂肪的情況,便會造成頑固的肩膀痠痛。順便一提,引起脂肪肝的3大原因是「肥胖、酗酒、糖尿病」。也就是說,越胖的人越容易有脂肪肝,肝臟引起的肩痛越易發作。面對這類肩膀痠痛,按摩等方法只能收一時之效。總之,把病因所在的「飯量」減少,即減食,才是最好的方法。飯量減少後,肝臟不再過勞,過度擴張的胃也穩定下來,人瘦下來,身體也變好了。現代人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食物現在是飽食時代,任何人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吃下過多食物。肥胖或脂肪肝並不只是他人無關自己的遙遠。回顧日常生活,「明明不想吃那麼多,卻得為了交際應酬而吃」的機會出乎意料地多。例如:上班族的午休時間大多是固定的。時間比自己餓不餓重要,所以,有時肚子不餓也得勉強自己吃飯。拜訪客戶時,客戶若拿出茶點招待,大多數人也只能接受好意吧!與上司或同事吃完飯回家後,聽到「這是特別為你準備的」,在家又吃了一次飯。諷刺的是,對他人的體貼行為,往往是造成自己過度飲食的原因。(本文摘自/躺著動就能瘦:早上2分鐘骨盆體操/布克文化出版)

感冒發燒別慌 是身體在排毒啦!

感冒發燒別慌 是身體在排毒啦!#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最常得的感冒, 英文叫作cold(受寒), 將「寒氣」引進體內(風邪入侵),結果在36.5度正常體溫下運作的好幾千項、好幾萬項化學反應(新陳代謝)功能變差,無法燃燒體內養份或老舊廢物,導致中間代謝物質或老舊廢物殘留於體內,血液因而變污濁。於是,為了處理老舊廢物,細菌或病毒入侵體內,便出現發燒及食慾不振等的生理反應。 發燒是促進咳痰外發的原動力發燒、咳嗽、有痰、打噴涕、流鼻水、出疹等感冒症狀紛紛出籠。其實這是身體在排泄體內的老舊廢物、有毒物質,自己進行治療。發燒(體溫上升)讓新陳代謝變好,乃是促進排尿、咳痰等症狀「外發」的原動力。透過攝取鹽分可以保暖身體因此,為了健康,平日須努力升溫。泡澡、三溫暖、散步、運動、卡拉OK、沉迷興趣、積極思想等,都有讓體溫升高的效果。攝取鹽分也有升高體溫的效用,好食鹹辣食物的人透過味噌、醬油、佃煮料理、明太子、鹹鮭魚、佃煮沙丁魚等攝取足夠鹽分,保暖身體。鹽並不會引起高血壓或動脈硬化(腦中風、心臟病),問題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無法排泄鹽分。為了可以排泄鹽分,可以泡澡或運動,透過發汗、排尿讓鹽分揮發。此外多喝紅蘿蔔蘋果汁,可以利用鮮榨果汁的鉀成分,將鹽分排泄掉。(本文摘自/腰瘦微斷食/尖端出版)

小心!過敏原也是一種毒素

小心!過敏原也是一種毒素#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外界的「毒物」進入體內,跟著血液循環,從身體的大動脈、小動脈,一直送到微血管裡面。如果我們的新陳代謝不夠快(例如寒冷、不運動、少喝水),或是一下子太多毒素進入體內,這些毒素就會「卡」在微血管的末梢,也就是微血管最豐富的表皮(外皮膚)和黏膜(內皮膚)上。發炎反應就是免疫系統在排毒一旦有異物「卡」在這些微血管裡面,免疫系統當然要想辦法將它們排出來,但是,要怎麼排呢?身體唯一的方法,就是派白血球來清理,此時,從外表看起來,就是「發炎」了!當免疫大軍到達現場來清理時,會產生許多身體的不舒服反應,例如發癢、紅腫、流汁、流膿……等等,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發炎反應。舉例來說,如果這個發炎的反應發生在鼻黏膜,我們的鼻黏膜就會開始發癢、腫脹、發紅、分泌黏液,這就是肥大細胞分泌的組織胺所造成的,這個人就會一直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如果這個發炎反應發生在皮膚,我們可能就會看到皮膚搔癢、長疹子、起水泡、流汁等,醫生可能會診斷為蕁麻疹、濕疹、牛皮癬、異位性皮膚炎等等。加速身體排乾淨毒素症狀就會加速消失 從這個角度來看,皮膚過敏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即使長疹子、流膿、流汁,也不過是身體在「排」過敏原的過程罷了!排乾淨,過敏也就消退了!如果避免吃進、吸進過敏原或毒素,則會加速身體排乾淨,過敏症狀就會加速消失!(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新自然主義發行)

口腔健康不「破病」 刷乾淨是重點

口腔健康不「破病」 刷乾淨是重點#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嘴破,是民眾很普遍會碰上的毛病。說大不大,但是如果不去管它、任由著反覆發作、或久潰不癒,那後續病變的麻煩,就會差很大!我們的口腔有幾個特性:1) 含菌種很多。2) 新陳代謝很快。3) 血液循環充沛。人的口腔內通常有5到600個不同的菌種存在胚胎的發育,口腔黏膜、皮膚、生殖器黏膜,都是來自外胚層,有抗原的交叉性,所以免疫的相關反應,會在口腔黏膜中表現出來。在人的口腔裡,通常有5到600個不同的菌種存在,其中有40%是全新的菌種,以牙菌斑來說,一毫克就有一億個細菌;如果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好,那就可能高達2到10億個細菌,在口腔中伺機而動。而1CC的唾液,含有6兆個細菌,在抵抗力低、免疫力差的時候,就會發生菌血症。身體內外有600兆的細菌,消化道就有100兆,最多的在大腸,再來便是口腔。就全身的代謝來看,腸道黏膜最快,2天到12天1次更新,其次是口腔黏膜,4到14天脫換一次皮,但是壓力、情緒、營養等的問題,都會影響代謝速度。舌下含片是利用舌下黏膜血管豐富吸收快的特性口腔中,特別是我們的舌頭,是身體臟器唯一外露的器官,因此微循環障礙、自律神經失調、免疫或內分泌失調等,都可以從舌診觀察中,得到相當準確的判斷。某些急救用藥,例如心臟病發時的硝化甘油舌下含片,用意就是在利用舌下黏膜血管豐富、吸收快、以及避免藥物因經過腸胃道,而破壞了藥效所設計的。正常人的口腔中,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的細菌,細菌間不但彼此維持平衡,也和人體局部或者全身免疫系統、我們平常慣說的「抵抗力」,保持均衡。一旦這樣的均衡狀態被打破了,便會引發疾病的發生。口腔黏膜、唾液、免疫力,都是對抗病菌的尖兵,當這些防衛組織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口腔黏膜產生病變。不同年齡的口腔菌群也會改變在局部原因方面,比如口腔黏膜受傷、牙結石、牙菌斑堆積、唾液減少、局部放射照射、假牙有問題、或咀嚼檳榔等等。全身性的因素,則例如過度使用抗生素、營養不足、缺乏維生素、免疫系統受到藥物壓制、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重金屬中毒、內分泌機能障礙、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情緒壓力…等等。不同的年齡時期,由於口腔和顎面部發育、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會使口腔內部環境也發生變化,當然,在這一個環境中生存的菌群,也隨之發生演變。口腔微生物群,也是要經過長期動態變化磨合,才能逐漸達到穩定的狀態。菌種由簡單到複雜,數量由少到多。在早期階段,以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占優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厭氧菌的比例增多。所以除新生兒期與嬰兒期外,無論在任何年齡組,兼性厭氧菌總是優勢菌。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內,以兩種狀態存在,一種是游離狀態,微生物存在於經常流動的唾液中;一種是定植於口腔黏膜及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引起齲齒和牙周病。在口腔中定植的主要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原蟲和病毒等幾大類。其中,細菌的數量最多,種類最複雜。細菌增殖會產生壞死性齦口炎、齲齒和牙周病在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宿主口腔間,處於生態平衡狀態。由於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可導致菌群失調,一些細菌過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組合,即產生生態失調的變化,導致疾病。生態失調與口腔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口腔黏膜病,諸如白色念珠菌、壞死性齦口炎、齲齒和牙周病等等,就是口腔生態失調的表現。齲齒,是宿主、食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導致的牙體硬組織疾病。實質上,它是牙面局部環境、細菌和食物,相互關係失調的表現。齲病活躍的病人,局部環境因素改變,包括滯留區增加,唾液分泌減少,使牙面聚集的細菌增加,再加上大量蔗糖的攝入,使牙面微生態,發生明顯變化,變形鏈球菌等產酸菌的數量增多,產生大量有機酸而致琺瑯質脫鈣,而了形成齲洞。微生物群間產生菌群失調才會造成損害牙周病,是發生於牙周支持組織的一組疾病,由內外環境多種因素影響,導致齦下菌斑生態失調所引起。表現出來的症狀,是細菌組成比的改變,和絕對數量的增加,其中某些種類的細菌可增殖很多,比如產黑色素類桿菌、螺旋體等。此外比如牙髓、牙根尖周疾病,和一些口腔黏膜病,也是口腔菌群間生態平衡失調所致。例如口腔內白色念珠菌的大量增殖,可導致大家熟悉的「鵝口瘡」。在我們口腔環境中,存在著正常微生物群,它們對口腔健康和疾病負有重要責任。一般情況下,口腔正常菌群是不造成疾病的,只有在口腔微生物環境,發生雜亂情況下,使一些細菌大量繁殖,口腔正常微生物群間產生菌群失調,才會對宿主造成損害,發生疾病。所以,對一般民眾來說:口腔衛生是不可忽略和偷懶的;對醫生而言,要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首先要採取生態調整措施,建立口腔的正常生態平衡,而不是將口腔內所有微生物徹底消滅。(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口腔衛生沒顧好 10億細菌找上門

口腔衛生沒顧好 10億細菌找上門#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嘴破,是民眾很普遍會碰上的毛病。說大不大,但是如果不去管它、任由著反覆發作、或久潰不癒,那後續病變的麻煩,就會差很大!我們的口腔有幾個特性:含菌種很多、新陳代謝很快、血液循環充沛。口腔衛生習慣不好 恐有高達10 億細菌在人的口腔裡,通常有500到600個不同的菌種存在,其中有40%是全新的菌種,以牙菌斑來說,一毫克就有一億個細菌;如果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好,那就可能高達2到10億個細菌,在口腔中伺機而動。而1CC的唾液,含有6兆個細菌,在抵抗力低、免疫力差的時候,就會發生菌血症。口腔中,特別是我們的舌頭,是身體臟器唯一外露的器官,因此微循環障礙、自律神經失調、免疫或內分泌失調等,都可以從舌診觀察中,得到相當準確的判斷。某些急救用藥,例如心臟病發時的硝化甘油舌下含片,用意就是在利用舌下黏膜血管豐富、吸收快、以及避免藥物因經過腸胃道,而破壞了藥效所設計的。口腔與黏膜病就是口腔生態失調的表現在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宿主口腔間,處於生態平衡狀態。由於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可導致菌群失調,一些細菌過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組合,即產生生態失調的變化,導致疾病。生態失調與口腔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口腔黏膜病,諸如白色念珠菌、壞死性齦口炎、齲齒和牙周病等等,就是口腔生態失調的表現。正常情況下 口腔菌群不會造成疾病在我們口腔環境中,存在著正常微生物群,它們對口腔健康和疾病負有重要責任。一般情況下,口腔正常菌群是不造成疾病的,只有在口腔微生物環境,發生雜亂情況下,使一些細菌大量繁殖,口腔正常微生物群間產生菌群失調,才會對宿主造成損害,發生疾病。所以,對一般民眾來說:口腔衛生是不可忽略和偷懶的;對醫生而言,要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首先要採取生態調整措施,建立口腔的正常生態平衡,而不是將口腔內所有微生物徹底消滅。(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退休的老年人而言,心理與生理如何得到滿足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老了以後,身體毛病逐漸浮現,飲食習慣若不改變,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了解三高指數對老年生活的影響及後遺症,是協助得到良好生活品質的最重要議題,此次講座將會由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主講「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時間:106年3月23日(四) 下午15:30-16: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