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

醫訊/如何照護與預防糖尿病足部

醫訊/如何照護與預防糖尿病足部#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都曾受苦於足部傷口感染,需要住院多日臥病在床、數次清瘡手術、甚至截肢。一旦發生 「糖尿病足」對全身的器官也帶來許多不良的害處,因此如果可以知道足部病變的成因,進而瞭解如何保護及檢查,對患者而言是很好的。為了利益糖尿病友,林口長庚醫院社服課與新陳代謝科特舉辦「乳癌病友及家屬座談會」,由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陳慰信醫師主講「糖尿病足~牽累全身器官」;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黃桂蘭衛教師主講「寶貝雙腳~足重要」,此外,活動內容還有提供相關衛教資訊、血糖篩檢,並備有點心及小禮物。該單位歡迎病友與家屬踴躍參加。名額有限,請及早報名,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糖尿病病友座談會時間:101年11月24日(六)上午08:30~12:00(11月22日截止)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桃園縣龜山鄉)K棟12樓第3會議廳洽詢:03-328 1200轉5131 社服課彭曉筠小姐

醫訊/胰島素知多少?

醫訊/胰島素知多少?#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胰島素是一種賀爾蒙,由胰臟分泌,幫助所食用的糖份進入人體,當我們身體不再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不能夠被人體所利用時,就是出現所謂的糖尿病了。為了讓民眾更深入了解胰島素,避免糖尿病,台北國泰綜合醫院特地舉辦母乳哺育支持團體講座「認識胰島素」,邀請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曹心怡醫師主講。主辦單位歡迎北部地區民眾參加,名額有限,請儘快報名。名稱:認識胰島素時間:101年10月24日(三)下午14:00~16:00地點:台北國泰醫院本館七樓視訊會議室洽詢:02- 27082121轉3165 糖尿病個管師

中醫針灸幫助新陳代謝 抗老變美麗

中醫針灸幫助新陳代謝 抗老變美麗#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愛美的人越來越多,不但女性要美白除皺,還有很多中年男性也願意花錢除皺,最常聽到的方法是注射肉毒桿菌、拉皮手術等。近來網站上有人說,只要找到正確的穴位,針灸也能除去皺紋。開業中醫師賴清旭表示,利用針灸的方法,確實可以達成延緩老化,改善皺紋的功效。賴清旭中醫師解釋,中醫上認為美容是需要由內而外的條理,容貌的美麗與否,也與臟腑健康、氣血通暢有密切關聯。要達成真正美麗的方法,就是讓美容與健康相輔相成,於是中醫運用針灸刺激穴位與細胞,調理體內及局部經絡氣血、滋補臟腑氣血,讓體內細胞達到自行修復、延緩細胞老化並且促進新陳代謝,達到美容除皺的效果。賴清旭中醫師表示,針灸除皺是一種溫和的美容方式,針灸除皺的效果用在小細紋上是非常顯著的,且60分鐘可見效。如果將針灸除皺用在嚴重的抬頭紋、魚尾紋上,效果當然是無法與醫學美容手術相比的,但是用在改善皮膚蠟黃、調理膚質與治療青春痘上,確實有很大的功效。甚至最近也有針灸瘦臉、減肥等方法,都有不錯的迴響。賴清旭中醫師表示,皮膚之所以會產生皺紋,是有許多原因形成的,主要是因為飲食習慣不良、作息不正常、過度日曬等,造成皮膚快速老化,導致皺紋生成,所以賴清旭中醫師提醒民眾,想要擁有美麗水嫩的肌膚,最重要的不是塗塗抹抹保養品或是動美容手術,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與良好的飲食習慣,才是保養皮膚最棒的方法。

糖尿病友當心!24型人格恐致併發症

糖尿病友當心!24型人格恐致併發症#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北市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見圖,攝影/陳茂軒)本(5)日指出,台灣的醫療水準和環境比起全球先進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糖尿病病友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卻遠高於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地,其原因在於患者有24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及就醫態度,導致病情不易受到控制,併發症找上門的機率當然大幅增加!記者再將這24種臨床上常見的患者人格特質,分作「自我感覺良好」型、「身心因素」型和「生活習慣」型種,讓病友能檢視是否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進而能改進、配合治療。按照洪建德醫師提供的資料,「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最為常見。自我感覺良好型的患者多半會出現「自覺無病、置之不理」、「自覺痊癒、擅自停藥」或「有病自己醫、不想靠醫師」三種情形,這些患者自認身體狀況良好,醫師善意提醒反而遭病人白眼,當發現嚴重併發症時,為時已晚。「身心因素」型的患者因為過度擔憂或緊張自身的病情,在醫師諮詢、衛教時不是心不在焉不專心,就是語無倫次毫無邏輯,一離開診間醫師的叮嚀全都忘光光,病情當然也無法控制。甚至還有病人懷疑醫師的診斷,所有資料都要拷貝、錄音,但自我的解讀卻又與醫師大相逕庭。此外,還有患者過度迷信偏方,或每當有新藥、新治療方法或別人介紹不同醫院的醫師都一定要嘗試,導致規律的療程一直被中斷,病情無法控制。此外,也有患者將自己的病情視為「不願意面對的真相」,產生鴕鳥心態,遲遲不接受治療。「生活習慣」型的患者因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看病,服藥也不規律,加上應酬、熬夜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病情惡化。再者,有患者以為補充「營養食品」就可以強身、治病,一打開抽屜琳瑯滿目的補充食品十餘種,曾有患者因服用過量的營養品,使腎臟功能急速惡化。而洪建德醫師收治的患者中,約有十分之一的病患屬於公司外派的人員,可能出國三個月才能返台就診一次,不利於病情的追蹤或藥劑調整。洪建德醫師呼籲,雖然經濟環境不景氣,許多人把健康照顧的支出省掉了,但其實經濟越是不景氣,更要注意健康照顧!因為預防及早期治療疾病的支出相對是小錢,若是拖成大病,影響體力、業務績效與後續的醫藥費用、住院及長期復健,更是沉重的經濟負擔。※臨床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4型人格(洪建德醫師提供):01.自我感覺型:自覺沒有症狀,就放著不管。02.偷工減料型:一個月分的藥可以吃半年。03.過河拆橋型:自覺好了就好,不用再監測與用藥。04.自己醫治型:不管有沒有醫師處方,藥物劑量自己決定。05.滾石生苔型:聽到哪邊有新醫院,有新藥,就換醫師,但是滾石永遠不生苔。06.緊張焦慮型:來到診間格外緊張,什麼都忘了;醫師說什麼,出了診間馬上忘記。07.中西合璧型:中西醫都看,反正健保都給付,兩種藥都吃。08.血汗工廠型:沒有時間看病,全神、全時間投入工作。09.絕不吃藥型:打死也不吃藥,迷信吃藥傷身體,就等併發症出現,還是怪罪藥物。10.健康食品型:打開抽屜,都是健康食品,一天十來種,一口吞下。11.鴕鳥心態型:視而不見,醫師有責任指出國王沒穿新衣是會感冒的。12.缺乏運動型:很少運動,更不用說辦公室坐整天了。13.飲食偏食型:又分大口吃肉型、狂吃麵包型、嗜飲料型、暴食水果型等。14.交際應酬型:每天不規則用餐的份量與三大營養素的分配。15.用類固醇型:使用類固醇或吃了偷加類固醇的藥物。16.老邁失智型:因為老邁缺乏人們照顧生活,或年輕就開始失智。17.心不在焉型:說了一整天,回到原點。無法溝通、衛教、說明。18.明察秋毫型:抱一些無理頭刊物找醫師無理頭接話,但是沒有邏輯來發現眼前已有併發症了。19.性急暴躁型:急性子,血壓飆高,瞳孔放大,呼吸急促。20.旁若無人型:每次一到診間就敲門進來要先看或拿藥,無視前有病人隱私的存在,沒有考量旁人。21.太空飛人型:外派國外,每三個月回台看病,還可以美食訪友,好不樂哉。22.事事懷疑型:任何醫師都甭騙我,所有資料都要拷貝,每句話都要記錄,但是解讀卻不與人同。23.滿嘴英文型:說話滿口英語,但是又無理頭。24.精神分裂型:已經吃藥了,所以就很鎮靜,沒吃藥就不能來看病了。註:為配合版面編排,故名稱有些許調整,但不影響原意

多喝水又排尿快 表示新陳代謝好?

多喝水又排尿快 表示新陳代謝好?#新陳代謝

水對人體來說是維持身體機能的基本補充,且對瘦身美容等也有非常大的幫助,讓許多原本不喝水的人開始養成喝水的習慣,但小心水喝多若導致小解的次數很頻繁,很可能是膀胱肌已有鬆弛的狀況,抑或是腎臟功能受到傷害。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倘若發現一天排尿量超過2000c.c.就得盡快就醫。多喝水對身體有絕對的益處,但如果喝得太多可能造成人體的負擔。日前有名年輕男子每天平均喝超過2000c.c.的水,但卻仍然無法解渴一直找水喝,且排尿量長期超過一般人的正常量多達近10倍,經過就診後發現尿量過多已導致膀胱肌受損。根據署立台東醫院泌尿科的衛教資訊提及,一般人若排尿量多到異常,可能是由於大腦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導致尿液直通膀胱,進而傷及膀胱肌。而倘若排尿量過多或過少,除了可能是膀胱受到傷害之外,根據奇美醫學中心腎臟科的資料指出,也可能與腎臟出現病變有關,醫師郭育淇提醒民眾當發現排尿量異常時,也觀察尿液是否出現泡沫、下肢水腫嚴重與血壓偏高的現象,以免太晚就醫導致腎臟疾病更加惡化。根據國民健康局的建議,人體由於每天基本需要排出的水份約600至800c.c.(如流汗等),加上體內自然產生的尿液,平均一天最好喝1200至1500c.c.,才能幫助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以避免出現便祕、水腫等的現象;而一般人正常的排尿量則約是1000至1500c.c.。至於什麼是最佳的喝水時機,國健局建議當尿液顏色深於啤酒時,記得就要多喝點水。

捐血中心獨家血型解密 看看你是哪一型?

捐血中心獨家血型解密 看看你是哪一型?#新陳代謝

很多人都喜歡用血型來看人,但是血型真的跟個性有關係嗎?台北捐血中心為了增加捐血的趣味,特別在「i-blood」網路上開放投票,並且結合第一線接觸捐血人的護士意見,歸納出一些跟血型有關的趣味現象,昨天(5)選在年輕人最常去的峨眉捐血車,宣布這項「血型大解密」,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加入捐血的行列。(圖片為血型大解密活動現場,圖片翻攝自台北捐血中心。)台北捐血中心組長黃谷鶯表示,根據調查發現到,A型的人自覺對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捐血最勇敢不會唉唉叫;而且十分重視家庭和諧的感覺,所以捐血的時候,喜歡找有「阿母Fu」的護士。至於B型的人個性開朗灑脫,所以喜歡用捐血慶祝生日,喜上加喜,一舉數得;同時也可以觀察到,B型人非常重視美感,所以捐血的時候喜歡找辣妹護士扎針,超有fu!至於O型的人性格十分熱情、很愛交朋友,所以捐血的時候,常常會「ㄌㄠˋ人」一起捐血救人,同時在捐血的時候,最喜歡PO捐血照片打卡,跟朋友分享捐血的心情;最有趣的是,O型人非常有毅力、意志堅定,非常守信用,只要約好了捐血,即使颳颱風也會「拼命」來捐血。而AB型的人做事非常地有規劃,所有大小事情都要規劃,連收集紀念品也有規劃,可以說是收集捐血紀念品的達人。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長陳世利表示,不管是什麼血型,只要能夠捐血救人都行,因為根據台北捐血中心的統計,目前血庫存量中的可用血液不到4天,加上今年農曆新年假期連放9天,血液庫存可能會開天窗,因此陳世利呼籲民眾踴躍捐血,儲存足夠的血液安全庫存量,讓醫院的病患平安有安心地過年。

「捐血月」呼籲傳遞愛心 避免春節鬧血荒

「捐血月」呼籲傳遞愛心 避免春節鬧血荒#新陳代謝

血液基金會表示,農曆春節只剩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但是這個時候卻是最容易發生缺血的情況,為了能夠及早儲備充裕的醫療用血,讓血庫當中的血不至於短缺,使緊急受傷的病人可以及時得到足夠的血液補充,救回寶貴的性命。因此血液基金會特地在100年12月21日至101年1月21日間,舉辦「捐血月」的活動,呼籲民眾能夠發揮愛心,踴躍捐血。(圖片翻攝自血液基金會,為捐血月活動的贈品幸福御守,只要揪團捐血並拍照存證,上傳到血液基金會的網站,就有機會得到喔。)今年捐血月主題為「捐血一袋袋,愛心一代代」,希望捐血人能夠傳承愛心,鼓勵年輕一代踴躍捐血。先前總統馬英九先生也發表公開信,呼籲社會大眾踴躍加入捐血救人行列;同時馬總統也於12月14日捐出500c.c.的熱血,目前馬總統捐血已達182袋(每袋250c.c.),率先以實際行動響應捐血。而內政部役政署自97年開始持續推動「有情有役,替代役百萬西西捐血活動」,捐血量從97年136萬西西累計至100年,總計達772萬餘西西,成功帶動「役起熱血,讓愛延續」的捐血熱潮。除了政府推動的捐血活動之外,很多家庭也都挺身而出,說明「捐血傳承」的意義與體驗。其中王大柱先生全家5口都是捐血人,捐血總數高達近兩千袋;王先生表示,他們家是由太太率先捐血,他在太太引導下才開始定期捐血,二位女兒及兒子則是受父母影響陸續加入捐血救人行列。另一位謝天德先生,他目前捐血高達1,000袋,他的兒子謝明哲先生(18歲,捐血45袋)也在他的影響下,目前是定期的分離術捐血人。最後血液基金會仍持續呼籲,農曆年關將近,為儲備足夠的醫療用血,以應不時之需,希望大眾在捐血月期間,能夠發揮愛心,踴躍捐出熱血,去幫助需要輸血的傷病患者,讓他們可以即時挽回生命;同時捐血可以幫助自己身體的新陳代謝,讓自己的血液可以再生,不但可以幫助到別人,也可以讓自己健康。

正常吃三餐 反而容易變胖?

正常吃三餐 反而容易變胖?#新陳代謝

胖的人都是因為吃太多餐才會變胖的嗎?不見得喔。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超重的人不但沒有吃得比較多餐,反而更少。賓州馬里伍德大學的(Marywood University)的巴赫曼(Jessica Bachman)教授表示,一般人都認為,體重過重的人通常都是放任自己,完全沒有節制地進食,但是這樣觀念並不完全正確,根據她的研究發現,這這樣的觀念並不全然是對的。因為美國有60%的人有過胖的問題,所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委託巴赫曼教授進行相關的調查,她的研究團隊在一年內追蹤了250位體重超重的人,去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結果後來發現到他們所吃的餐數,比體重正常的人還要來得少,但是體重卻依然不動如山;同時他們也觀察到,雖然這些胖子吃得餐數很少,但是他們吃得多,而且運動量明顯地不足。巴赫曼教授表示,他並不清楚到底為什麼吃得餐數過少,卻反而更胖,但是她猜測這是因為這些瘦子會允許自己常常吃,反而不會擔心自己肚子餓,所以他們餓了就會吃,一次吃一點,飽了就停止,所以天吃進很多餐。反觀胖子限制自己只吃三餐,結果一次就吃進過量的食物,導致食物在身上囤積。還有胖子因為不常運動,所以新陳代謝較差,所以吃進同樣的食物,被消耗的熱量就有差別,所以巴赫曼教授建議想要瘦身的人,可以少量多餐,慢慢地增加運動量,才能更有效地減重。用太極對抗病魔! 累積正向能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5養育健康下一代 給婦女自在哺乳空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4下巴長期長痘 竟是牙齒長膿包所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