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

「重量級」中年婦女要注意 子宮內膜癌會上門

「重量級」中年婦女要注意 子宮內膜癌會上門#新陳代謝

相較於子宮頸癌,國內較不常聽見子宮內膜癌,但實際上由於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女性近幾年的癌症死亡者當中,子宮內膜癌患者逐漸增加。美國日前一項研究指出,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若不注意體重控制,未來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大大增加。美國癌症協會過去針對3萬8000多名停經婦女做調查,發現有超過560名過重女性已被確診患有子宮內膜癌,意味著停經後的婦女若體重過度肥胖,未來很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研究者Victoria L. Stevens建議成年女性最好盡量避免體重的增加,加上年紀愈大,身體的新陳代謝會逐漸變慢,除了飲食上的控制之外,也得養成運動的習慣。倘若女性體內有過多脂肪組織,容易讓腎上腺素與卵巢分泌的荷爾蒙轉變成雌激素,而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加上停經婦女體內的黃體素不足無法排卵,以至於出現雌激素過多、黃體素過少產生失衡的現象,久而久之在子宮內膜不斷加厚的情況下,發生病變成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就會提升。此外,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也包括未曾生過小孩的婦女、家族有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遺傳史、曾患有其他癌症(如乳癌、大腸癌)的女性,以及因為肥胖引起的高血壓與糖尿病者都得小心。長期盯電腦用眼過度 當心急性青光眼致失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71&HN_Yr=0&HN_Mon=0壢新醫院打造癌症中心 造福南桃園鄉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6&HN_Yr=0&HN_Mon=0對-氯安非他命毒性強 不慎使用恐造成記憶損傷甚至致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7&HN_Yr=0&HN_Mon=0

糖尿病患受傷不用怕 新療法保命又保腳

糖尿病患受傷不用怕 新療法保命又保腳#新陳代謝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較一般人差,只要腳部受傷很容易潰爛且發炎,以至於得靠著截肢手術保住性命,但大林慈濟醫院日前發現,可以利用「腳部自由皮瓣手術」,幫助患者免去切除腿部的命運,目前已有不少病患手術成功。糖尿病患者因為新陳代謝作用不佳,使得癒合傷口的膠原蛋白不足,讓病患只要腳部一受傷就會很難痊癒,因此被稱做「糖尿病足」。過去大多為不讓傷口潰爛危及患者生命,醫師都會建議做截肢手術;但是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許宏達醫師採用「腳部自由皮手術」,能幫助患者保腿又保命。許宏達醫師表示,該手術利用病患的健康組織與血管一同取下,蓋上傷口並連接動脈與靜脈。不過許宏達醫師也強調,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腳部自由皮瓣手術」,仍有部分病患因為某些狀況,仍得做截肢手術才能活命。其實國外先前也有針對「糖尿病足」患者做研究,美國凱薩醫院《Kaiser Hospital》與夏威夷檀香山大學過去曾利用絲光綠蠅的蛆,放在傷口上清理壞死與遭感染的組織,發現部分的足部傷口復原狀況很好,未來會再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助糖尿病足患者。台中林新醫院心血管科吳士平醫師提醒,糖尿病患平時應多注意腳部,或是其它部位有無傷口,並建議盡量少穿太緊與腳趾外露的鞋子,以免因為忽略傷口出現潰爛。草莓般的可怕殺手「卡沙巴梅症候群」不可輕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5&HN_Yr=0&HN_Mon=0心肌梗塞誤以為胃痛 找錯科恐延誤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4&HN_Yr=0&HN_Mon=0嬰兒易感染肺炎鏈球菌 施打疫苗可預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2&HN_Yr=0&HN_Mon=0

中醫美白護膚保健

中醫美白護膚保健#新陳代謝

膚質好是從古至今,人人所夢寐以求的,擁有光澤、紅潤、潔白的肌膚,總能吸引大多人的目光;而膚質是否能夠白淨、均勻,其實是靠體內臟腑的精氣神來維持的。保健與養生是不分季節、年齡的,而是一種日積月累的功夫,如果想要擁有好膚質,就必須從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強健身體的機能做起。在太陽底下,就必須要做好防曬,可選擇陽光威力弱的時段出門,出門時盡量行走在樹蔭下或走騎樓。隨身攜帶陽傘、戴寬邊帽子、太陽眼鏡、長袖衣服、褲子。使用防曬美白的乳液、隔離霜、防曬油、防曬乳霜。在飲食方面,一天至少要喝2,000~2,500cc的水,如果水份攝取不足,就不容易排除身體新陳代謝的毒素。另外也可多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如檸檬、草莓、西瓜、柳橙等   在中藥方面,具有美白滋潤效果者如:玉竹、麥門冬、天門冬、黃精、白芷、白木耳、黑木耳、薏仁、茯苓、珍珠粉等。具有通絡活血,改善面部肌膚的血液循環,亦可達到潤膚滋顏的效果者如:玫瑰花、紅棗、當歸、枸杞子、丹參等,不過有些活血藥物,應由醫師指導使用,懷孕或經期則不宜自行食用。除了飲食和中藥以外,持續的穴位按摩也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常用的穴位,有陽白穴、腎俞穴、關元穴、氣海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等穴,按壓這些穴道的時候,需按到痠痠痛痛的感覺三秒鐘,再放鬆三秒鐘,一次約5~10分鐘,不知道穴道位置的人,也可延著眼眶周圍再順著鼻翼兩側,或連太陽穴一起按壓,同時可改善黑眼圈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平時要養成運動習慣,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性,不熬夜、不抽煙,還要有充足的睡眠,不要喝過多刺激性飲料,像是茶、咖啡、酒等容易讓神經緊張或興奮的飲料,都應儘量避免,另外適當的紓解壓力,保持心情愉快,自然可以擁有好膚質。

孕媽咪的冬季衣服該如何選 才會保暖舒適?

孕媽咪的冬季衣服該如何選 才會保暖舒適?#新陳代謝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嬪嬙諮詢/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系主任 鄭靜宜      中華文化服裝教育協會理事長 林明宜天氣冷颼颼,孕媽咪稍不注意就可能受到風寒而生病了,到底冬季孕媽咪該怎麼穿最舒適,同時又可保暖呢?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系主任鄭靜宜表示,其實台灣冬季不像美、日等國有明顯的室內外溫差,所以穿著上只要掌握保暖和調節兩項原則即可。對於保暖,孕媽咪們可別以為穿的越厚重就越能保暖,保暖與否會牽涉到布料的纖維組織,有些材質無論屬於那種纖維,穿起來都會比較保暖。以下幾種常見材質的介紹,可供孕媽咪們在選擇時參考:天然纖維包括羊毛、兔毛等動物毛皮類的材質,都具有很好的保暖功效。棉的保暖性其實並不高,反而比較適合夏天,不過如果經過處理也能達到保暖效果。像是經過刷毛(如:法蘭絨)、夾層(如:棉襖)處理的衣服,會像棉被一樣能增加滯留的空氣,使散熱受到空氣阻隔,而提高保暖度。人造纖維若不屬於機能性吸濕排汗纖維,穿著時最好裡面先穿一件天然纖維的貼身衣服,再穿上非機能性吸濕排汗的人造纖維,這樣比較不會在冬天時產生靜電。此外,由於孕婦新陳代謝比一般人旺盛,即便在冬天,也較容易流汗,所以必須有棉質衣服幫助吸汗,若只穿非機能性吸濕排汗的人造纖維衣物,很容易引起皮膚搔癢,尤其孕婦皮膚特別敏感,腹部容易有乾癢症,因此要盡量避免較長時間直接接觸人造纖維。為避免人造纖維引起皮膚的不適,孕媽咪可選擇機能性布料。機能性布料是在經過特殊技術改質或後加工處理後,可達到吸濕排汗的效果,經過認證的機能性布料,孕婦可以更放心選用,所以也不見得非選擇羊毛等天然纖維布料不可。目前在國內外都有機能性紡織品認證單位,而紡拓會驗證的「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項目有17項,對消費者有更多的保障,例如通過「透濕防水紡織品」驗證的衣服,代表有透濕功效,穿著時裡面即使流汗也不覺得悶。假如冬天穿厚外套,想要防風又防水,又怕裡面會因為流汗而感到悶,改用此布料,就可以讓汗氣透出,而外面的風和雨水卻進不去,穿起來相當舒適,尤其有些需要騎機車或外出上班的孕媽咪,可參考選擇。有哪些款式是孕婦冬季的必選單品?鄭靜宜主任表示,怎麼穿可依個人喜好及生活型態做決定,像有些媽咪肚子較大時,很不習慣穿褲裝,或是穿褲裝很容易在腰部勒出一圈紅色痕跡,如果孕媽咪屬於較敏感的皮膚,還是建議穿背心裙、傘狀衣比較好。對於偏愛休閒風的孕媽咪,還是可以穿著褲裝,不過建議選擇彈性材質為佳,如含萊卡纖維的褲子(成份標中會標示),就算很合身,仍然有一定的彈性,在蹲、坐時比較不會不舒服。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0&mon=11&id=346

吃過量或太快 是「體寒」的元兇?

吃過量或太快 是「體寒」的元兇?#新陳代謝

對於預防及治療疾病而言,「改善體寒」及「清理因代謝廢物而混濁的血液」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說明。這一章我就針對「食」的方面,說明讓身體溫熱的方法。首先,為了去除「體寒」,在飲食方面有兩個重點: 少量並充分咀嚼。充分攝取纖維豐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這兩個要點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若無充分咀嚼,囫圇吞棗的結果,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會因為沒有得到飽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過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兇。另外,就算不是吃得過多,一旦便祕,原本應該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膽固醇、脂肪、糖等多餘物質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祕也是使血液乾淨的重要條件,所以平時就要多吃海藻、豆類、胚芽、玄米、蔬菜等,攝取食物纖維以促進排便。糖、脂肪等營養過剩物質、和食物一起吃進體內的化學調味料、農藥、戴奧辛、致癌物質等……以上各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物纖維能把它們和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可說是「腸內的清道夫」。而且,食物纖維能使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增生,此類菌能改善腸內環境、產生各種維生的作用。譬如說,胡蘿蔔或蘋果等所含的維生素BX(對胺基苯甲酸,PABA)就是乳酸菌的發育因子。因為有利尿作用,也可作為淨化血液之用。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會隨著汗、眼屎、鼻屎、糞便、尿、痰等排出體外,其中排出最多的是尿。換句話說,能夠利尿的食物,如紅豆、黑豆、葡萄、梨子、花草茶、紅茶等,都對淨化血液有很大的效果。曾有某位德國醫學家直言:「世上有兩位名醫。一是發燒、一是食慾不振。」感染症等發炎性病症當然不用說,膠原病、癌症、風濕、心肌梗塞等,絕大多數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是發燒、食慾不振。如果說「發燒」、「食慾不振」是生病的結果,那麼生病的原因儘管如此,現代醫學的治療,只要一發燒就急著退燒,又以「為了補充營養」為由而讓病患吃多。這並不符合自然法則。包括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雖然醫學進步日新月異,但各種病症和病患人數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因為治療時違反了自然法則。從野生動物們沒有醫院、醫生、護士照顧,但絕大部分都能身體健康、安享天年這一點來看就知道了,因為野生動物們生病時,絕不會勉強吃東西,發燒時也不會去做退燒這種蠢事。發燒是白血球強化吞噬病菌及殺菌力的一種現象。另外,發燒時淋巴球、NK 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力量也會上升,也就是增強免疫力。而身體會產生食慾不振的現象是為了讓腸胃休息。腸胃負責消化功能,可說「胃腸力=生命力」,所以,食慾不振是身體需要時間讓腸胃恢復功能,是治療疾病的自然反應。無論未來的醫學會出現多麼神奇驚異的治療法,我想都不可能勝過「發燒」及「食慾不振」這兩位名醫吧!本文作者:石原結實。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社發行。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book.asp?id=1000

衰老無藥醫 中醫師說明:如何用中藥防老養生

衰老無藥醫 中醫師說明:如何用中藥防老養生#新陳代謝

隨著現代文明的提升,人們對健康長壽的願望也日益高漲,因而關於衰老與抗衰老的研究,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課題。當前,衰老機制尚未明瞭,學界先後提出了數十種衰老的學說,其中自由基的研究特別活躍,公認較多,認為人體進行新陳代謝時,會產生大量氧化活性的自由基,易攻擊細胞膜脂質和DNA,引起不飽和脂肪酸氧,生成超氧化物,形成脂褐素、老年斑;並能誘導DNA突變,誘發腫瘤和降低免疫力等。因此,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代謝產物的生成,是延緩衰老的重要途徑。天主教聖功醫院中醫部鄭宸君醫師表示,中醫學在對衰老原因的認識上,非常重視臟腑功能和精氣神的作用,又很強調陰陽協調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另外,中醫學認為社會因素、自然環境、遺傳因素、七情太過、勞逸過度是引起人體早衰的重要因素。中醫藥在養生防衰老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延緩衰老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現將中醫藥抗衰老機制略述如下。鄭宸君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衰老的速度,直接主宰著人體的生、長、壯、老,關係著人體的壽、夭、否、泰;故中醫學歷代醫家把補腎作為抗衰延年的首要治法。不少延年益壽的成方,是由補腎藥物組成的;補腎的中藥與食物,大多能益精養肝,肝腎得養,則鬚髮轉黑,耳目聰明,筋骨堅強。常用藥物有黃精、菟絲子、巴戟天、紫河車、鹿茸、何首烏、地黃、淫羊藿、鎖陽、肉蓯蓉、補骨脂、女貞子等補腎藥物;同時現代研究發現這些補腎藥也有增強免疫功能,改善內分泌功能,增高性激素,延緩大腦組織衰老,降低自由基等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乃氣血生化之源。鄭宸君說明,老年人的脾胃消化能力比較差,不論藥補,還是食補,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如有腸胃病的老人,更應重視。常用藥物有人參、黃耆、西洋參、蜂蜜、茯苓、山藥、白朮以及花粉、靈芝等;藥理研究發現此類藥物有較好的改善衰老症狀,增強免疫力,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延長細胞壽命的功能,從而推遲衰老。上面兩點著重於肝腎、脾胃,照顧到先天與後天兩個方面。鄭宸君解釋,根據五臟學說,還有心與肺也很重要。老年人中,不少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冠心病等等,應該根據老年人這些發病特點,重視保養心肺。常用藥物有丹參、人參、麥冬、玉竹、五味子等。    鄭宸君提醒民眾,疾病所引起的臟腑功能減退局限於部分臟腑;而衰老所引起的機體臟腑功能的降低,幾乎涉及全身器官。衰老是無法根治的,但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延緩它的發生與發展。中醫有豐富的抗衰、防老養生保健之道,特別在抗衰老中藥和延年益壽方。

視力模糊?你檢查過血糖了嗎?

視力模糊?你檢查過血糖了嗎?#新陳代謝

病患A先生61歲,因經濟因素沒有加入全民健保,平日自覺身體健康,也從不身體檢查,最近突然感到視力急速下降,視線中央一片模糊,等了幾天症狀未好轉,只好就醫檢查,赫然發現視網膜已出血並水腫,視力只剩下不到0.1。醫師懷疑可能有糖尿病,經過抽血檢查,才知道空腹血糖值已經到達300 mg/dL,糖化血色素為13%,原來已經罹患糖尿病卻不自知,經過治療後目前血糖控制在150 mg/dL左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蕭雅娟指出,過去這類情況不算少見,但近年民眾健康觀念更進步,醫療更普及,此情況漸漸減少,最近短時間此類個案卻增多,因此她提醒40歲以上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眾,應充分利用資源,定期抽血檢查,早期發現才不致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蕭雅娟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與罹病長短及年齡密切相關。美國研究指出,糖尿病罹病20年後有95%以上的第一型患者及60%的第二型患者會產生不等程度視網膜病變。概括而論,患病5年,大約有10%的病患產生病變,患病10年約為25%,患病15年約為50%,患病20年後則約有90%的病患產生病變。她指出,糖尿病造成血液中血小板不正常附著增加,紅血球凝集增加,血脂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上升,進而血液濃稠度增加等等,造成視網膜血管病變而缺氧引起的不正常血管增生、出血、血管滲透性改變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等,都是造成視力下降原因。蕭雅娟提醒糖尿病人,眼睛保健是一輩子的事,視網膜定期追踪非常重要,正常眼底表現可每年追踪一次,輕微病變為6~9個月追踪一次,若產生出血或黃斑部水腫,已達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則至少3個月追踪一次,嚴重需每個月小心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擁有良好視力。

女性必知!影響內分泌的關鍵-甲狀腺

女性必知!影響內分泌的關鍵-甲狀腺#新陳代謝

甲狀腺問題是台灣女性非常普遍的一種疾病,可以說是內分泌科門診中罹患率僅次於糖尿病的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位於頸部喉結下方,形狀有如蝴蝶一般,包覆住我們的氣管。甲狀腺會製造甲狀腺激素,是一種含碘的蛋白質,可分成四碘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狀腺素(T3),它們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掌管體內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諸多功能。身體每個器官的新陳代謝都受到甲狀腺的影響,包括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皮膚、情緒等,這也是為什麼甲狀腺亢進症狀相當多樣化的原因。甲狀腺也受下列兩個內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影響:一、下視丘:位於腦下垂體上方,分泌甲促素釋放激素(TRH)。 二、腦下垂體:位於腦底,分泌甲促素(TSH)去調控甲狀腺荷爾蒙的製造與釋放。正常人的甲狀腺功能會隨著年齡、性別、懷孕、飲食中碘的攝取量、環境的改變,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可是一旦甲狀腺體積過大、過小或產生結節,分泌過多或過少的荷爾蒙,這就是「甲狀腺生病了」。分泌過多荷爾蒙叫作「甲狀腺機能亢進」;分泌荷爾蒙不足叫作「甲狀腺機能低下」;而甲狀腺體積過大或產生結節就是俗稱的「大脖子」。甲狀腺分泌過多荷爾蒙,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身體組織受過多的甲狀腺素刺激後出現的症狀和徵象,稱為「甲狀腺毒症」。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多的原因有兩類。第一類:瀰漫性的甲狀腺腫造成之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稱葛瑞夫氏疾病(毒性瀰漫性甲狀腺腫),此疾病以廿~卅歲女性病患居多。致病機轉是導因於自體免疫的關係。病人產生甲促素受體的抗體,持續刺激甲狀腺產生甲狀腺荷爾蒙,造成機能亢進症。此外也產生抗眼球後及脛前纖維細胞抗體,造成突眼症及脛前黏液水腫。第二類: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所造成之甲狀腺機能亢進,此類病人年齡一般較長,約五十~六十歲。多數病人常併發於早已存在腫大但功能正常的甲狀腺。毒性單一結節、亞急性甲狀腺炎會造成短暫甲狀腺毒症;罕見的腦下垂體腫瘤分泌過多甲促素等,則會造成甲狀腺毒症。甲狀腺激素一旦分泌過多會造成代謝加快,病人常有體重減輕、流汗、怕熱、心悸(心跳快)、脾氣暴躁、緊張、失眠、食慾增加、大便次數增多、月經不正常的現象。雖好發於年輕女性,但事實上男女老幼皆可能發生,而且症狀表現非常多樣化。對於年紀較長,如六十歲以上的病人,以上典型症狀則較不明顯。有些人反而外表看起來冷漠、疲憊、憂鬱、混亂,部份年長病患則以心律不整來呈現。有名的例子如美國前總統布希,在慢跑中發現有心律不整,經進一步檢查證實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未治療可能會導致心臟病、維生素缺乏、骨質疏鬆、腎結石、糖尿病等。待甲狀腺機能耗竭,則有可能反而成為甲狀腺機能低下症。● 檢查方式 ●1.抽血檢查:抽血檢查四碘甲狀腺素(T4)、三碘甲狀腺素(T4)、甲促素(TSH)、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是檢驗甲狀腺機能最直接的方法。2.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可鑑別甲狀腺自體免疫發炎及一些形態學上的變化。● 治療方法 ●甲狀腺亢進症的治療方法有好幾種,包括:口服抗甲狀腺藥物、開刀、或口服放射碘治療,醫師會依據每位病人情況來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是一般患者首先採用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必須定期檢測血中甲狀腺素濃度,以調整藥量。使用一~二週後症狀會開始改善,四~八週後成效良好,通常需持續使用六~十八月至甲狀腺功能正常。使用維持劑量後,如要停藥,須歷經數月並定期追蹤。極少數人會因抗甲狀腺藥物引起副作用,例如︰皮膚癢、皮疹、蕁痲疹、關節疼痛、肝功能異常等。最嚴重的副作用為「顆粒性白血球缺乏」,此時病人會有喉嚨痛、發燒、口腔潰瘍,當這些症狀出現時,須立刻停藥,並找醫師診治及進一步檢驗。● 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 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不僅應依照醫師囑咐規則服藥,此外日常生活也要特別注意。一、少吃含碘食物,包括:海帶、紫菜。外食者,可以把菜先用湯洗一洗再吃,減少鹽分。二、戒菸。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如果抽菸,會讓眼睛的病變(眼突)更難治療。三、適度管理壓力。因為壓力過大常會誘使亢進復發。四、按時追蹤。五、有懷孕計畫者須和醫師討論。相信如此一來,大家的甲狀腺一定會健康久久喔!(本文作者 / 台東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 李思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