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癌

是痣還是皮膚癌? 5原則自我檢查

是痣還是皮膚癌? 5原則自我檢查#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最近,影星休傑克曼皮膚癌復發的新聞,讓許多民眾對於皮膚的不明斑塊更加重視。醫師說,最近門診許多民眾前來檢查,都懷疑自己身上的痣或斑點,擔心是否為惡性腫瘤! 紫外線強不防曬 當心皮膚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陳建宇醫師指出,常見的皮膚癌分成3種,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以及最可怕的黑色素細胞癌。而基底細胞癌與麟狀細胞癌都與紫外線有關,像是基底細胞癌大多發生在陽光照射部位如臉部、上肢,因此工作需長時間日曬,如農夫、漁民、運動員等,要特別注意。而值得注意的是,易轉移致死率高的黑色素細胞癌,常出現在肢端如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處,因此在肢端出現的黑痣要特別注意它們的變化,因此醫師也提供5原則來區分良性的痣和惡性的黑色素細胞:1)痣的外觀是否出現不對稱 。2)邊緣是否呈現不規則或模糊不清。3)色調上是否呈現不均勻、多色調、深淺不一 。4)大小是否超過六公釐以上或有短期間變大的情形 。5)表面是否有不規則的隆起現象 。常日曬、傷口難癒合 應注意陳建宇醫師也說,對於有點懷疑的皮膚病灶可用相機紀錄病灶觀察是否有所變化,而年紀大、常日曬、傷口長期難癒合、放常接觸化學物質等,都是危險因子,這些人更要小心謹慎注意自己身上的皮膚病徵。另外,要預防皮膚癌,先把防曬工作做好,平日於戶外活動時記得塗抹防曬乳,陽傘、帽子也是不能少的。 

皮膚偏白、多痣 皮膚癌高危險群

皮膚偏白、多痣 皮膚癌高危險群#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出門擦防曬,最主要是預防皮膚曬黑,但你知道嗎?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功效,就是預防皮膚癌,因根據英國癌症研究協會統計指出,相較於1970年代的1800人,近幾年來,每年竟有超過1萬3000人被診斷出患有惡性黑素瘤。惡性黑素瘤病患 逐漸成長中而這種惡性黑素瘤,是皮膚癌的一種,只是較為少見,但它的危險性高、致死率也高,所以在醫生的眼裡,它是個棘手的問題。且在英國,惡性黑素瘤是目前常見的癌症之一,每年至少造成2000人死亡,且在1970年當時是每10萬人中有3人被診斷出,可是現在卻是每10萬人就有17人罹病,人數成長是過去的5倍,由此可見,這種疾病是能輕易忽視的。另外,英國癌症研究協會代表尼克表示,他認為惡性黑素瘤成長快速的因素,是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前往旅遊歐洲,遇上炎熱天氣卻位做好防護措施,以造成過度曝曬而增加罹癌率。皮膚白、多痣、有雀斑 皆為高危險群最後,專家提醒各位民眾若是皮膚屬於偏白、多痣、有雀斑或是曾有曬傷經驗者,應多留意自身皮膚狀況,因為這些族群的人皆是罹惡性黑素瘤的高危險群,所以建議民眾,不管是否為罹癌高危險群者,外出時應做好防曬動作,另外,也要多留意自己深的斑或痣,若有出現異常現象,請勿輕忽應儘速就醫檢查,避免皮膚癌找上門。

高中生長年濕疹 竟是皮膚淋巴癌惹禍!

高中生長年濕疹 竟是皮膚淋巴癌惹禍!#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粉紅色的皮膚斑塊,且會有些搔癢的情況產生,一般民眾會認為這是所謂的濕疹,或是異位性皮膚炎,拿個藥膏擦一擦就會好,但澎湖卻有一名男高中生,他的狀況就不是那麼的好對付了,因為在多年前他的皮膚開始出現粉紅斑塊,被醫師診斷為濕疹,治療了五年,但情況都不是太好,未料到了台中榮總皮膚科診斷,竟外發現是所謂的表皮T細胞淋巴癌,所幸在經過光化療的治療後,高中生的病情穩定的被控制住。皮膚淋巴癌 屬罕見疾病台中榮總皮膚科醫師沈瑞隆表示,這種表皮T細胞淋巴癌又叫做蕈狀肉芽腫,平均每十萬人約有0.36-0.46人左右,十分罕見。一開始以侵犯皮膚為主,隨著疾病的進展,癌細胞會侵犯到淋巴系統和內臟器官,臨床上皮膚表現一開始為散佈性的紅色斑點或丘疹,有時伴隨著脫屑和癢感,分布位置常在陽光照射不到的位置,與一般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等,好發於陽光曝曬的部位不同,十分特殊,診斷相當困難,容易讓一些較無經驗的醫師認為是濕疹或是牛皮癬,因而延誤病情。隨著疾病的進展,病灶逐漸形成斑塊、結節、或是一顆顆的腫瘤,嚴重的話甚至出現紅皮症和獅子臉。若發生淋巴結侵犯或是已經轉移至其他器官,則五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0%。診斷上主要靠臨床醫師時時保持警覺並且及早安排病理切片化驗,但即便如此,有時患者甚至要重複接受好幾次的皮膚切片,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光化療 為治療主要方式沈瑞隆說,台中榮總皮膚科近20年來約診斷出45例這種罕見的皮膚癌症,大多數人都被當成是濕疹,治療方式這要透過光化療進行,光化學治療是利用特定波段的紫外光來達到抑制細胞增生以及免疫抑制的效果,可以用來治療許多頑固的皮膚疾病像是白斑、乾癬、異位性皮膚炎、嚴重的全身性濕疹、尿毒性搔癢等等。亦是治療早期皮膚淋巴癌的首選,十年存活率極佳,幾達90% -100%。 

醫訊/皮膚癌防治講座

醫訊/皮膚癌防治講座#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東抓抓、西癢癢,一年四季總是抓抓扭扭,什麼是痱子?濕疹?尿布疹?皮膚炎?皮膚病分類好多種,最嚴重是皮膚癌。 因此,桃園長庚特舉辦「皮膚癌醫療座談會〜皮膚癌的簡介」,由皮膚科李勇毅醫師主講「皮膚癌的簡介」,現場並提供醫療諮詢服務,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活動訊息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皮膚癌醫療座談會時間:102年12月10日(二)上午9:50~11:00地點:桃園長庚醫院(桃縣龜山鄉舊路村頂湖路 123 號)1樓中央大廳洽詢:03- 319 6200轉3419社會服務組林琬瑜小姐

免疫差 男性比女性易患皮膚癌?

免疫差 男性比女性易患皮膚癌?#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不論臉部、頭皮、手腳等都有可能產生皮膚癌。根據英國研究報告顯示,儘管患皮膚癌的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的,但死於皮膚癌的男性卻超過女性;這可能與免疫功能有關。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指出,每年因皮膚癌而死亡的男性有1300人,而女性只有900人。預計這死亡的差距還會繼續擴大。而患皮膚癌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原因可能是女性比男性的免疫機能更強。另一個男性皮膚癌死亡率高的原因是診斷拖延。不同於女性,男性的皮膚癌通常發生在後背而不是手臂或腿上。這使得癌症不那麼容易發現。在英國,男性患皮膚癌的機率是30年前的5倍,從每10萬人口中2.7人增加到今天每10萬人口中17.2人。而過度日曬和使用日光浴更是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機率。

少年白可能是白斑 不治療恐罹癌

少年白可能是白斑 不治療恐罹癌#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喬慧/採訪報導)你也有少年白嗎?以為自己煩惱太多,其實可能是白斑!日前有位30歲王先生,上大學後開始長出些微白髮,一開始以為是少年白不以為意,後來在前額處長出一搓白髮後就很擔心會不會整頭變白,再加上常被誤以為趕新潮染一搓白髮,經皮膚科醫師確診為白斑症,好發在10~30歲年輕人,患者要注意防曬,以免患部缺乏黑色素保護,過度曝曬造成曬傷甚至皮膚癌。皮膚科醫師曾興隆指出,「白斑症」是一種黑色細胞異常,造成膚色異常的現象,目前真正發生原因不明,可能和遺傳、自體免疫疾病、壓力、甲狀腺功能異常、造血功能不足、黑色素缺乏等有關。白斑症好發於頭、臉、四肢、腋窩及下背部,大小及數目因人而異。從小朋友至老年人都可能罹患,最常發生10~30歲間年輕人,50%的病患會在20歲前發病。曾興隆指出,一般發生在頭頂上的患者通常會擔心有沒可能會整頭白髮,如果患部的範圍沒有持續擴大,因為不影響日常生活,大部份患者都會與它和平共處並接受治療,也有的患者乾脆直接整頭染白,其實白斑症若及早治療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夏天到了,白斑患者更要注意防曬!曾興隆建議,白斑患者可多吃維他命B群類的食物,同時還要注意防曬,因為罹患白斑的部位缺乏黑色素保護,較容易因陽光過度曝曬導致曬傷,甚至提高罹患皮膚癌的機率。曾興隆提醒,當發現身上出現白斑時,早期治療的效果較佳,同時長期未治療也會提高罹患皮膚癌的機會,因此若發現身上有疑似症狀時,建議儘早就醫診斷治療,耐心按照醫囑治療,並保持身心的健康,白斑是可以獲得良好控制的。(圖片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不曬陽的「該邊」長斑塊 男竟罹皮膚癌!

不曬陽的「該邊」長斑塊 男竟罹皮膚癌!#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許多民眾都知道,豔陽高照的天氣之下,如果要久待戶外,一定要做好防曬,除了要防止白皙的皮膚變黑之外,也能阻絕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進而導致皮膚癌的發生。但是,台中市卻出現了一名五十八歲的男性患者,照不到陽光的鼠蹊部,竟然被驗出皮膚癌,幸好老人家發現得早,否則很可能會有癌細胞轉移的現象。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梁仲斌表示,這位患者最近幾個月來,在左側鼠蹊部發現一個約兩公分的棕色斑塊,以為就像他手臂上的老人斑一樣,而不以理會,後來發現該斑塊有一些抽痛的感覺,因斑塊長在敏感部位,很靠近生殖器才求醫診療。他接著說,由於該棕色斑塊的邊緣呈不規則形狀,懷疑不是一般的老人斑,經切片檢驗證實是屬於惡性的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腫癌,立即開刀切除,這種皮膚癌在早期接受切除治療,有很好的預後效果。而基底細胞癌約佔所有皮膚癌的75%,均生長在表皮組織,由表皮下層的基底細胞發展而來,所以稱為基底細胞癌。好發於經常日曬的人,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基底細胞癌最常見於老人家的臉部,比較少會出現在鼠蹊部和生殖器的皮膚上,雖說轉移的情形不常見,但在生殖器附近的基底細胞癌,發生癌細胞轉移的機率較高。基底細胞癌有多種分型,不同的分型表現不同的顏色外觀,多數呈半透明狀、中間有凹陷,細看伴有微血管分佈其中,邊緣有不規則的輪狀突起,好像是被車輪輾過一樣。初期生長緩慢,不會痛,後期會出現中心潰爛、滲血、結痂。對此,梁仲斌提醒民眾,對不明的斑塊或痣,都要提高警覺,最放心的做法是循求皮膚專科醫師檢查,一旦發現皮膚癌,在癌細胞尚未往下侵犯深層組織或骨骼之前,及時接受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醫訊/皮膚要防曬 美白又防皮膚癌

醫訊/皮膚要防曬 美白又防皮膚癌#皮膚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皮膚要美白,防曬不可少,而且紫外線不僅會讓皮膚變嘿,更會加速皮膚老化,提早出現皺紋與色素斑,而皮膚科門診常見的日光性皮膚炎、日光性角化和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也都與日曬有關,近年來因地球臭氧層的破壞,紫外線穿透大氣層至地球表面更顯強烈;另外也因人口的老化,皮膚癌病例數更逐年增加。 部分的皮膚癌都發生在臉部、頸部、耳朵、前臂和手背等暴露於陽光的部位,長期過度陽光照射被認為是造成皮膚癌最基本因素。為了讓民眾瞭解皮膚照顧的重要性,桃園長庚醫院特別邀請整型外科主任張承仁主講「表皮腫瘤面面觀」、西藥局張俊義藥師主講「健康的皮膚,從防曬做起」,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講座時間:8/18(六)上午9:50~11:30講座地點:桃園長庚醫院1樓中央大廳講座洽詢:(03)3196200轉3419,桃園長庚社會服務組羅紫綾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