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李先生,從年輕時就喜歡戶外運動,但近來常覺得膝蓋疼痛,擔心是膝蓋退化,於是至骨科就診,診斷為初期的膝蓋退化,服用消炎止痛藥後仍反覆疼痛,也擔心往後無法再從事爬山或慢跑運動,因此尋求中醫協助,經過約1個月的中醫治療,李先生膝蓋疼痛的問題得到改善。
62歲的李先生,從年輕時就喜歡戶外運動,但近來常覺得膝蓋疼痛,擔心是膝蓋退化,於是至骨科就診,診斷為初期的膝蓋退化,服用消炎止痛藥後仍反覆疼痛,也擔心往後無法再從事爬山或慢跑運動,因此尋求中醫協助,經過約1個月的中醫治療,李先生膝蓋疼痛的問題得到改善。
一名27歲從事行政工作的OL,平時不運動也很少到戶外曬太陽,幾乎都待在冷氣房內,因為怕胖都刻意在控制飲食,常常吃生菜沙拉、喝蔬果汁,以前初經就有經痛症狀,近2個月經痛卻越來越嚴重。
一名35歲OL近期工作壓力大又睡不好,某日早上盥洗漱口時竟發現水含不住會從嘴角漏出,一照鏡子驚覺自己嘴巴歪且左眼也無法閉起來,擔心自己是中風趕緊到急診就醫,經診斷為「貝爾氏麻痺」,服用類固醇搭配中醫針灸治療後,後續恢復良好。
精神官能疾病舉凡憂鬱、躁鬱、強迫症等等,在現代醫學已有適當的治療方式。但在古代,諸如思覺失調、癲癇或中風後口歪眼斜的病理症狀時,往往會被當成「中邪」、「鬼附身」。當時的醫學專家其實會在病患13個特殊穴位下針,緩解癲狂現象,即為「鬼穴13針」,是傳統中醫裡最博大精深的古老針灸技法之一。
60歲黃先生中風後便謹慎控制血壓,也按時服用降血壓藥物,將收縮壓控制在約140毫米汞柱,舒張壓約90毫米汞柱,但近幾個月收縮壓上升至150毫米汞柱,為求血壓不再上升、維持穩定避免二次中風,同時期盼能改善中風後受傷的語言功能與肢體活動,因此到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劉家蓁門診求助治療。
「每天早上起床,當腳一踩到地的時候,足跟的地方就像針在刺,痛得要命啊!」、「久坐想站起來的時候,足跟的地方有針刺感,好痛好痛。」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啟光表示,門診常聽見患者這樣說明時,幾乎都可以斷定他們得了足底筋膜炎。
56歲陳女士罹患乳癌,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並持續接受抗賀爾蒙治療,但近半年來發現,手指逐漸變得僵硬且無法彎曲,擔心是類風溼性關節炎作祟,就醫檢查後,根據臨床經驗研判,應是乳癌治療藥物的副作用造成。經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協助針灸及中藥調理,約3個月後,患者手指疼痛緊繃的症狀大幅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