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針灸加西藥治療 降61%中風復發率

針灸加西藥治療 降61%中風復發率#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每年約有1萬7千人會因為中風而導致日常生活失能,是成人身障的第一要因。中風在急性發病期後,於慢性期所留下的後遺症,會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中風患者在急性期過後,都會有一些後遺症,例如半身不遂症。研究顯示,不論在中風急性期或緩解期,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提高患者的療效與生活品質,愈早接受治療,療效愈佳。針灸刺激患側、舒緩健側痠痛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陳建閔表示,除了復健外,可透過針灸的補瀉手法,並輔以藥物、艾灸以調整全身氣血平衡,讓後遺症能早日減少或緩解。針刺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幫助恢復或重建。對於患側廢用性萎縮有增進刺激的作用,對於健側因長期代償而造成的痠痛亦有減緩作用。利用針灸、復健將有助於腦組織及肢體功能的恢復。陳建閔醫師說明,國內最新研究發現,接受針灸的中風患者,可降低5成再次中風風險;接受西藥治療者,可減少5成8再次中風風險;而接受針灸及西藥合併治療,則可減少6成1再次中風風險,接受針灸治療療程次數愈多,發生再次中風的風險愈低,尤其以年輕及女性中風患者成效最好。中風失能率高 持續針灸、復健成關鍵陳建閔醫師提醒除了針灸治療,不論是中風後緩解期或預防中風,均可依其體質予以藥物治療或保養。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抽菸為中風危險因子,平時杜絕油膩、高鹽分飲食,還有控制體重及戒菸。一般人突然中風,通常會沮喪、對外界冷漠逃避。此時患者最需要旁人的善意與愛心對待,慢慢適應生心理上的困擾。對於半身不遂或癱瘓的病人,除須經常變換體位、按摩患肢,平時亦應多注意保暖,並鼓勵病人多作活動,以促進氣血循環,防止肌肉萎縮、關節變形。讓病患對日常復健充滿信心,早日恢復正常獨立生活。中風失能率高、復發率高、併發症多,患者持續受針灸與復健治療,並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自努力肢體功能鍛煉是促進肢體機能恢復的不二法門。

肺癌死亡率激增!針灸改善化放療不適

肺癌死亡率激增!針灸改善化放療不適#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王女士5年前發現罹患肺腺癌,合併腰椎與腦部轉移,出現腹脹、食欲不振、倦怠、煩躁,右側偏頭痛,腰酸背痛,癱瘓在床等症狀。經西醫放射治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後,接受中醫針灸,目前狀況控制良好。現已可自行走路不需人扶持,且肺癌病灶從原本12公分縮小只剩下原發點,頭部原本約4公分的轉移也消失。31年內 肺癌死亡率增8.6倍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蘇守毅表示,空氣污染、抽菸、長期接觸二手菸、烹飪產生油煙等皆為肺癌的致病因子。肺癌指在氣管、支氣管與肺臟的原發上皮性惡性腫瘤。肺癌長期的存活率比其他癌症為低,以台灣為例,從1969年2000年,31年內肺癌死亡率增加8.6倍。肺癌除了西醫必要的手術需求以及放化療外,中醫治療越早介入越好。針灸治療可提升病人的免疫能力,減輕放化療產生的不良反應,改變患者身體機能失調情形。近年來以中醫針灸治療肺癌,療效極佳,治療可分為3個類型:1)肺癌無明顯轉移且經手術治療/針灸穴位以兩側肩髃、外關(透內關)、合谷、陰陵泉、足三里及太衝為主。2)肺癌合併頭部轉移,接受放化療/針灸穴位為百會、上星、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大抒、肺俞、心俞、膈俞、肝俞。3)脊椎轉移,接受放化療/建議穴位為百會、上星、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肺俞、心俞、膈俞;局部脊椎轉移處上方針刺。化放療搭配針灸治療 減緩不適反應蘇守毅主任表示,針灸穴位應配合電針治療為佳,並依患者體質與需求,輔以中藥調理,中醫藥以改善免疫力及促進食慾為主。飲食主要以新鮮食物及食材為主,切記不要食用罐頭類或醃製食品。胸腔內科陳長宏醫師提醒,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建議長期吸菸患者、長期與油煙為伍的工作者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旦發現肺癌,可透過中西醫整合照護,增加存活率。

中醫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

中醫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失智症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問題,2017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接近5千萬人,預計2050年人數將高達1億3150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依據估算,台灣失智症人口有25萬人,佔7.94%。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行為、個性改變 也是失智症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張尚智表示,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組合(症候群),不是正常老化過程而是退化性疾病。症狀不只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退化,還可能出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很多家屬以為患者只是固執,前期容易被忽略。失智症大致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2類。「退化性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為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缺血、腦細胞死亡而智力減退。但病人有時會存在2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中醫針灸5穴道 改善失智症狀況目前無藥品能治癒失智症,但是能使用中醫藥物及針灸來輔助改善發病後的生活品質及健康狀態。實驗發現,針刺組對於改善簡式心智測量量表分數的效果優於藥物組。臨床上常使用的穴位有:1)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間的位置,改善患者認知能力障礙。2)四神聰/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協助延緩認知功能退化。3)神庭穴/位在頭部前額處,有安定神經、緩解情緒緊繃。4)氣海穴/位於下腹部正中線臍中下1.5寸處為下氣海,與兩乳正中膻中穴為上氣海相對,能理氣寬胸,益氣培元。5)足三里/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能調理脾胃,利氣降逆。張尚智醫師指出,中醫藥材亦能輔助減少危險因子發生,如熟地、何首烏、枸杞子、山茱萸、石菖蒲能改善中樞神經膽鹼能神經系統和多種神經傳遞質,降低腦組織過氧化脂質。人參含有「人參總皂苷」成分,可增加腦血流量、減弱腦水腫超微結構損傷,改善老年人智能。

緩解五十肩疼痛 秘訣竟在減少側睡

緩解五十肩疼痛 秘訣竟在減少側睡#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分男女,上了年紀後,長期某些不良姿勢的累積,會造成各種疼痛。最容易發生問題的部位,肩膀絕對可以排上前3名。除了常見的五十肩,此外還有鈣化性肌腱炎、夾擊症候群、肌腱發炎等,不同疾病有不同表現,都容易求診針灸。肌肉受損起初不影響動作 易拖延就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舒傳賢表示,看到病人來就診,疼痛至少已持續2個月,有症狀至少半年。整個肩膀活動倚靠非常多條肌肉,其中幾條肌肉發生問題,不舒服但不影響功能,容易拖延就醫時間。隨著疼痛影響,開始不能做一些動作,造成沾黏以及肌肉僵硬,越來越多肌肉受影響。針灸治療可以讓症狀改善更快。使用肩三針進行局部治療,當下的疼痛可以改善,但病程久的疾病不是單一局部問題造成,在治療第2次或第3次後,再加上陽陵泉、陰陵泉等下肢的穴位。除此之外,發展出一套有效處理沾黏及改善肌肉緊繃的針法,全部加起來讓整個疾病可以獲得完整處理。減少側睡、拉毛巾 改善肩膀疼痛緊繃日常改善會分2個主軸,一是減少側睡習慣。10個肩膀痛的病人裡面有9個會側睡,只要改變這個習慣,疼痛會緩解非常多。拉毛巾是有效的復健動作,讓患側的手先往後,兩隻手握著毛巾,儘量抬高到緊繃的時候再用好手往上拉,拉到患側肩膀有緊繃感,停20至30秒再放下。10次1回合,1天做2至3回合。舒傳賢醫師表示,肩膀與日常動作息息相關,治療後讓當下舉到極限的高度或角度產生的疼痛獲得緩解,一次次的治療,即可穩定回復肩膀功能,找回運動自如的肩膀。

過勞四肢全癱 針灸促神經修復

過勞四肢全癱 針灸促神經修復#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陳先生,去年6月底,感覺視力模糊,1個月後突然看東西有重影、雙腳使不上力。就診後,短短幾天就無法行走、解小便,連眼皮都閤不上。在加護病房嘗試多種治療,還是全身癱瘓。轉院之後,中西醫合治讓病情大幅進步。罹病1年後,終於重返工作崗位,找回新生命方向。肺部塌陷、心跳過快 需膠帶貼眼皮才能睡就醫檢查時,從初步懷疑中風,到確診為急性神經炎,做血漿置換術10次以及免疫球蛋白治療,症狀仍持續。住加護病房2個月,陳先生自律神經陸續淪陷,肺部塌陷、心跳過快、眼皮閤不起,用膠帶貼住眼皮才能睡。陳先生四肢全癱,體重從76瘦到55公斤,掉了整整21公斤。插管、氣切都無法改善自主呼吸,家人甚至已有心理準備,可能得轉到慢性養護機構,度過終身臥床餘生。中藥、針灸加入治療 修復肌肉神經轉院經中西醫合治,陳先生的病情逐漸好轉。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莊佳穎指出,陳先生長期睡眠不足,曾持續1、2個月天天15小時埋首工作,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神經系統被病毒攻擊。治療採用給予中藥改善病情,搭配針灸介入,促進神經修復,還有復健科醫師設計復建計劃。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洪大為表示,急性神經炎導致四肢肢體呼吸肌肉衰弱無力,後續努力復建訓練,讓現有神經拉其它已失控的肌肉,沒有壞死的神經還是可以再恢復肌肉力量,鼓勵急性神經炎病人不要放棄。

抗皺防老 中醫師教5招保養皮膚

抗皺防老 中醫師教5招保養皮膚#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張小姐,近5年來,為皺紋日益增多而煩惱。張小姐不甘心肌膚如此快速老化,求診中醫,每星期進行3次針灸治療。治療1個月後,張小姐的抬頭紋已撫平不少。皮膚出現皺紋 與體質、作息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皺紋是皮膚老化的最初徵兆,人體皮膚衰老,從臉部最先開始。臉部皺紋出現的早晚、多少、深淺,常與個人的年齡、體質、遺傳因素、生活作息與工作環境、心理情緒、工作狀況、營養條件及疾病等情況差異而有所不同。依中醫理論,面容的榮衰與人體五臟六腑、氣血經絡密切相關。透過經絡系統將氣血、營養源源不斷輸送到頭面來滋潤榮養頭面部。當臟腑功能異常、經絡不通或氣血虛弱時,就容易產生皺紋。5要點保養皮膚 預防皺紋生成林在裕醫師表示,針灸撫平皺紋,經由穴位刺激,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的營養供給及平衡肌膚油脂分泌,進而淡化臉部皺紋、細緻皮膚。針灸除皺療法不僅針對臉部皺紋,還能進而調節體質與生理機能。淡化皺紋,把握以下5點,預防皺紋生成:1) 注意防曬/陽光中的紫外線能破壞皮膚的彈力纖維。2) 常運動/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獲取更多的養分、排出更多的毒素。3) 飲食平衡/每天喝2000CC的水,保持皮膚水分,不易出現皺紋。4) 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使肌膚有充分的修復時間。5) 仰臥睡覺/使臉部肌膚放鬆,且最好用低枕頭。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的陳小姐結婚7年,做了3次試管嬰兒都沒有懷孕,後來轉而求助中醫,經過4個月多中藥調理終於成功懷孕。隨著國人越來越晚婚,不孕的夫妻愈來愈多,除了藥物外,臨床上也發現配合古法腹灸治療不孕效果更佳。高齡婦女卵巢功能不佳是懷孕困境之一高醫中醫部婦兒科主任邢郁欣表示,台灣約有15%的夫婦受不孕所困擾。隨著高齡產婦增加,卵巢功能不佳、卵巢衰退常常是西醫試管嬰兒療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針灸治療能調整氣血循環、導引疏通原本經絡不暢通的地方。腹部灸療能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暖子宮,尤其針對婦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證實,透過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降低子宮血流阻力、以及提高人工生殖受孕率的效果。研究: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增受孕率2017年一篇最新的系統回顧文獻顯示,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以增加受孕成功率。根據臨床觀察,中藥配合針刺加治療,對排卵障礙、卵巢功能不佳、內膜厚度不理想及高溫不足的患者都有明顯的助益。另一對林姓夫婦不孕5年,就診時發現先生精蟲活動力在低標,在中藥調理配合一週2次的針灸治療半年後,也成功受孕。邢郁欣主任表示,不孕的原因男女各占了一半。夫妻一起接受腹灸療法,除了改善生理問題外,也能解開心理上的徵結。

「頭風發作」20年 一針見血就改善!

「頭風發作」20年 一針見血就改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頭風發作」真的存在!古裝劇裡的主角時常嚷嚷著頭風發作不舒服,沒想到高雄一名42歲的王女士,頭痛20年,幾乎每年都每次發作時整個頭的雙邊都有緊縮的感覺,不適感通常都需要數小時到一整天才能緩解,甚至每1到2天就需要打1次止痛針,即便看過無數家醫療院所,仍然無法改善。頭痛與血絡同屬一條經高醫中醫部主任陳忠仁醫師表示,患者無慢性緊縮型頭痛,正是針灸的適應症。但是雖然試過各種穴道的針灸治療卻仍然無法奏效。後來重新診療發現,王女士在兩邊下肢的外側各出現了一簇古代中醫醫書所描述的「血絡」。而這簇血絡的出現與頭痛的部位皆同屬於一條「足少陽膽經」。每2至3天進行絡刺 頭痛13個月後緩解陳忠仁醫師表示,古代中醫醫典也提示「血絡」可用來治療某些慢性疾。於是,陳醫師按著古代醫典的描述施予「絡刺」治療。首先施行右下肢的絡刺,沒想到右側的頭痛在進行治療後消失,然而左側的頭痛還是存在。接著再於左下肢施行絡刺,左側的頭痛也旋即消失了。而後,每2至3天進行了相同的絡刺,總共6次,病人的頭痛在往後13個月的追蹤,幾乎不再發作。陳醫師自1988年發表此案例於美洲針灸雜誌,再經30年的觀察確認了「絡刺」 治療方法對於慢性緊縮型頭痛的安全與有效。建議對於現代醫療久治不癒之慢性緊縮型頭痛(例如3年以上,看過3家醫療院所,每週頭痛超過3天),中醫的古典絡刺可以納入醫療的選項之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