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中藥+針灸輔助治療 提升乳癌患生活品質

中藥+針灸輔助治療 提升乳癌患生活品質#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但第一期乳癌5年存活率約有95%,顯示現代醫學對乳癌的治療,與長期控制較其他癌症的治療療效更好。而乳癌治療方法多樣,但術後常會出現患肢水腫、放療後皮膚灼熱僵緊;化療後出現噁心、嘔吐等情況,這時中醫可採輔助治療,選用針刺穴位、耳穴貼敷、拔罐及方藥等方法,以期改善治療中的不適,提升生活品質,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過去中醫外科對乳癌的認識,認為是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在當時的中醫已知治療上需早期治療,注重疏肝解鬱、補益肝脾。臺南市立安南醫院中醫部黃千甄醫師指出,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提升乳癌婦女生活品質,包括使用加味逍遙散,搭配針刺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有助改善乳癌患者熱潮紅及疲倦等症狀。多吃抗雌性素食物:花椰菜、青花菜最後,黃千甄醫師強調,由於乳腺系統屬於中醫肝經與脾胃經絡屬的器官,調整情緒、飲食、運動、生活作息是中醫對抗乳癌的重要法門,飲食上不需盲目忌口、搭配自己的體質選擇食物、多選用抗雌性素食物,如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玉米、柑橘類水果等,避免食用蜂王乳、含酒類補品,減少乳製品的攝取,此外適當紓壓、良好睡眠品質、勿熬夜晚睡、適度運動、搭配均衡飲食,將有利於抗癌路上更加順遂。

腕隧道症候群痠又麻 針炙3穴位改善

腕隧道症候群痠又麻 針炙3穴位改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45歲的陳小姐,多年前因車禍跌倒右手腕撐地,至此後右手腕關節處即反覆發作緊繃、痠痛有時有麻的感覺,不適感嚴重影響她的生活,求診經診視後,發現魚際肌無萎縮狀況且不舒感最常發作在大小魚際肌交界處。故醫師判斷此狀和腕隧道症候群的成因相同,即「腕橫韌帶局部水腫壓迫正中神經」導致,故選擇內關、大稜、阿是3穴位進行針炙;經過治療後疼痛範圍及症狀已明顯改善。新營醫院中醫科陳建閔中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是上肢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病變,主因是正中神經在手腕部位進入到手掌時,受到手腕的腕橫韌帶壓迫所引起,乃是一種合併手腕、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麻痛症狀的疾病,因通過手腕腕隧道的正中神經因故受壓迫所引發。經常重複性使用手腕,讓腕部久處於不自然的狀態,包括屈曲、折壓或扭轉,都很容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正中神經病變不可逆 嚴重恐肌肉萎縮而疾病早期,正中神經所支配的腕部區域會出現輕微麻木、疼痛等,症狀可能發生在單側或雙側手腕,且勞動後、入睡前、局部溫度增高時,症狀會加重。至中期時,細微的手部動作會開始出現障礙,如杯子握不住而摔破、疼痛感也會延伸至肘肩等。到後期,可能導致患者感覺喪失、肌肉萎縮等。陳建閔說,在中醫治療方面,可採理筋手法、藥物治療、針炙等方式,若有神經損傷可加電針以增進修復速度。他也呼籲,當正中神經傳導出現病變,屬不可逆現象,需及早接受治療,以防更嚴重的併發症。

針灸+西醫 減6成中風再發率

針灸+西醫 減6成中風再發率#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風在急性期的救治多以西醫為主,等到生命徵象穩定後可加入中醫針灸治療,有助改善後遺症,促進感覺與運動神經的功能恢復。醫師表示,據相關研究顯示,中風患者若同時接受中醫針灸及西醫治療,將來再次發生中風的機率約可減少6成。疏通氣血循環 助改善後遺症氣血循環不良,不通則痛,針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舒筋活絡,通則不痛。臺南醫院中醫科鄧佳明醫師說,據近代研究顯示,循經取穴透過針灸來治療疾病確實有一定效果,因為針灸可以刺激人體分泌腦內啡,有效緩解疼痛。而他也說,中風患者輔助針灸治療,可有效改善後遺症,並降低中風再復發率,大部份的中風患者與一般人都可進行針灸療法,但若有凝血功能障礙、懷孕婦女與低血糖,或畏針等患者則較不適合,首次接受針灸者,需經中醫師詳細評估後再進行。

嘴巴卡卡3年 顳顎關節炎「針」能開口

嘴巴卡卡3年 顳顎關節炎「針」能開口#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嘴巴張不開,兩頰疼痛且說話時會發出「卡卡」聲響等症狀,當心是顳顎關節疾病。一位65歲女性,近年來情緒壓力大,左耳內開始有疼痛感,要捏住鼻子,把整個下顎往左邊移動,「喀拉」一聲,耳朵通氣後症狀才會稍微改善。嚴重時會一路往下痛到左頸部前側,甚至影響飲食,這種狀況已有3年,經復健科及牙科治療後,症狀未改善,最後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半年後,疼痛狀況改善。焦慮、壓力大常「咬緊牙關」這種「開不了口」的痛,也就是俗稱的「落下頦」,即醫學上的顳顎關節障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江裕陽醫師說,顳顎關節位於耳朵的正前方,是掌管人類張口閉口的重要關節。好發於女性,常見症狀包括:嘴巴張不開、張嘴或閉口時顳顎關節有喀喀聲、耳鳴、臉頰及頸部痠痛等。而造成原因很多,如外傷、夜間磨牙、常吃堅硬食物、嚼口香糖、咬合不正、心理壓力等都可能導致。江裕陽醫師也強調,在現今繁忙的社會,緊張、焦慮或憂鬱,尤其可能是主因。氣血不通所致 可靠針灸疏通而「肌筋膜」經筋相當於解剖學的筋膜,是人體連成一塊,整體互相牽引,包括肌腱、韌帶、肌肉、關節囊等軟組織,經筋病亦多表現在運動障礙方面,如筋脈的牽引、拘攣、抽痛等,屬針灸適應症,因此患者針灸治療。而中醫認為此為氣血瘀滯、脈絡痹的「經筋病」,是由於經脈氣血不通所致。因此可透過每周接受2~3次的針灸,穴位則選取百會、下關、頰車、地倉、足三里、合谷等,以疏通經脈氣血。

用眼過度好乾!中醫茶飲、針灸助改善

用眼過度好乾!中醫茶飲、針灸助改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不是只有使用3C才會用眼過度!臺中市日前有位插花老師,每天凝神沉浸於花藝天地,因為太投入,約莫一年前眼力開始衰退,每天點人工淚液雖然有些幫助,雙眼的乾澀刺痛卻遲遲無法痊癒,讓她度過一個相當痛苦的冬季。杞菊地黃丸 助眼睛不乾澀用眼過度,靈魂之窗拉響的第一聲警報,往往就是乾眼症報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葛正航說,乾眼症即中醫所謂的白澀症,指的是白睛無紅赤,但覺乾澀不適。病因大致分為陰虛勞倦、濕熱內蘊或風熱外襲。可以使用四合一療法,包括服用適合個人體質的中藥,以針灸放鬆眼周肌肉、增加循環,將滋肝補腎明目湯當作日常茶飲,配合推拿手法緩解整個頭部的緊張度等。他表示,眼睛的健康狀態,類以一般家庭用水系統,眼球就像水塔應有儲水,必須通過水管,經加壓馬達送入。中藥裡可以補充水源者首推杞菊地黃丸,蔓荊子是加壓馬達,清洗水塔的任務則交給柴胡。就像前述的插花老師擺脫乾眼症,就是飲用杞菊地黃丸搭配小柴胡湯加減方。用眼50分就要休息 睡眠充足防眼乾葛正航指出,門診見到的乾眼症越來越多,病患普遍抱怨眼睛乾澀刺痛,眼球轉動不順,看東西容易模糊疲倦。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又愛吃燒烤油炸辣物,都會影響眼力。尤其對電腦手機等3C產品倚賴日深,引發或加重近視老花、白內障、青光眼的案例層出不窮。乾眼症雖可以治癒,卻是很好的警告,提醒病患善待雙眼別再揮霍。葛正航建議,用眼50分鐘休息10分鐘,忌食辛辣食物,多吃深色蔬菜,此外,睡眠充足,勿日夜顛倒,用眼環境光線充足,都是預防乾眼症的重點。

中醫針灸治療 降低二次中風機率!

中醫針灸治療 降低二次中風機率!#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腦中風也就是所謂的腦血管阻塞或腦溢血,是一種腦血管疾病。而腦中風好發年齡為40至60歲,且男性多於女性,並常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臟病等。因此,中醫師建議,腦中風患者通常脫離危險期後進入復健過程,可透過西醫治療輔以中醫的針灸療法,復原效果較佳,且其發生再次中風的機率較小。刺激穴位助復原西醫根據病理狀態將腦中風分為腦血管阻塞和腦溢血兩種,而中醫則根據病人的症狀分為中臟腑和中經絡兩種證型。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李啟光醫師表示,中風者出現中臟腑的表現,如昏睡、意識喪失,代表腦部的損傷較嚴重,臟腑之氣血陰陽狀態不佳,預後較差。針對此證型的病人,可採醒腦開竅法治療,藉由刺激內關、水溝及三陰交等穴位,幫助昏迷的中風患者恢復腦部的功能和意識。另,中經絡的證型表現,如手足不靈活、無力、麻木、吞嚥、說話困難、嘴角流涎等。針對此證型的病人,可刺激上下肢(如肩髃、曲池、合谷、陽陵泉、足三里、太沖)及臉部(如地倉、廉泉)的相關穴位,幫助運動及感覺障礙的病人早日恢復正常的功能。西醫搶救+中醫復健  接力治腦中風李醫師指出,在發病初期,現代醫學之治療是搶救生命的關鍵,待生命徵象穩定後,復健治療及中醫針藥施治,則可以促進身體機能恢復,減少永久性的功能障礙。中風後的六個月內是復健的黃金時期,除了接受西醫的復健外,更可加上中醫的針灸療法。研究顯示,中風後接受針灸療法的病人,其復原的程度較好,且其發生再次中風的機率較小。而隨著人口的老化,腦中風的患者勢必愈來愈多,常伴有後遺症,且容易復發,病情多持續加重,因此其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李啟光醫師提醒,在天氣逐漸變冷的時節,提醒高血壓、心律不整、高膽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秋冬時節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地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

減輕登革熱症狀 中醫針灸來幫忙

減輕登革熱症狀 中醫針灸來幫忙#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登革熱是一個古老的疾病,過去稱為「天狗熱」。古人只知道登革熱會傳染,並不知道登革熱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因此,將登革熱歸屬瘟疫一類的疾病。而瘟疫屬於中醫溫病的範疇,中醫師說,溫病中具有明顯傳染性與流行性的疾病即稱為瘟疫,而登革熱即是瘟疫的類型。 南市醫中醫部蘇守毅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溫病發病的過程,會經過衛氣營血四個階段,由外而內,愈見嚴重。而登革熱是由蚊蟲直接咬傷破皮而入,常常被認為病邪直入營血,所以一發病就非常嚴重。登革熱是屬於熱毒引起的疾病,常見身大熱、頭痛嚴重、目昏口乾、骨節疼或吐或瀉、皮膚發疹等症狀。 中藥搭配針灸   縮短登革熱病程過去治療登革熱,常常使用清營湯,犀角地黃湯或清瘟敗毒散做為治療,但這些藥方都含有犀牛角的成分,犀牛目前已列入保育類的動物,現今已不再使用。目前登革熱治療,仍是以清熱解毒藥物為主,但會拖延些許時日。 蘇守毅醫師指出,南市醫中醫團隊的醫師,首先加入針灸治療應用,治療的穴位包括百會、上星、通天、印堂、肩腧、曲池、外關、合谷、足三里、陰陵泉、崑崙、跗陽等,加速病況的改善。臨床治療從9月10日至9月30日止,共治療24例登革熱病患,共有20位成功治癒,包含其中2例重症病患。 他也提到,發燒48小時內的病人一日2次針灸,病情會改善許多,治療上通常會建議針灸4次比較保險。若屬拖延多日的病人,就可能需要加強針灸次數;如果症狀嚴重出現溶血症狀,仍是建議西醫住院治療,再會診中醫一同治療比較安全。

視神經萎縮 中藥+針灸治療重見光明

視神經萎縮 中藥+針灸治療重見光明#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9歲李先生,去年從四樓墜下,經過搶救終於挽回一命,但硬腦膜下腔出血後,導致視神經萎縮合併第六對腦神經麻痺,檢查後發現視野缺損,眼前昏暗無光感,並有複視、斜視、色盲等症狀。經西藥治療,再搭配接受中醫眼針療法合併中藥治療後,半年來視力從0.02進步到0.1,視野缺損改善,視物感光明顯增加,終於在昏暗中見到了曙光。台南市立醫院眼科王琳煜醫師指出,「視神經萎縮」是指視神經的神經纖維部分或全部喪失,嚴重會造成失明。而引起視神經萎縮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青光眼、腦瘤壓迫視神經、視神經炎、意外等,病情拖得越久,治療效果越差。眼針2穴位  刺激視神經周邊但中醫不管是青光眼、腦瘤或外傷等因素所引起的視神經萎縮,在用藥方面會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給予個體化的治療。台南市立醫院郭祐睿中醫師說,個案視神經萎縮是因為外傷造成,治療方法上是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為主;眼針療法主要是針刺「內睛明」跟「球後」兩個穴位,刺激視神經的周圍,甚至深入至視神經孔外圍的總肌腱環之前,來調節睫狀肌與懸韌帶的張力,促進房水循環,使眼底組織與視神經得以修復。郭祐睿醫師表示,視神經萎縮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視力喪失,只要對光線還有反應,就有機會挽回部分視力。使用眼針療法治療,雖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施針者只要技術熟練,並注意出血及預防感染,基本上非常安全,不過也要與西醫眼科醫師配合,定期追蹤。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