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

腰痛半年誤當拉傷 竟是脊椎裂痕害的!

腰痛半年誤當拉傷 竟是脊椎裂痕害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5歲的棒球校隊選手無緣無故腰痛,原本以為是肌肉拉傷,沒想到貼藥布、針灸都不見好,腰痛半年一直無法痊癒,最近更痛到無法揮棒,成為隊上的傷兵,被同學笑是「年紀輕輕就敗腎」,甚至面臨可能要退出球隊的窘境。經過檢查發現,少年原來是罹患脊椎解離症,若再晚點接受治療,可能造成脊椎滑脫。腰椎與薦椎有輕微的裂痕 與運動姿態有關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治療部主任蔡永裕表示,至醫院檢查從X光判斷,該患者脊椎第四、五節的腰椎與薦椎第一節有輕微的裂痕,主要原因是腰椎前凸過度,產生脊椎後側巨大的壓力,才導致脊椎解離。接受物理治療八周 腰痛獲得改善蔡主任表示,很多青少年選手都同樣罹患脊椎解離症,與患者的棒球打擊與守備姿態有關。這位棒球選手接受腰椎穩定訓練、肌力平衡訓練等物理治療八週後,腰痛的情形已獲得很大的改善。醫師教導預防運動傷害的方法後,患者揮別腰痛的陰霾,又回到棒球校隊上場守備與揮棒。脊椎未發育完全 使用過度都會造成傷害蔡永裕主任強調,因為青少年的脊椎尚未發育完全,有可能因使用過度或運動姿勢激烈而造成傷害,青少年一旦有腰痛情形,不是小問題就是脊椎方面的大問題。如果青少年的腰痛持續一個月未改善,最好尋求骨科或復健科醫師診斷,發現較輕微的脊椎解離症,透過物理治療的運動訓練,大部分會有不錯的效果。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擔任上班族的李女士5年前出現肩頸痠麻感,當時嘗試中醫的整復、針灸及西醫的復健但效果有限,今年開始不但肩頸疼痛加劇、雙腳緊繃、走路困難,甚至右手也越來越不靈活,簡單的拿筆寫字、筷子都變得非常困難。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患者為頸椎第5-6節椎間盤突出,安排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入術,術後2日便出院休養,困擾多年的疼痛感也消失。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肩膀痛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柏君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是隨年齡增長,頸椎關節磨擦骨刺生成,椎間盤軟骨脫水突出後縱韌帶鈣化增厚,進而造成頸椎脊髓腔及神經孔狹窄。隨著頸椎退化的嚴重度加劇,神經脊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脊髓病變。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及肩膀麻痛,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由於椎間盤突出初期症狀不甚明顯,某些患者可能會像上述患者一樣忽略症狀,若持續發生肩頸痠痛、肢體部協調情形,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診療,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導致其他部位病變。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盡早處置林柏君醫師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的治療取決於患者的年齡,臨床症狀和脊柱平衡。輕度症狀的患者通常建議採取保守治療,如藥物消炎止痛、復健推拿、神經阻斷。若是中度症狀以上患者,同時合併有結構性的脊髓壓迫,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分為前位顯微減壓合併椎籠置入手術、後位椎板成型術及後位椎板切除合併鋼釘內固定手術。由於每位病患的臨床情形都不盡相同,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由醫師評估後,依據個別情況給予最恰當的處置。

關節不卡卡 肩頸治療「針」有效

關節不卡卡 肩頸治療「針」有效#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4歲羅姓女患者去年2月車禍導致頭頸部外傷,多節頸椎椎間盤突出,持續復健9個多月後雖然疼痛有所減輕,但關節活動度受限,頸部無法自由轉動,連帶也常發生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及記憶力退化情形,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及睡眠。去年接受針灸治療後歷經約半年時間,疼痛已改善,睡眠品質也穩定。女性長時間使用肩頸肌群 身體會自然感到無力除了外傷導致的肩頸問題外,大多數的患者都是因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因素所引起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蘇永玄表示,女性烹煮、洗衣、打掃等動作無一不使用到肩頸的肌群,長時間下來,乳酸及發炎物質會堆積,身體自然會覺得酸、痛、脹、麻,時而感到無力。從經絡的角度來看,肩頸與頭面部的經絡是有相關的,當肩頸痠痛阻礙了經絡的正常運行,也可能出現頭痛頭暈、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出現耳鳴耳塞、顏面抽痛等症狀,進而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手臂麻痛不一定是單純頸椎問題引起蘇永玄醫師指出,手臂麻痛不一定是單純頸椎問題引起,還有肩胛骨周圍的肌群也可能造成手麻痛,甚至胸部肌群等部位因各種原因導致氣血瘀滯,進而影響經絡的運行也一樣會造成手痠麻痛的症狀。長時間肩頸肌肉緊繃痠痛的民眾可在其患處觸摸到筋結,這是一種肌肉缺乏彈性、不正常收縮的現象,可視為氣滯血瘀的一種。治療方面,活血化瘀藥物的調理可利用乳香、沒藥、紅花、丹參,薑黃等藥材;酌加伸筋草、絲瓜絡、威靈仙、木瓜、 桑枝等可幫助舒經活絡。除此之外配合物理性治療如熱敷、電療、刮痧、拔罐或針灸,整體治療效果會更好。

手麻騎車張不開 遠處取穴助改善

手麻騎車張不開 遠處取穴助改善#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邱姓婦人自前年開始,騎機車時感覺大拇指撐開手會很痛,本來手甩一甩會好一點,後來連手指撐不開,只能合在一起騎車,手被碰到就會很痛,後來甚至連手掌撐不開,經醫師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透過「遠處取穴」調整體質,從左腳踝內側下針,緩解疼痛同時,改善因更年期導致內分泌失調,帶來不適症狀。腕部的骨骼和肌腱狹窄 神經受到壓迫患者幾次看骨科都被醫師診斷為典型的腕隧道發炎,建議開刀處理沾黏或打類固醇緩解本。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歐宗益診察後採取針灸治療,特別的是,他不在手掌下針,反而在對側的左腳腳踝下針,接著把脈後再繼續下針,邱女士麻木情形幾乎完全消失。歐宗益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源自腕部的骨骼和肌腱狹窄,導致通過的神經受到壓迫,因此產生症狀,臨床是以正中神經受到壓迫為主,局部的手掌會有麻木、熱、甚至刺痛為主。邱女士喜歡做菜,大拇指常常出力切菜,加上長年工作需要使用滑鼠,久而久之形成腕隧道症候群。避開疼痛部位下針 調整體內氣血平衡至於中醫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為什麼會在對側腳踝下針?臺中慈濟中醫針灸科主任傅元聰表示,臺中慈濟針灸科團隊針對痛症病人採用「遠處取穴」、「取穴調整體質」的概念,避開在疼痛部位下針,以「全息律」概念遠處取穴,再配合中醫診脈取穴的特色,調整體內氣血平衡,加上傷科手法調整局部結構,治療疼痛效果更立竿見影,且可以藉由針灸調整體質,緩解更年期諸多痠麻痛等不適症狀。歐宗益醫師表示,像邱女士的腕隧道症候群,可能來自更年期內分泌失調導致的症狀,一旦出現肌肉痠痛、肌肉力量下降的表現,卻未減少家事與工作量,更容易受傷。藉由中醫脈象找出身體不平衡訊號,以針灸調整身體氣血平衡,對症下針改善循環,疼痛自然減低,或許還能免卻開刀壓力。

眼針致瘀青 前3天要先冷敷

眼針致瘀青 前3天要先冷敷#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視網膜疾病,中年人為好發族群,近年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眼疾發病年齡越來越低,醫師表示,西醫治療黃斑部病變,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或使用雷射治療,但並非每個病患都可達到相同效果,若同時有搭配中醫治療則可降低血管新生的機會,同時避免黃斑再次出血。中藥治療可增加西藥抗血管新生敏感度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郭祐睿指出,黃斑部病變及早以中西合併治療,輔以眼針療法,針對黃斑水腫與預防血管增生,療效頗佳。香港有學者研究,中藥同時治療黃斑病變時,可有效改善視力,促進黃斑水腫、滲出、出血的吸收,增加西藥抗血管新生藥物的敏感度,眼針則是針對牽涉眼底的病變、血管問題的視網膜病變、黃斑部退化,雙管齊下,對症治療。近日民進黨立法院團總召柯建銘出現「熊貓眼」,就是眼針治療導致。至於眼針療法為何會出現熊貓眼,因為眼睛周圍有很多微細血管,若下針角度稍偏,就會刺破血管,引起了瘀青腫大的現象。郭祐睿醫師指出,門診中眼針患者若有這樣的情形,建議前3天冷敷,後3天熱敷,每次敷15分鐘,一天數次,一週左右能消除腫脹。患者血壓不可超過150mmHG許多人好奇眼針治療的風險,郭祐睿醫師表示,正確的眼針手法安全性高,且眼針的針具經過挑選是軟、滑、鈍的針,只要注意患者就診時血壓不可超過150mmHG,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等疾病,就可以進行。郭祐睿醫師提醒,避免黃斑病變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調整日常作息,不可熬夜、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甚至平時即配戴抗藍光眼鏡,還要避免過食烤、炸、辛辣的食物。日常飲食可搭配綠茶、菠菜、芥藍菜、綠花椰菜等具有抗氧化力、抗癌的食材,多食用魚類、核桃及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的蔬果葡萄、藍莓、玉米等蔬菜,可以延緩視力衰退的速度。 

黃體功能不足 3步驟好孕到

黃體功能不足 3步驟好孕到#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結婚2年的34歲陳小姐一直無法順利懷孕,就診發現原來是黃體功能不足,醫師給予排卵藥和黃體素治療,半年多仍無法受孕,轉而尋求中醫治療。中醫師發現陳小姐面色蒼白、手腳冰冷、下肢水腫明顯且經常腰痠、頭痛,加上舌淡胖、脈沈弦,研判患者有黃體功能不足現象,在中醫屬腎陽不足兼有肝郁的體質,故開立補腎助楊、舒肝理氣的中藥搭配針灸治療,經4個月調理,陳小姐順利懷孕。黃體功能不足型不孕 腎陽虛是主因台南市立醫院暨安平分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近年來少子化的問題日益嚴重,不孕夫妻的比例高達10~15%,女性問題佔了44%,而黃體功能不足又佔不孕婦女的3.5~10%。就中醫而言,因腎虛導致的生殖軸生理功能紊亂是黃體功能不足型不孕發生的主因,其中又以腎陽虛為主,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足冰涼、下肢易水腫、易腹瀉,腰痠腿軟,對房事較沒興趣,下腹手感溫度較上腹低。生活3件事做好 好孕自然到要怎麼知道黃體功能不足呢?每天早上量測並記錄一下自己的基礎體溫,經由基礎體溫圖形變化判斷,若高溫期偏短,短於10~12天,或是高溫期不穩定,呈現馬鞍形,或是由低溫到高溫爬升的時間過長,也會影響到黃體功能的表現。另外,也可以在排卵後第5~7天抽血檢查黃體素的濃度,若黃體素濃度小於10~12ng/ml,就可能不足。黃體功能不足,生活中可3方面這樣做可有效改善:1)     忌食生冷瓜果/此類患者務必禁食冰品、生菜沙拉、寒涼瓜果。日常飲食可多利用豆類製品,豆腐、豆皮、豆漿補強;黑色入腎,黑色食物有補腎效果,故可多吃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五穀類、山藥、深色蔬果如花椰菜,也都可以多多攝取。2) 早晚腰部按摩/雙手合掌對搓至手心熱,分別放至腰部,掌心向皮膚,由上往下按摩腰部,直到有熱的感覺為止。這個方法可以早晚各做一遍,每遍從10次慢慢增加。3) 刺激足部穴位/經常用熱水泡腳就可刺激腳部的穴位,亦可在泡腳的時候都做相應的按摩(譬如湧泉穴、太谿穴等), 就可以刺激足部穴位,以疏通經絡,促進新陳代謝。亦可使用中藥泡腳,組成如下:肉桂3錢、老薑3錢、柴胡1.5錢。用法:將藥材放進500-600ml水中打火滾開後轉文火15分鐘,加冷水使水溫至40℃左右,泡腳約30分鐘,每日1次。

講座/運動養生

講座/運動養生#針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家一起動一動,邊運動也可以邊養生!久坐不運動、飲食精緻化、熬夜又晚睡是現代人的通病,利用小動作改變姿勢或按摩身體可以達到經血通暢,簡單養生的目的。本次講座邀請針灸科主任吳建隆分享「運動養生」講座,講座內容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與大家分享,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運動養生時間:106年3月29日(三)上午8:30-9:00地點: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中心)1樓寬心堂(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30號)洽詢:02 2591-6681

別吃藥!針灸治痛經更安全

別吃藥!針灸治痛經更安全#針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6歲婦女在月經來前的2~3天,右下腹都會絞痛,月經前3天經血量大,伴隨腹部強烈的絞痛,需服止痛藥。醫師實行針灸治療減輕患者不適。月經來的前幾小時,超過50%女性會感到骨盆腔疼痛,有些女性還會出現全身性症狀,不管什麼姿勢都無法緩解,此種現象在每個月中會出現1到3天。中醫師表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痛經患者平時可以中藥調理搭配針灸治療,在排卵期後增加針灸次數,在生理期不適時仍可針灸以減輕患者不適症狀。非處方止痛藥久服會出現副作用痛經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約有10%的行經女人每個月中有1-3天會因痛經而導致無法工作或上課,以月經的第1天疼痛較嚴重。一般常用在痛經的西醫處方用藥Ibuprofen,是一種非類固醇消藥(NSAID),其藥效約在15分鐘後才發生,約在30分鐘後藥效發揮到最大,一般市售非處方止痛藥藥效約會在30~60分鐘內發生,4~6小時藥效結束,但久服會出現副作用。針灸副作用少 可以取代止痛藥有報告指出,母親及姊妹有痛經病史,會明顯增加痛經發生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奕碩表示,「氣滯血瘀」是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因此疏通瘀塞,宣暢氣機而止痛,在臨床療效的確是快速而方便,往往在下針之後可以立即顯現效果,再加上針刺所產生的副作用少的醫療特性。因此針灸可以是取代止痛藥成為最安全、迅速的非藥物治療首選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