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

眼壓「暴走」 逾9成上班族眼睛過勞

眼壓「暴走」 逾9成上班族眼睛過勞#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上班族不僅工作時數長,每日在電腦前爆炸式接收資訊,更讓許多上班族備感壓力。根據國內人力銀行「上班族暴走指數」調查,高達9成1的上班族處於高壓狀態,除了精神壓力外,眼睛過勞引發的乾眼症還會降低工作效能!乾眼症年輕化 甚至惡化精神疾病亞東醫院副院長張淑雯表示,據統計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有1/3的人患有乾眼症,加上3C產品使用量增加,使得乾眼症有年輕化趨勢,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癢、異物感、刺痛、灼熱感、怕風、畏光等症狀,症狀嚴重甚至會造成角結膜病變進而影響視力。壓力造成精神、心理疾病,但鮮少人知,當用眼過度導致乾眼症時,也可能造成心理健康惡化。張淑雯副院長說明,根據美國研究,乾眼症對工作表現及總體工作生產力影響平均降低29 %。綜合上述數據顯示,罹患乾眼症不再只是過去認為的眼睛疾病,現今的乾眼症更與精神及心理層面有深層的相關。越用力眨眼 越深陷乾眼症狀張先生每日用眼超過12小時以上,精神壓力倍增,加上長期過度用眼,產生異物感、眼睛乾澀、搔癢等症狀,不適的情況日趨嚴重,直到出現視力模糊,才緊急至眼科求診,並確診為乾眼症。精神疾病分析中,乾眼症患者的精神疾病和精神病患病率顯著高於常人。亞東醫院眼科角膜科主任蔡紫筠呼籲,民眾若出現乾眼症相關症狀應盡速前往眼科就診。張淑雯副院長表示,眼科門診中,除常見的乾眼症外,也不乏出現因乾眼症狀無法獲得改善而前來就診的年長患者。此類型患者多因結膜鬆弛導致淚水表面的不平整而出現乾眼症狀,但與乾眼症患者不同之處為越用力眨眼,結膜反而越鬆,越眨越不舒服。張淑雯副院長呼籲,民眾若長期深陷乾眼症狀所苦,甚至治療成效不彰,應盡速前往眼科檢查,對症下藥症狀才能迎刃而解。

破除迷思!治療思覺失調能穩定控制

破除迷思!治療思覺失調能穩定控制#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再貼標籤,思覺失調症跟你想得不一樣!今年32歲的美國病友Rachel Star Withers青少年起就有幻覺,讓她的青少年過得很「羞辱」,但當她終於接受自己、面對疾病,從10幾年起開始拍攝關於思覺失調症影片,至今點閱破億。她挺身對抗汙名,讓大眾對精神病患者不再抱有偏見。思覺失調透過治療能控制症狀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思覺失調」是「思考」與「知覺」功能的失調,而失調也代表它「恢復的可能性」,透過治療能穩定控制症狀,但社會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迷思及汙名化,甚至會稱患者為「怪人」、「不定時炸彈」,造成患者、家屬蒙羞,阻礙就醫。透過治療思覺失調穩定控制、找回正常生活藉由2017年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進行「思覺失調症認知與態度調查」發現,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錯誤迷思,而病友日常生活中亦自覺受到歧視。據調查,大眾3大錯誤迷思包括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無法見人」,「具有危險性」以及「無法工作」。對應病友調查發現,4成思覺失調症病友不敢讓他人知道自己罹病、認為別人無法接納自己在看精神科;45%病友擔心告知外人精神問題會對自己不利;近50%病友表示求職時曾受到拒絕或歧視。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經治療後患者可以擁有融入社會的能力,且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如果放任症狀一再復發,後續的治療也難以幫助他們恢復到原本的功能。思覺失調受幻覺、妄想影響 個案容易被擴大渲染針對病友「具有危險性」迷思,偶發個案往往被誇大渲染,張家銘醫師表示,實際上,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受幻覺、妄想影響,大多數患者感到不安而會退縮、怕人,犯罪行為是一個混合生物、社會心理與情境等眾多因素的複雜問題。經過積極治療後,患者的暴力風險下降、已無攻擊性、研究也發現到,50%的患者治療後仍可持續工作,更有約20%的病友能從事全職工作。張家銘醫師呼籲,患者與家屬應該勇於面對疾病,不耽誤治療、而社會應用友善、關懷的眼光以對。

精神病照顧者壓力大 醫:應適時求助

精神病照顧者壓力大 醫:應適時求助#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高雄發生弒親案,一名長期照顧精神障礙妹妹的男子,因口角爭議,加上不堪長年照顧壓力失手殺害妹妹。醫師表示,面對精神疾病患者,家屬的照顧壓力不亞於病人本身,家屬應適時求助,才不會發生憾事。患者認知功能退化 家屬須面對雙重壓力南投醫院身心科主任陳致遠表示,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易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病情的不穩,出現認知功能退化、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等狀態,家屬是主要照顧者。常言道,久病無孝子,更何況是兄弟姊妹,經常須面臨經濟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在經濟上,因患者須家屬協助生活照顧,使得照顧者無法出去工作而失去經濟能力,在生活上,因患者易受精神症狀干擾,易與家人衝突,照顧者也因此可能有情緒起伏,長久下來,兩方身心靈疲憊。家屬應適時尋求資源、精神科的協助陳致遠主任建議,家人需要合作分擔照顧病患的工作,適時尋求醫院、社區復健中心、精神護理之家等機構提供資源協助,如醫療照顧、工作復健及護理照顧等。適時休息和喘息,才能使自己心理和身體健康,避免因照顧病患而身體和心理過勞。若有焦慮、憂鬱等精神疾病,建議家屬仍須尋求精神科醫療團隊的協助。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有部影片是媽媽在管教一名小女孩,要她承認自己是家人不是客人,因為是家人就要做家事;小女孩好委屈,一邊哭一邊說。此影片也造成好多家長討論,精神科醫師則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日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很高。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高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影片中這樣的管教方式,會使孩子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很高,因為從小累積太多負面情緒;至於會這樣對待小孩的媽媽,基本上無論是焦慮與憂鬱的負面情緒都比較高。根據研究顯示,從小被負面情緒養大的小孩,則小孩會有負面情緒的機率也較高。累積太多負面能量 小孩會有雙重壓力如果媽媽的情緒無法有出口,累積太多負面能量,因為小孩是最沒有能力回擊與反擊,所以都會活在媽媽的期待之中;黃偉俐醫師進一步指出,這樣長大的小孩就會有雙重壓力,除了承續母親的負面能量,也包括母親的失敗與擔心,而會對孩子有過多的期待。黃偉俐醫師指出,門診中就曾有一名女病人自述,在幼年時,母親每次處罰她,就會要她在市場門口下跪。她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被如此對待,導致她不敢上街購物,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結果這名女子竟然在成年後自殺身亡。有負面情緒應求助社工、學校所以,黃偉俐醫師建議,媽媽本身若是有負面情緒,就應該要就醫求助,以免小孩子日後得到精神疾病及輕生的高風險,其次則是父母對小孩子的教育要有好的溝通;另外,就是在整個體系上要有好的介入,包括社工、學校心理諮詢與精神醫學要做結合,並應主動關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產後憂鬱 哺餵母乳可增自信

產後憂鬱 哺餵母乳可增自信#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0歲的周姓婦人抱著6個月大的兒子,被發現從35樓頂樓墜落到32樓的陽台,同一天在台南也驚傳婦人攜幼子燒炭自殺雙亡,家中增添小嬰兒,產後的婦女正面臨人生中的重大變化,產後情緒低落或產後憂鬱症可能正悄悄降臨。荷爾蒙的變化、壓力、睡眠不足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身團隊護理師楊淑惠表示,產婦歷經懷孕、生產,期間荷爾蒙的變化、生產過程的疼痛,產後身心的不適,照顧新生兒的壓力及夜間睡眠不足問題又需兼顧工作,因而可能導致產後憂鬱症,草屯療養院護理師楊淑惠提到,產後憂鬱症可概分為以下3種狀況:1)    產後情緒低落/發生率約佔產婦的50%~80%,多在產後3~10天內發生,過程短暫,最多不超過2周,主要的情緒表現是好哭、疲憊、心情低落、易怒,在身體方面則呈現頭痛、失眠、作惡夢等症狀,對嬰兒則會表現出喜怒無常的矛盾反應。2)    產後沮喪/發生率約佔產婦的10%~20%,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症狀類似,持續2周以上,典型症狀包括激動、哭泣、失眠或睡眠過多、反應變遲鈍,缺乏人生價值或罪惡感,擔心照顧孩子不夠、無法集中精神處理日常事物,有自殺意念或是想死的念頭。3)    產後精神病/發生率1‰至2‰,產後精神的典型症狀,常見的有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有罪惡感、無力感,甚至出現幻覺或妄想,包括認為胎兒已死亡,或是被掉包了等。哺餵母乳的成功經驗 也可以增加自信楊淑惠護理師也表示,在懷孕時期做好心理建設,對於產後的生活改變有所了解與準備,減輕產後的緊張、恐懼心理,協助調適心理壓力,減少心理、精神上的刺激,產後哺餵母乳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增加產婦的自信,多運動可增加對產後身體的自信。

唱歌當復健!精神疾病患者找到生活目標

唱歌當復健!精神疾病患者找到生活目標#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誰說精神疾病復健只能靠吃藥!「如果可以選擇,我只想唱歌不想吃藥。」這是去年才出院的惠惠的心聲;自從出院後,惠惠就在社區的復健中心定期復健,某次聽聞新北市衛生局舉辦精神歌唱大賽,便連續兩年都報名參加,瘋狂練習,惠惠的姊姊對於她從歌唱大賽找到生活中的目標也感到欣慰,復健中心老師更觀察到惠惠病情越來越穩定。以歌會友 精神歌唱大賽助復健此次擔任評審的十大抗憂鬱醫師之一的孔繁錦醫師鼓勵參賽病友,「唱歌不僅能獨樂樂,還能眾樂樂交朋友」;他也表示,音樂是他成長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求學時代就和同學組團,並且持續練團到現在。新北市衛生局表示,精神歌唱大賽自5年多前僅有30支隊伍,現在直接翻倍,今年有62支隊伍共襄盛舉。且今年歌唱大賽特別邀請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修慧蘭秘書長、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葉翠羽監事外,「十大抗憂鬱醫師」之一的精神科醫師孔繁錦也來擔任評審。 衛生局副局長高淑真表示,病友們參加歌唱比賽其實也是一種復健訓練,要把平時練習的成果展現在舞台上,同時也要克服上台面對這麼多觀眾產生的心理障礙,他們的努力是值得被肯定及鼓勵的。她指出,明年衛生局會研議擴大病友交流,讓新北市精神康復之友與其他縣市同好繼續「以歌會友」!

【免費講座】精神健康家屬教育課程

【免費講座】精神健康家屬教育課程#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精神疾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壓,需要長期服藥控制,許多患者因無法同時承受藥物副作用及疾病影響,造成生活上不便,因此家屬若具備更多照顧知識與相處技巧,對病患無疑是一項幫助。亞東醫院為思覺失調症、躁鬱症、重鬱症患者之家屬及親友舉辦為期2個月的課程,從精神疾病的認識到危機處理並學以致用,願幫助患病家人穩定病情、接受復健並回歸社會,踏上康復之路,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名稱:精神健康家屬教育課程時間:9月8日~10月27日(每週二)18:30~21: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日間照護中心(第一教室)洽詢:(02)8966-7000分機2436、4921 紀社工師

心靈過勞壓力大 嚴重恐罹精神疾病

心靈過勞壓力大 嚴重恐罹精神疾病#精神疾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除超時工作的身體過勞外,還需當心「心靈過勞」,嚴重恐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 南投縣衛生局指出,「心靈過勞」指在一段時間內承擔的責任或遭遇的挫折超過個人所能負荷的限度。這些壓力來源除了有外界期許,許多也是來自個人內心的自我要求。而心靈過勞的人容易操煩、過度擔憂,求好心切、事必躬親的人格特徵明顯,但這些人多半已習慣此種生活方式,常視為理所當然心靈已生病卻不自覺。透過適當管道紓壓 嚴重者須尋求專業醫師但衛生局也提醒,壓力透過自律神經系統與神經內分泌系統,會造成各種器官不適,如頭痛、暈眩、耳鳴、顫抖、頻尿等,長期壓力超載可能導致易怒、坐立難安、沒耐性等症狀,並可能增加憂鬱與焦慮症精神疾病、認知功能減退、睡眠障礙等問題發生。超時工作影響現代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心靈過勞」者可透過正常飲食習慣及運動、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來適當紓解壓力,症狀嚴重者可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協助改善。 因此,衛生局為提供可及性、就近性心理諮商服務,讓民眾方便使用,服務採預約方式,民眾如有需求可洽南投縣衛生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