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開始出現熱潮紅、骨骼痠痛、盜汗、陰道乾澀、失眠及心情低落等情形,當心已步入更年期。這時期通常會有多種症狀同時出現,中醫師建議可用藥方搭配針灸穴位,減輕更年期症候群所帶來的不適症狀。
中年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開始出現熱潮紅、骨骼痠痛、盜汗、陰道乾澀、失眠及心情低落等情形,當心已步入更年期。這時期通常會有多種症狀同時出現,中醫師建議可用藥方搭配針灸穴位,減輕更年期症候群所帶來的不適症狀。
女人過40歲開始覺得容易累,腸胃總是不舒服,一旦感冒,也要一、兩個禮拜才會好;到45歲時月經不規則,經量改變,甚至熱潮紅、情緒起伏、焦慮、夜間流汗、皮膚乾燥、精神不集中,可能是開始進入停經前期了。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醫師翁淑雯指出,更年期是指女性荷爾蒙量降低(荷爾蒙值可至婦產科抽血確認),且至少12個月沒有來月經,通常發生在50歳左右。
57歲黃女士停經3年多,但3個月前開始陰道出血,然而身體並未感到不適,她誤以為只是月經又來了,並不以為意,直到近1個月出血情形越來越嚴重,才到醫院就診。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膜厚度達1.2公分,之後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驗結果確認為子宮內膜癌。
七夕情人節就是今天!妳是否也在期待浪漫的夏夜約會?但近期又熱又黏的天氣,讓許多女性感到困擾,有調查發現高達70%的女性,在夏天會因為有私密處肌膚的問題,讓自己約會時在心理和生理上皆受到影響。
母親節快到了,為媽媽安排一套健康檢查,已成為送禮熱門選項。但實際馬上面臨2大難題:該怎麼選擇適合項目?若媽媽對健康檢查有所抗拒,又該如何說服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位女性幾乎從青春期起,媽媽總會在「好朋友」過後,準備一碗暖暖的四物湯為孩子補身。而為了方便現代忙碌工作的女性,許多廠商更推出四物飲品,並找來當紅女星代言,不論是四物雞精、四物飲加鐵、加玫瑰或加青木瓜等,增添功能及風味。其實早在宋朝,四物湯被記載於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就被稱為是婦人病的聖藥,是補血、行血、活血的主方,因為方中由當歸、熟地黃、川芎及芍藥組成,因此稱為「四物」。四物有哪4種藥材?1.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有活血、補血的功效,不過,當歸身、當歸尾的作用不同,當歸身專於補血,而當歸尾則善於活血。服用當歸可減輕經前症候群的疼痛、腹脹、陰道乾澀及憂鬱。2.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為血中氣藥,有活血、行氣、袪風止痛的功效。服用川芎可抗菌消炎,調節子宮收縮,並抗維生素E缺乏症(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可減輕乳房不適、焦慮及沮喪等症),提升細胞吞病原體的作用。3.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心、肝、腎經,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4.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脾經,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功效。解決女性3困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集合4種中藥材的精華,有效解決女性許多問題:1. 調經止痛、養血疏筋不少女性因月經來潮而無法正常工作,四物湯可幫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塊,並減輕腹脹腹痛,使經血排出順暢。此外,四物湯更可補充鐵劑,減少月經來潮時的貧血、頭暈目眩及經血不出的狀況。2. 滋潤肌膚、防止老化四物湯的方中組成多為溫補的行血劑,若養成從年輕就服用的習慣,有助於氣血通順,不易手腳冰冷,並使臉色紅潤及肌膚光滑,減緩生理機能老化,看起來更為年輕。3. 解決血虛狀況臨床上四物湯經常使用於身體出現血虛狀況。女性在月經、懷孕、生產、哺乳時,血量流失量大,容易造成血虛。血虛症狀多為臉色蒼白無血色、嘴唇白、頭暈、疲倦、容易心悸等,女性則有月經量少或不來的情形。而冬天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四物湯也有幫助。喝錯時機,恐造成血崩陳潮宗指出,喝錯時機可是會弄巧成拙。日前曾有一名25歲的女護士,「大姨媽」來了十幾天,原來女護士認為失血過多,需要補血,在經期間猛喝四物湯,沒想到更加血流不止。其實,四物必須月經結束後服用,否則補不成,還會造成血崩。服用四物湯最好的時機是在每次經期乾淨後。而女性最好養成從年輕時就開始服用四物湯的習慣,一次最好連續服用6天份的四物湯,不但可以減少經痛、經血不出、腹脹等症候群,到老年時,生理機能及皮膚也較不易老化。4大族群要注意1. 生理期異常的女性:四物湯適用於身體血虛的狀況,若生理期提前、經血顏色鮮紅、經期出現脹痛或血塊多等,狀況比較複雜,應該先就醫,找出真正的問題。2. 屬於燥熱及上火體質的人:口乾舌燥、便祕嚴重、容易長粉刺及早上起來眼屎較多的人,另外,像是睡不好引起的眼睛乾澀、雙眼布滿血絲,牙齦也出現浮腫,都是屬於這類體質的人,也不適合單獨喝溫補的四物湯,可以同時搭配涼補的方劑,像是可以降火氣、疏肝理氣的加味消遙散。3. 身體正在發炎的人:比如眼睛充血或是感冒未癒等,也不適合喝四物湯。因為四物湯會加速血液循環,反而會使發炎腫脹更劇烈。4. 更年期婦女:曾發生更年期婦女服用四物湯後,反而全身發熱、汗流不止。其實,更年期是一種身體機能的退化,屬於腎虛的問題,且更年期體質偏燥熱,補血的四物湯,反讓更年期症狀愈演愈烈。延伸閱讀四物湯,喝對時機最重要四物湯、生化湯、中將湯,怎麼喝? (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4種女性千萬別喝四物湯,否則不但進補不成,還會元氣大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1歲許先生10幾年來有失眠困擾,最近三個月症狀加重,需吃安眠藥才能入睡,但睡眠品質仍不佳,1晚會醒來多次,且醒來就難再入睡,造成白天精神不佳。經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建議接受中醫治療,中醫師診斷後,給予適合的中藥服用兩周,晚間睡眠品質有明顯改善,一個晚上只會醒來一次,且可很快再入睡,安眠藥劑量也順利減半。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慢性失眠多與情緒有關 心血管疾病、失智症也是成因 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2015年統計,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約20.2%,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睡眠障礙問題,慢性失眠多與情緒、壓力因素有關,有的也涉及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等,老年人因褪黑激素濃度降低和睡眠結構改變,深睡期減少,更易有睡眠障礙。而中老年婦女因停經雌激素下降,也易有失眠、潮熱盜汗等,其實更年期症狀不只女性有,男性因睪固酮濃度降低,同樣有更年期症狀,睡眠與情緒障礙常是男性更年期主要精神症狀之一。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吳宜蓁指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裡提到,「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可見老年人的睡眠障礙主要跟陰虛有關,睡眠障礙屬於淺眠易醒,中醫會使用滋陰降火、清熱安神的藥物如:酸棗仁、阿膠、生地和知母等來改善淺眠,增加睡眠品質。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中西醫攜手助患者不依賴安眠藥 也能睡得好 家醫科主任王恒弘表示,不少人擔心安眠藥成癮問題,以及頭暈、白天倦怠嗜睡等副作用,而延遲就醫,反覆受失眠所苦。市立醫院中醫部與家醫科合作成立睡眠障礙聯合團隊,由中醫介入,協助減輕安眠藥用量及副作用,有些失眠患者本身服用多種藥物,為減輕藥物使用量,透過中醫改善睡眠問題,最終協助患者不再依賴安眠藥,也能睡得著、睡得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0歲的許太太婚後當全職家庭主婦,最近她被嚴重失眠、易怒、情緒低落影響生活,到身心科就醫。醫師評估她是長期壓力累積,加上更年期荷爾蒙改變造成的憂鬱症,除了藥物治療,也轉介心理治療。心理師發現許太太習慣為丈夫、孩子處理所有事,沒有自己的世界,且丈夫最近工作不穩定,讓她非常擔心經濟來源中斷,進而焦慮、憂鬱,屢次與家人發生衝突。於是教導許太太情緒處理的方式,學習放下,不再幫家人處理所有事情;兩個月後,許太太情緒穩定,找回興趣,開始社交與兼職工作,一家人恢復融洽。壓力長期累積未紓解 更年期情緒困擾會加劇每個人都會經歷更年期,但卻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情緒困擾。國民健康署研究指出,35.8%的婦女有更年期症候群,其中以情緒低落、失眠、易怒三種症狀最常見。台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許雅惠表示:「更年期的情緒困擾取決於自身性格,若患者過去就是容易焦慮、煩惱、累積壓力的性格,到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降低、男性荷爾蒙升高,就更會導致衝動、情緒不穩定。」這個世代的女性多是職業婦女,要兼顧事業與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兒女,若壓力長期累積未適當紓解,就會加劇更年期的情緒困擾,甚至抑鬱成疾。當患者到身心醫學科求診,醫師會視情況,評估是否有需要轉介給臨床心理師。心理治療會抽絲剝繭,無論情緒是悲傷的、生氣的、煩燥的,都要先找出患者情緒出現的原因、出現多久,才能進一步教導情緒處理,協助面對真實的自己,釐清在現階段的所有角色中,哪一個角色對自己最重要。情緒影響下,許多人溫和的個性會變成易怒、強勢;以前可以包容的事情,則變得無法接受,與周遭親友的衝突一觸即發。對此,許雅惠教導民眾用「烏龜技巧」的三步驟處理情緒:第一步:事件發生時,停下來想想自己的的感覺,察覺當下是哪一種情緒。第二步:躲進自己的龜殼裡(房間、浴廁等可以獨處的地方),深呼吸三次或更多次,讓自己冷靜下來。第三步:從龜殼裡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並與對方討論解決事情的方法。想要快樂就必須活出真實的自己母親節即將來臨,提醒女性朋友,想要快樂就必須活出真實的自己,荷爾蒙造成的不適症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善,但心理壓力不會,因此要學習與情緒共處。如果真的出現情緒困擾,不妨藉機重新審視自己抗壓的方式、與家人溝通的模式,藉此省思什麼東西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但若有失眠、無法抑制的焦慮不安、情緒低落或其他不適時,則建議就醫,讓專業人士陪伴,走過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