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打呼睡不好竟增失智風險?醫警「男性1族群」要當心:精神不濟是警訊

打呼睡不好竟增失智風險?醫警「男性1族群」要當心:精神不濟是警訊#心血管疾病

一位40多歲業務主管因應酬拚事業,體重直線上升,夜晚鼾聲如雷、白天精神每況愈下,卻未放在心上,直到因恍神差點錯失千萬大單、丟掉工作,才驚覺事態嚴重。經就醫檢查,確診為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接受正壓呼吸器治療後,睡眠品質獲得大幅改善,終於重拾精神與專注力。

還用塑膠袋裝外食?研究揭「塑膠微粒」恐傷腎引中風:教你4招少接觸

還用塑膠袋裝外食?研究揭「塑膠微粒」恐傷腎引中風:教你4招少接觸#心血管疾病

隨著全球一次性塑膠製品大量使用,不論是塑膠微粒或是塑膠奈米,這些肉眼難察覺的微塑膠顆粒已廣泛存在於飲用水、空氣、食物與人體組織中,近期多項研究更揭露,這些微塑膠顆粒甚至出現在人類血液、尿液、腎臟、心臟與動脈斑塊中,恐影響人體健康。對此,研究團隊呼籲,民眾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注意,盡量減少接觸這些有害物質。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方案 AI心電圖檢測心血管健康 將智慧醫療帶入離島

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方案 AI心電圖檢測心血管健康 將智慧醫療帶入離島#心血管疾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近日派遣專業醫護團隊前往連江縣北竿鄉,為先前心電圖篩檢結果異常的居民進行進一步AI心電圖檢測。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判讀,分析個人心臟年齡與功能指標,預測近期是否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期能及早介入、避免憾事發生。 自114年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承接北竿鄉「全民健康保險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計畫」,結合家戶訪查與AIOT(智慧聯網)心電圖設備進行在地健康篩檢,共發現23位居民具心電圖異常情形。本次由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臟內科江碩儒副院長率隊進駐北竿,進行AI輔助分析與臨床評估,結果顯示其中6位居民具中高風險心血管疾病潛勢,均為三高或心臟功能不全個案,後續將由個案管理師持續追蹤與轉介治療。 江碩儒副院長指出,心血管疾病為常見且可能急性致命的病症,導入AI技術進行初步大規模篩檢,可有效提升風險辨識效率,協助居民提早發現潛在病變並即時處置。 除心血管防治外,北竿地區因氣候與地理因素,居民長期暴露於強烈紫外線下,皮膚癌風險相對提高。北市聯醫同步為134位65歲以上長者提供皮膚癌篩檢服務,初步發現32位疑似異常個案,並由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親自協助進行進一步切片檢查與診斷。 李孟穗主任表示,許多長者缺乏防曬習慣,且容易忽略皮膚色斑變化,此次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病灶,透過切片檢查即時診斷,提升皮膚癌治癒率。 北市聯醫總院長王智弘表示,北竿全人整合照護計畫旨在強化離島地區健康照護可近性,整合社區資源、健康監測與個別化照護模式,並積極導入智慧科技與遠距醫療,克服地理與人力限制,全面提升當地診療效率與疾病預防成效,實踐健康照護零距離的目標。 圖/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臟內科江碩儒副院長利用AI心電圖至北竿為民眾診療。 圖/北市聯醫透過AI心電圖檢測心北竿居民心血管健康,將智慧醫療帶入離島。 圖/北市聯醫推動北竿鄉全人整合照護計畫,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李孟穗主任為北竿居民長者進行皮膚癌篩檢後的切片處置。

想減肥卻管不住嘴?醫曝2關鍵讓你失敗:大腦接收不到「吃飽訊號」

想減肥卻管不住嘴?醫曝2關鍵讓你失敗:大腦接收不到「吃飽訊號」#心血管疾病

45歲的金融業男子小林,因工作壓力與長期熬夜,飲食失衡導致BMI近30。原以為只是中年發福,直到健檢紅字警示膽固醇與血糖,他才驚覺危險,開始運動與飲食控制。然而半夜仍常忍不住偷吃宵夜,甚至被家人指責「連嘴都管不住」。經就醫發現因壓力荷爾蒙影響食慾並增加內臟脂肪,在醫師建議下搭配新型腸泌素藥物及壓力調適,如今逐步恢復健康體位。

健檢都正常,為何還是頭暈脹氣?醫揭「過敏食物前3名」致慢性發炎

健檢都正常,為何還是頭暈脹氣?醫揭「過敏食物前3名」致慢性發炎#心血管疾病

「健康檢查結果正常,但身體還是覺得不舒服,常常頭暈、脹氣。」對此,家醫科醫師林指出,若出現查不出病因的疲倦或頭暈,應檢視自身的壓力狀況、飲食內容及生活作息。其中一個常被忽略的原因,可能是你正在對日常食物「慢性過敏」引發的長期發炎反應,小心血管提早硬化。

天氣越熱死亡風險越高!醫揭心肌梗塞、冠心症「高溫讓血液更黏」

天氣越熱死亡風險越高!醫揭心肌梗塞、冠心症「高溫讓血液更黏」#心血管疾病

夏天越來越熱,近期氣溫持續飆高,不僅身體容易感到不適,還要注意防範心臟疾病急性發作。日前就有一名70多歲的老先生在公園運動時突然昏倒,家人還以為是天氣熱中暑,緊急送醫急診後,心電圖檢查顯示急性心肌梗塞。醫師提醒,溫度超過攝氏31.5度,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增加接近3成,若拖延治療恐有致死風險。

減肥少吃多動都沒用,該動減重手術嗎?醫揭出現「1狀況」才要考慮

減肥少吃多動都沒用,該動減重手術嗎?醫揭出現「1狀況」才要考慮#心血管疾病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心血管和代謝等疾病。依照國民健康署的統計,台灣成年人的過重及肥胖率已經上升到50%,相當於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位過重,因此民眾不可忽略肥胖問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減重手術的適合族群及注意事項。

9旬長者也可「在家洗腎」!長庚研究揭「腹膜透析」降心血管死亡風險

9旬長者也可「在家洗腎」!長庚研究揭「腹膜透析」降心血管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

台灣目前洗腎總人口數將近10萬人,其中多數病患選擇在醫院接受血液透析。但林口長庚醫院近日公布一項高齡新發洗腎患者研究結果顯示,與血液透析相比,採用居家腹膜透析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有效減少住院次數與死亡率。醫師指出,研究成果打破「腹膜透析只能年輕人做」的迷思,衛福部健保署更投入4.3億元專款,鼓勵民眾使用居家腹膜透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