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洗澡突感覺不到水溫、左臉麻⋯5旬男「沒臉歪嘴斜」竟確診腦中風

洗澡突感覺不到水溫、左臉麻⋯5旬男「沒臉歪嘴斜」竟確診腦中風#腦中風

南投50歲詹姓貨車司機,日前凌晨下班回家時,想用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但左手感覺不太到溫度,原以為是太累而不以為意,隔天一覺起來發現兩邊臉的感覺不同,覺得左臉刺刺麻麻的,感到不對勁而至急診就醫,醫師判斷是腦中風,讓他住院安排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

搶救腦中風「黃金時間」健保放寬!血栓「24小時還有救」新制11月上路

搶救腦中風「黃金時間」健保放寬!血栓「24小時還有救」新制11月上路#腦中風

一名44歲男子近日早晨突單側手腳無力、講話不清楚,至新光醫院掛急診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但卻卡在取栓手術需自費35萬,險因家屬付不出來,而延遲治療決策,醫療費用只能自行承擔,造成家庭經濟及照護壓力,無緣等到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取栓手術」自11月1日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的時機點。

小腿冰冷、脫毛竟與中風有關?醫:周邊動脈阻塞影響血流,誤診恐截肢

小腿冰冷、脫毛竟與中風有關?醫:周邊動脈阻塞影響血流,誤診恐截肢#腦中風

多數人都知道心臟冠狀動脈阻塞會發生心肌梗塞的嚴重性,若是在頸部的動脈阻塞,也可能發生腦中風;但動脈遍佈全身,如果是周邊動脈阻塞,有很大可能會造成「下肢中風」,嚴重恐需截肢。 周邊動脈阻塞指的是股動脈以下的血管病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部副主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由於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不易辨識,有時只是腳麻、疼痛而出現跛行,狀態不是馬上變差,因此早年不少長輩以為自己是體力退化而忽略,結果延誤治療讓血管阻塞更加嚴重,最後導致腳指頭潰爛甚至需要截肢。 「踝肱血壓比」檢測,快速了解下肢是否阻塞 劉殷佐副主任說明,周邊動脈阻塞的判斷指標主要是下肢(特別是小腿)有疼痛感導致跛行,且不會因為休息而減緩,同時也變得容易累;由於血液循環不佳,腳的肌膚常常處於乾又冰涼的狀態,下肢毛髮也會漸漸脫落,小腿的肌膚變得平滑,這是重要的判斷指標。 多數患者一開始常誤認是筋骨問題,當治療無效輾轉就醫後,才發現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劉殷佐副主任解釋,門診最主要的判別指標會先排除神經性或脊椎疾病,如下背痛等,並了解動脈問題病史;另外必須透過踝肱血壓比(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檢測來診斷,搭配影像檢查就能快速了解動脈是否阻塞,而針對不同阻塞程度就能立即進行治療。ABI檢測非常簡單,只要著輕便服,脫下鞋襪平躺,在腿上綁上壓脈帶像是一般手臂的血壓測量模式,5分鐘即可完成。 抽菸、三高、糖尿病患者更是高危險群 劉殷佐副主任門診有不少50、60歲合併糖尿病的周邊動脈阻塞患者,常常就診時腳趾頭已開始出現傷口,透過高壓氧治療也無效才發現嚴重性,門診第一時間就先做ABI檢測發現是周邊動脈阻塞,提早治療處理也讓病患免去截肢命運。 目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療團隊針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提供全方位治療,如果程度較為輕微,初步以藥物為主,促使新生小血管的暢通來避免組織壞死情形;如果較為嚴重,則會以氣球擴張動脈成型術,或者是血管內支架置放處理,嚴重則進行血管繞道手術來改善動脈血流供應。 劉殷佐副主任強調,只要儘早發現周邊動脈阻塞情形,透過適當治療都能明顯改善症狀,找回良好生活品質。他也提醒,有三高或有抽菸習慣者,若發現有下肢疼痛、無力、跛行、冰冷情形,就應提早進行ABI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5旬男中風半癱無法自理⋯醫用「1招」刺激大腦重建:還能治憂鬱症

5旬男中風半癱無法自理⋯醫用「1招」刺激大腦重建:還能治憂鬱症#腦中風

一名52歲男子患有三高,平日工作繁忙,日前熬夜值班時突然暈倒,送至急診就醫後診斷為右腦中風,造成他左側肢體無力無法行走。為了家庭他仍積極復健,希望自己至少能自理簡單的生活需求。因此在醫師建議下,他除了常規復健外,同時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完成2個療程後,從原先只能坐輪椅移動,到現在已經可以柱枴杖自行走路。

有圖》延緩老化、防中風失智找上門!醫親授「預防6招」在家就能做

有圖》延緩老化、防中風失智找上門!醫親授「預防6招」在家就能做#腦中風

腦中風和失智,都是高齡長者的常見疾病,也並列全球人口失能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復健科醫師進一步指出,中風後可能引發血管性失智,且中風患者失智的機率比一般人高;提醒三高、抽菸、酗酒、作息不規律等高風險族群,應特別注意。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更提供「居家訓練6招」,可訓練肌力和記憶力,有助於遠離腦中風及失智危機。

她30多歲卻「腦中風」右邊身體無法動⋯治療師親揭「中風後復健流程」

她30多歲卻「腦中風」右邊身體無法動⋯治療師親揭「中風後復健流程」#腦中風

一位30多歲女性原本職業是英文老師,卻因腦中風導致身體右半邊不能動,雖沒有損傷到言語及認知功能,但卻大幅影響其教學能力及日常生活品質;所幸她在中風後2週內,經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就及早開始接受肩膀肌力、右手抓握等復健訓練,持續復健治療3~6個月後,身體活動機能已大致恢復正常,終可順利重返職場。

1人中風拖垮全家!台灣年增4萬人腦中風失能⋯醫揭「1事」成恢復關鍵

1人中風拖垮全家!台灣年增4萬人腦中風失能⋯醫揭「1事」成恢復關鍵#腦中風

大腦是身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控制著我們的心智、感知、運動和情緒。統計指出,當腦神經發生病變時,最常導致失能,台灣神經學學會提醒,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癲癇、免疫性腦神經疾病及腦部外傷⋯等皆會導致失能,但若能把握「●●個月內」黃金復健治療期,就能幫助高達9成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