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小血管病變未持續追蹤,竟反覆出血、腦中風?醫呼籲:定期檢查

小血管病變未持續追蹤,竟反覆出血、腦中風?醫呼籲:定期檢查#腦中風

一名66歲老翁,因持續頭痛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就醫,醫師進行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該患者左側顳葉和頂葉出血性中風,立即安排住院治療,出院後於神經外科門診追蹤。後來因突發性右側肢體無力及短暫性腦缺血再度入院,經醫師安排頸部動脈血管超音波、腦部磁振造影血管攝影檢查,發現腦部「小血管病變」。

血糖控不好,可能是C肝病毒搗蛋  呼籲《糖友C肝愛計較》!

血糖控不好,可能是C肝病毒搗蛋 呼籲《糖友C肝愛計較》!#腦中風

C肝已經有藥物可以治癒,因此C肝是最有機會「清零」的疾病。對於糖尿病病友而言,血糖控制差也可能跟C肝病毒有關;專家表示,合併C肝感染的糖尿病病友治癒後,不僅有助血糖控制,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腎臟疾病等常見併發症風險,更能夠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推出《糖友C肝愛計較》創意鄉土劇衛教影片以及系列衛教活動,邀請大家熟悉的鄉土劇演員化身衛教大使,與專家共同呼籲全台糖尿病病友篩C肝、治C肝,別讓自己的健康受到肝病的威脅。 百萬糖友篩起來 超前世衛2025消除C肝 世界衛生組織訂於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衛生福利部也擬定「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希望提早於2025年達成消除C肝的願景。為了協助更多民眾及早發現與治療,政府擴大補助成人預防保健之BC肝篩檢,45至79歲民眾(原民40至79歲)一生可有一次免費篩檢機會。 衛生福利部國家消除C肝辦公室蒲若芳主任指出,糖尿病為C肝的主要肝外共病之一,政府近年亦針對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糖尿病病友加強C肝篩檢。然而,最新資料顯示,參與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的糖尿病病友中,接受C肝篩檢的比率僅6成。若以全台糖尿病230萬人推估,約有接近百萬名糖尿病病友不清楚自己是否同時遭受C肝病毒的威脅。台灣醫療系統完備,醫藥的進步讓C肝可治癒、健保也有充分支持,因此「篩C肝、治C肝都很簡單」。呼籲全民,尤其是糖友主動篩檢與治療,讓肝病不再是台灣的國病。 糖友C肝盛行高 肝癌風險飆6倍  台灣約有230萬名糖尿病病友,其中約有15.6萬人(6.8%)合併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對比健保資料庫與實際篩檢資料,發現後者的糖尿病病友C肝盛行率高出1倍(3.31%與6.8%)。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糖尿病病友普遍在意血糖控制與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的關係,但若同時罹患C肝,也會影響血糖控制並且併發這些相關疾病。研究顯示,清除C肝病毒讓糖化血色素平均下降0.45%,血糖下降22 mg/dl;早年本土研究顯示,糖尿病病友若未積極治療,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是一般糖尿病病友的6倍以上。 王治元理事長指出,最近門診中就有一名從小在南部長大的55歲貿易商老闆,平常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糖化血色素達7點多,最近透過普篩才發現罹患C型肝炎、進行治療,希望能夠解決血糖控制的問題。應該有許多糖尿病病友有類似的狀況,呼籲所有病友不要輕忽C肝對控糖的影響。 治C肝,救肝單!使用直接抗病毒藥物(DAA) 治療,3個月內治癒率高達99%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高嘉宏理事長表示,C肝雖然以感染肝細胞為主,但同時也會造成全身性及血管慢性發炎。研究發現C肝病毒會引發胰島素阻抗,血糖、血壓、血脂上升與內皮細胞異常,最終引發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因此,糖尿病病友合併有C肝感染應該積極治療,目前健保全額給付口服抗C肝病毒藥物,且效果良好,服藥3個月內的C肝治癒率可達99%。 篩檢免費、治療也免費,只要民眾願意,就能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因此,提醒糖尿病病友在定期回診時,不要忘了詢問醫師或護士自己是否做過C肝篩檢。如果沒有做過檢查,應儘早檢測C肝或可趁著抽血檢驗空腹血糖時,同時加驗C肝。 目標「糖友C肝清零」!盼至少8成糖友出來篩檢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也啟動「糖友C肝清零」計畫,包含治療指引、C肝萬人篩檢與《糖友C肝愛計較》衛教短片,邀請王中皇、林嘉俐、馬國賢與董至成等知名的鄉土劇演員擔任宣傳大使,透過創意鄉土劇影片以及系列衛教活動,鼓勵糖尿病病友積極接受C肝篩檢與治療,同時遠離糖尿病與C肝病毒帶來的額外健康威脅。王治元理事長表示,除了透過這次名人宣導活動,學會也與肝病學會等專家合力制定糖尿病C肝治療指引,希望讓糖尿病C肝清除計畫從在所有醫院診所都可以進行,「至少能把8、9成病人找出來。」

遠距醫療突破時空限制 《後疫情時代》展醫療創新實力!

遠距醫療突破時空限制 《後疫情時代》展醫療創新實力!#腦中風

COVID-19自爆發以來,至今已有6億多人染疫,超過658萬人喪失生命,從起初的封鎖政策到如今與病毒共存,衝擊並翻轉國人的生活型態與就醫模式,也加速了醫療產業的發展,全球遠距醫療使用率成長近40倍,而在台灣註冊視訊門診平台的人數也突破百萬人!Discovery與寶佳公益慈善基金會攜手推出《後疫情時代》節目,記錄台灣在疫情兩年多來的轉變,看見台灣人如何在病毒威脅之下,於各領域結合技術創新並突破,為社會創造更安全便利的生活環境,更讓「台灣醫療」走上國際舞台。《後疫情時代》將於11月21日星期一晚上9點於Discovery頻道台灣首播,並陸續於東南亞及日本播出。 就醫習慣改變  全球遠距醫療使用率成長近40倍 遠端聯合會診即時監控 到院速入手術室  把握中風患者黃金救治時間 據智庫2022發布之最新數據,疫情影響下,全球遠距需求大幅增加,遠距醫療使用率成長近40倍,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表示,疫情將遠距醫療的使用從偏鄉擴展到每個角落,國人已逐漸習慣遠距醫療,就醫模式儼然改變,在台灣註冊視訊門診平台的人數更已突破百萬,數位科技進一步突破地理限制,讓醫療服務不再因距離而有藩籬。 台灣遠距醫療技術的發展有目共睹,現階段已可完成台灣跨地、甚至跨國的手術支援,遠距醫療不僅串起醫療資源,更串起非一線城市民眾對於尋求醫療資源的信心。陳適安院長分享,先前有位患者因腦中風發作至台中榮總南投埔里分院緊急就醫,院方評估後建議轉至台中榮總總院進行手術,透過即時線上視訊會診與智慧眼鏡傳輸醫療影像,即時掌握患者狀況進行指導,讓患者一抵達急診就能立即進入手術房救治,以快速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救治工作,成功拯救患者生命。儘管COVID-19帶來了許多改變,但這場疫情也讓台灣醫療團隊的技術與努力被更多人看見,為醫療照護產業提供了加速創新的大好機會。 以網路取代馬路  5G加速台灣智慧醫療發展 跨縣市連線、跨國遠距手術  「醫療無國界」時代來臨 台灣數位轉型與醫療照護服務模式的融合持續升級,以穩定的5G網路改善長途就醫的不便,5G特有的大頻寬、低延遲、大聯結特點,能有效解決過去因頻寬不足、反應延遲所產生的問診品質不佳困擾,醫師可遠距進行生理影像的判讀、與患者即時互動,甚至可以達成跨科會診,成就醫療零距離的時代。陳適安院長更提及,邁入5G時代對數位科技與醫療的結合有很好的幫助,透過更進步的通訊設備執行醫療任務,不僅台灣本地的跨地會診,先前也完成了各類手術的遠程指導,為遠距醫療開啟無限可能,往未來實現「醫療無國界」的理想更邁進一步。 陳適安院長補充分享,上週成功完成一起遠距案例,患者先前曾於嘉義進行過兩次心律不整電燒手術,治療後仍復發,進行第三次手術時透過遠距於台中進行指導,精準地掌握患者狀況即時協助手術進行,讓手術順利完成。 醫療創新軟硬實力兼施  扭轉醫療新思維 除了遠距醫療外,台灣針對清消設備升級也並未懈怠,《後疫情時代》節目中記錄了疫情下消毒及模組化病房的加速創新,如台達電發展出「能與人共存」的特殊抑菌光,222nm波長紫外線可有效抑制細菌、真菌以及病毒,照射後可抑制COVID-19病毒,更有期刊指出該波長紫外線在COVID-19專責病房中已有臨床清消效果支持,並可應用在各類大型公共場所、醫院、診所、電梯、居家等地。 另疫情醫療量能緊繃之際,由小智研發 (MINIWIZ) 首創的模組化負壓病房套件,協助因應瞬息變化的疫情需求,採用回收材料循環再利用,可以在 24小時內靈活組裝完成,對疫情進入社區傳播的台灣,這項模組化病房正好派上用場,重新定義病房應用,更可推廣到全球。整體醫療產業結合科技突破,在困境下發揮越挫越勇的台灣精神,更讓世界因此看見台灣堅強的實力和不服輸的韌性。 《後疫情時代》台灣醫療躍上國際   長達兩年的疫情改變了生活型態,也影響了各產業,各國採取不同措施杜絕病毒的擴散,至今世界已與這頑強的病毒共存了超過兩年之久。《後疫情時代》節目中真實展現智慧醫療實際運用場合,進一步提升台灣在數位健康科技的角色,讓觀眾更加感同身受身處後疫情時代,面對的思維改變與實際挑戰,讓「遠距」成為新生活中更方便有效、不受限的「快捷鍵」!除醫療領域之外,《後疫情時代》紀錄台灣在消費行為、教育革新、建築構想四個領域的創新故事,而這些創新科技又如何影響人類的現在與未來。節目將於11月2日星期一晚上9點於Discovery頻道隆重獻映,並陸續於東南亞及日本播送供各地觀眾收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