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缺血性腦中風 銀杏有助打通末梢血液循環

缺血性腦中風 銀杏有助打通末梢血液循環#腦中風

在台灣腦中風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且為十大死因前三名,若以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計算,腦中風更是高居死因之首位。中風是指因腦部供血液受阻而使腦功能損失,可分為出血性中風與缺血性中風兩種,其中缺血性中風的急救以打通血路為關鍵,血栓溶解藥物是缺血性腦中風急救的方法,主要用來溶解血塊、降低腦部因為缺血所受到的傷害,但僅能在中風三小時內謹慎使用。而中風患者平常可靠攝取銀杏萃取物擴張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環。臨床上有很多急性腦中風病患來不及在「黃金三小時」內使用血栓溶解藥物搶通阻塞的血管,延誤治療,導致留下肢體麻木無力或言語不清等後遺症的例子,台中診所一般科醫師陳財增表示,根據臨床經驗,採用高劑量德國銀杏葉萃取物針劑療法,7天連續注射10劑,對大部分腦中風患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國內實際臨床個案為例,一名70多歲的男性患者,因小中風導致左腳肌肉無力,日常生活相當不便,經每週注射兩次德國銀杏葉萃取物針劑,持續治療20餘次後,力量逐漸恢復,行動不便的情形也逐漸改善。對於中風患者的治療,銀杏葉萃取物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銀杏葉萃取物之主成分有銀杏葉類黃酮配醣體、銀杏內酯、白果酯及維生素E、硬脂酸等,其中,銀杏葉類黃酮配醣體,是一種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劑,有抑制凝血的作用。陳財增醫師說明,銀杏萃取物針劑可擴張末梢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又具有保護神經細胞不受自由基破壞的功能,對預防中風或中風後遺症保養,效果相對理想。易引起腦中風的因素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此外抽煙因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故也是腦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陳財增醫師提醒民眾應常量血壓、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吃蔬果營養均衡,以減少發生血管阻塞的機會。另外,對於已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困擾的民眾,如手腳麻木、冰冷等症狀時,可透過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銀杏萃取物做為日常保健藥品。

醫訊/腦中風病友、家屬聯誼會

醫訊/腦中風病友、家屬聯誼會#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為增進病友間的疾病適應、經驗分享及情感交流,並吸收醫學新知及解決日常生活中因疾病而產生之疑難雜症,高雄長庚特舉辦本活動,邀請腦神經內科系林宏昇醫師及藥劑科陳秋如藥師主講「急性腦中風治療」及「中風“藥”注意」,歡迎病友、家屬或對腦中風議題有興趣之民眾踴躍參加。時    間:5/5(六)上午8:50~11:30地    點: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大樓6樓國際會議廳(藍廳)聯絡方式: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黃椿玲小姐(07)7317123轉2223

右手肢體無力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惹禍

右手肢體無力 竟是缺血性腦中風惹禍#腦中風

右手反覆使不上力,當心可能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前兆!一名許姓老師長期右邊肢體無力,以為是職業病所致,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後來開始出現半邊臉歪斜、流口水等情況,就醫檢查才發現是血管狹窄引起的腦中風,經由神經外科手術後終於重回最愛的教學工作。擔任高中數學老師二十年的許老師,今年四十多歲。為了解決右邊肢體無力感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多年來四處求醫,始終不見改善。最後才經腦部核磁共振影像檢查發現,是左邊的內頸動脈遠端有狹窄情況,以及發生腦中風而不自知,老師一開始還擔心開刀風險,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右手連拿筷子都使不上力,並有流口水、右臉歪斜,才趕緊回到醫院接受開刀治療。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宗憲說,病患左邊內頸動脈狹窄,原本就發生過腦中風,後來因血流供應不足,又合併短暫性的腦缺血,引起右邊肢體無力,於是建議做血管繞道手術。這項「顱內顱外血管吻合術」是從腦外面的血管接到腦裡面的血管,使腦裡的血流比較足夠,由於可能有腦出血、血管的吻合處出血,甚至接了之後阻塞等立即性的風險,過程中必須相當謹慎。吳宗憲醫師指出,為降低手術風險,手術過程中使用顯微鏡並輔助綠光顯影,在接血管前先將螢光顯影劑打入病患體內,接著再配合近紅外線,讓血管走向及血流狀況清楚呈現後,才進行血管吻合。藉由綠光顯影劑的影像,可看到血管接通的狀況,大幅改善以往血管吻合處沒接好的出血問題,甚至是吻合處接好後阻塞情況。經過七個小時的手術,病患右邊麻的狀況立即獲得改善,二天後嘴巴及臉歪斜、流水口也都恢復,肢體也愈來愈有力氣。吳宗憲醫師表示,「缺血性腦中風」為動脈血管粥狀硬化,如果有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等疾病,則會加速動脈硬化。建議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及心臟病患者,應定期檢查監測血脂肪、血糖,以及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並遵照醫生指示接受治療與控制,預防腦中風發生的機率。

肉毒桿菌素治療痙攣症 臨床應用廣

肉毒桿菌素治療痙攣症 臨床應用廣#腦中風

成大醫院復健部林裕晴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治療目前臨床上應用較廣的適應症包括半面痙攣症、眼瞼痙攣症、肌張力不全症(痙攣性斜頸症、痙攣性聲音障礙、寫字性痙攣症等)、腦性麻痺、腦中風、頭部外傷、斜視、偏頭痛、背痛、多汗症及動態性皺紋等,但其他的適應症也漸漸的被開發出來,臨床醫療上的應用越來越廣。(圖:上肢常見痙攣障礙型態)林裕晴醫師說,痙攣症是上運動神經元病變常有的症狀之一,臨床上如腦中風、頭部外傷、中樞退化性疾病及腦性麻痺等症,皆易見到程度不一的痙攣。嚴重的痙攣不只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更會造成肌肉短縮及關節變形,故如何有效地降低過高肌肉痙攣,對於患者的功能訓練及避免長期併發症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傳統口服抗痙攣藥物較適用於全身廣泛性肌肉痙攣患者,對於局部痙攣型的效果不佳及易有副作用的產生。非口服抗痙攣藥物能局部或全面性地降低肌肉痙攣,且幾乎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副作用,對於患者功能的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近幾年來的臨床研究顯示,肉毒桿菌毒素可以有效地改善上運動神經元病變患者的異常張力且副作用極少。目前透過事前專案審查,部分腦性麻痺及腦中風患者可以獲得健保給付肉毒桿菌毒素注射治療。使用肉毒桿菌毒素注射來治療腦性麻痺、腦中風及頭部外傷痙攣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患者的功能,藉由異常張力的早期獲得控制,再透過適當的復健訓練及輔具配戴,可使患者步態改善,或因上肢改善而有較高獨立自主的日常生活能力;另外肉毒桿菌毒素可讓腦性麻痺患者肌肉不再短縮而生長的較正常,進而避免關節攣縮變形的產生。除了降低肌肉的痙攣張力以改善患者的功能外,肉毒桿菌毒素於腦性麻痺、腦中風及頭部外傷的臨床應用尚有流口水的改善、手術前後痙攣張力疼痛的控制,及作為模擬手術效果的參考等。目前國外已普遍將肉毒桿菌素運用於這類肌肉張力異常症的治療,國內衛生署也核准用於這方面的治療,根據臨床經驗證實,約九成的患者在注射肉毒桿菌素之後,其症狀可達七~九成的改善,平均每注射一次可維持三至九個月左右,只有極少的患者會出現注射部位的紅腫、痛、局部無力等副作用,但這些症狀一般在二至四星期均會消失。

口腔衛生沒做好 小心引發致命腦中風

口腔衛生沒做好 小心引發致命腦中風#腦中風

口腔保健沒做好,一口爛牙,甚至有嚴重牙周病的患者要注意了,日前一名58歲建築工人因發燒送醫,一天內病情惡化,醫師檢查後發現罹患心內膜炎併發缺血性腦中風,經過一週治療後,仍不治死亡,這名病患沒有「三高」病史,但長期菸酒、檳榔不離身,醫師研判,是嚴重的牙周病變惹禍致中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俊鴻昨天(29日)表示,從男子過去的病史中發現男子並無重大疾病,但平日煙酒、檳榔不離口,又不愛刷牙,長年口腔衛生習慣差,有嚴重牙周病,才斷定是由牙科病變所導致,高醫神經科主任林瑞泰解釋,其實心內膜炎是指患者心臟內膜和瓣膜受病菌感染發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牙科病變,因為人體口腔中帶有多種細菌,口腔衛生習慣不良,易導致口腔內積聚牙菌斑。陳俊鴻醫師表示,嚴重牙周病變會讓細菌從牙齦進入血液,再感染心臟內膜和心臟 瓣膜,男子因為嚴重的牙周病引發心內膜炎,後併發腦中風症,一般感染性心內 膜炎死亡率為16%~25%,一旦併發腦中風症,死亡率可高達58%,且根據研究,50歲以下男性腦梗塞的病人,常在腦中風前一個月內,曾發生嚴重的牙齒發炎症狀, 神經科主任林瑞泰提醒,罹患牙周病變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中風的風險比常人高,因此口腔衛生一定要特別注意。

氣溫驟降 心肌梗塞、腦中風易發作

氣溫驟降 心肌梗塞、腦中風易發作#腦中風

最近「番王」王吉瑄、「國寶」茂伯、馬偕醫師接連疑似心肌梗塞發作,有的甚至搶救不治,也再次喚起國人對心血管疾病重視。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徐國基醫師表示,隨著時序入冬、低溫報到,當血管受刺激而產生劇烈收縮,就可能讓冠狀動脈發生急性血栓,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也特別容易發作或是復發,門診也有病患增加的現象,提醒民眾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提高警覺。至於哪些人是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徐國基醫師強調,包括罹患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等「三高」患者、年長者,以及曾經患有急性冠心症或腦中風的病人,都得提防心肌梗塞的突然發作。徐國基醫師強調,目前針對患有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患者,藥物治療以規律服用抗血小板劑為主;臨床上以阿斯匹靈、保栓通(Plavix)等藥物為首選。但阿斯匹靈藥物容易刺激腸胃,對於體質過敏或患有胃潰瘍者則較不適合使用;另外,保栓通的副作用可能產生頭痛、頭暈等現象,若症狀嚴重或持續,請儘速洽詢醫師。徐國基醫師提醒,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史的患者,除了一定要規律服藥外,沒有特定原因也不應貿然停藥,像自己正在使用藥物,若服藥控制得當,盡量減少換藥機會,以免影響疾病控制;像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分原廠藥與學名藥兩種,理論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平均來說原廠藥上市時間較久、服藥人數較多,且上市之前的臨床實驗多為全球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也具有相當的品質保障性。徐國基醫師表示,個人體質也會影響藥物選擇,針對有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病史的患者,應注重早晚保暖,並需了解自己正在使用的藥物,盡量不要私自停藥或換藥,以降低疾病復發或猝死風險。

影音/腦中風檢查區 可增3成復原機會

影音/腦中風檢查區 可增3成復原機會#腦中風

臉部表情不正常、雙手也無法舉高,62歲的李先生出現疑似中風症狀,消防人員趕緊通報醫院,並將他送醫。到院前腦中風治療小組早已在急診室等候,緊急幫李先生施打「血栓溶解劑」,把他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幸好及時送醫治療,現在的李先生幾乎沒有後遺症,不管是走路散步或跑步都和正常人一樣。為了搶救腦中風患者,北市消防局和多家醫院合作,針對腦中風可疑患者實施通報計畫,從到院前的辨識、通報及送醫,而醫院方面也會預留檢查專區,立即診斷、提供治療,醫師說,若在中風發生三小時內治療,可增加三成以上復原康復的機會。北市消防局表示,這種到院後、提供患者快速通關治療的服務,從去年3月上路以來,已成功搶救20位缺血性腦中風患者,因此呼籲民眾,若發現家人有腦中風的異常現象,就要趕緊打119,以免延誤治療。優活聚焦:腸沾黏致腸阻塞 腹痛又嘔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1&HN_Yr=0&HN_Mon=0生了孩子牙就壞?原來是牙周病作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4&HN_Yr=0&HN_Mon=0醫訊/正確「呼吸」就能擁抱健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53&HN_Yr=0&HN_Mon=0

偷情致腦中風?男疑「馬上風」猝死

偷情致腦中風?男疑「馬上風」猝死#腦中風

台南市一名56歲的李姓男子有高血壓病史,3日他與情婦在台南科技園區的公園幽會,還就地「嘿咻」起來,辦完事後不久李男突然昏倒;檢警研判應是腦中風致死,也就是俗稱的「馬上風」。日本做過一項統計,「馬上風」案例的性行為對象都不是元配,多與「小三」做愛時發生,可能是外遇偷情感到刺激、興奮,容易造成血壓突然爆衝,導致腦血管破裂猝死。(圖:腦中風治療圖)署立豐原醫院泌尿科醫師林修名曾接受媒體訪問指出,做愛是一種劇烈運動,會造成血壓上升、心跳加快,「馬上風」是指在做愛過程中引發腦血管破裂或心律不整等情形。醫師提醒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患者,在性行為過程中會因過度興奮而導致心、腦血管出血,要特別當心。大林慈濟醫院急診科醫師莊欽翔指出,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的單眼或兩眼視力模糊,或是半邊顏面、肢體麻木或無力,甚至是突然出現嚴重頭痛、耳鳴、理解、說話能力障礙、步態不穩、眩暈、失去平衡感或協調能力,這些肢體控制失常的情況,都有可能是腦部血管阻塞導致,應該盡速就醫,千萬別以為休息一下就好。要預防出血性腦中風,除了平常就應該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飲食也要注意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並避免煙、酒以及刺激性食物。在秋冬之際,更是要注意溫差變化,保暖身體。優活聚焦:●買魚煮湯竟河豚中毒 魚販辯稱不知是河豚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2●藥「越存越危險」!亂服用很傷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3●AV女優示範女用保險套 鼓勵女性保護自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