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冬季易誘發腦中風 注意三訣能遠離

冬季易誘發腦中風 注意三訣能遠離#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冬天,是老年人的無形殺手,許多老年人,因具有心血管疾病,導致冬天時刻,時常傳出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等嚴重病症出現,也讓台灣各大醫院的急診室,總在這樣的季節裡爆滿。對此,預防醫學機構納祖德醫師提醒,氣溫驟降要特別注意腦中風,尤其是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患者。對於這些腦中風高危險族群,納祖德提出三建議,如下,「注意保暖」,冬季天氣變化快,氣溫驟降會使血壓升高,有高血壓的人要多注意保暖。尤其是早晨或半夜從被窩起身前應先在床上活動再起身,避免冷暖差太大,引起身體不適。「控制血壓」冬季要特別注意血壓的變化,高血壓藥應定時服藥,且千萬要忌口,避免太鹹的食物,做好血壓控制。「情緒愉悅」情緒過度起伏會使血壓升高,應控制情緒,保持心情愉悅,以免血壓變化劇烈。 

讓頭頸部血管「說話」 預防腦中風

讓頭頸部血管「說話」 預防腦中風#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國人十大死因排行顯示,腦血管疾病死亡高居第三名,其中有八成是缺血性腦中風。很多的腦中風的病人或家屬都認為,平常身體都好好的,怎麼會突然腦中風,原因是血管形成「動脈粥狀硬化」的初期,經常都是完全沒有症狀的,一旦發生腦中風,可能會導致腦血管狹窄或阻塞,往往造成病患失去工作能力,嚴重者還需要專人長期照顧。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因此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中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而頸動脈狹窄最主要的原因的就是動脈粥狀硬化,若頸動脈狹窄會造成血栓或血流不足,進而導致缺血性腦中風。頸動脈狹窄的症狀的嚴重程度不一,輕者完全無症狀、頭暈、視線模糊,或暫時性缺血症狀,重者便直接導致腦中風,造成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半身不遂。澄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映倫指出,造成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以及男性。頸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就越高,若是民眾有腦中風病史、多重危險因子、心血管疾病、週邊動脈疾病、曾接受過頭頸部放射治療者、或經理學檢查發現有頸部血流雜音,便要提高警覺,透過檢查給頭頸部血管有「說話」的機會,當發現異常時應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即時給予適當的預防治療,將可大大降低腦中風的機會。

中風發病年輕化 31歲成植物人

中風發病年輕化 31歲成植物人#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年輕人別以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日前一名三十一歲的高姓男子與家人共同晚餐時,突然昏迷倒地,送醫急診到院前已無意識。經台北醫院神經外科檢查證實為腦幹出血中風,評估有生命危險,急救後雖然生命狀態趨於穩定,但因大量的腦幹出血,仍不幸成為植物人。根據衛生署資料統計,腦中風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三名,一年約有三萬五千人發病,有將近一萬五千人死於腦中風,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中風患者過去以中高齡居多,但近年中風發病年齡逐漸下降,提醒年輕族群也應維持健康體態、正常作息與均衡飲食,認識腦中風進而預防並降低發病率,中高齡者更應注意養生,如發現有中風早期症狀,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儘速就醫。 台北醫院神經外科廖俊智主任表示,中風的高危險群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中風家族史或中風病史、體重過重等,高男有高血壓病史,且屬於病態性肥胖患者,但未按照醫囑控制血壓,突然中風造成日後生活失能等問題,需有人照護。林水龍呼籲,民眾應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與體重,可以降低腦中風的機率,高血壓患者應按照醫囑服用藥物,控制血壓下降時,腦中風的機率也會跟著降低,不要驟然停藥及擅自調整藥物劑量,避免病情惡化導致不良後遺症。

醫訊/顧腦~防中風

醫訊/顧腦~防中風#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衛生署報告,2002年度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二,一年奪走1萬5千多人性命,腦中風的致死率遠高於癌症。為此,台大醫院台北總院腦中風中心特舉辦「腦中風防治講座~顧腦防中風」座談及講座,邀請葉馨喬醫師、胡名霞副教授、郭月霞營養師,他們依序主講「認識腦中風」、「規律運動˙預防腦中風」、「吃出健康」。該單位歡迎家屬、病友與民眾等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更動而向隅,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腦中風防治講座~顧腦防中風時間:101年12月1日(三)下午13:10~16:30地點:台大醫院總院兒童醫療大樓(台北市中山南路8號)B1講堂洽詢:02-2312 3456轉62114

防治腦中風 衝風特攻隊連橫出擊!

防治腦中風 衝風特攻隊連橫出擊!#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日夜溫差大,導致許多老年人或是三高族群,容易產生腦中風的症狀,而腦中風嚴重者可能全身癱瘓或死亡;為此,台中豐原醫院成立「衝風特攻隊」結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復健科、中醫科等單位提供腦中風病友醫療諮詢及照護,希望能對抗腦中風,讓腦中風的病患醫療品質更加進步。神經內科主任洪良一解釋,腦中風是因為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起腦神經組織破壞所引起,一般可分為三種,缺血性(腦梗塞)、出血性(腦溢血)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小中風),而缺血性中風是目前最常見的腦中風,秋冬是腦中風好發的季節,若發現有嘴巴歪斜、單側手腳麻木、突然說話不清楚、視力模糊、步伐不穩或眩暈等,即要小心是否有腦中風的危機李明輝院長表示,衝風特攻隊結合了各科醫療團隊的疾病照護,若本身有糖尿病、腎臟病或高血壓的患者都要小心有腦中風的危機;而中風患者日常作息除了自己不方便外,更需要仰賴家人的照顧與支持,且復健的路很漫長,需勇敢面對疾病所帶來的挑戰,才能提升日後的生活品質也能減輕家人的負擔。(圖片來源:由台中豐原醫院提供)

中風前兆:臉歪嘴斜、單側手腳難舉、口齒不清!

中風前兆:臉歪嘴斜、單側手腳難舉、口齒不清!#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時逢秋冬交替日夜溫差大,使得腦中風的病例比起其他時間大幅提高。而根據統計,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更是導致民眾失能的頭號原因,對個人及家庭影響極大,所以,對於腦中風民眾可不能輕忽。奇美醫院解釋,缺血性中風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發生的原因是大腦血管本身快速阻塞,或是由心臟產生的血栓、近端大血管血栓脫落而造成的腦栓塞。因此,只要一發現有「臉歪嘴斜、單側手腳舉不起來、口齒不清」3個典型中風症狀,就要立即打119,並最好於發病2小時內送到醫院,以期有更多中風病人受惠於及時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增加康復機會與降低殘障等級。

閃靈殺手腦中風 待民眾了解以遠離

閃靈殺手腦中風 待民眾了解以遠離#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排名第二名,而其中的腦中風,發病時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因此腦中風又有「閃靈殺手」的稱號。而奇美醫院表示,雖腦中風可怕,但有徵兆可以提早發現,為「Face-臉-嘴巴歪斜、Arm-手-單側手腳麻木、Speech-說話-突然說話不清楚以及Time-時間-趕緊就醫」,如有以上情況,則民眾要多加注意。奇美醫院解釋,缺血性中風是目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發生的原因是大腦血管本身快速阻塞,或是由心臟產生的血栓、近端大血管血栓脫落而造成的腦栓塞等,但若能在發病3小時內,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可增加病人33%的復原機會。而台灣自從2002年衛生署核准以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發病3小時內之缺血中風病人,至今已經10年。在各醫學中心紛紛成立腦中風中心後,面對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在病發3小時內及時施打血栓溶解劑,就可降低病人日後失能的可性。但因為國人對於腦中風的衛教知識不足,目前全國缺血性腦中風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的比率仍偏低,不足2%。因此近年來,政府更結合醫界與民間的力量,致力於腦中風全民教育的推廣,希望讓「搶救中風黃金救援一二三」的觀念深植人心。而奇美醫院說明,所謂搶救中風黃金救援一二三是指,第「一」時間發現症狀;「二」小時內迅速就醫;「三」小時內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希望民眾能夠認識腦中風的衛教知識,以減少發病後全身癱瘓的可能性。

腦中風最愛秋冬時節!民眾得多加注意

腦中風最愛秋冬時節!民眾得多加注意#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秋冬來臨,使得腦中風人數增多,因此在這時節,如有慢性病患者或是高齡民眾,得要多加小心。衛生署台南醫院神經內科黃英哲主任表示,腦中風為秋冬季節轉換之際最重要的神經科疾病,且佔據台灣每年十大死因第二位多年,其中以梗塞佔大多數。一旦不幸發生了,常造成可怕的殘障或死亡,不可不慎。黃英哲解釋,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可概分為二大類,第一類為,不易改變的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及某些遺傳。第二類為,經由醫療或生活形態可改變的危險因子,重要的如高血壓、糖尿病、心律不整、高膽固醇。而重點就是在處理這些經由生活飲食型態改變或藥物幫助,來減少中風的發生。因此,黃英哲提醒,如真有腦中風的症狀,請一定要盡快就醫,醫師會安排緊急電腦斷層CT檢查,來分辨梗塞或是出血。如確定為梗塞性中風,醫師會視病人情況安排血栓溶解劑、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製劑來治療。等病情穩定後再安排復健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