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天冷腦中風高峰期 頭脹脖子緊是警訊

天冷腦中風高峰期 頭脹脖子緊是警訊#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寒冷,血壓一上升就容易導致中風。血壓可說是引發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冬天一旦氣溫突然降低,寒冷會使血管收縮,壓力隨之增高,不但血壓容易升高,而且寒冷的天氣也容易使情緒緊張,導致潰瘍。阮綜合醫院心導管室劉中平醫師指出,腦出血以每年的十二月至二月為高峰期, 當寒流來襲,若是發現心跳混亂,收縮壓超過 180 毫米汞柱、舒張壓超過 110 毫米汞柱,而且頭脹脹、脖子緊緊,就有4到5倍的中風風險,應該儘速就醫。但如果只是比平常高一點,但沒有上述症狀,就不要過於緊張,以免心理影響生理,血壓越量越高。防血壓突飆高 天冷保暖不可少此外,劉中平醫師也說,身體為了要抵禦寒冷,必須增加熱能,更易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尤其是周邊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特別容易感覺不適,引起心律不整的機率也大大升高。因此,劉中平醫師建議,平時除了量心跳、血壓,更要注意保持身體溫暖。喜歡早起運動、常半夜起床如廁的老年人,要特別注意保暖,以免中風;尤其是遇到氣溫偏低、室內外溫差大的狀況,如半夜、早上離開被窩時,特別需要馬上加件衣服,有需要外出時,一定要做好保暖的準備,以免突然遇冷、血管急遽收縮,造成血壓突然升高。

過年喝酒又熬夜 當心腦中風來報到

過年喝酒又熬夜 當心腦中風來報到#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農曆過年是國人傳統大節日,家家團圓,準備豐盛的菜餚慶祝,在歡樂氛圍中,常常忘記也要注意中風的發生。雙和醫院神經科陳龍醫師指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酗酒、吸菸、壓力大、天氣寒冷、日夜溫差大都是生活裡腦中風潛在的危險因子。過年慶祝時聚餐,一下子大魚大肉,加上喝酒,熬夜打麻將,血糖、血壓易飆升,接著頭暈、目眩,更嚴重會有口齒不清、肢體遲鈍乏力、走路不穩,心中自覺不妙,但礙於傳統過年不能吃藥、上醫院,一直撐到不行或過年後才就醫,後遺症也已經一發不可收拾。這不是特例,而是每次年假結束後門、急診常碰到的案例。三高+暴飲暴食 中風機率增陳龍醫師說,在中風危險因子中,高血壓患者得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4倍,糖尿病造成腦動脈的粥狀動脈硬化和微小血管病變,使腦中風的機會增加1.5至3倍,高血脂是血管粥狀動脈硬化的重要原因,這三高加上暴飲暴食,引起體重上升,代謝症候羣讓腦中風的機率增加,酒精過量會造成高血壓、血液容易凝固、心率不整而增加腦中風的機會,熬夜打麻將造成情緒緊繃,如果個性急躁、容易激動或緊張,腦中風的機率也會更高。陳龍醫師也提醒,在歡樂之時,也應僅記飲食控制、維持正常生活步調,適當的運動,並按時服用藥物,注意自己的血壓、血糖,萬一真的有不舒服,立刻就醫,不要因為傳統觀念而延誤中風治療時機。

頭暈、走路不穩別忽視 恐是腦中風症狀

頭暈、走路不穩別忽視 恐是腦中風症狀#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冷是腦中風好發的時節。據101年統計,腦血管疾病仍居全國前十大死因第三位,也是造成成年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曾瑞昌醫師表示,嘴角歪斜、說話不清、或半側肢體無力麻木,是腦中風較常見的症狀,而有些症狀因較不嚴重,例如頭暈和走路不穩,往往被大家所忽略,提醒中老年人,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臟病的病人要特別注意。53 歲男性,有糖尿病和高血脂病史,工作繁忙少運動,愛吃零食,偶爾有頭暈現象。某日覺得頭暈、步態不穩、視力模糊,手不靈活。到醫院檢查發現,右大腦梗塞性中風和右頸動脈嚴重狹窄,所幸透過腦中風中心團隊近三週積極治療,再經藥物和復健追蹤治療,狀況已改善許多。把握三個月黃金治療期  減少中風後遺症曾瑞昌醫師表示,現正處於天冷中風好發季節,中年又有三高者,平日一定要服藥控制,補充適當水分,若有不明原因的頭暈、麻木血液循環不良的情形,建議最好能到神經內科就診評估。也可藉由頸動脈超音波的檢查,早期發現是否有頸動脈狹窄問題,給予早期治療。也建議民眾若發生異常頭暈、步態不穩和全身無力的症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是否有中風的可能。台南市立醫院腦中風個管師蔡佳靜表示,對腦中風患者的照護,是非常需要跨部門合作,尤其要積極把握三個月復健的黃金時期治療期,除了面對患者與家屬間需要極大的耐心與溝通,告知相關中風危險因子、症狀、服藥遵從性的重要性外,也要給予不同的心理支持與鼓勵,以幫助患者復原,並預防中風復發。

天冷引起腦中風 老人、三高患者要注意

天冷引起腦中風 老人、三高患者要注意#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面臨寒流一波波的來襲,三高患者及年長者,容易天氣變冷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因此要特別注意身體的保暖。醫師也提醒,冬天出門務必加件外套,在室內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早晨及午睡下床後勿馬上起床,可穿上保暖衣物再活動,以免溫差過大,產生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危險。而家中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遲鈍,在寒流來襲時要特別注意長輩的起居與活動,確實保暖及攝取足夠的熱食與水分,以維持身體需有的熱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林牧熹說,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是腦中風好發的時節,老年人及如三高患者更應多加注意保暖,以免溫差過大,造成血管急速收縮、血壓上升恐導致腦血管堵拴住。晝夜溫差大 易引發腦中風寒流來時,急診的腦中風病患往往會增加一到兩成,腦中風的好發族群,主要是年長者及有三高的患者,不過腦中風也有些例外,有些患者平時常有運動也沒有三高,可能本身血管不好,還是有可能罹患腦中風。因此,林牧熹醫師也提醒,近來氣溫偏低,民眾如果有晨運的習慣,當心晝夜溫差大,建議不要畢露在溫差變化太大的環境,恐易引發腦中風;而若出現輕微的頭痛、頭暈,勿輕忽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腦中風高峰期 4步驟辨別中風前兆

腦中風高峰期 4步驟辨別中風前兆#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氣溫下探11度,冷颼颼恐增心肌梗塞和中風的急性發作的機率,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此外,若是民眾出現中風徵兆,可利用中風4步驟「FAST」口訣幫助辨別,以免錯失治療時機。中央氣象局報告顯示,自18日起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預計到12/21連續三天會出現11度左右的低溫。國民健康署表示,當氣溫降低,血液的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因此恐增加心肌梗塞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情形,特別呼籲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與老年長輩,務必做好保暖措施,除了注意手腳保暖外,頭部保暖也很重要,因此手套、襪子、保暖衣物、帽子和圍巾缺一不可。據國民健康署2007年的調查發現,2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4成(約700萬人)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其中一項疾病,比例不低。因此,在寒流來襲時刻,提醒三高患者,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除了規律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最重要的是要定期量血壓,並做好血壓監測,時刻留意身體的變化。國民健康署最後提醒民眾,若不幸出現中風急性發作徵兆,可牢記「FAST」口訣,來辨別是否為中風前兆4步驟,並把握「急性中風搶救的黃金3小時」,緊急將病患送醫。1)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2)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下垂3)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完整;當出現其中一種症狀時,就要趕快送醫4)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

醫訊/如何預防腦中風

醫訊/如何預防腦中風#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報告所顯示,2002年度國人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排名第2,一年奪走1萬5千多人性命,腦中風的致死率遠高於癌症。因此,私立中國醫大附醫院台北分院將舉辦「如何預防腦中風」衛教講座,將邀請該單位神經內科盧韻如主治醫師主講,盧醫師將分享如何預防腦中風及相關保養事宜。該單位歡迎病友、家屬及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如何預防腦中風時間:102年12月10日(二)下午18:00~19:00地點:中國醫大附醫院台北分院(台北內湖區內湖路2段360號)1樓衛教區洽詢:02-2791 9696轉1008 劉大任社工

醫訊/腦中風防治講座

醫訊/腦中風防治講座#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中風為國人常見疾病之一,排名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近年來死亡率逐漸下降,但病患長期的復健與照顧卻是漫長之路,成為家庭的辛苦承擔。因此,腦中風是台灣中老年人保健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有鑑於此,國泰醫院總院社區護理組特舉辦「腦中風的預防與保健」講座,邀請該單位張巧玲護理師主講,張護理師將分享腦中風衛教知識。活動訊息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名稱:腦中風的預防與保健時間:102年12月6日(五)上午8:30~9:00地點:醫院(台北大安區仁愛路4段280號\捷運紅線信義安和站出口1或5)內科候診室洽詢:02-2708 2121

醫訊/腦中風如何用藥

醫訊/腦中風如何用藥#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面對身邊的人前一秒還在與您交談,下一秒卻因為大腦局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出血或血液循環不良,出現口歪嘴斜、身體一側無力,頭暈嘔吐等症狀,甚至突然腦中風倒下時,該怎麼辦?對此,亞東醫院婦產部將舉辦「腦中風用藥指導」,邀請陳長泰藥師主講,藥師在課程中教您認識中風徵兆,把握黃金救援期,避免成為腦中風候選人。該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名稱:腦中風用藥指導時間:102年11月27日(三)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捷運藍線亞東醫院站出口3)1樓思源廳洽詢:02-7728 212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