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

腦中風有前兆 發作6小時內應儘速就醫

腦中風有前兆 發作6小時內應儘速就醫#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腦中風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除了有生命危險外,更可怕的是它會造成後遺症,一旦需要用到看護就會造成家人重大的經濟負擔,以往的生活方式也將完全改變。腦中風可分成三種雖然會有「因腦中風而倒下」之類的籠統說法,不過腦中風大致上可分成「腦梗塞」、「腦出血」、「蜘蛛膜下出血」這三種。以往是腦出血的例子占了大多數,但是從1970年代之後,腦梗塞的狀況增加到約六成。所謂的腦梗塞,就是凝固的血塊(血栓)脫落堵住腦部的血管、阻礙血流,使氧氣和營養無法傳送到腦部。如果腦部缺氧過久,腦細胞就會死亡。為了讓因血栓而阻塞的血管恢復暢通,要以投藥的方法讓血栓溶解。在治療藥物方面,目前陸續引進了tPA(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及rt-PA(合成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等藥效快速的血栓溶解藥。但是,由於tPA和rt-PA等藥物的作用很強,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腦出血等危險,因此有使用上的限制。首先,在發病後三個小時內無法開始治療的情形下,就不能使用此藥物。還有,根據患者的病歷或斷層掃描的結果,也有人是無法使用的。想要使用這些藥物,就必須儘早將患者送到醫院。發病後時限只有6小時腦中風倒下時,發病後的4~6小時內的治療是生死關鍵,也被稱為黃金時間。然而,為了避免留下後遺症,必須在更短時間內迅速接受治療,而且還得考量到治療準備及檢查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儘快送到醫院。當家人實際發病時,重點於第一時間呼叫救護車,並且送到急救醫院。腦中風的預兆有手腳麻痺、說話突然口齒不清、舉步困難、不自覺流口水等症狀,因此平常多注意症狀的話,就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把握黃金期復健+高壓氧 助腦中風恢復

把握黃金期復健+高壓氧 助腦中風恢復#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腦血管病變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其發生時的嚴重程度及其預後,與腦組織缺氧的範圍以及時間長短有極大的關係。一位77歲的張姓老翁,突然發現有頭暈及半邊無力的狀況,緊急送往醫院診治,發現罹患腦中風,在醫師建議下,住院接受腦中風團隊的照護並積極復健,同時搭配高壓氧治療。從原本剛發病時的半側偏癱、無法行走,到目前已恢復到可以生活自理。大千綜合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陳泰安醫師表示,許多慢性疾病控制不佳,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皆可能造成急性腦血管病變的發生。常見的腦血管病變症狀,包含肢體無力、平衡不佳,以及吞嚥困難或語言障礙等表徵。而目前大部分患者在腦血管病變發生後,除了接受內、外科治療外,都會合併復健,除了可以促進運動、知覺、平衡、語言、吞嚥功能障礙改善,更可以刺激腦部自我修復未完全受損的腦細胞,減少腦細胞失用退化,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高壓氧助腦部修護  治療時機為關鍵另,除了復健治療外,目前有越來越多患者也選擇高壓氧治療,陳泰安醫師解釋,藉由此治療,提高體內血液中的氧氣分壓及溶氧量,並改善腦組織循環,使腦部得到充分氧氣供應,消除腦水腫;另外也能降低腦部因缺氧所導致的再灌流傷害。此外,陳醫師提醒民眾,如有發現腦中風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若確診為腦中風則應把握黃金治療時期,透過專業腦中風團隊照護及復健治療改善功能障礙,另外更可輔以高壓氧治療改善腦部細胞缺氧的狀況,減少腦細胞缺氧的時間、受損的機率以及腦栓塞所影響的範圍,。

婦人突然腦中風 竟是甲狀腺亢進所致

婦人突然腦中風 竟是甲狀腺亢進所致#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腦中風除了心血管疾病者是高危險群,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導致。一名50歲的陳姓婦人,並無心血管病史或高血壓、糖尿病等危險因子,近來因右半側視力模糊與肢體略微無力,症狀加劇因而就醫,醫師證實是缺血性腦中風,影響右側中大腦動脈,且顱內與顱外的血管都有相當嚴重的阻塞,檢查出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及彌漫性甲狀腺腫。年輕腦中風隱憂   甲狀腺亢進風險增5成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周志和醫師說,一般腦中風大多發生於老年人,或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的人,也就是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但是年輕人如果發生腦中風,其風險因子常與老人大不相同。年輕型中風的病因包括凝血功能異常、頸動脈或脊椎動脈剝離、自體免疫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但約有3分之1的年輕腦中風病人找不到致病原因,已知甲狀腺機能亢進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尤其是血管阻塞,過去的研究風險約增加四到五成。周志和醫師也說,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多數是青年人或中年人,大部份病人可以藥物控制,少數病人則需手術或用放射性碘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不一定有明顯症狀,所以定期追蹤與檢查心血管健康是最重要的。

常吃消夜 恐提高腦中風機率

常吃消夜 恐提高腦中風機率#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血栓或其他物質造成的腦血管堵塞稱為「腦栓塞」,腦血管破裂則稱為「腦出血」。這些疾病統稱為腦中風,也叫腦血管障礙。前面談心臟病時,我們提到血管與腦中風的關係:晨間因血壓驟升,早上8點至10點之間是腦中風發作的顛峰時段。接著我們要談的是引起腦中風的其他原因。吃消夜會降低睡眠品質,這裡的「消夜」是指在起床14小時後進食,比方說,早上6點起床的人,晚上8點後吃的就是消夜。降低深層體溫可提升睡眠品質。食物進到內臟後,內臟蠕動會造成體溫上升,這代表吃消夜將導致無法熟睡。吃消夜的壞處可不只如此,健康檢查時,你是否有三酸甘油酯指數偏高、血中膽固醇沉積的問題呢?如果有,你就是血管阻塞的高危險群。三酸甘油酯源於食物。據了解,即便進食內容相同,夜晚進食比白天要來得更容易形成三酸甘油酯。簡而言之,吃消夜不僅會引發消化問題,對血液循環亦有不良影響。然而,雖明知對身體有害,要戒掉消夜卻不簡單。很多人半夜工作會配上一包巧克力,或是酒後吃一碗拉麵作結,對這些人而言,享用消夜是一天當中最幸福的時刻,消夜儼然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大家能有一個正確認知:其實人並不是真的喜歡吃消夜,「喜歡吃消夜」是吃完消夜後多巴胺對腦部灌輸的觀念,讓我們「以為」自己對消夜情有獨鍾。這和戒不掉熬夜是一樣的道理。(本文摘自/你累了嗎?/平安文化出版)

【免費講座】認識腦中風

【免費講座】認識腦中風#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雖然九成以上的腦中風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35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年約有三萬個人發生第一次腦中風,導致死亡或殘疾,但只要我們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並改善飲食習慣,適度運動,規律生活形態,腦中風是絕對可以預防的。對此,高雄長庚醫院特舉辦「認識腦中風」講座,邀請腦中風中心趙千淑個管師主講,增進社區長輩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認識腦中風時間:3月19日(四)上午10:00~11:00地點:高雄市梓官區赤崁社區發展協會(高雄市梓官區赤崁里赤崁東路57號)洽詢:高雄長庚社會服務課 龔千琇小姐(07)7317123轉2023

【免費講座】腦中風座談會

【免費講座】腦中風座談會#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心房顫動的病人發生腦中風的機會是正常人的四倍以上,所以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就必須服用藥物來預防腦中風的發生,和以往不用吃藥相比,每天多了一件事情讓人厭煩,而病友間的經驗分享以及情感交流,是適應一個疾病最好的管道。為此,林口長庚醫院特舉辦腦中風座談會,邀請腦中風中心李宗海主任致詞,腦血管科張寓智醫師主講「腦中風與心臟病」,YMCA黃麗如高齡健康促進教官主講「YMCA健康促進帶動跳」,心臟內科蔡明龍醫師主講「心房顫動與腦中風預防」,一次教導民眾最新的醫學常識,並解決因疾病導致的疑難雜症,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腦中風座談會-「心房顫動與腦中風預防」時間:3月7日(六)09:00~11: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大樓1樓第一會議廳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孫昌惠小姐(03)3281200轉5132

突發性劇烈頭痛 當心是腦中風前兆

突發性劇烈頭痛 當心是腦中風前兆#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衛福部資料,民國102年國人十大死因,腦血管疾病依然高居第三名,更是造成青壯年失能或殘障的一大主因。門診也者常見患者問:「我常常感到頭痛,會不會是腦出血或中風的前兆?」醫師表示,的確,突發性的劇烈頭痛是出血性腦中風常見的症狀之一,然而腦出血引起的臨床症狀,主要還是與出血的位置有關。腦出血患者近3成發病後一個月內死亡阮綜合神經外科吳育綸醫師解釋,腦中風患者中,約7成屬於梗塞型,而謂的「腦溢血」,則是指出血性腦中風,約佔了2至3成。雖然近來國人對血壓的控制有進步,腦出血的比率逐年下降,然而死亡率依然遠比腦梗塞高出許多,約有近3成患者在發病後一個月內死亡。而造成腦部血管破裂出血的原因有許多,常見的是高血壓病史,或使用抗凝血劑、抗血栓藥物,或有酒精或藥物成癮,或是血液疾病。另外如果有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瘤或類澱粉樣血管病變等,也會引起腦出血。症狀除了頭痛,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血壓升高或頸部僵硬。許多患者會在6小時內明顯惡化,出現像是肢體偏癱(一側手腳無力)或是失語症(無法言語或口齒不清),甚至出現意識障礙、昏迷等。遠離腦出血威脅   控制血壓為首要一旦臨床確診是腦出血,多以減少血塊產生的併發症作為治療目標。若出血的情況不嚴重、神經症狀輕微,或是太過嚴重,抑或視丘及腦幹出血,則不建議手術治療。倘若是較大的小腦出血且有症狀惡化,特殊腦血管病變,年齡小於60歲較年輕患者,合併中度至重度的腦葉或基底核出血,則可考慮手術。至於要如何預防腦溢血?吳育綸醫師提醒,平日控制血壓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此外清淡飲食、減少煙酒及藥物濫用,也可以降低出血機率。規律的生活搭配適度運動,保持心情愉悅,並且在寒冷的冬季確實注意保暖,皆可以助於遠離腦溢血威脅。

手腳無力、暈眩 當心腦中風5徵兆

手腳無力、暈眩 當心腦中風5徵兆#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與生活型態改變,三高的患者越來越多,腦中風發生的機會相對增加。在過去幾年,腦中風穩穩佔據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腦中風也是國人失能的主因之一,因此醫師提醒,民眾應熟知腦中風的可能症狀,避免延誤送醫。南投醫院神經內科張嘉為醫師表示,所謂的中風,包含缺血性腦中風與出血性腦中風,其中缺血性腦中風佔8成以上。不過兩者的症狀大致上相同,需藉由腦部影像幫助鑑別診斷,而臨床常見的5項症狀包括:1)突然間單側手、腳、臉無力或麻木,感覺異常2)突然間講話不清楚、吞嚥困難,或無法了解別人的言辭3)突然間步態不穩,喪失平衡感4)突然間發生複視,或視野缺損5)突然間意識出現障礙,神智不清張嘉為醫師強調,一旦發生這些症狀,要盡快就醫,把握黃金3小時,若確診為缺血性中風且發生時間在3小時內,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將腦部血栓打通,可減少腦部組織的傷害。把握黃金3小時 腦中風治療效果佳 而目前國內外研究,接受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患者較未施打的患者有較好的預後,且各國研究指出,靜脈血栓溶解劑愈早注射效果愈好。但只要超過3小時,腦部缺血太久,即使將血栓打通,傷害仍已造成。若診斷為出血性中風,也需要盡快藥物、甚至開刀治療避免出血情狀更嚴重,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天氣冷颼颼,早晚溫差大,腦中風的機會都較為提高。民眾應對腦中風有所警覺及重視,一旦發現上述症狀,應積極主動就醫,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除此之外,民眾更應做好腦中風預防措施,積極控制危險因子,包括血壓血脂肪與糖尿病的控制。

Menu